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18001      Online Users : 8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017


    Title: 我國行政機關陞遷制度之研究- 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為例
    none
    Authors: 李凰詩
    Contributors: 孫本初
    none

    李凰詩
    Keywords: 陞遷
    資績評分表
    激勵理論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09-29 18:30:11 (UTC+8)
    Abstract:   「功績制」強調以公平的競爭方式,遴選功績最優者擔任職務,而依公務人員陞遷法之規範意旨,公務人員之陞遷應注重個人「資」與「績」,但「功績制」是否落實在公部門人事陞遷政策上,現行升遷制度是否實現「機會均等」,並讓人感到公平與滿意,實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本文以中央機關薦任第9職等「科長」之陞遷經歷為研究對象,其歷經科員、專員等職務歷練,亦是機關晉陞簡任人員之重點培育對象,具備過去陞遷歷史及未來陞遷機會;復以科長具有瞭解政策指令,並指導部屬執行之「承上啟下」功能,所扮演腳色舉足輕重,因此其陞遷情形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研究發現包括:一、應提高工作表現之比例:過去的陞遷制度是強調資歷,近年來,陞遷制度愈來愈傾向以功積為基準或以「績效導向」為準。二、宜縮短職缺甄補時程:避免機關延宕用人之時效,導致業務推行不利。三、陞遷方法以內陞為主並輔以外補,一方面能鼓勵組織成員發奮爭取更好的表現,以獲得擢升;另外也可增加組織與外部機關間的人才交流,。四、規劃快速陞遷管道,拔擢優秀人才。 五、多提供部屬表達意見的非正式管道與平台,讓上級長官更能聽見部屬真實的聲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3
      第三節 概念界定---------------------------------------------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陞遷相關概念-----------------------------------------15
      第二節 我國行政機關人事陞遷簡介-----------------------------28
      第三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陞遷介紹-----------------------------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途徑---------------------------------------------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訪談設計-----------------------------------52
      第四節 資料呈現方式-----------------------------------------59
      第五節 研究之信度效度與研究倫理-----------------------------60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對現行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陞遷制度之看法-----------------64
      第二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是否依照功績原則辦理陞遷-------------70
      第三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資績評分表之評析---------------------73
    第四節 對整體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陞遷制度之建議-----------------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81
    參考文獻--------------------------------------------------------84
    附錄一 訪談大綱-------------------------------------------------90
    附錄二 公務人員陞遷法、公務人員陞遷法施行細則-------------------92
    附錄三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事甄審作業要點-------------------------98
    附錄四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職務陞遷序列表--------------------------100
    附錄五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務人員陞任評分標準表(共同
    選項部分)------------------------------------------------------101
    附錄六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員陞任評分標準表(個別選項部分)--105
    附錄七 逐字稿編碼表--------------------------------------------108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11
    圖1-2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組織架構----------------------------------12
    圖2-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陞遷甄審作業流程圖------------------------38
    圖3-1 研究架構--------------------------------------------------52
    圖3-2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組織架構----------------------------------54

