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17326      Online Users : 1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33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36


    Title: 證人於刑事程序上之地位-以偵訊中錄音錄影規定為中心
    Authors: 林慧君
    Contributors: 何賴傑
    林慧君
    Keywords: 證人保護
    偵訊中對證人的錄音錄影
    基本權第三人效力
    基本權保護義務
    自我表達權
    資訊自決權
    隱私權
    傳聞法則
    直接審理原則
    公開審理原則
    公平審判原則
    對質詰問權
    律師的法庭外陳述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05 14:44:48 (UTC+8)
    Abstract: 為了達到國家追訴犯罪的利益,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6條之1,任何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都有「作證義務」-但並不代表證人必須當然忍受國家的任何行為,而在設計證人相關制度時也應考慮證人的主體性感受。本文將以「偵訊中對證人的錄音錄影規定」為研究中心:首先,將說明「偵訊中對證人的錄音錄影」在錄製及其使用上的特性及對證人、其他程序參與者的影響,還有與相關的法院審理原則的關係以及所需要的資源,並以此作為規範需求的討論基礎;再來,將介紹我國目前的制度及實務操作情形,並與外國法制規定交相對照比較;之後將集中在我國及外國法院就「偵訊中對證人的錄音錄影」在審判時作為證據使用的情形討論;最後,欲處理的是「律師把『偵訊中對證人的錄音錄影』用於審判外陳述」的行為應如何看待、規範,並就國內目前所提出的草案及建議,從外國法相關規定的角度出發加以省視該立法建議的合理性。
    Reference: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大美百科全書 6,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初版七刷,民國84年11月。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編,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工作手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出版,民國95年6月2版。
    王兆鵬、陳運財等著,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元照出版,2004年9月2版1刷。
    王惠光,法律倫理學講義,福匯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出版,2007年。
    王寶蒞,理性與倫理-法律倫理規範教學的價值基礎,《法律倫理核心價值探
    討》,新學林出版,2007年7月1版1刷。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出版,2009年8月修訂2版。
    字形匯典第35冊 第7集,聯貫出版社出版,民國90年9月1日初版。
    伊莉莎白‧羅芙托斯、凱薩琳‧柯茜著,林淑貞譯,辯方證人,商周出版社,2005年12月26日二版。
    刑事訴訟法九十二年修定資料彙編,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初版一刷。
    何明洲,犯罪偵查原理與實務,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民國98年4月。
    汪建成 劉廣三 著,刑事證據學,群眾出版社,2000年1月1版。
    呂伯濤、孟向榮,中國古代告狀與判案,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9年2月。
    吳俊毅,辯護人論,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1月1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2010年9月6版,自版。
    林鈺雄,證人概念與對質詰問權-以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元照出版,2007年12月初版1刷。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9月。
    林子儀,言論自由導論,《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初版1刷,元照出版社。
    柯耀程,職權進行與當事人進行模式之省思,《刑事程序理念與重建》,元照出版,2009年9月初版1刷。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2005年10月3版1刷。
    姜世明,律師倫理法,新學林出版,2008年10月1版1刷。
    張德美,從公堂走向法庭 清末民初訴訟制度改革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1版。
    張明偉,談刑事程序筆錄制作之實然與應然,《改良式的證據法則與刑事訴訟》,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5月初版1刷。
    許宗力,論國會對行政命令之監督,《法與國家權力》,元照出版,1992年。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書局出版,民國90年初版一刷。
    黃立,民法總則,初版,三民總經銷,1994年。
    葉俊榮,行政命令,《行政法(上)》,元照出版,2006年10月3版1刷。
    蔡墩銘,審判心理學,水牛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5年7月30日。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 4,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初版,民國77年6
    月。
    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商務印書館編審出版,民國51年2月。
    Arthur Best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譯,證據法入門,元照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二刷。
    Brian Kennedy 著,郭乃嘉譯,美國法律倫理,2005年7月28日初版,商周出版社。
    Christian Starck著,李建良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
    Thomas A. Mauet著,蔡秋明、方家駿譯,訴訟技巧,商周出版社,2008年5月8日2版。
    Wayne R. LaFave/ Jerold H. Israel/ Nancy J. King原著,卞建林.沙丽金等譯,刑事訴訟法(上冊),中囯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二、博碩士論文
    王德麟,從證據法則論相片、錄影帶之證據能力-以刑事訴訟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王己由,新聞審判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95年。
