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8/141862 (78%)
Visitors : 47661769      Online Users : 11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607


    Title: 從國內救災作為探討國軍非軍事行動支援能力
    Discussion on the Taiwan Military`s Support Capabilities 䰄f Nonmilitary from Case Studies of Domestic disaster Assistance
    Authors: 張瑞鈴
    Contributors: 朱新民
    Chu,Shin Min
    張瑞鈴
    Keywords: 國土安全
    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MOOTW)
    國軍
    災害防救
    National Security
    MOOTW
    Armed Forces
    Disaster Rescue.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3-04-01 14:42:02 (UTC+8)
    Abstract: 任何地區、國家,無論發生自然或人為災害,事故一旦發生都有其共通現象就是「形成災難」緊急救援,爾後再依相關情況研判是為自然或人為災害,災情是逐次明朗,風災、水災、震災如此,其他災害亦是如此;當一個國家之「國土安全」面對不安定的情勢或緊急狀況下,無法阻止或處理、甚至於潛在持續惡化之重大變故,其國家之軍隊可證明國家有持續(恢復)政府功能運作之能力。這些「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包含:災難援助、反恐怖主義行動、人道救援協助、環境保護、大規模支援反毒行動、環境許可下的撤僑及維和行動等。
    我國現階段國防政策以「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反恐制變」為基本目標;另在強化全民防衛理念上,兼顧「國防安全」和「危機應變」考量,積極配合各部會整合,建構完整之機處理應變機制,於發生重大危機、事故或緊急災難時,在不影響國軍戰備、不破壞國軍指揮體系、不超過國軍支援能力範圍之原則下,於第一時間投入國軍的人力與資源,依法提供國家社會及人民必要的災難援助支援。
    觀察國內過去幾次重大災害的救災行動,由於「國軍」最具組織性、紀律化、機動快、效率高的特性,能使救災的行動更快速又有效。然而,歷經921大地震、八八風災後,發現國軍執行救災因國內救災體系、法制的不完備,使得國軍救災的能力受限,無法發揮該有的效用;因此,政府從各層面深入檢討,完成了一系列的精進措施,在馬總統出席民99年國軍重要幹部研習會時指示:「災害防救」是國軍中心任務,國軍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在之後的幾次颱風來襲期間,國軍超前預置兵力有效降低災損發揮了相當的效果,也顯示出國軍遂行災害救援的重要性。
    綜上,提昇國軍災害救援能力,符合國防政策基本方針,亦符合政府施政目標,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國軍應持續強化執行非軍事行動能力,俾利確保國土安全。
    No matter what regions, nations, natural or manmade disasters, it will soon come with disaster rescue. After that, it depends on what kind of disasters. When a country cannot deal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the armed forces can prove that a country can run their government continually. These MOOTW include disaster rescue, counter-terrorism, humanity rescue assistanc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ti-drug action, approval evacuation and peace keeping.
    The Defense Policy of our country is based on war prevention, national defense and anti-terrorism action now. It also concerns about defense security and crisis reaction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idea, and cooperates with other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build a whole crisis reaction. When the crisis happens, the armed forces will send people and other resources to help them without affecting national combat readiness, violating armed forces command system, and overloading the armed forces supportiv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law, it will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disaster rescue in the past, the armed forces can do it effectively because of their buildup, discipline and mobility. However, during the natural disaster of earthquake, typhoon, we realize that the troops and law on the disaster rescue are not good enough to cover all situations. The armed forces ability is also limited by the law, and cannot be effectively. After inspecting, the government finishes a series of solutions. During a major member meeting on armed forces, the President Ma said that disaster rescue is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armed forces. The military should deploy before the natural disaster, and prevent for the natural disaster all the time.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rescue. During some typhoon disasters, the armed forces follow the policy and do it effectively. It also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armed forces when doing the disaster rescue.
    Above all, increasing armed forces ability on disaster rescue fits to our defense policy, the government goal, and also ensures the people and property safe. Tha armed forces should continue and strengthen the non-military action ability to ensure the national security.