    【表目錄】
    表2-1 激勵理論整理表--------------------------------------------23
    表2-2 陞遷序列表------------------------------------------------41
    表2-3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務人員陞任評分標準表----44
    表2-4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員陞任評分標準表(個別選項部分)----47
    表3-1 抽樣人數分配----------------------------------------------55
    表3-2 受訪者訪談記錄整理----------------------------------------55
    表3-3 深度訪談之日程表------------------------------------------58
    表3-4 受訪者背景資料整理----------------------------------------60
    表4-1 受訪者基本資料--------------------------------------------63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王玲立(1999)。公務人員陞遷法制定意旨及重點介紹。人事行政,第132 期,頁75-76。
    王景槐(2000)。建立合理的升遷法制以激勵士氣增進行政效率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33期,頁22-39。
    王德馨(1982)。現代人事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古聖姿(2004)。陞遷公平認知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_以台北市各區公所公務人員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論文,未出版,台北。
    任可怡(1995)。從正義理論探討我國公務人員陞遷現況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15 期,頁34。
    江岷欽(1982)。組織控制-管理過程中自我調適設計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岷欽(1998)。功績制度新詮:美國人事制度革新之啟示,空大行政學報,第8期,頁47-76 。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原著Patton, M. Q.)。嘉義:濤石。
    吳瓊恩(2006)。行政學(增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吳瓊恩、張世傑等(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卓梨明(1992)。行政機關主管升遷考核評量方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頁122-135。
    林俊杰(2003)。公務人員資績與陞遷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政府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財丁、林瑞發 編譯(2003)。組織行為(原著 Robbins, S. P. )。台北:滄海書局。
    林鍾沂(2002)。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邱華君(1995)。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人事月刊,第21 卷,第6 期,頁59-61。
    邱華君(1996)。公務人員陞遷意義與依據。公務人員月刊,第2期,頁56-58。
    施能傑(1996)。我國文官甄補政策的回顧與檢討。政大學報,第73期,頁111-144。
    施能傑、蔡秀涓(1996)。政府部門升遷政策設計之思考架構:公平性與策略觀點之整合。公務人員月刊,第1期,頁36-45。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范祥偉(1991)。公務人員陞遷法執行問題之探討。人事行政,第136 期,頁9-11。
    張金鑑(1979)。人事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英陣(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紅葉。
    張潤書(1998)。行政學(修訂新版),台北:三民書局。
    梅可望(1994)。警察學原理(修訂六版)。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許文傑(1999)。建立策略性的陞遷制度。人力發展,第60 期,頁64。
    許南雄(2006)。人事行政學(增訂五版)。台北:商鼎文化。
    陳立中(1992)。如何健全警察人事制度提振工作士氣,健全警政體制提昇組織效能。省政業務研討會實錄(七),台灣省政府編印:南投,頁 194-196。
    陳金貴、呂育誠等(2003)。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計劃報告書。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傅肅良(1987)。考銓制度(三修訂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傅肅良(1994)。人事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程本清(1998)。從激勵理論探討我國公務人員之陞遷制度。人事月刊,第27卷,第4期,頁44-51。
    黃煥榮(2007)。公務人員升遷之衡量模式:兼論性別差異之比較分析。考銓季刊,第50期,頁216-237。
    黃耀南(1990)。我國公務人員升遷與培育制度之研究。人事法制徵文得獎作品選輯,第4輯,頁126-137。
    楊國樞(1992)。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載於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3)。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董鴻宗(1999)。介評公務人員陞遷法。人事月刊,第31 卷,頁67。
    趙其文(2001)。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二版)。台北:華泰書局。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策略、方法、例證。台北:華泰書局。
    蔡秀涓(1998)。我國政府部門升遷現象之研究:從組織政治觀點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佩玲(2008)。中階主管存在功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進閱(1994)。激勵管理與我國警察人員升遷體系之研究,警學叢刊,第25卷,第2期,頁11-46。
    鄭正任(2006)。警察人員陞遷制度與警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及臺中縣警察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賴富源(2002)。我國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鴻傳(1992)。我國警察機關升遷體系之研究-中級以上幹部之分析。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西文部分
    Allen, G. (199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promotion syste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6(2):251-259.
    Burgess, R.(1984).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Field Research. London: Allen and Unwin.
    Elliott, Robert H. (1985).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A Values Perspective. Reston, VA: Reston.
    French, W.L.(1974).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ces (3rd Ed.). Meiya Publication Inc.
    Katz, R. L.(1974).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90-102.
    Klingner, D. E. & Nalbandian, J. (1993),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texts and Strategi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atton, M. Q. (1990).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New Bury Park, CA: Sage.
    Robbins,S. P.(1991). Management(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35-46.
    Rosenbaum, J. E. (1979). Organizational career mobility: Promotion chances in a corporation during period of growth and contr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85, 21-84.
    Tayor S.J. &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London: Wilsy.
    Watite, William W.(1970).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 New York:Ronald Press Co.
    Willoughby, W.F.(1927).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altimore:John Hopkins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7256008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6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6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