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7/141862 (78%)
Visitors : 47661210      Online Users : 10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967


    Title: 借鏡南韓經貿經驗發展台灣貿易可行性之研究
    The possibility to use South Korea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aiwan
    Authors: 李光涵
    Li, Guang Han
    Contributors: 蔡孟佳
    Tsai, Meng Chia
    李光涵
    Li, Guang Han
    Keywords: 南韓經貿
    鑽石模型
    財閥
    自由貿易協定
    Economy of South Korea
    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Chaebol
    FTA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05-01 11:50:50 (UTC+8)
    Abstract: 南韓與台灣曾經並列於亞洲四小龍,並皆從勞力密集產業成功轉型為資本密集產業,經濟成長快速,除了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上相似,兩國不論是出口商品或是出口地區重疊度亦高,然近年來台灣卻不斷面臨各產業之出口貿易均不敵南韓之狀況。因此,本文旨為探討南韓與台灣發展歷程相似,然為何南韓得以超越台灣並躋身於世界貿易大國,其轉捩點為何?並以南韓成功之經驗予以台灣借鏡,試探台灣貿易發展之可能性。
    南韓特殊的產業結構和政策,與南韓貿易發展息息相關。因為國家的資源有限,政府不得不選擇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投入資源,南韓的經濟和貿易發展仰賴政府策略性扶植特定產業,而財閥在執行政府決策時,扮演決定性的關鍵,戰略性產業扶植和企業與政府相互依存的政商關係是南韓經濟發展的兩大特色。南韓借由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為一契機,大幅改善國內財閥與金融體系之體質,奠定未來快速茁壯的基礎,企業更透過政府的FTA政策,大幅向海外擴張。
    本文假用波特的鑽石模型分析南韓成功因素,並認為企業策略、企業結構、同業競爭以及政府兩大面向為台韓發展差異之關鍵。透過南韓發展經驗,本文歸納出台灣或可學習之成功模式,包括:多角化經營、價值導向和向外拓展海外市場。然而,因為南韓和台灣在經濟結構、政商關係和民族性格都和台灣有偌大之差異,故南韓成功模式並非完全適合台灣,但仍是有許多值得台灣深思之做法。事實上,許多措施皆是需要政府與企業之合作,或是透過政府進行政策式的引導,與前述分析相仿,台灣較南韓在競爭力上較弱勢的即為政府和企業方面。此外,多元化發展、價值導向和拓展海外市場三方面也應該是要彼此相輔相成的,更需要較全盤性的戰略發展。
    Taiwan and South Korea had been thought as“Four Asian Tiger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had transformed from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to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 Taiwan and South Korea are also similar in export products and regions. Both of two countries were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Taiwan was better than South Korea during this period. However, after 1994,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South Korea became better than Taiwan, and kept growing fas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ried to figure out what are the key factors to support South Korea to become one of world top economies, and is there anything that Taiwan can learn from South Korea experience.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South Ko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peci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policy. South Korea selected the strategic industries to put its limited resource, and made South Korea can use the limited resource efficiently. Moreover, the special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haebol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enforced South Korea to do the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government begun to strive to sign FTA. Those offered a foundation to Chaebol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This article used 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success of South Korea, and fou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government and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From the South Korea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ree possible modes that Taiwan can learn from, including diversification, value-orientation and overseas expansion. However, due to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aiwan can’t copy the mode completely. In fact, many measures ne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firms, or instruction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compared with Taiwan, South Korea has better advantage in both of them. Diversification, value-orientation and overseas expansion are not independent, so it takes more all-rounded strategic plan.
