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27790      Online Users : 5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36


    Title: 收編與轉喻-90年代後鑲嵌於中共官方意識型態下的台灣流行歌曲
    Metaphor and metonymy—embedded i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government of the Taiwanese pop music after 90s
    Authors: 黃翔翔
    Huang,Hsiang Hsiang
    Contributors: 張裕亮
    黃翔翔
    Huang,Hsiang Hsiang
    Keywords: 中國大陸流行音樂
    台灣流行音樂
    文化霸權
    構連理論
    Chinese Pop Music
    Taiwanese Pop Music
    Cultural Hegemony
    Articulation Theory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24 16:42:41 (UTC+8)
    Abstract: 90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文化政策逐步鬆綁,流行音樂市場呈現百家爭鳴。其中,台灣流行音樂的市占率超過80%,傳播其所承載的意識型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大陸青年成長,對中國大陸社會的影響不曾間斷。在文化政策的宏觀調控下,中共官方對台灣流行音樂持續施展政治性的運用,運用黨國機器的管制與特殊的演出場域收編轉喻台灣流行音樂;而台灣歌手在「政治正確,商演不斷」市場的考量下,也樂於登上黨國控管的演出場域。這也使得中國大陸市場上的台灣流行音樂,鑲嵌於中共官方政策意識型態中。
    Since the 90s, cultur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has deregulation.The music market is more divers, and Taiwan`s pop music market share over 80%. Chinese government tries to Metaphor and Metonymy Taiwanese pop music, Taiwanese singer to move closer Party-state field to market incentives.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丁寧,「十年風雨路-寄港台歌手內地演唱會」,中國國際流行(北京),第5期(2000年5月),頁42。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編,中國百科大辭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元樂義,「孫子兵法解放軍教材」,中國時報,2006年5月4日,A3版。
    方文山,中國風—歌詞裡的文字遊戲(台北:第一人稱出版社,2008年)。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中宣部編,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王力娟,「大眾審美情趣影響下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王小風、淩霜華、老于,「春節晚會名利場?」,三聯生活週刊(北京),第3期(2003年1月),頁8。
    王炬,「我國音像產業發展狀況分析」,出版發行研究(北京),第8期(2006年8月),頁22。
    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
    王煒燁、李一光,「流行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積極建構」,劍南文學(四川),第11期(2011年11月)。
    王寧寧,「關於海外孔子學院的全面認識」,科教文匯(北京),第6期,2009年6月,頁134。
    王慧炯,「對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的思考」,北京工業大學學報(北京),第2 期(2002 年2月),頁26。
    王曉升等,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型態理論(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石蘭月,「湧浪中的理性審視一新時期流行歌曲與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朱龍祥,陸洛,「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心態與行為初探」,應用心理學研究,第8期(2000年11月),頁171~208。
    江澤民,「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89年9月29日),中宣部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中宣部編,江澤民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呂瑞,「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及其意義」,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呂泉生、李泰祥,「流行音樂何去何從」,今日生活(香港),第242期(1985年3月),頁28~30。
    李一中,「得體性一與中國傳統文化」,語文學刊(內蒙古),第2期(2002年2月),頁17。
    沈清松,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周倩漪,「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以江蕙和陳淑樺為例」,中外文學,第290期(1996年7月),頁32。
    岳春梅,「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研究(1980-2005)」,西南大學音樂學碩士論文(2006年)。
    岳璐,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明星生產與消費(湖南:嶽麓書社,2009年)。
    林立樹,現在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林宏濤譯,M.Horkheimer & T.Adorno著,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the Enlightenment)(台北:商周出版社,2008年)。
    金兆鈞,「銳變、徬徨、尋根與圍城-中國流行音樂當下狀態解析」,藝術評論(北京),第10期(2003年10月),頁74。
    柯永輝,「解讀台灣流行音樂中的女性意涵(1992-1993)」,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洪萬隆,音樂與文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
    洪顯勝譯, Roland Barthes著,符號學要義(Elements of Semiology)(台北:南方叢書出版,1988年)。
    胡洪艷,「1986-1996年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的文化精神–以一些音樂作品或音樂現象為例」,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
    胡淑棻,「當代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以文本關照流行文化的變遷」,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2005年)。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宣部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
    唐萱榕,「雙軌節奏-90年代後中國流行音樂的想像」,南華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2009年)。
    孫超,「當代華語流行歌曲歌詞的語言特徵及其隱喻現象分析」,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徐亮、陸興華譯,Stuart Hall著,表徵:文化表像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徐崇溫譯,Antonio. Gramsci著,實踐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年)。
