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097/141043 (78%)
Visitors : 46425936      Online Users : 5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089


    Title: 冷戰後中美在朝鮮半島的政策比較以權力平衡理論探析
    Sino-US polic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fter the Cold War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exploration
    Authors: 林展弘
    Contributors: 邱坤玄
    林展弘
    Keywords: 中國
    美國
    南韓
    北韓
    朝鮮半島
    權力平衡
    朝核危機
    China
    American
    South Korea
    North Korea
    Korea Peninsula
    Power Of Balance
    Korean Nuclear Crisis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2-10-30 15:26:57 (UTC+8)
    Abstract: 中、美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的焦點問題且持續發展變化。自1972年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以來,兩國的關係經常是在進展與停滯、合作與對抗中來回折衝,中、美之間在許多方面存在著矛盾,又在眾多領域裡有著共同利益。冷戰結束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新的矛盾與利益也逐漸凸顯出來。諸如人權問題、貿易不平衡問題和臺灣問題等等,皆是當前中、美鬥爭的焦點,但在安全、經濟貿易與科技文化教育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等方面又都有著共同的利益。在這種利益與矛盾交織的狀態下決定了雙邊以合作取代對抗的政策基調,也是中、美間在現今國際趨勢下必須的戰略選擇。
    朝鮮半島位處陸權國家的心臟地帶與海權國家的邊緣地帶,對陸權國家而言,是連接海洋建立海權的重要跳板,對海權國家來說,則是向陸地擴張勢力的戰略捷徑,而此區域更是中國、俄羅斯、日本、南韓、北韓等權力競逐的主戰場,再加上美國在此經營布局已久,複雜的國際關係在此合縱連橫,時而欣欣向榮充滿希望,時又戰雲密布一觸即發。自朝鮮半島爆發第一、二次朝核危機後朝鮮半島的局勢更加詭譎多變,而朝核議題便如同一顆未爆彈時刻牽動中、美間最敏感的神經,金正日去世後,更增朝鮮半島的不確定性;在此嚴峻的挑戰下,中、美兩國的態度更是動輒得咎。
    本文的主要目的於分析中美兩國自冷戰後迄今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比較,並針對外交、經貿、戰略佈署等方面作一全面探討,並以權力平衡角度分析在中、美共管亞洲的戰略結構下對南、北韓的影響,期能為未來欲從事相關研究的人提供參考。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focused issues internationally and it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changes its shape as time goes by. Since 1972 both countries normalize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U.S. and China had been going back and forth of deciding whether being collaboration or opposition, fits their benefits in a dynamic field. While the cold war ends, United States had made an adjustment by a wide margin on its policy to China, for instance, the Human Rights, Trade Imbalance, and Taiwan are the causes explain how China and the U.S. are constantly in conflict. However, correlates with Security, Economical trading, Technology, Culture, Education and Non-Traditional Land Security, the U.S. and China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ach other. All of the consequences, contradiction, and benefits led China and the U.S. to work together instead of being in battle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the strategic choices” 2 giants have made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end. The Korea peninsula locates in the heart of continental countries and at the edge of sea countries. For continentals, the peninsula can be the elevator of establishing its sea-power; and for the ocean authorities, owning the peninsula is one of the fastest strategic shortcut of expanding its power to the land. For decades, the area had been the battlefield for China, Russia, Japan,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and adding the glimpse of the U.S, which makes the peninsula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involvement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1st and the 2nd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occurred, the discuss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 North Korea tangles the sensitive nerve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s Kim Chong Il dies and leaving all the questions left to rest of the worl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eninsula had increased; under rigorous challe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attitudes of China and the U.S. can entirely influence the globe. The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arative policies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fter the Cold War, as well as the probing into Diplomacy, Trade, Deployment for a entire sc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ngel of power of balance to mutually manage Asia’s strategic structures and how it can be effective to North and South Korea. The article hopes can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scholars in future to attempt related research on sphere in such matter.