    Reference: 中文專書
    王振寰編,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1996)。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1995)。
    金美德,圖解韓國四大財閥:打蘋果、攻中國,鬥得台日哇哇叫,韓國企業強權底細大公開(台北:大是文化,2103)。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0)。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2001)。
    中文論文
    李婉溶,「企業多角化經營-以旺旺集團為例」,東海大學會計學系學生學術研究成果,2010年4月。
    楊曉嵐,一九九七年以後南韓政府與財閥關係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2009年7月。
    駱冠廷,全球化與發展型國家之變遷:以1997東亞金融風暴後南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2011年10月5日。
    中文書籍中論文
    林建山,「新世紀國家競爭力的提升策略」,研習論壇精選第四輯-政經變遷與公共治理(南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2010),頁49-74。
    中文期刊論文
    王素彎、陳慶光,「世界主要國家科技人力政策之比較」,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644期(2007)。
    王健全、許淑琴,「新加坡、南韓與台灣人才培育及延攬政策之比較分析」,全球台商e焦點,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第73 期(2007)。
    吳家興,「南韓經濟改革及其成效之研析」,經濟研究,第1期(2001),頁229-250。
    呂曜志,「管窺台灣推動品牌政策之策略思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9期(2011),頁 66-72。
    周金堂,「要素稟賦與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農業考古,2007卷3期(2007),頁255-261。
    林文斌,「超越相互依賴和對抗?南韓政府財閥政策變遷的研究」,問題與研究,49:4(2010),頁65-105。
    林向愷,「評跨世紀國家建設計劃」,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8:2(1998),頁87-104。
    邱駿彥,「預告終止契約在勞動法規範上之評析」,台灣勞工,第16期(2008),頁14-27。
    夏錦文、廖英杰,「不平衡增長理論與耗散結構論」,系統辯證學學報,第13卷第3期(2005),頁34-36。
    徐耀浤,「推動台灣企業品牌國際化策略探討-以『專業品牌行銷公司』為例」,台灣經濟論衡,vol.10, no.9(2012),頁72-96。
    陳瓊蓉,「臺灣上市公司初次多角化策略之前因與後果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62:1(2001) ,頁223-241。
    黃定國,「2015年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615 期(2006)。
    劉靜容,「轉動產業品牌巨輪-淺談亞洲各國品牌發展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9期(2011),頁73-80。
    中文報刊雜誌
    「中國 韓國國際化 最重要戰略夥伴」,遠見雜誌,第311期,2012年5月,頁200-201。
    王正勤、楊淑娟,「韓國 鐵與淚的重整」,天下雜誌,第221期,1999年10月1日,頁52-60。
    王曉玟,「宏達電的鬥魂」,天下雜誌,第514期,2013年1月9日,頁94-98。
    王曉玟,「南韓企業No.1的三個祕密」,天下雜誌,第448期,2010年6月2日,頁106-110。
    吳琬瑜,「好勝南韓VS.好鬥北韓 新韓戰背後成因」,天下雜誌,第448期,2010年6月2日,頁90-99。
    吳琬瑜、黃亦筠,「韓國15年甩開台灣」,天下雜誌,第508期,2012年10月17日,頁124-134。
    吳韻儀、吳琬瑜,「不景氣的救生圈—中堅企業」,天下雜誌,第512期,2012年12月12日,頁96-100。
    李雪莉,「南韓 有夢所以躍升」,天下雜誌,第313期,2004年12月15日,頁127-153。
    邱碧玲,「南韓得『日本病』,財閥大到不能倒」,商業周刊,第1310期,¬2012年12月31日,頁102-103。
    崔范,「推動金改 企業重整須雙管齊下」,工商時報,2002 年10 月17 日,版9。
    陳修賢,「追求技術獨立拼命目標管理」,天下雜誌,第87期,1988年8月1日,頁60-69。
    彭漣漪 ,「韓國 憑什麼贏」,遠見雜誌,第311期,2012年5月,頁184-193。
    彭漣漪,「服務業與內需產業 是南韓下波發展關鍵」,遠見雜誌,第311期,2012年5月18日,194-195。
    曾如瑩,「利潤變薄 代工腦該不該轉型品牌腦?」,商業周刊第1276期,2012年5月7日,頁34-38。
    湯明哲,「重新拿捏多角化策略」,遠見雜誌,第210期,2003年12月,頁42-43。
    辜樹仁,「六億人口消費力 全球瘋東協」,天下雜誌,第504期,2012年8月22日,頁134-137。
    黃亦筠,「不著痕跡 全面接軌 80萬韓商的中國化戰略」,天下雜誌,第448 期,2010年6月2日。
    黃亦筠,「快攻FTA 韓國的三個秘技」,天下雜誌,第485期,2011年11月16日,頁62-65。
    黃亦筠,「悲觀中見契機 五成六CEO願加薪」,天下雜誌第513期,2012年12月26日,頁126-133。
    黃亦筠,「踢日超台 全球3C新霸主」,天下雜誌,第508期,2012年10月17日,頁144-148。