    李維凱,我國刑事警察人員執行偵訊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李幼妃,律師辯護權之行使對刑事審判結果之影響,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吳文淵,對質詰問與秘密證人保護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吳梓榕,一般偵查措施的合憲性控制-從偵查程序之自由形成原則出發,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林宛怡,以犯罪偵查為目的之DNA資料保存-以歐洲人權公約第八條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紀文勝,刑事訴訟程序中證人保護之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徐國楨,偵訊者 被偵訊者與律師對偵訊室環境知覺之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胡勝琳,偵訊理論與實務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甯若蓁,被告於審判上證據調查聲請之探討-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陳鈺歆,對質詰問權保障標準取代傳聞法則之研究-以歐洲法發展為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雲惠鈴,論刑事訴訟程序中證人地位之建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蔡錦祥,偵訊室空間布局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蔡雲璽,律師倫理規範法制研究-以我國、美國(加州)及英國(英格蘭)法制為比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劉秋伶,數位證據之刑事證據調查程序,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謝協昌,論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之權利保護-以性犯罪被害人之權利保護為中心,台大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4年。
    簡郁庭,個人資訊揭露案例之研究-以隱私權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三、期刊、研討會文章及報紙投書
    王燦槐,性侵害防治中心在司法流程中的角色---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之評析,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第1卷第1期,2005年12月,頁111-135。
    公開播放證人、共同正犯偵訊光碟學術研討會與談記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1期,2010年5月1日,頁60-104。
    尤伯祥,站在民主與專制的十字路口–反對以刑罰箝制律師發表職責上言論之自由,全國律師3月號,2009年3月,頁8-18。
    何賴傑,共犯不利其他共犯之陳述與共同被告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137-147。
    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記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一六五條之一第二項),全國律師第8卷第9 期,2004年9月,頁33-38。
    李晞,論中國古代證人制度及現代借鑒,法制與社會,2007年5月,頁347-348。
    吳維雅,「你相不相信孩子」?-論兒童性侵害案件中之兒童證人及專家證人兼評台灣高等法院92年少連上訴字第218號刑事判決,檢察新論第1期,2007年1月,頁131-151。
    邱忠義,偵查中錄音錄影與偵查筆錄可信性之關係-兼論訴訟目的外使用證據之影響,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25-46。
    邱忠義,證據開示及目的外使用禁止,軍法專刊第53卷第3期,民國93年3月,頁93-115。
    吳巡龍,辯護人是否有權複製偵訊光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9期,2009年1月1日,頁163-167。
    吳巡龍,美國對刑事訴訟兩造對抗制度之修正-證據開示程序,法學叢刊第185期,民國91年1月,頁41-56。
    李錫棟,警察資料蒐集權之界限-以集會遊行現場活動之資料蒐集為例,警學叢刊第38卷第5期,2007年11月,頁111-126。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頁222-234。
    李惠宗,裁判書上網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權的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3月,頁21-34。
    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8月,頁93-114。
    吳綺雲 譯,「法庭開庭電視錄影案」判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一),司法院出版,民國93年10月1日,頁119-143。
    林秀怡、黃啟賓,各國刑事司法有關未成年人作證能力之比較研究,國境警察學報第2期,2003年10月,頁99-130。
    林承與,新聞自由與公平審判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214期,2000年10月,頁129-156。
    林鈺雄,司法的侏儸紀化,中國時報A10版 時論廣場。
    林學銘,新修正法庭錄音相關法規合憲性之探討,法令月刊第54卷第11期,2003年11月,頁38-44。
    姚淑文、張錦麗,「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方案」推動後的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律師雜誌第301期,民國93年10月,頁40-54。
    祖偉,中國古代“據供詞定罪”刑事證據首要規則及理據解析,法治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1期(總第79期),頁47-62。
    郭瑞蘭,裁判書上網公開與個人資料之保護,司法周刊第1384期,2008年4月10日,第2版。
    段重民,論藐視法庭罪,政大法學評論第38期,民國77年12月,頁113-186。
    陳文琪,偵查中錄音錄影與偵查筆錄可信性之關係-兼論訴訟目的外使用證據之影響,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3-24。
    陳運財,論偵查不公開之適用範圍及其例外,全國律師9月號,2009年9月,頁25-39。
    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1998年12月,頁137-161。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民國89年12月,頁297-341。
    張濤,淺論法院檔案電子化,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9年2月,頁77-78。
    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2010年10月,頁17-38。
    張純,淺析刑事證據開示制度-以英、美模式為基礎之比較與借鑒,金卡工程•經濟與法第7期,2010年,頁51-52。
    崔汴生,美國刑事案件被告與證人對質權利之發展,致理法學第五期,民國九十八年三月,頁3-21。
    張文貞,跨國憲政主義的合縱與連橫:歐洲人權法院及內國憲法法院關係初探,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人權研究中心 第二屆歐洲人權裁判研討會第四場書面資料,2007年4月28日。
    張淳淙,偵查中錄音錄影與偵查筆錄可信性之關係-與談意見(一),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47-61。
    張麗卿,論像片與錄影帶之證據能力,軍法專刊第33卷第12期,民國76年12月,頁16-26。
    張升星,律師「司法外陳述」及其界限,東吳法研論集第六卷,民國99年6月,頁103-146。