    Reference: 壹、中文書籍 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月。外交部情報司編,雅爾達會議會議秘密文件-有關中國及遠東部分,台北:外交部情報司編譯,1955年3月。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出版,1998年4月。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4年12月。朱松柏、柯玉枝編,新世紀的中國大陸情勢與東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7月。沈明室,戰略縱橫,台北:時英出版社,2005年1月。李志綏,毛澤東的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李根信主編,2007: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報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5月。李英明主編,2002-2003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宋永祐著,韓中關係論,漢城:南韓知永社出版,1993年。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邵毅平,朝鮮半島:地緣環境的挑戰與應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波丹斯基,北韓危機,金日成之死與北韓核武效應,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林輝基,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邱為君,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周煦,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1993年6月)。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出版社,1998年。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11月。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著,高一中譯,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有限公司,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授權出版,2000年3月。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1996年。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7年7月。張亞中、孫國祥合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張亞中、李英明合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台北:衛成出版社,遠足文化發行,2011年10月。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2002年12月。彭懷恩著,國際關係概論,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彭懷恩,當代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8年11月。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楊毅主編、王寶付、段克競副主編,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6-2007,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4月。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出版社,2002年。趙紫陽,於中國共產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內容,北京:中國共產黨,1987年10月25日。傅夢孜、袁鵬主編,中美戰略關係新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5月。潘世偉,投身亞太新合縱的南韓,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3年2月。蔡瑋、蔡增家主編,變動中的東亞國際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6年6月。蔡瑋、柯玉枝主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5年7月。劉必榮,國際觀的第一本書,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劉志庚,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騰飛,北京: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蕭新煌、劉復國主編,2006亞太和平觀察,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6年12月。藍普頓(David M Lampto),同床異夢:處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關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建基金會,1992年9月。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月。 Christopher W.Hughes著,中華民國國防部譯印,日本安全議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8年11月。 Evan S.Medeiros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的國際行為: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5月)。 Edited by Uk Heo/Shale A.Horowitz合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亞洲衝突 南北韓、台海、印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10月。 Joshua S. Goldstein原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7月)。 Kent E. Calder著,戴保羅譯,亞洲致命危機,(台北:經典傳訊文化,1998年)。 Richard B.Morris著,楊宗翰譯,美國歷史文獻,(香港:今日世界出版,1970年11月)。 Richard D. Fisher Jr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11月)。 Shicuien著,曾文中譯,國防譯粹精華彙集4,(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5年6月)。 William Cohen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美國「東亞暨太平洋地區安全戰略」報告,亞太安全譯文彙輯3,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7月。 Zalmay Khalizad合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美國與亞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12月。 貳、中文期刊、專文、學問論文 一、中文期刊 王慶榮,「六方會談對朝鮮半島區域安全之影響-從權力平衡觀點」,國防雜誌,第22卷第6期(2007年12月)。古仲惟,「二戰後韓戰爆發原因的層次發析」,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520期(2011年12月)。朱松柏,「中共與南北韓的政經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3期,(1994年1月)。朱松柏,「朝鮮半島核武危機」,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7期,(1994年7月)。朱松柏,「南北韓高峰會的意義與前景」,問題與研究,第33期第10期,(2000年10月)。朱松柏,「兩韓和解與東北亞新秩序」,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1期(2001年2月)。巫莫夫,「北韓砲擊延坪島系列報導之2-北韓南侵問題」,全球防衛雜誌,第317期(2011年1月)。李明,「2003年北韓核武危機的意義與發展」,海峽評論,第147期,(2003年)。李明,「近期北韓核武危機亟待解決」。中華歐亞研究基金會研究,第6卷(2003年3月)。李明,「南北韓爆發黃海軍事衝突的與影響」,海峽評論,第241期(2011年1月)。李庚嬉,「美韓聯合軍演對朝鮮半島情勢的影響」,海峽評論,第237期,(2010年9月)。何晨青,「第一次朝鮮島核危機」,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2010年)。邱坤玄,「中共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韓國學報,第14期,(1996年5月)。邱坤玄,「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中國事務,第4期(2001年4月)。林佳玲,「年來共軍重要領導出訪特點探討」,中共研究,第45卷第8期(2011年8月)。金強一,「論中國的東北亞區域戰略」,延邊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2004年)。