    黃亦筠、王曉玟,「加速衝到世界第四 現代汽車 用在地化打敗底特律」,天下雜誌,第448期,2010年1月6日,頁118-120。
    楊淑娟,「成為第一,才有未來」,天下雜誌,第221期,1999年10月1日,頁88-89。
    葉代芝,「宿敵三星打不過的亞洲家電巨人」,商業周刊,第1298期,2012年10月8日,頁106-108。
    劉光瑩,「景氣軟復甦 急需投資強心針」,天下雜誌,第513期,2012年12月26日,頁188-191。
    賴建宇,「台韓比一比 十年軌跡 台灣輸在哪?」,天下雜誌,第448期,2010年6月2日,頁102-105。
    曠文琪,「三星超一流企業養成術」,商業周刊,第1152期,2009年12月21日,頁130-138。
    中文網路資料
    「99年度培育育成專業人才計畫參考用書--產業分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www.isu.edu.tw/upload/27/7/files/dept_7_lv_3_21448.pdf>(2010年)。
    「全球網速現況調查 南韓1台灣46名」,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30/today-life5.htm>(2012年10月30日)。
    「南韓人太愛用國貨 雅虎退出南韓市場」,自由電子報,<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745434&type=%E5%9C%8B%E9%9A%9B>(2012年12月31日)。
    「南韓五大車商去年總銷量首破800萬」,中華工商時報,<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finance.china.com.cn/roll/20130107/1222521.shtml>(2013年1月7日)。
    「南韓半導體業者 以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CTIMES新聞,<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asp?O=HJM9JAWVLHHSA-0ME2>(2002年9月19日)。
    「南韓應對金融危機的綜合性改革及經驗教訓」,金融時報,<http://59.42.241.184:82/gate/big5/news.dayoo.com/guangzhou/zhuanti/node_35041/2008-01/09/content_3249532.htm>(2008年01月09日)。
    「國際競爭力評比指標與運用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www.rdec.gov.tw/public/.../201008030952448706019.pdf>(2010年5月)。
    「提升台灣產業形象之作法」,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http://idac.tier.org.tw/DFiles/20120627110404.pdf>(2012年6月)。
    「韓國金融暨企業結構調整及KAMCO 之角色」,南韓資產管理公司,<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5&ved=0CFgQFjAE&url=http%3A%2F%2Fwww.cdic.gov.tw%2Fpublic%2FAttachment%2F41071432271.ppt&ei=mTQFUb3ZGIS0kQWRnIHIDA&usg=AFQjCNFESWWn4lvPN2jyFAiRAjb-QaDPBw&sig2=_1qFGxqHU7wH5iaK-_ZQXQ>(2002年10月16日)。
    Kim Tae-Geun,「中國投資減1% 韓經濟隨降0.6%」,朝鮮日報,<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08/06/20120806000018.html>(2012年8月6日)。
    丁力,「南韓自主創新經驗值得關注」,南方日報,<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fun/llbk/201104/12/t20110412_22357677.shtml>(2011年4月12日)。
    王銘杰,「『從一流到超一流』三星電子的崛起與展望」,暨大電子雜誌,第28期,<http://beaver.ncnu.edu.tw/projects/emag/article/200504/%E4%B8%89%E6%98%9F%E9%9B%BB%E5%AD%90.pdf>。
    全炳瑞,「打包走人還是持續發展 在中韓企兩大走向」,朝鮮日報,<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11/12/20121112000015.html>(2012年11月12日)。
    汪威錞,「歐韓自由貿易協定探微(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電子報,第210期,<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106878>(2010年4月29日)。
    林祖嘉、譚瑾瑜,「美韓FTA簽署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 101-007號,<http://www.npf.org.tw/post/2/10614>(2012年4月16日)。
    金德翰,「首爾將建世界首座地下火電廠」,朝鮮日報,<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12/31/20121231000006.html>(2012年12月31日)。
    施芳,「南韓清溪川的消失與復原(環球走筆)」,人民網,<http://big5.qstheory.cn/gj/gj/201206/t20120611_163371.htm>(2012年6月11日)。
