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5/141856 (78%)
Visitors : 47707616      Online Users : 11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479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799


    Title: 再構道路交通事故慰撫金量定模式-兼評民國百年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相關判決
    Authors: 李其融
    Contributors: 楊芳賢
    李其融
    Keywords: 道路交通事故
    慰撫金量定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1:46:31 (UTC+8)
    Abstract:   與先進國家不同的是,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事件數及死傷總人數仍在逐年上升之中,又以諸多濫用交通工具所致生事故造成嚴重之死傷後果及龐大之社會成本,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法律人自應積極審慎以對。本文認為,在立法者未修法前,慰撫金具有作用及功能多元性,適合作為法官自由裁量以回應社會需求之彈性機制。

      是故,本文先以第一章第二節說明慰撫金之基本規定、由最高法院所形成慣例及學說理論內涵,確立慰撫金量定在理論上向來被批評之問題,其次,藉由第二章及第三章整理法院實務見解理由及裁判數額等資訊,忠實呈現實務運作現況,說明學說理論與實務運作之落差,並說明道路交通事故之訴訟案件特性以及實務操作問題。

      接著,第四章第一節先說明傳統釋義學上若干問題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類型應有之觀點,包含慰撫金之功能設定及其具體指標,並結合上開實證研究成果進行說明,兼敘本文不採定型化及定額化之理由;另外,由於本文認為相關問題現階段應透過程序法運作方式改革慰撫金之量定,始能促成法律見解之明確與再討論之可能性,進一步與時俱進的促使法院裁判更合於社會需求,本文再以第四章第二節說明慰撫金量定之程序法面向改革之建議。

      最後則透過第五章,總結上述內容,並說明將來展望。
    Reference: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1.Alan Watson著,李靜冰、姚新華譯,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國北京市,1997年12月。
    2.Christian V. Bar著,張新寶譯,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上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2年3月。
    3.Christian V. Bar著,焦美華譯,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下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3年2月。
    4.王澤鑑,人格權法,王慕華:臺灣臺北市,2012年1月。
    5.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王慕華:臺灣臺北市,2006年3月。
    6.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上冊),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臺灣臺北市,1976年。
    7.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下冊),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臺灣臺北市,1976年。
    8.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民法研究修正實錄──債編部分(四),法務部:臺灣臺北市,2000年1月。
    9.法務部編印,民法債編修正實錄(四),法務部:臺灣臺北市,2000年。
    10.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8年。
    11.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孫森焱:臺灣台北市,2010年1月。
    12.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臺灣臺北市,2011年5月。
    13.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7年7月。
    14.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5月。
    15.陳鵬生主編,中國古代法律三百題,建宏書局有限公司:臺灣台北縣,1994年。
    16.曾世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5年。
    17.曾隆興,交通事故賠償之理論與實務,曾隆興:臺灣臺北市,1993年3月。
    18.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11年。
    19.黃立,民法債編總論,黃立:臺灣臺北市,2006年。
    20.楊佳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楊佳元:臺灣臺北市,2009年11月2版。
    21.劉弘煌,社會統計學,雙葉書廊:臺灣臺北市,2009年6月2版。
    22.顏月珠,無母數統計方法,顏月珠:臺灣臺北市。2006年。
    二、學位論文
    1.林婉昀,慰撫金之理論與實務,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99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謝哲勝博士。
    2.邱永豪,汽車交通事故人身損害填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87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詹森林博士。
    3.陳世寬,損害賠償訴訟之訴訟標的,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75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駱永家博士。
    4.陳瑩,民事損害賠償法上慰撫金數額算定標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96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郭麗珍博士。
    5.童淑枝,民事調解制度與相關調解案例分析:以鄉鎮市調解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97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楊淑文博士。
    6.鍾豪峰,刑事不法與民事不法的分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90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許玉秀博士。
    7.藍家偉,慰撫金量定之理論與實務,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97年度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陳忠五博士。
    三、專書論文
    1.牛惠之,科技法律議題之研究,頁749-772,收錄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
    2.王千維,由財產損害與非財產損害之區分看民法第五百四十八條之八之非財產損害的財產化,頁1-48,收錄於:林誠二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林誠二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4年4月。
    3.王甲乙等,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標的,頁305-358,收錄於: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四),民事訴訟法硏究基金會:臺灣臺北市,2001年6月。
    4.王澤鑑,慰撫金,頁253-290,收錄於:同作者,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王慕華:臺灣台北市,2004年10月。
    5.吳嘉苓,科技、風險與社會,頁523-550,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10年3月。
    6.李聖傑,交通事故中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思考,頁141-164,收錄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主編,刑事法學的新視野,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11年05月。
    7.沈冠伶,仲裁鑑定制度之研究,頁287-318,收錄於:同作者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4月。
    8.沈冠伶,訴訟權保障與民事訴訟──以大法官關於「訴訟權」之解釋為中心,頁1-61,收錄於:同作者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4月。
    9.林大煜,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研討會論文彙整及未來研究方向建議,頁i-xvii,收錄於:林大煜編,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硏討會論文集,交通部運輸硏究所:臺灣臺北市,2000年。