    袁茜,「中學生偏愛流行音樂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武漢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馬覠,「中國風音樂的文化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高照,「正確認識中華傳統倫理道德 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瀋陽師範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
    張容瑛,「華文流行音樂區域與都市形構及其治理」,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規劃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張裕亮,中國大陸流行文化與黨國意識(台北:秀威資訊,2010年)。
    張學清,「關於和諧社會視域下家庭倫理道德建設的研究」,瀋陽師範大學碩士(2011年)。
    張錫輝,「一個大眾文化的解讀策略」,通識教育與跨界研究,第8期(2010年6月),頁71。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張錦華等譯,John Fiske著,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台北:遠流年版社,1990年)。
    曹雷雨等譯,Antonio. Gramsci著,獄中雜記(Selections from Prison Notebooks)(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年)。
    許薔薔、許綺玲譯,Roland Barthes著,神話——大眾文化詮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陳永齡,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陳宗明、黃華新,符號學導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陳明珠,「媒體再現與認同政治」,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6月28日)。
    陳琇玲譯,葛凱著,中國好,世界就好(台北:高寶書局,2011年)。
    陳嘉鴻,「流行音樂下的多樣圖騰-原住民歌手於流行音樂中的形象再現:以張惠妹為例」,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學明,文化工業(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 年)。
    陸楊、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陶辛,流行音樂手冊(上海:上海音樂,1998年)。
    陶曉清、馬世芳、葉雲平編輯,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傅鵬,「音樂產業VS百度混戰十年」,電子資訊產權(北京),第9期(2010年9月),頁22~24。
    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出版社,2000年)。
    程映虹,「大中國言說:意識型態和港台文化資本的共謀」,縱覽中國(香港),第1期(2012年2月)。
    舒可文,「一個趙本山」,三聯生活週刊(北京),第8期(2005年 2月),頁22。
    馮建三譯,Alan.Swingewood著,大眾文化的迷思(The Myth. Of Mass Culture)(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黃璐,「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跟黨走 —從紅色經典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結合談起 」,廣東民進(廣東),第3期(2011年3月)。
    楊佩琪,「從法律觀點論台灣音樂產業在中國大陸之保護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賈旭東,「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產業政策及其影響」,同濟大學學報(山東),第3期(2009 年3月),頁50 。
    雷湘,「廣東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及文化特徵」,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頁1。
    熊培伶,「台製中國風—流行音樂的中國再現分析」,發表於2010年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10年)。
    劉俠,毛澤東與孫子兵法(台北:小倉出版社,2011年)。
    劉建基譯,Raymond.Williams 著,文化社會的辭彙山(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潘兆民,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文化公司,1996年﹚。
    蔡佩君等譯,Simon.Frith, Will.Straw, John Street著,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p and Rock)(台北:商周出版社,2005年)。
    鄭君仲,「我迷,故我在-流行音樂樂迷和流行音樂文本互動關係之探索」,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鄭秀圓,「三角公園:解構台灣自行車熱的媒體論述」,文化研究月報,第107期(2010年9月),頁8。
    羅艷妮,「大眾傳播媒介在新時期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作用」,武漢音樂學系院碩士論文(2000年)。
    蘇郁惠,「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研究,第9期(2005年5月),頁5。
    鐘傑聲,「我們的中國風怎麼唱」,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顧玉珍,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台北:碩人出版社,1995年)。


    二、英文部分
    Adorno, T. “On popular music,”in John Storey ed.,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98),2nd,pp.197~206.
    Althusser, L.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London:New Left Books,1971),p.143.
    Baranovitch, Nimrod China’s New Voice:Popular Music,Ethnicity,Gender,and Politics,1978-1997(Berkeley:University of Press,2003).
    Bennett, Tony,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turn to Gramsci,” in Boyd-Barrett, Oliver & Chris Newbold eds., Approaches to Media: A reader (London: Arnold, 1995), pp.348~350
    Eyerman, R. & Jamison,A., Music and Social Movements-Mobilizing Tradi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Frith, S. “Toward an Aesthetic of Popular Music,”in Richard Leppart & Susan McClary eds., Music and Society: The Politics of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Recep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p.144~148.
    Jones, Andrew F. Like a Knife:Ideology and Genr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Music(Ithaca,N.Y.:East Asian Program,Cornell University,1992).
    Lovell, Terry,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bscent Center of A New Discourse,”in Simmon Clark,etc., One-Dimensional Marxism: Althusser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e(London:Allison and Busby,1980),p.44~250.
    Lull, Jame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2).