    彭文正、蕭憲文,犯罪新聞報導對於司法官「認知」、「追訴」及「判決」的影響,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3期,民國95年5月,頁107-193。
    楊雲驊,德國刑事訴訟法對傳聞證據的處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2003年2月,頁106-110。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民國91年2月,頁61-102。
    鄭牧民、易海輝,論中國古代證據制度的基本特點,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2期,2007年3月,頁82-89。
    劉至剛,從證人記憶探討刑事訴訟法第159條,法令月刊第60卷第5期,2009年5月,頁63-74。
    蔡達智,開放空間中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2007年6月,頁127-146。
    《播放光碟,不具殺傷力》,聯合報A4版要聞,2009年2月4日。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保護在德國法中的發展-以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以及「犯罪人與被害人均衡協商暨再復原」制度為探討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民國94年5月,頁165-276。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在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與保護之介紹,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2期,2009年4月,頁103-135。
    謝志明,當言論自由衝擊公平審判-美國法對於訴訟參與人法庭外陳述之限制,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278-286。
    羅秉成,《公開偵訊光碟,有何不可?》,中國時報A15版,民國98年2月26日。
    蘇友辰,偵訊光碟公開揭露適法性的探討,全國律師3月號,2009年3月,頁33-36。
    顧立雄發言,律師倫理、辯護制度與檢察官偵查作為之衝突(研討會),2010年10月30日。
    四、網路資源
    98年司法統計年報,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尤伯祥,為了逃離侏儸紀,所以公開播放偵訊光碟,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2.asp?id=2355
    尤伯祥,威武!法務部的歲末好禮來了!,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asp?id=2436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06年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檢討報告, 2006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網絡願景營專案報告,民國94年12月7日。http://dspc.moi.gov.tw/public/Attachment/7115164054
    《司法院擬修法 偵訊筆錄、光碟 限訴訟用「萬一黑道大哥學扁律師 誰敢出面作證?」律師公會強烈反對:剝奪大眾監督執法權利》,聯合報A4版要聞,2009年3月7日。
    糾正案文,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九日,頁15,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糾正案/91/091000110糾正文.PDF(最後瀏覽日期:2011年5月30日)
    糾正案文,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三日,頁5-6,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糾正案/92/092000118內106曾詠淮糾正案.doc (最後瀏覽日期:2011年5月30日)
    《法庭外禁播偵訊光碟 律師公會反對》,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7/today-p4-4.htm
    林峰正,馬英九與蘇建和,2007年7月20日,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asp?offset=80&id=2157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司法院第138次院會核定版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62940&flag=1®i=1&key=&MuchInfo=&courtid=
    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司法院第138次院會核定版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62940&flag=1®i=1&key=&MuchInfo=&courtid=
    《果若造假,必須查辦侯寬仁》,聯合報A2版社論,2007年7月20日,來源: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library/)
    《法界:若對筆錄內容有爭議 應以錄音光碟為準》,中央社,2007年7月20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119880
    《扁案 再攻防 ……扁辦公布光碟「檢脅迫式取證」》,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2月2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4/today-p2.htm
    《特別費/侯寬仁筆錄不實? 律師擬提告瀆職》,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70719120354
    《特偵組反控,斷章取義!檢指律師錯用軟體 陳鎮慧消影音 係情緒不穩禱告去了 檢察官協會指扁律師侵證人隱私》,聯合報A1版要聞,2009年2月4日。
    《針對98 年12 月9 日中國時報A14 版時論廣場「妨害司法罪何其重」及自由時報A15版自由廣場「律師慘了」二篇投書,法務部說明》,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2169,1481,&job_id=155821&article_category_id=2145&article_id=84275
    陳雪華、洪維屏,數位資訊資源長久保存之探討,http://tech2.npm.gov.tw/faimp/speakers/may4-e1_ch.pdf(最後瀏覽日期:2011年6月10日)
    《辜仲諒要求禁扁公開偵訊光碟台法院竟稱無能為力》,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2/14875/897330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1年5月30日)
    《鄭文龍不懲戒處分 法務部:深表遺憾?》,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7&docid=100597636
    檔案入庫保管及設施建置,http:// e-archivist.archives.gov.tw/ch/images/100_8.doc(最後瀏覽日期:2011年6月10日)
    檢察官赴德國考察報告,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民國99年12月,頁12。210.241.21.164/OpenFront/report_ download.jspx?sysId=C09903648...