    Key words: national security, MOOTW, armed forces, disaster rescue.
    Reference: 壹、政府出版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編輯小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0年報,新北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民國100年8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九十五、九十七、一百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市:國防部編印。
    內政部消防署,災害防救法令彙編,新北市:內政部消防署,100年12月。
    陳文龍,消防署講習資料¬-氣候變遷因應下之災害緊急應變體系,民99年5月。
    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國軍聯合作戰要綱,台北:國防部印,民國96年12月。
    蘇志恩等著,訪問日本災害防救業務報告書,行政院研考會,1996年8月。
    內政部消防署,「防救災體系與計畫之資料蒐集及資料庫建立之研究」,內政部消防署研究報告書。
    黃湘泉著,日本大地震災區訪問考察團出國報告書,台北:交通部,2011年5月。
    陸軍總司令部,國軍九二一震災救援紀實,桃園龍潭:陸軍總司令部編,聯勤北部印製廠承印,2000年3月。
    陸軍八八水災紀實編纂小組,八八水災陸軍救援紀實,桃園:陸軍司令部,民國98年12月。
    國防部,國軍執行88水災救災復原實施專案檢討報告,書面專案報告。
    國防部,從國軍支援九二一震災談全民國防專案報告,書面專案報告。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四十七期,立法院公報處發行,1999年11月。
    貳、專書
    王俊南等作,「非傳統安全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桃園八德:國防大學,民國99年11月。
    王漢國,「『全勝』思想的防災應變與國軍救災」,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8年11月。
    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李美華等譯,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7年2月。
    王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
    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國軍聯合作戰要綱(草案)》,(台北:國防部印,民國96年12月)。
    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行政院第三季反恐政策會報-會議講習資料,2005年10月25日。
    鍾源華翻譯,美軍聯戰準則 3-07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台北:國防部作計室聯演中心譯印,民國94年11月16日。
    郝樂威著,劉瓊譯,美國州政府與地方政府﹙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States﹚,台2版,正中書局,1962年。
    張世賢編著,各國憲法條文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1995年8月。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出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都市搜救實作指導手冊﹙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 system, F ield operation guide ﹚,1999年12月。
    James R. Graham 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美軍在後冷戰時期的非戰鬥角色﹙NON-COMBAT ROLES FOR THE U.S. MILITAR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1997年11月。
    淺野直人等著,現代行政法學全集19,環境.防災法,株式會社發行。
    松島佐悠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摘譯,阪神大地震考驗自衛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1999年4月。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日本311大地震勘災訪問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編印,2011 年9 月17 日。
    日本「2009年防衛白皮書」。
    参、期刊
    韓岡明、黃文鍵,「國軍與盟邦災難救援機制研究-以八八水災為例」,(國防雜誌26卷3期),民國100年8月。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37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
    馬士元,(我國事故管理機制整合之探討,憲兵半年刊65期),(台北五股:憲兵學校編印,96年7月1日)。
    陳良瀚‧張寬勇,(國軍執行救災相關法令探討),(後備半年刊-71期),民94年11月。
    盧建強<政府災害救援與軍隊動員-美國卡崔娜颶風與我國921地震救災之比較>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2006年10月。
    黃英,(從洛衫磯大地震談我國防災救災體系),(研考雙月刊第十八卷第四期,1994年8月)。
    陳亮全,(防災專責機構設立之探討),(收錄於第二屆全國防災學術研討會專刊,1998年)。
    涂懷瑩,論「國家緊急權力與戰時憲政獨裁」,(憲政思潮第五十三期,1984年3月) ,頁69。
    岳展鋒,(從國軍將救災納入中心任務探討國軍消毒防疫能量之研究),《核生化防護半年刊》,第90期,2010年11月16日。
    張靜貞、蘇明道、糠瑞林、許文科、鄧慰先、周磊,(防洪工程之成本效益與風險評估-以基隆河流域整治計畫為例),(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007年)。
    肆、學位論文
    鄧玲礽,(人質危機處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汪毓瑋,專論:精進災防作為國軍為強有力後盾,民國100年8月7日,青年日報第8版。