    10.邱聯恭,心證公開論──著重於闡述心證公開之目的與方法──,頁137-178,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選擇權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4年9月。
    11.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序,頁3-70,收錄於:同作者著,爭點整理方法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1年。
    12.邱聯恭,爭點整理與試行和解之關係,頁109-132,收錄於:同作者著,爭點整理方法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1年。
    13.邱聯恭,爭點簡化協議程序之運用方針,頁71-108,收錄於:同作者著,爭點整理方法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1年。
    14.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著重於評析其如何受最近立法走向所影響及相關理論背景──,頁79-135,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選擇權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4年9月。
    15.邱聯恭,程序保障之機能──基於防止發生突襲性裁判之觀點批判形式的及實體的真實主義──,頁61-145,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制度機能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2年1月。
    16.邱聯恭,程序保障論之新開展──評析其在我國之獨特性,頁1-21,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選擇權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4年9月。
    17.邱聯恭,程序選擇權之法理──著重於闡述其理論基礎並準以展望新世紀之民事程序法學──,頁23-11,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選擇權論,林雅英:臺灣臺北市,2004年9月。
    18.姜世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具體化義務,頁475-571,收錄於:同作者著,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
    19.姜世明,合法聽審權,頁53-101,收錄於:同作者著,民事程序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9年。
    20.姜世明,法律性突襲裁判,頁103-159,收錄於:同作者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民事程序法與憲法原則,2009年。
    21.陳立慧、曾昭懿、丁先玲、楊銘欽、劉錦添、王榮德,機動車意外事故之貨幣價值損失-以某教學醫院1990年住院即死亡個案為例,頁65-280,收錄於:林大煜編,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硏討會論文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臺灣臺北市,2000年。
    22.陳自強,學習民法的感想,頁353-368,收錄於:同作者著,臺灣民法與日本債權法之現代化,陳自強:臺灣臺北市,2011年4月。
    23.陳高村、曾招雄,道路交通事故損失貨幣價值估算之研究,頁49-66,收錄於:林大煜編,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硏討會論文集,交通部運輸硏究所:臺灣臺北市,2000年。
    24.陳聰富,人身侵害之損害概念,頁165-233,收錄於:同作者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2008年12月。
    25.陳聰富,勞動能力喪失與慰撫金的調整補充功能,頁235-250,收錄於:同作者著,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8年12月。
    26.黃立,德國民法損害賠償規範之研究,頁193-243,收錄於:同作者著,德國新債法之研究,黃立:臺灣臺北市,2009年9月。
    27.黃國昌,法學實證研究方法初探,頁1-17,收錄於:同作者著,程序法學的實證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12年1月。
    28.劉宏恩,法與社會,頁355-371,收錄於:王澤鑑主編,英美法導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10年。
    29.簡資修,法律之經濟分析,頁1-14,收錄於:同作者著,經濟推理與法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6年。
    30.蘇永欽,民事財產法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頁59-90,收錄於:同作者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2年5月。
    31.蘇永欽,民法第一條的規範意義,頁1-40,收錄於:楊與齡主編,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臺灣臺北市,1999年。
    32.蘇永欽,借箸代籌中國大陸的民事立法,頁39-100,收錄於:同作者著,尋找新民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臺灣臺北市,2008年。
    四、期刊論文
    1.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係之結構分析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頁201-230,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1998年12月。
    2.王曉丹,初探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頁63-107,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2010年10月。
    3.吳從周,試論判例作為民法第一條之習慣法:為我國判例制度而辯護,頁227-299,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
    4.沈冠伶,一部請求之判決對於餘額請求之效力-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臺上字第七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31 期 ,2002年2月,頁75-94 。
    5.姜世明,民事訴訟法第二二二條第二項之效果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一八三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 ,2010年2月,頁71-76。
    6.姜世明,合意選定鑑定人與仲裁鑑定契約,頁274-281,月旦法學雜誌第169期,2009年6月。
    7.姜世明,論經驗法則,頁1-81,政大法學評論第107期,2009年2月。
    8.孫森焱,生命權被侵害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頁145-149,法令月刊第45卷第4期,1994年4月。
    9.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2010年3月,頁71-108。
    10.陳聰富,法律作為社會變遷工具的社會基礎,法令月刊第48卷第4期,1997年4月,頁18-31。
    11.陳聰富,法律作為社會變遷的工具,頁18-31,法令月刊第48卷第4期,1997年4月。
    12.黃紀,因果推論與效應評估:區段識別法即其於選制效應之應用,選舉研究第17卷第2期,2010年11月。
    13.黃謙恩,慰撫金的定型化與定額化──現階段損害賠償的研究,頁15-17,律師通訊第167期,1993年8月。
    14.楊佳元,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與侵權行為法,頁55-96,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5期,2004年12月。
    15.熊秉元,走進法律經濟學:第一章法律的經濟分析:理論架構,法令月刊第62卷第11期,2011年11月。
    16.鄧學仁,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之定型化與個別性之研究,頁60-74,法學叢刊第41卷第2期,1996年4月。
    17.蘇永欽,民事判例的合憲性控制──以釋字第349號解釋為例,頁52-68,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1995年1月。
    18.蘇永欽,夏蟲語冰錄:為賦新詞強說愁,頁150-154,法令月刊第60卷第6期,2009年6月。
    貳、外文文獻
    1.D. J. Galligan, Legal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 edited by Peter Cane, Herbert M. Kritzer,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European Group on Tort Law, Principles of European tort law : text and commentary, Wein, Austria : SpringerWienNewYork,2005.