    三、網頁資料
    「《隱形的翅膀》成高考作文題 張韶涵:很光榮」,人民網,2012年4月8日,http://tw.people.com.cn/GB/9429963.html。
    「1974年,毛澤東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新華網,2012年3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22/content_10839608.htm。
    「2010年中國演出市場收入高達108億元,演唱會市場13.2億」,金鷹網,2012年01月04日,http://ent.hunantv.com/m/20110129/853355.html。
    「20世紀音樂」,百度空間,2011年2月15日, http://hi.baidu.com/20%CA%C0%BC%CD%D2%F4%C0%D6/blog/item/c598ebd2dac2cd2107088b80.html。
    「CCTV音樂盛典」,百度百科, 2011年2月15日,http://baike.baidu.com/view/497658.htm。
    「Music radio中國Top10頒獎晚會」,百度娛樂,2011年3月2日,http://yule.baidu.com/zt/music/musicradio2010/index.html。
    「S.H.E新曲中國話與周杰倫本草綱目」,mobile01論壇,2011年3月22日,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322670&r=3331
    「一邊倒」,百度百科,2012年4月2日,http://baike.baidu.com/view/662018.htm。
    「中國文化中的龍紋」,新京報,2011年12月18日,http://big5.cnfol.com/big5/collection.cnfol.com/120128/478,2119,11626200,00.shtml。
    「中國歌曲排行榜」,互動百科,2011年3月2日,http://www.hudong.com/wiki/%E4%B8%AD%E5%9B%BD%E6%AD%8C%E6%9B%B2%E6% 8E%92%E8%A1%8C%E6%A6%9C。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人民網,2012年4月5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
    「文化部音像製品內容專家審查委員會」,中國音像電影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ccnt.com.cn/av/avmkt/index.htm?lm=jigou&fl=shencha。
    「任賢齊新專輯很俠義 生活中喜歡打抱不平」,多為新聞網,2011年2月16日,http://entertainments.dwnews.com/big5/news/2007-05-20/2952046.html。
    「全球華語榜中榜」,百度百科, 2011年2月16日,http://baike.baidu.com/view/3418530.htm。
    「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人民網,2012年4月2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6623553.html。
    「百度成為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 國內份額創新高」,鳳凰網,2011年3月8日,http://media.ifeng.com/news/newmedia/web/200908/0808_4266_1290994.shtml。
    「宋祖英23日天津開唱英倫組合 將再度攜手」,北方網娛樂,2011年12月15日,http://ent.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9/19/012182783.shtml。
    「宋祖英簡介」,百度百科,2011年12月15日,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9.htm。
    「兩岸舉辦演唱會,賺錢?賠錢?」,聯合報資料庫,2012年01月03日,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1388/。
    「周恩來的一綱四目」,新華網,2012年2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12/17/content_2346414.htm。
    「周杰倫真情孝心歌,聽媽媽的話唱哭歌迷」,新浪網,2012年3月20日,http://ent.sina.com.cn/y/2006-09-28/05091266402.html。
    「和諧世界:胡錦濤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話語體系」,中國評論,第98期(2006年2月),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zpykpub/docDetail.jsp?docid=102。
    「東方風雲榜簡介」,東方風雲榜,2009年6月29日,http://yule.smgbb.cn/ecms/dffyb/index.html。
    「阿妹、卡卡歌曲“品味不佳”」?大陸禁歌名單再添百首」,yes台娛,2011年12月28日,http://twent.chinayes.com/Content/20110826/kdynzvf05d4pw.shtml。
    「侯德健:從龍的傳人到天安門四君子(台灣篇)」,旺報副刊,2011年8月26日,http://blog.roodo.com/wantculture/archives/9841931.html。
    「後周世宗柴榮」,天朝拾遺錄,2012年2月15日,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932407。
    「春晚有望上演“英倫配”《辣妹子MIX本草綱目》」,鳳凰娛樂網, 2011年2月16日,http://big5.ifeng.com/gate/big5/ent.ifeng.com/movie/news/mainland/200901/0120_1845_977194.shtml。
    「春晚最新收視率最高為英倫組合 奪冠的四大武器曝光」,互聯網,2011年12月15日,http://zixun.hi-chic.com/article/58981.html。
    「為什麼外國歌手的專輯不能引進」,百度知道,2011年12月20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045038.html?si=5。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華夏經緯網,2011年7月18日,http://www.huaxia.com/ssjz/wxzl/2012/03/2766805.html。
    「胡錦濤: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共同發展的積極力量」,網易新聞中心,2012年4月2日,http://news.163.com/11/1009/10/7FTTDJQJ00014JB5.html。
    「胡錦濤:紮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新華網,2010年1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1/22/content_7476705.htm。
    「音像製品內容審查辦法」,廣東廣播影視網,2011年12月20日, http://www.rftgd.gov.cn/node_15/node_44/2007/03/20/11743799814519.shtml。
    「書、音像製品、遊戲都怎麼審查」,百度知道,2011年12月20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511334.html?si=1。
    「唱片公司回應歌曲被禁:沒網路報批資格」,海力網,2011年12月28日,http://www.hilizi.com/newsnew/2011-08/31/content_449317.htm。