紀舜傑,「韓國民主化與國家認同-美國、核武與統一」,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4期,(2010年冬季號)。徐緯地,「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化解與半島走出冷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8期(1994年8月)。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朝鮮半島的外交政策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6期第7期,(2000年7月)。張沅沅,「由穆倫訪陸探析美『中』安全關係」」,中共研究,第45卷第8期(2011年8月)。. 張志勇,「中國收購世界的獨角戲」,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41期(2011年)。張登及、王似華,「中美建交三十年:北京對美政策與雙邊關係回顧」,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2010年10月)。秦亞青、閻學通、張文木、時殷弘、馮紹雷,「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論筆談」,中國社會科學,第145期,(2004年1月)。陳文賢,「美國歐巴馬政府亞太政策初探」,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5期,(2009年3月30日)。陳宗權,「1954-1979美中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略互動:主動威攝與被動威攝」,雲南社會科學,第5期,(2009年)。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東亞研究,第40卷第1期(2009年1月)。陳亮智,「尋找解釋美中戰略競爭的驅動力量:安全困境,權力平衡,或是權力轉移」,中國大陸研究,第52卷,第1期,(2009年3月)。黃鴻博,「中共與北韓核武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2期(1992年2月)。游智偉、洪銘德,「中國東北亞安全政策的本質與目的:以六方會談為例」,東亞研究,第41卷第1期,(2010年)。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第12卷,第3期,(1997年,秋季號)。歐陽國南、王陸桓著,「中共出兵韓戰之戰役研究」,國防雜誌,第24卷第2期(2009年4月)。蔡明彥,「東亞安全秩序建構:霸權穩定論、權力平衡與多邊機制的思辯」,全球政治評論,14期(2006年)。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為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2009年4月)。蔡東杰,「後冷戰時期美國東亞政策及其戰略佈局」,東亞研究,第39卷,第2期,(2008年7月)。蔡增家,「北韓砲擊延坪島系列報導之2-南北韓軍事衝突與東北亞安全局勢」,全球防衛雜誌,第317期(2011年1月)。劉宴慈著,「論冷戰後美國東北亞軍事戰略布局對中共的影響」,國防雜誌,第26卷第2期(2011年4月)。劉新華、秦儀,「海陸勢力在東北亞對抗的演變及其特點」,武漢大學學報,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劉達才,「倡導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1993年3月)。劉德海,「中共對北韓政策之變遷-從戰略合作到政治支持」,南韓學報,第12期,(1993年)。劉德海,80年代中期以來的南韓對外關係,(台北:劉德海出版-自行發行,1997年)。劉德海,「後冷戰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國際戰略研究,第1卷第2期,(1999年4月)。劉德海,「變遷中的朝鮮半島國際環境特徵與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定」,國際事務研究,創刊號(2007年6月)。劉德海,「變遷中的南韓中國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卷第2期(2009年/夏季號)。戴政龍、劉秋苓著,「大國博奕:從天安艦事件後美韓首波軍演看各國在東北亞的權力競逐」,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514期(2010年12月)。謝奕旭,「論國際關係體系中的權力平衡」,復興崗學報78期(民92)。 Andy Oppenheimer著,周敦彥譯,「東南亞安全變局」,國防譯粹,第38卷第7期(2011年7月)。 Dirk K. Nanto,Mark E. Manyin,Kerry Dumbaugh等合著,「中共與北韓關係」,國防譯粹,第37卷第8期(2010年8月)。 James J.Przystup著,高一中譯,「北韓問題的挑戰、利益與政策」,國防譯粹,第37卷第4期(2010年4月)。 James J.Przystup著,楊嘉智譯,「美國與亞太區域的國家利益與戰略要務」,國防譯粹,第36卷第7期(2009年7月)。 John W.Bauer著,章昌文譯,「朝鮮半島作戰管制權轉移的哲學依據」,國防譯粹,第38卷第4期(2011年4月)。 Robert M.Gates著,高一中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角色」,國防譯粹,第37卷第5期(2010年5月)。 二、專文 王綺年,「中國在東亞區域經濟外交策略之運用」,發表於中共建政暨兩岸分治60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北:政大東亞所、中共研究雜誌社暨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共同舉辦,2009年9月24日)。朱新民、陳梓龍,「全球化時代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趨勢座談會發言資料」,全球化時代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趨勢座談會 (舉辦地點: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13日)。李明,「北韓核武發展與東北亞國際政治變局」,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新展望學術研討會(舉辦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五樓國際會議廳,2006年12月16日)。李明,「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功能與前景」,林正義、歐錫富主編,2009亞太和平觀察,(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11年)。李明峻,「北韓戰爭邊緣政策的形成與國際環境」,發表於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瞭解當代韓國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2010年9月17日。金強一,「中國的東北亞區域戰略與朝鮮半島問題」,發表於延邊大學《知名學者講壇》第十講講稿提綱,延邊大學綜合樓七樓報告廳,2010年6月8日。林正義,「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何思因主編,美國,(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4年4月)。國際危機組織,「中國與朝韓黃海衝突」,亞洲報告2011年1月27日,(2011年1月)。添谷芳秀著,「新亞洲情勢及其因應,試從政治、安保領域探討之」,亞洲新情勢及因應對策:台日論壇2005年東京會議論文集,(2005年)。陳文賢,「美國歐巴馬政府亞太政策初探」,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時事評析(舉辦地點: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9年3月16日)。陳世民,「核擴散或無核武世界?歐巴馬上任後核擴散管制之發展與中共的因應」,2010非傳統安全-反洗錢、不正常人口移動、毒品、擴散學術研討會(舉辦地點:台北,2010年)。黃義凱,「從邊緣策略看北韓核武賽局」,國防大學83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主辦,(2007年6月)。楊永明,「東亞的政治經濟動脈:多重雙邊關係與東亞區域主義的交錯」,於APEC 重要議題研究,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編(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2008 年)。關中,「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4月1日)。 三、學位論文 何仁傑,「駐韓美軍議題與中國立場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陳光炳,「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之角色」,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論文(2005年)。潘建華,「生物戰對我國國家安全威脅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論文(2008年)。 参、英文書目 Doug Bandow,Tripwire:Korea and U.S.Foreign Policy in a Changed World Washington D.C.:Cato Institute,1996 Hans J.