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1206/142126 (78%)
Visitors : 48115940      Online Users : 6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96


    Title: 製作明代前後七子-以清初中期三書為探討核心
    Seven pro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g Dynasty - the three books of the mid-Qing of the core
    Authors: 謝佩真
    Contributors: 曾守正
    謝佩真
    Keywords: 前後七子
    贗古模擬
    相互標榜
    李夢陽
    李攀龍
    王世貞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05 14:38:39 (UTC+8)
    Abstract: 弘治、正德時期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文學復古運動,統治文壇約一世紀左右,然《明史》以「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來簡化其成就,甚而一般中國文學史、批評史對於明代前後七子模擬剽竊的師古途徑,多予以負面評價。本文欲藉由比對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與具有官方意識《明史》及《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從中釐清清人製作前後七子形象的過程,試圖進入原先歷史文化語境,以梳理清初、中期如何來看待前後七子之議題,為本文研究的目的。本論文在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以《列朝詩集小傳》、《明史》、《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對於前後七子述評為基本架構,從中可見三書抨擊的對象鎖定在幾個特定的復古派領袖人物身上,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及王世貞等人。第三章在比較清初、中期三書之異同,相同觀點包括抨擊七子內部成員相互標榜、排擠之陋習與簡化復古內容及剽竊模擬之弊病;相異觀點則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李夢陽、李攀龍提振文風之肯定與錢謙益強烈抨擊何景明於〈與李空同論詩書〉所提詩文理論,而漠視其「擬議以成其變化」的原意及《明史‧何景明傳》「夢陽主模仿,景明主創造」之述評,造就後世對於李、何的刻版印象,此外尚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謝榛詩論提出「迂謬」、「語似高而實謬」的評述。
    第四章論述清初、中期三書文學標準與評價之得失,可見三書評述七子的主觀標準,且多半否定前後七子的貢獻。清初、中期三書述評評價的優點是在明確反思明代剽竊模擬、門戶之見所衍生的弊端中,同時展開屬於清人詩學的理論框架,顯見清人對於詩文創作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三書述評評價的缺失則是包括多半持著於否定性的評價與過於簡化前後七子的復古內容及強調七子相互標榜排擠的陋習,以及有意識忽略其他面向之探討,如前後七子對於模擬剽竊的反省與真實情感的重視等層面。第五章回顧本文主要內容。
    Reference: 一、古典文獻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正生書局,1972年。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9-128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2-1284,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讀書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5,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撰、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明】王世貞著;陳潔棟、周明初批注:《藝苑卮言》,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明】王兆雲:《皇明詞林人物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 5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王廷相:《王氏家藏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艾南英:《天慵子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冊7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明】吳國倫:《甔甀洞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122,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李開先:《李開先集》,上海:中華書局,1959年。
    【明】李開先:《閒居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13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李夢陽 :《空同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150-153,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李贄:《續藏書》,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明】李攀龍:《滄溟先生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
    【明】李攀龍撰、包敬第標校:《滄溟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朱應登 :《凌溪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51,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宗臣:《宗子相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胡應麟 :《詩藪》,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417-418,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類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徐禎卿:《徐昌穀全集》,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明】徐禎卿:《迪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徐禎卿:《迪功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6年。
    【明】康海:《對山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明】焦竑:《國朝征獻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52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薛蕙:《考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謝榛:《四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謝榛:《詩家直說》,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王國維、況周頤:《人間詞話.蕙風詞話》,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編,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清】林時對:《荷鍤叢談》,收入沈雲龍輯《明清史料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紀昀撰、孫致中等校點:《紀曉嵐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清】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施閏章撰;何慶善、楊應芹點校:《施愚山集》,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收入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編》,臺北:木 鐸出版社,1983年。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
    【清】錢謙益:《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二、現代專著
    Peter Burke:《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丁放、朱欣欣:《元明清詩歌批評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2年。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北京:新華書店,1986年。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臺北:莊嚴出版社,1981年。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王春瑜:《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袁震宇、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頌梅:《明代性靈說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王璦玲:《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4年。