    「唱片產業」,線上檔案,2011年3月11日,http://www.mba.fju.edu.tw/ba/files/bafiles/report/36report/bp/bp90d5-2.pdf。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27日,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94156/105719/105723/106451/6784557.html。
    「從全世界學習中國話到台灣的去中化」,新浪網,2012年4月5日,http://karlatleftwi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90527。
    「從和平崛起到和平發展」,人民網,2011年1月12日,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80913/10879522.html。
    「授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1年11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正式啟動」,雪碧臉書,2011年3月2日,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103277980529。
    「傳陶喆彩鈴遭“封殺”,因內容敏感被下架」,網易娛樂,2011年12月28日,http://ent.163.com/08/1227/15/4U6B2GGJ00031H2L.html。
    「愛台灣而流亡盤古樂團無悔」,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78期(2007年4月),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9516。
    「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中國網,2011年12月28日,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uanti/60whrw/node_7071320.htm。
    「製品內容專家審查委員會」,中國音像電影網,2011年12月28日,http://www.ccnt.com.cn/av/avmkt/index.htm?lm=jigou&fl=shencha。
    「學者稱胡錦濤提民族復興三面旗幟頗具新意」,中新網,2012年4月1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0-10/3377439.shtml。
    小林,「周杰倫人氣旺再受邀 咬字清晰版《龍拳》進春晚」,新浪娛樂,2012年2月18日,http://ent.sina.com.cn/2003-12-25/0810262569.html。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中新網,2012年3月16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7223639.html。
    方文山,「極凍之地,雪域有女」,方道 文山流,2012年3月19日,http://www.wretch.cc/blog/fanwenshan/3691205。
    王曉玥,「比拼誰更懂中文,穀歌百度口水戰再次升級」,中新社,2011年2月15日,http://www.chinanews.com/it/itxw/news/2008/11-22/1459256.shtml。
    王嶽川,「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央視網,2011年3月27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hr.cctv.com/20100730/103288.shtml。
    任紋儀,「從鄧麗君到周杰倫 台灣歌曲征服大陸」,中央社,2009年8月23日,http://newsworld.cna.com.tw/post/e5be9ee984a7e9ba97e5909be588b0e591a8e69db0e580ab-e58fb0e781a3e6ad8ce69bb2e5be81e69c8de4b8ade59c8be5a4a7e999b8.aspx。
    如言,「大陸流行歌曲風雨二十年」,樂多日誌,2011年11月28日, http://yanruojiangcheng.blog.hexun.com.tw/12813778_d.html。
    如言,「東風西漸-台灣音樂人西進中國」,樂多日誌,2011年12月28日,http://blog.roodo.com/jamiewon/archives/7278105.html。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新華網,2011年5月2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4/content_705100.htm。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33。
    呂明翰,「誰叫你把音樂政治化」,自由電子報,2011年3月2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5/today-o1.htm。
    呂泉生、李泰祥,「流行音樂何去何從」,今日生活,1985年242期,頁28~30,2010年2月26日 ,http://lth.e-lib.nctu.edu.tw/show_journalsinfo.php?systemID=5&type=1。
    李丹,「為何要擁有文化軟實力?」,文學報,2012年3月15日,http://big51.chinataiwan.org/wh/whzt/201103/t20110311_1780997.ht。
    于洋,「台灣藝人盼著上春晚,吳宗憲直言求之不得」,人民網,2008年10月23日http://tw.people.com.cn/BIG5/71483/6809438.html。
    林怡君,「中國風裡的文學 節錄轉引自中國風歌詞達人─方文山中國風作品之研析」,雅虎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i-chun/article?mid=4818。
    青連斌,「和諧社會 中國新主題」,人民網,2012年4月1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8198/70195/70201/4757608.html。
    俞可平,「思想解放與政治進步」,北京日報,2012年2月16日,http://news.163.com/07/1003/01/3PRHCHNL000121EP.html。
    袁盛勇,「延安文人視域中的民間藝人——從一個側面理解延安時期的民間」,中國文學網,2012年1月15日,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17941。
    陳華昇,「中共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策略之評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3月16日, http://www.npf.org.tw/post/1/9846。
    楊開煌,「對台政策30年:從和平統一而和平發展」,海峽評論,217期(2009年1月),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17-7414.html。
    劉冠巖,「天青色等湮雨」,樂多日誌,2012年3月19日,http://blog.roodo.com/wbyeats/archives/8801555.html。
    潘知常主編,「第三章 宋祖英:“東方茉莉”的表演政治」,最後的晚餐-CCTV春節聯歡晚會與新意識型態(電子版),2011年2月15日,http://pan2026.blog.hexun.com/7839916_d.html。
    「蘭亭序集」,古文觀止,2011年11月18日,
    http://rthk.hk/chiculture/chilit/dy03_0201.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8260005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0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0501.pdf1796KbAdobe PDF216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