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Knopf,1967.4th ed) John Franklin Copper,”China’s Foreign Aid :An Instrument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1976 James E.Dougherty&Robert L.Pfaltzgraff , Jr.,Contenting Theoris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AComprehensive Survey,5th edition(New York:Priscilla McGeehon,2001),p.43 Kenneth N.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Londonl:Addision-Westey Publishing Company,1979. Raymond Tanter,Rogue Regimes New York:St.Martin’s Press, 1997 William M.Drennan,”The U.S.Role in Korean Reunification,”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ummer 1998 肆、英文期刊 Andrew Scobell,”Crouching Korea,Hidden China:Bush Administration Policy toward Pyongyang and Beijing,”Asian Surver,vol.XLII,No.2,March/April 2002,pp.346-350 Bull,Hedley,1995.”Society and Anarchy in Intemational Relations(1996),”In Der Derian ed., Internationa Theory,pp.75-93. Byung Chul Koh,”Unification Poilcy and North-South Relation,”in Robert A. Scalapion and Jun-Yop Kim (eds.) North Korea Today: Strategic and Domestic Issuse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3),pp.274-275 Condoleezza Rice,”The U.S. Position in Asia:Stronger than Ever,”The Heritage Foundation,June 18,2008.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23 January,1950,pp.111-118.see also Dean G..Acheson,pp.462-467.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China and North Korea:Comrades Forever?Asia Report No.112,February 1,2006,p.19. John Gerard Ruggie,”Continuity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World Politics:Toward Neorealist Synthesis,”World politics,Vol.35,No.2 (January,1983) ,pp.261-286。 Korea Central News Agency of DPRK,Talks Held between DPRK and Chinese Premiers,October 4,2009. Kyung-Won Kim,”No Way Out:North Korea’s Impending Collapse,”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Vol.Ⅷ,No.2,Spring 1996,p.24. Robert M.Gates,”A Peace Regime in Northeast Asia and Korea ,”in new Discourses on a Peace Regime in Northeast Asia and Korea:Contending Views and New Alternatives(Seoul: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December 1996),p.41. Thomas A. Schwartz,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27 March 2001,p.4 Young-Ho Park,”U.S.-North Korea Relations and ROK-U.S. Policy Cooperation,”Korea and World Affair,Vol.26,No.1,Spring 2002,p.6-7. Young Jeh Kim,”An Analysis of Korean-American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2001 and Beyond,”Korea Observer,Vol 32,No.3,Autumn 2001,p.342-343. 伍、報刊 一、中文報刊 中國時報自由時報青年日報 二、英文報刊 The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陸、網站資料 一、中文網站資料 人民日報新聞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7/27/c_121725596_2.htm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b5/3/4/25/n304277.htm 中央社, http://www.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219/2569843.html 中國報導週刊網站,http://www.china-week.com/html/1635.htm 中國網-財匯資訊,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15/KFJ5TALT7TT6Y.shtml?c=sh_st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之軍事技術史,http://www.mod.gov.cn/hist/node_41249.htm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09/04/10/142-2434781.htm#ixzz1ntUbQY30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10/09/142-2748077.htm#ixzz1q92V4S1c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53 耶魯全球網站, http://yaleglobal.yale.edu/cn/content/%E8%A7%A3%E8%AF%BB%E4%B8%AD%E5%9B%BD%E5%AF%B9%E6%9C%9D%E9%B2%9C%E7%9A%84%E5%A4%96%E4%BA%A4%E6%94%BF%E7%AD%96 政府戰略論壇,www.state.gov/secretary/rm/2009a/02/117333.htm 朝鮮日報中文網,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1/05/25/20110525000026.html 黃長燁回憶錄- 我看懂了歷史的真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10/13/840524_59827171.shtml 新紀元週刊網站,http://www.epochweekly.com/b5/088/index.ht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C%8A%E5%8A%9B%E5%B9%B3%E8%A1%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special/korea/pages1/korea270204.html 聯合新聞網, http://und.com/NEWS/WORLD/WOR3/5787960.shtml 嚴家祺,「『抗美援朝』救台灣」,http//www.asiademo.org/gb/2000/06/20000627b.htm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NTI),北韓核武歷史,http://www.nti.org/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trad/hi/news-4260000/newsid-4260000/4260046.stmm 二、英文網站資料 Secretary Condoleezza Rice,”Remarks to the Travelling Press on the North Korean Declaration,” Kytoto, Japan,June 26,2008,via http://www.state.gov/ President Deliver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January 29,2002,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1/20020129-11.html President Clinton: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White House at Work, June 11,1998. Available from http://www.whitehouse.gov/WH/Work/061198.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9981013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81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301.pdf5613KbAdobe PDF273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