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6/141856 (78%)
Visitors : 47743066      Online Users : 12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576


    Title: 臺灣期貨業客戶交易行為與損益狀況之關聯性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stors` trading behavior with regards to the capital in futures tradings market
    Authors: 李文柱
    Contributors: 鄭宇庭
    李文柱
    Keywords: 期貨交易損益
    交易行為
    交叉分析
    羅吉斯迴歸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04-12 14:00:31 (UTC+8)
    Abstract: 在期貨市場中,影響交易人操作損益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了交易人是否了解商品特性、是否掌握商品價格的走勢,以及交易人的交易行為等種種因素。
    在過去的文獻中鮮少有針對交易人之交易行為與交易損益之間的相關性做研究
    ,因此本研究考慮以客戶各種交易行為為出發點,探討其與期貨交易損益間之關係,透過個案公司客戶資料來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為分析個案公司客戶特徵及交易行為與損益狀況的關聯性,探討交易人交易期貨、選擇權之損益是否會受到人口統計變數或交易行為變數之影響而有差異,並藉由羅吉斯迴歸分析方法,篩選影響期貨交易損益狀況之重要因子,以整體的角度探討客戶特徵及交易行為與損益狀況間的關聯性,並以勝算比了解顯著變數對於損益狀況的影響為何。
    其研究結果發現,客戶特徵並不會影響損益狀況,真正影響損益狀況的因素乃在於交易人之交易行為,其中尤以是否設定停損停利習慣與是否參考技術指標之重要性較高。羅吉斯迴歸模型亦顯示,在其他變數固定下,有設定停損停利習慣的人,其獲利的勝算是沒有設定停損停利習慣的23倍,而有參考技術指標的人,其獲利的勝算是沒有參考技術指標的7.7倍,沒有作基本面分析的人獲利的勝算反而較高,而每月交易次數在20以上的人獲利的勝算較高。
    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期貨商作為客戶服務以及對客戶進行期權教育推廣之重要參考依據,也可為期權交易人建立一個正確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觀念。
    "謝誌 I
    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期貨之相關定義 7
    第二節 交易行為 1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操作性變數定義 2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說 23
    第三節 分析方法 24
    第肆章 實證分析 29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29
    第二節 交叉分析 37
    第三節 羅吉斯迴歸 5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7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1.李全才,2006年,運用程式交易在台指期貨交易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李建和,2007年,運用RSI技術指標於臺灣指數期貨市場價差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3.吳聰皓,1999年,股價指數期貨之停損獲益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林怡君,2003年,從競爭優勢探討休閒飲料之差異化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5.林麗娜,2005年,停損點反向操作指標在臺灣期貨市場實證,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徐松奕,2003年,以技術指標對臺灣加權股價期貨指數報酬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7.祖維龍,2011年,通道突破系統在台指期貨市場的實證研究,東海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8.翁瑾蘋,2011年,技術指標之獲利績效分析:以臺灣股價指數期貨交易為例,輔仁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張碧恩,2009年,期貨頻繁交易者的獲利法則—針對臺灣指數期貨契約,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黃怡中,2002年,在不同技術指標交易策略下停損機制設置與否之績效分析,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傅安綺,2009年,春節期間高速公路用路人滿意度調查之研究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12.莊政文,2007年,以獲勝率為導向的最佳化技術交易規則之研究—以台股期貨為交易標的,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3.劉應興,2003年,類別資料分析導論,華泰書局。
    14.黎燦熒,2010年,運用5分鐘K線作為當沖買賣訊號之實證分析-以台指期貨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5.蔡明欽,2005年,臺股指數期貨之預測與交易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謝劍平,2003年,期貨與選擇權,智勝文化。
    17.薛品嶸,2009年,設定停損或停利對投資者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1.Agresti, A.,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2^nded. New York:Wiley.
    2.Agresti, A., 2002,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2^nded. New York:Wiley.
    3.Alexander, Sindey. S., 1961, Price Movements in Speculative Markets:Trends or Random Walks, in P. Cootner, ed. The Random Character of Stock Market Price , 199-218.
    4.Bohan, James, 1981, Relative Strength:Further Positive Evide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7, 36-39.
    5.Brock, William, Joseph Lakonishok, and Blake LeBaron, 1992, 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7, 1731-1764.
    6.Pruitt, S. W., and White, R. E., 1988, The CRISMA Trading System:Who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Can’t Beat the Market?,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55-5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012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3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