    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左東嶺主編:《明代心學與詩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左東嶺主編:《二○○○五年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桂林:開明書店,1944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世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余嘉錫編撰:《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證書局,1993年。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牧童出版社,1977年。
    吳智和:《明史研究專刊》,宜蘭:明史研究小組,1994年。
    汪龍麟、段啟明:《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清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金玉田:《明清文學概論》,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
    青木正兒:《清代文學評論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
    侯雅文:《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范志新編年校注:《徐禎卿全集編年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姜勝利:《明史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胡適:《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山東:齊魯書社,1996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袁震宇、劉明今:《明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張兵、冉耀斌選注:《李夢陽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臺北:國家出版社,1983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傳鋒:《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許建崑:《李攀龍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楊連民: 《錢謙益詩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郭英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
    郭紹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臺北:丹青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陳文新:《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與發展》,武昌:武漢大出版社,2007年。
    陳文新:《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伯海:《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陳書錄:《明代前後七子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國球:《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國球:《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陳梧桐、彭勇:《明史十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晉】陳壽著、【宋】呂祖謙編纂、周天游導讀、陳居淵整理:《三國志詳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曉華:《四庫全書與十八世紀的中國知識份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崔富章:《四庫提要補正》,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84年。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曾守正:《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黃卓越:《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黃卓越《明代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黃霖編:《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詩歌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
    葉慶炳、邵紅:《明代文學資料彙編》,臺北:國立編譯館,197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中國文學史學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廖可斌:《明代文復古運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1962年。
    劉紹基、史鐵良:《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明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劉麟生:《中國詩詞概論》,臺北:世界書局1933年 。
    蔣述卓等著:《20世紀中國古代文論學術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鄭振鋒:《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作家出版社年,1957年。
    錢基博:《明代文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錢鍾書:《錢鍾書散文選》,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龍榆生:《中國韻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瀧川資言: 《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1883年。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羅時進:《明清詩文研究新視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饒龍隼選注:《何景明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龔鵬程:《國學入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評論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貳、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李丙鎬:《錢謙益文學評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李欣潔:《明代復古詩論重探》,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李欣錫 :《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卓福安:《王世貞詩文論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怡芬:《四庫全書的詩經學觀點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范宜如:《錢牧齋詩學觀念之反省 : 以列朝詩集小傳為探究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許蔓玲:《錢謙益列朝詩集文學史觀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成文:《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詩史觀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薛建發:《四庫全書總目文學鑑賞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民2006年。
    簡錦松:《李何詩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簡錦松:《明代中期文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6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評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78年。
    參、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史小軍:〈試論明代七子派的詩歌格調理論〉,《陜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2期,1999年。
    左東嶺:〈明代詩歌的總體格局與審美風格的演變〉,《中國詩歌研究》,第4輯,2007年。
    江增華:〈論清初詩學的嬗變〉,《文藝理論》,第1期,2009年。
    周建渝:〈《列朝詩集小傳》的明詩批評及其用意〉,《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8年。
    段宗社:〈「詩必盛唐」臆說〉,《新疆大學學報(科學社會版)》,第31卷第1期,2003年。
    王琳、孫之梅:〈列朝詩集述要〉,《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
    孫向群 、趙良宇:〈明代中後期求實思潮興起原因探析〉,《天府新論》,第3期,2009年。
    孫學堂:〈論謝榛詩學〉,《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3期,2000年。
    張永剛:〈錢謙益對明代文學復古觀念的評議〉,《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8年。
    張德建:〈明代的文學復古與史學復興〉,《中州學刊》,第3期,2008年。
    許建崑:〈《明史.文苑傳》歸有光、王世貞之爭重探〉,《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46卷,2005年。