    3.Lee Epstein & Andrew D. Martin,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 edited by Peter Cane, Herbert M. Kritzer,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4.Principles, 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 : 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 (DCFR)(Full Edition), prepared by the Study Group on a European Civil Cod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on EC Private Law (Acquis Group), edited by Christian von Bar and Eric Clive, Munich [Germany] : 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2009.
    5.The Judicial Studies Board,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ral damages in personal injury cases, compiled for the Judicial Studies Board by Mr Justice Mackay, Martin Bruffell, Solicitor, John Cherry, OC, Alan Huges, Solicitor, Michael Tillett OC, foreword by Lord Neuberger of Abbotsbury,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6.W. V. H. Rogers, Comparative Report of a Project Carried Out By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ort and Insurance Law, in Damages for non-pecuniary los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ien ; New York : Springer, 2001.
    參、裁判資料(最後查訪日期:2012年8月2日)
    1.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肆、統計資料(最後查訪日期:2012年8月2日)
    一、統計資料庫
    1.OECD統計:http://www.oecd.org/document/0,3746,en_2649_201185_46462759_1_1_1_1,00.html。
    2.內政部統計:http://www.moi.gov.tw/stat/。
    3.司法院統計:http://www.judicial.gov.tw/juds/。
    4.交通部統計: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6&parentpath=0。
    5.法務部統計:http://www.moj.gov.tw/np.asp?ctNode=27345&mp=001。
    6.警政署統計: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np?ctNode=11358&mp=1。
    二、研究報告
    1.周慶成、余儒勳,96年司法統計專題分析之侵害人身權之民事裁判損害賠償淺析──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例,感謝司法院統計室惠賜報告全文,報告摘要請點選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judicial.gov.tw/juds/research/3_96-2.pdf。
    2.法務部法務統計,酒醉駕駛案件統計分析,請點選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24191724097.pdf。
    3.謝瑤偉,從砂石車的肇事談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法務部網站點選法治視窗點選法律常識點選犯罪問題焦點,請點選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9729&ctNode=28261&mp=001。
    伍、新聞資料
    1.王聖藜,司法滿意度調查‧「有錢判生、沒錢判死」想法普遍,刊於:2005年12月18日聯合報A12版。
    2.立委主張:酒駕肇事加重其刑,聯合報A5版話題,2012年5月6日。
    3.吳啟瑞,聯合報A23版民意論壇,2007年6月16日。
    4.許麗珍,懷孕遭解雇‧官司四年打不完‧小蝦米仍堅持對抗大鯨魚‧感慨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刊於:2006年3月9日聯合報C1版
    5.彭健禮、傅潮標、曾鴻儒、劉婉君,滿載新兵遊覽車翻1死3重傷,自由時報社會新聞,2010年7月13日。
    6.曾韋禎,學者︰提高刑度下限讓酒駕者難易科罰金,自由時報社會新聞,2012年5月12日。
    7.楊湘鈞,賴文莉條款過關、酒駕撞死人、最高判7年、修法加重刑責、檢方從嚴查辦、酒駕可判2年、致重傷成殘可判5年,聯合報A3版焦點,2011年11月9日。
    8.葉英豪、楊德宜、蘇郁涵,連續兩起惡劣酒駕、網友批司法:無法制裁壞人、砲轟實際判決刑度讓人失望、不符社會期待,對洪榮祥的犯行,網民一面倒認定「刻意謀殺」,聯合報A5版話題,2012年5月6日。
    9.董介白,唉!最後防線都失守,刊於:2010年7月13日聯合晚報A2版
    10.雷鳴,新聞觀點‧搬貨抵債雖為民間慣例仍應拿到立據‧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刊於:2000年5月16日聯合報19版。
    11.蘇位榮,林曉培酒駕致死、800萬和解,聯合報A13版社會,2007年12月4日。
    12.蘇郁涵、謝龍田,母車禍父猝死、8歲嬌女4天變孤雛、母遭酒駕身首異處 傷心過度死家中、小女孩在才藝班等不到爸爸接她…親友至今不敢讓她知道爸爸也走了,聯合報A11版社會,2012年4月30日。
    13.蘋果日報,美日刑責重可處死或20年,2012年5月31日頭條要聞。
    陸、社群網站相關頁面(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8月2日)
    1.http://www.facebook.com/AntiDD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8651022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2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67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