    《斷章取義 豈能輕輕放下》,聯合報冷眼集,2007年7月24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122290
    貳、英文文獻
    一、專書
    Spencer/Flin,THE EVIDENCE OF CHILDREN –The Law and the Psychology,London:Blackstone press,1990.
    二、博碩士論文
    Debbie Cooper, SPECIAL MEASURES FOR CHILD WITNESSES: A SOCIO-LEGAL STUDY OF CRIMINAL PROCEDURE REFORM,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July 2010.
    三、期刊文章
    Brian Ward, Children’s evidence,Solicitors Journal 1992, 644.
    Case&Comment,Crim.L.R.2001,June,473-478.
    Case&Comment,Crim.L.R.2003,April,274-276.
    Case&Comment,Crim.L.R.2005,June,497-500.
    D.J. Birch, (4)Children’s Evidence,Crim.L.R.1992,April,262.
    Di Birch, Criminal Justice Act 2003 (4)Hearsay:Same Old Story, Same Old Song?, Crim.L.R.2004,July,556.
    Glenn F. Lang, TO SEE OR NOT TO SEE THE DEFENDANT: EXPANDING THE USE OF FLORIDA`S 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THE TESTIMONY OF WITNESSES,18 Fla.St. U.L. Rev. 321(1991).
    Judy Cashmore,The Use of Video Technology for Child Witnesses,Monash University Law Review,Vol.16,No.2(1990)
    Jean Montoya, SOMETHING NOT SO FUNNY HAPPENED ON THE WAY TO CONVICTION: THE PRETRIAL INTERROGATION OF CHILD WITNESSES, 35 Ariz. L. Rev.927(1993).
    Jenny McEwan,In the Box or on the Box?The Pigot Report and Child Witness,Crim.L.R.1990,June,363.
    J.C. Wilson/G.M. Davies,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VIDEOTAPED EVIDENCE FOR JUVENILE WITNESSES IN CRIMINAL COURTS IN ENGLAND AND WALES, 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1999. Vol. 7, Iss. 1.
    J.Spencer,Reformer’s Despair,New Law Journal 1991,787.
    Jordan S. Gruber, Videotape Evidence,44 Am. Jur. Trials.171.
    KEE MacFARLANE, Diagnostic Evaluations and the Use of Videotapes in Child Sexual Abuse Cases, 40 U. Miami L. Rev.135(1985).
    Laura C.H. Hoyano,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igot: Special Measures Directions for Child Witness, Crim.L.R.2000,April,250.
    Paula E./Samuel M. Hill,Videotaping Children’s Testimony:An Empirical View, 85 Mich. L. Rev. 809(1982).
    PRUDENCE BEIDLER CARR, PLAYING BY ALL THE RULES: HOW TO DEFINE AND PROVIDE A "PRIOR OPPORTUNITY FOR CROSS-EXAMINATION" IN CHILD SEXUAL ABUSE CASES AFTER CRAWFORD V. WASHINGTON, 97 J. Crim. L. & Criminology 631(2007).
    Scott M. Smith, J.D., Validity,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ild victims` and child witnesses` rights statute (18 U.S.C.A. § 3509),121 A.L.R. Fed.631.