    陳文新:〈明代格調派的演變歷程及其意圖說的否定〉,《武漢大學學報》,第54卷第2期,2001年。
    曾守正:〈《舊唐書‧文苑傳》的文學思想〉,《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12期,2005年。
    曾守正:〈歷史圖像與文學評價的疊合-兩《唐書》文學類傳「時變」思想的落差〉,《政大中文學報》,第4期,2005年。
    楊連民、李華文:〈論錢謙益對前後七子的批評〉,《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6年。
    廖婉雲:〈王世貞悔作《卮言》說辨〉,《中國學報》(京都),第33冊,1981年。
    趙克生:〈錢謙益反復古思想與《明史‧文苑傳》〉,《六安師專學報》第16卷第1期,2000年。
    劉守安 :〈論錢謙益對明代文學的評價和總結〉,《齊魯學刊》第3期,1997年。
    劉振華 :〈論錢謙益的「文化遺民」心態〉,《東南文化》,第11期,2000年。
    蔣寅 :〈清初詩壇對明代詩學的反思〉,《文學遺產》,第2期,2006年。
    簡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古典文學》,第八集,1986年。
    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嘉義:南華大學,第二期,2004年。
    郭英德:〈論明代文學流派的研究〉,《求是學刊》,第4期,1996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正生書局,1972年。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9-128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2-1284,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讀書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5,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撰、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明】王世貞著;陳潔棟、周明初批注:《藝苑卮言》,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明】王兆雲:《皇明詞林人物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 5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王廷相:《王氏家藏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艾南英:《天慵子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冊7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明】吳國倫:《甔甀洞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122,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李開先:《李開先集》,上海:中華書局,1959年。
    【明】李開先:《閒居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13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李夢陽 :《空同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150-153,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李贄:《續藏書》,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明】李攀龍:《滄溟先生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
    【明】李攀龍撰、包敬第標校:《滄溟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朱應登 :《凌溪先生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51,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宗臣:《宗子相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胡應麟 :《詩藪》,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417-418,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類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徐禎卿:《徐昌穀全集》,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明】徐禎卿:《迪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徐禎卿:《迪功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6年。
    【明】康海:《對山集》,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明】焦竑:《國朝征獻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52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薛蕙:《考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謝榛:《四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謝榛:《詩家直說》,收入《明詩話全編》(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王國維、況周頤:《人間詞話.蕙風詞話》,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編,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清】林時對:《荷鍤叢談》,收入沈雲龍輯《明清史料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紀昀撰、孫致中等校點:《紀曉嵐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清】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施閏章撰;何慶善、楊應芹點校:《施愚山集》,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收入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編》,臺北:木 鐸出版社,1983年。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
    【清】錢謙益:《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二、現代專著
    Peter Burke:《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丁放、朱欣欣:《元明清詩歌批評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2年。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北京:新華書店,1986年。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臺北:莊嚴出版社,1981年。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王春瑜:《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袁震宇、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頌梅:《明代性靈說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王璦玲:《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4年。
    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左東嶺主編:《明代心學與詩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左東嶺主編:《二○○○五年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桂林:開明書店,1944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世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余嘉錫編撰:《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證書局,1993年。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牧童出版社,1977年。
    吳智和:《明史研究專刊》,宜蘭:明史研究小組,1994年。
    汪龍麟、段啟明:《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清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金玉田:《明清文學概論》,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
    青木正兒:《清代文學評論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