    洪鈺喬,「掌握亞太新興市場商機」,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www.cepd.gov.tw/dn.aspx?uid=9741>(2011年1月)。
    崔元碩,「本田:現代車有內需作後盾令人羡慕」,朝鮮日報,<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9/10/23/20091023000033.html>(2009年1月23日)。
    崔弘涉,「改革財閥系統勢在必行」,朝鮮日報,<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2/12/23/20021223000009.html>(2002年12月23日)。
    張一鉉、金起弘,「中國增速降1% 韓國出口隨降1.7%」,朝鮮日報,<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07/14/20120714000005.html>(2012年7月14日)。
    張婷媛,「阿里郎,這實在太神奇了! 南韓用知識經濟反敗為勝」,贏家雜誌,vol. 19,<http://magazine.sina.com/gb/winner/19/2006-05-03/ba8646.html>(2006年5月)。
    曹可臻,「南韓企業的『神氣』」,全球商業經典,九月號,<http://www.global-business.cn/shouye/jctj/2012-09-07/730.shtml>(2012年9月20日)。
    許仁貞,「國內市場已經飽和 內需企業進軍海外」,朝鮮日報,<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5/10/11/20051011000004.html>(2005年10月11日)。
    郭培仙,「南韓為OECD中網路最快最便宜國家」,DIGITIMES中文網,<www.digitimes.com.tw>(2012年7月30日)。
    楊迺仁,「南韓政府傾力扶植資通訊產業 發展關鍵技術兼顧使用者需求」,Talent,<http://talent.tsvtc.gov.tw/inside.php?index_id=341>(2012年8月1日)。
    詹中原,國家競爭力與大陸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5-033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33.htm>(2006年11月20日)。
    熊毅晰,「打敗世界一流高手,公開大潤發『贏』的5大關鍵字」,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3113>(2012年5月28日)。
    蕭有為,「品牌發展與海外行銷」,外貿協會,<proj3.sinica.edu.tw/.../file/品牌發展與海外行銷-外貿協會2.pdf>(2011年4月14日)。
    鍾廣翰,「南韓人才培育」,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50期,<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50&content_no=1389>。
    鄺蕾,「福特、現代皆遇危機 家族式管理存兩大障礙」,中國汽車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auto/2006-10/13/content_5197954.htm>(2006年10月13日)。
    嚴思涵,「國內市場未臻成熟 南韓LED照明業積極進軍海外」,DIGITIMES中文網,<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id=0000180757_AH26PUUF6QRE4X6RSSJ8V>(2010年4月30日)。
    顧瑩華,「歐韓、美韓FTA的影響與因應」,產業雜誌,<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10007-496-3>(2011年7月7日)。
    英文專書
    Alexander 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 Stanford, C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Euysung Kim, eds., Economic Crisis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in Korea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Michael Gort,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62).
    Sakong Il, Korea in the World Economy (Washington, DC: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3).
    Seong Min Yoo and Youngjae Lim, Big Business in Korea: New Laarning and Policy Issues (Seoul: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1999).
    英文研討會論文
    Jaebong Ro,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Kore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PEO Structure Specialists Meet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Region, Sep. 23-24, 2002).