    四、網路資源
    U.S.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Officer for Victims of Crime, New Directions from the Fild:Victims Rights and Serv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Chapter 17: Child Victims, Section 5: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Victims, Washington, D.C.,2000,p.388. http://www.ncjrs.gov/ovc_archives/directions/pdftxt/chap17.pdf
    Law Commission Report No.245,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Hearsay and Related Topics, Cm.3670(1997), Appendix A, www.lawcom.gov.uk/docs/lc245.pdf
    Research Findings No.100, http://rds.homeoffice.gov.uk/rds/pdfs/r100.pdfAchieving Best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p.2, http://www.hertsdirect.org/docs/pdf/connected/group10/666pt38.pdf
    Achieving Best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Guidance on Interviewing Victims and Witnesses,and Using Special Measures)」,http://anitp.mai.gov.ro/ro/docs/metodologii/Achieving%20Best%20Evidence%20a%20Guide%20for%20interviewing%20victims.pdf
    Guidelines for Barristers on Commenting to the Media on Cases, http://www.barstandardsboard.org.uk/search/?query=media&filter=&sort=relevance&col=2&startdate=0&xsl=xml&page=1
    參、德文文獻
    一、專書
    Beck`scher Online-Kommentar,2011.
    Beulke,Strafprozessrecht,Auf.10,C.F.Müller Verlag Heidelberg,2008.
    Daniela Schmoll,Videovernehmung kindlicher Opfer im Strafprozeβ:Verfahrens- und verfassungsrechtliche Lösungen auf der Grundlage des Zeugenschutzgesetzes,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Verlag 1999.
    Eisenberg,Ulrich, Beweisrecht der StPO : Spezialkommentar, Aufl.6 ,C.H.Beck, 2008.
    Hauser,Der Zeugenbeweis im Strafprozeβ mit Berücksichtigung des Zivilprozesses,Schulthess Polygrapfischer Verlag Zürich 1974.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PO,Auf.6,2008, Gerd Pfeiffer(Hrsg.) .
    Klaus Zacharias,Der gefährdete Zeuge im Strafverfahren,Duncker und Humblot,1997.
    Kindhäuser/Neumann/Paeffgen Strafgesetzbuch,3Auf.2010.
    Kissel/Mayer,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Kommentar, 4 Auf.,Verlag C.H. Beck München 2005.
    Leipziger Kommentar StGB,Band 13,12Auf.,August 2009,Verlags-GmbH,Berlin.
    Lingenberg/Hummel/Zuch/Eich, Kommentar zur den Grundsätzen des anwaltichen Standesrechts,2Auf.,Verlag Dr. Otto Schmidt KG Köln,1988.
    Löwe Rosenberg Kommentar,BAND 2,26Auf.,2008.
    Maike Scheumer,Videovernehmung kindlicher Zeugen Zur Praxis des Zeugenschutzgesetzes,Göttinger Studien zu den Kriminalwissenschaften Band 2,2007.
    Meyer-Goβner,Strafprozessordung,53Auf.,Verlag C.H. Beck,2010.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GB,1 Auf.,2006.
    Pieroth/Schlink,Grundrecht,Staatsrecht II, Auf. 19,C.F. Müller, c2003.
    Roxin,Strafverfahrensrecht,Verlag C.H.Beck, 1998.
    Sabina Swoboda,Videotechnik im Strafverfahren,Duncker und Humblot,2002.
    Schönke/Schröder/Lenckner/Perron, Strafgesetzbuch,28 Auf.,2010.
    Stephanie Jost, Kind-und jugendliche Opfer sexuellen Missbrauchs als Zeugen im Strafverfahren Überlegungen zur Rechtsstellung junger Opferzeugen im Strafprozess, 2006.
    Wolfgang Hatung, Anwaltliche Berufsordnung,3 Auf.,Verlag C.H. Beck,2006.
    二、期刊文章
    Rieβ, Zeugenschutz bei Vernehmungen im Strafverfahren Das neue Zeugenschutzgesetz vom 30.4.1998, NJW 1998 Heft 44, S.3240-3243.
    2.Opferrechtsreformgesetz vom Bundestag beschlossen,NJW-Spezial 2009 Heft15,S.49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7651002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201.pdf3448KbAdobe PDF2232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