    侯雅文:《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范志新編年校注:《徐禎卿全集編年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姜勝利:《明史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胡適:《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山東:齊魯書社,1996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袁震宇、劉明今:《明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張兵、冉耀斌選注:《李夢陽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臺北:國家出版社,1983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傳鋒:《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許建崑:《李攀龍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楊連民: 《錢謙益詩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郭英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
    郭紹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臺北:丹青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陳文新:《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與發展》,武昌:武漢大出版社,2007年。
    陳文新:《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伯海:《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陳書錄:《明代前後七子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國球:《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國球:《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陳梧桐、彭勇:《明史十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晉】陳壽著、【宋】呂祖謙編纂、周天游導讀、陳居淵整理:《三國志詳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曉華:《四庫全書與十八世紀的中國知識份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崔富章:《四庫提要補正》,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84年。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曾守正:《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黃卓越:《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黃卓越《明代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黃霖編:《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詩歌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
    葉慶炳、邵紅:《明代文學資料彙編》,臺北:國立編譯館,197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中國文學史學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廖可斌:《明代文復古運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1962年。
    劉紹基、史鐵良:《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明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劉麟生:《中國詩詞概論》,臺北:世界書局1933年 。
    蔣述卓等著:《20世紀中國古代文論學術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鄭振鋒:《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作家出版社年,1957年。
    錢基博:《明代文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錢鍾書:《錢鍾書散文選》,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龍榆生:《中國韻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瀧川資言: 《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1883年。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羅時進:《明清詩文研究新視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羅聯添:《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饒龍隼選注:《何景明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龔鵬程:《國學入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評論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貳、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李丙鎬:《錢謙益文學評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李欣潔:《明代復古詩論重探》,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李欣錫 :《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卓福安:《王世貞詩文論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怡芬:《四庫全書的詩經學觀點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范宜如:《錢牧齋詩學觀念之反省 : 以列朝詩集小傳為探究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許蔓玲:《錢謙益列朝詩集文學史觀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成文:《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詩史觀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薛建發:《四庫全書總目文學鑑賞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民2006年。
    簡錦松:《李何詩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簡錦松:《明代中期文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6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評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78年。
    參、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史小軍:〈試論明代七子派的詩歌格調理論〉,《陜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2期,1999年。
    左東嶺:〈明代詩歌的總體格局與審美風格的演變〉,《中國詩歌研究》,第4輯,2007年。
    江增華:〈論清初詩學的嬗變〉,《文藝理論》,第1期,2009年。
    周建渝:〈《列朝詩集小傳》的明詩批評及其用意〉,《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8年。
    段宗社:〈「詩必盛唐」臆說〉,《新疆大學學報(科學社會版)》,第31卷第1期,2003年。
    王琳、孫之梅:〈列朝詩集述要〉,《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
    孫向群 、趙良宇:〈明代中後期求實思潮興起原因探析〉,《天府新論》,第3期,2009年。
    孫學堂:〈論謝榛詩學〉,《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3期,2000年。
    張永剛:〈錢謙益對明代文學復古觀念的評議〉,《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8年。
    張德建:〈明代的文學復古與史學復興〉,《中州學刊》,第3期,2008年。
    許建崑:〈《明史.文苑傳》歸有光、王世貞之爭重探〉,《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46卷,2005年。
    陳文新:〈明代格調派的演變歷程及其意圖說的否定〉,《武漢大學學報》,第54卷第2期,2001年。
    曾守正:〈《舊唐書‧文苑傳》的文學思想〉,《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12期,2005年。
    曾守正:〈歷史圖像與文學評價的疊合-兩《唐書》文學類傳「時變」思想的落差〉,《政大中文學報》,第4期,2005年。
    楊連民、李華文:〈論錢謙益對前後七子的批評〉,《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6年。
    廖婉雲:〈王世貞悔作《卮言》說辨〉,《中國學報》(京都),第33冊,1981年。
    趙克生:〈錢謙益反復古思想與《明史‧文苑傳》〉,《六安師專學報》第16卷第1期,2000年。
    劉守安 :〈論錢謙益對明代文學的評價和總結〉,《齊魯學刊》第3期,1997年。
    劉振華 :〈論錢謙益的「文化遺民」心態〉,《東南文化》,第11期,2000年。
    蔣寅 :〈清初詩壇對明代詩學的反思〉,《文學遺產》,第2期,2006年。
    簡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古典文學》,第八集,1986年。
    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嘉義:南華大學,第二期,2004年。
    郭英德:〈論明代文學流派的研究〉,《求是學刊》,第4期,1996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5912020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2001.pdf1079KbAdobe PDF2412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