    Kihwan Kim, “The 1997-98 Korean Financial Crisis: Causes, Policy Response, and Lessons” (paper presented at at The High-Level Seminar on Crisis Prevention in Emerging Markets, Singapore , July 10-11, 2006).
    英文期刊
    Charles H. Berry, “Corporate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14 No. 2 (1971): 371-383.
    Charlotte Marguerite Powers, “The Changing Role of Chaebol”, 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10 No. 2 (2010): 105-116.
    H. Igor Ansoff,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35 Issue 5 (1957): 114-124.
    英文網路資料
    Best Global Brands 2012, Interbrand, <http://www.interbrand.com/en/best-global-brands/2012/Best-Global-Brands-2012.aspx> (2 Oct. 2012).
    “OEC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 (DAC) welcomes Korean membership”, OECD-DAC, < http://www.oecd.org/dac/oecddevelopmentassistancecommitteedacwelcomeskoreanmembership.htm >(27 Nov. 2009).
    “Vision & Mission”, PCNC, < http://competitiveness.go.kr/02vision/vision.html >(last visited 21 Jan. 2013).
    韓文專書
    나도성,한국 중소기업의 궁즉통전략(소울:글로벌강소기업연구소,2011)。
    이우진 편,한미FTA 한눈애 보기(소울:국회도서관,2009)。
    홍명수,재벌의 경제격집중 규제(소울:경인문화사,2006)。
    申鉉種,韓國貿易論(首爾:傳英社,1992)。
    韓文網路資料
    강준구,「한국경제 수출 의존도 60% 육박… 2012년 3분기 말 기준 사상 최고」,국민일보,<http://finance.daum.net/rich/news/finance/main/MD20130108191509143.daum>(2012年1月8日)。
    외환위기,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cid=1600&docId=572631&mobile&categoryId=1600>(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21日)。
    日文期刊論文
    高龍秀,「韓国における金融・企業セクターの改革」,アジア研究,Vol. 54, No. 2(2008),頁71-88。
    中川圭輔,「韓国における政府一財閥関係の歴史的変遷」,経営学研究論集,第21号(2004),頁179-199。
    木下奈津紀,「盧泰愚政権下における政府と財閥の関係-『大宇造船正常化方案』を事例として-」,愛知淑徳大学現代社会研究科研究報告,第7号(2011),頁107-121。
    柳町功,「韓国における政府-財閥関係について」,三田商学研究,35 ( 1 )(1992),頁225-233。
    梁先姬,「韓国財閥の歴史的発展と構造改革」,四天王寺国際仏教大学紀要,第45號(2008),頁101-129。
    日文報刊雜誌
    「ライバルは欧米韓だけではない 新星現れ、主役交代」,日経ビジネスス,2011年9月19日,頁28-29。
    「一体化するアジア 巨大経済圏の誕生」,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5月28日,頁36-41。
    「韓国企業の強さに迫る 世界席巻する四天王」,日経ビジネスス,2010年1月25日,頁24-31。
    「苦鬪する日本企業 土俵を変えて勝負」,日経ビジネスス,2010年1月25日,頁32-34。
    「取り残される日本企業 中間層大国の夜明け」,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9月17日,頁30-33。
    「人手不足が好機に 動き出す無人工場」,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1月16日,頁38-41。
    「世界の市場・中国 賃上げが内需を潤す」,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5月28日,頁30-35。
    「世界席巻する四天王」,日経ビジネス,2010年1月25日,頁24-31。
    「藻谷兄弟が見た中国 インフレの正体」,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1月16日,頁26-31。
    「中間層のお宅拝見 『慎重』『口コミ』が特徴」,日経ビジネス,2012年9月17日,頁34-39。
    「日本が勝ち残る条件 対等な立地環境作れ」,日経ビジネスス,2012年5月28日,頁42-43。
    「日本企業を超えた発想 成熟市場に高速対応」,日経ビジネスス,2011年9月19日,頁36-3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
    99351032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5103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1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