    林昇德著,〈我國緊急災難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盧台生,(因應國軍常後分立建構機制契機整合國土救災安全網),(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林吉郎,《災害管理與全民防衛:政策與實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第七十期。
    伍、報紙
    葉維詮,「美國北嶺大地震政府災後之應變」,自立晚報,88年11月24日, 3版。
    國防部,「國軍支援災害防救各項作業成本歸墊議題執行狀況」專題報告。民國101年5月27日,青年日報3版。
    「國軍救災2年13億各縣市沒錢付」、「挪軍備款救災戰事來臨怎麼辦」,民國101年5月27日,聯合報A4版。
    「防汛,部署海陸兩棲車啟程」,民國101年5月25日,民眾日報2版。
    「女川6324人倖存」,民國100年3月22日,蘋果日報A4版。
    陸、網路
    防衛省、自衛隊,日本「2009年防衛白皮書」,網址: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9/2009/index.html。
    王高成,「中共災害應急政策與體系之定位及對區域安全之影響」,(遠景基金會,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網址:http://www.pf.org.tw:8080/FCKM/inter/research/report_detail.jsp?report_id=8196。檢索日期:101年4月9日。
    陳勁甫,(我國國軍投入災害救援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台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舉辦台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99年度研討會第四場次發表議題),99年10月5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址: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530067&ctNode=12231&mp=100,檢索日期:101年6月6日。
    行政院災防會-災害防救相關法規「中央災害防救會報設置要點1-4條文」,網址:http://www.ndppc.nat.gov.tw/asp/shows.aspx?pid=14。
    認識災防辦-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簡介,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y.gov.tw/mp.asp?mp=9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心簡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ncdr.nat.gov.tw/Organization/Center.aspx?id=6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參閱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
    國防法,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參閱網址:http://law.mnd.gov.tw/scp/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 &Lcode=A000000033。
    (汶川大地震),維基百科,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檢索日期:2008年7月10日。
    (抗震救災全國總動員決策篇),《領導決策信息》2008年第21期,(2008年5月19日),中國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LRN資源網, 網址:http://big5.lrn.cn/bookscollection/reports,檢索日期:2008年7月9日。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決定設立9個工作組),2008年5月19日網址:中國新聞網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檢索日期:2008年7月10日)。
    內政部網站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至2009年8月18日18:30止莫拉克颱風傷亡統計,網站:http://www.moi.gov.tw/index.aspx
    美國國防部官方網站,參閱網址:http//www.defense.gov/RegisteredSites.aspx
    (防汛提前部署海陸兩棲車啟程),中央通訊社新聞網,檢索日期:民國101年5月25日,網址: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Searchws.aspx?q=%E9%98%B2%E6%B1%9B%E6%8F%90%E5%89%8D%E9%83%A8%E7%BD%B2%E6%B5%B7%E9%99%B8%E5%85%A9%E6%A3%B2%E8%BB%8A%E5%95%9F%E7%A8%8B。
    陳秋政、梁筑雅(2009),八八水災之跨部門治理網絡與問題分析:以六龜災區為例,http://research.ncnu.edu.tw/proj5/%E6%BC%94%E8%AC%9B%E6%9A%A8%E7%A0%94%E8%A8%8E%E6%9C%83/98%E7%A0%94%E8%A8%8E%E6%9C%83-%E8%A1%8C%E6%94%BF%E6%B0%91%E4%B8%BB%E8%88%87%E9%83%BD%E6%9C%83%E6%B0%B8%E7%BA%8C%E6%B2%BB%E7%90%86%E7%A0%94%E8%A8%8E%E6%9C%83/%E7%AC%AC%E4%BA%8C%E5%A0%B4/2-1%EF%BC%88%E5%AE%9A%E7%A8%BF%EF%BC%89.pdf,參閱日期2012年6月9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9981005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8100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501.pdf2895KbAdobe PDF274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