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48566      Online Users : 9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10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01


    Title: 秦漢軍法研究
    Reserch on Military Law in Qin and Han Dynasty
    Authors: 周穎德
    Contributors: 吳昌廉
    周穎德
    Keywords: 秦漢
    軍法
    軍功
    軍令
    獎懲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4 15:30:13 (UTC+8)
    Abstract: 軍法於中國有長遠的發展過程,從上古三代至秦漢時期,不僅是軍法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重要的蛻變時期,中國軍法於此期間奠定了往後近二千年的軍法基礎。
    軍法為特殊法令,為軍中行事之準則。在兵法的運用中,軍法的使用即是其中一項。中國的「殺士」傳統便是運用軍法之一例,藉由「殺士」來獲得軍事作戰利益,諸如整肅軍紀、遏止逃亡等,可收「立武以威衆,誅惡以禁邪」之效。《尉繚子》云:「凡誅者所以明武也,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殺一人而萬人喜者,殺之。殺之貴大,賞之貴小,當殺而雖貴重必殺之,是刑上究也。」
    軍法規範除軍事刑法之外,亦有軍功賞爵、兵役徵除之規定。太史公云:「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表明軍法與律令是不同的法律體系。軍法體系是由許多不同種類的軍事法令所組成,從出土文獻的發掘與釋讀,可以發現情況更是如此,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捕律〉與〈興律〉,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中的〈敦表律〉和〈戍律〉,都代表著軍法有軍事刑法以外的規定範圍。
    本文除整理過往的秦漢軍法研究之外,也透過法律學的角度來論析秦漢軍法的種類、適用原則、犯罪定義,以期對於秦漢軍法研究有更新的研究成果。
    Reference: 一、傳統文獻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收錄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周.孫武,宋.何去非校,《孫子》,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周.呂望,宋.何去非校,《六韜》,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周.司馬穰苴,宋.何去非校,《司馬法》,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周.吳起,宋.何去非校,《吳子》,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周.尉繚,宋.何去非校,《尉繚子》,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周.商鞅,清.嚴萬里校,《商君書箋正》,臺北:廣文書局,1975。
    周.韓非,《韓非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收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漢.黃石公,宋.何去非校,《三略》,收於《武經七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漢.桓寬著,《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1991。
    漢.劉向編,後漢.高誘注,《戰國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
    漢.劉安編著,後漢.高誘注,《淮南子》,收於《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54。
    後漢.班固撰,後漢.班昭補,《漢書》,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後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收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後漢.劉珍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北京:中華書局,2008。
    後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2002。
    後漢.趙曄撰,元.徐天祜音注,《吳越春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後漢.荀悅撰,王雲五主編,《漢紀》(內頁名「前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
    三國.韋昭註,《國語韋昭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收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元.脫脫等撰,《遼史》,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吳毓江校注,《墨子校注》,臺北:廣文書局,1978。
    二、金石簡帛資料
    容庚編,《秦漢金文錄》,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92。
    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胡平生、張德芳編撰,《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著,《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甘肅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兩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
    李均明、何雙全編,《散見簡牘合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靑海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編,《上孫家寨漢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孫家洲主編,《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三、專書
    清.沈家本撰,鄧經元、駢宇騫點校,《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
    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朱紅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安作璋、熊鐵基著,《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鲁書社,2007。
    程樹德,《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1988。
    李玉福,《秦漢制度史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李開元,《漢帝囯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硏究》,北京:三聯書店,2000。(日文版《漢帝國の成立と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の硏究》,東京:汲古書院,2000)
    林騰鷂,《中華民國憲法》,臺北:三民書局,2000。
    林山田,《刑法通論》(兩冊),臺北:林山田發行,台大法學院圖書部經銷,2001。
    邵鴻,《張家山漢簡《蓋盧》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張蔭麟,《中國上古史綱》,臺北:里仁書局,1982。
    張少瑜,《兵家法思想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張功,《秦漢逃亡犯罪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黃今言,《秦漢軍制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熊鐵基,《秦漢軍事制度史》,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
    曹旅寧,《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
    廖伯源,《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廖伯源,《秦漢史論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
    廖伯源,《使者與官制演變:秦漢皇帝使者考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
    董平均,《出土秦律漢律所見封君食邑制度硏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四、學位論文
    張欣宇,〈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五、期刊論文
    王貴民、劉昭祥,〈淺談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法〉,《軍事歷史》,第6期 (北京,1991),頁15-17轉62。
    朱紹侯,〈西漢初年軍功爵制的等級劃分──《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一〉,《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開封,2002.09),頁99-101。
    朱紹侯,〈呂后二年賜田宅制度試探──《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二〉,《史學月刊》,第12期(開封,2002.12),頁12-16。
    朱紹侯,〈從《二年律令》看與軍功爵制有關的三個問題──《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開封,2003.01),頁1-5。
    朱紹侯,〈從《二年律令》看漢初二十級軍功爵的價值──《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四〉,《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開封,2003.03),頁51-56。
    張少瑜,〈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法學研究》,第5期(北京,2000),頁132
    -152。
    劉向陽,〈談《六韜》對軍法的運用〉,《政法論壇》,第6期(北京,1998),頁61。
    劉向陽,〈略論《吳子》的軍法思想〉,《政法論壇》,第1期(北京,1994),頁47-48。
    黃樸民、徐勇,〈試論戰國軍事法規的建設及其特色〉,《求是學刊》,第4期(哈爾濱,1994),頁106-110。
    梁民愫,〈秦代軍法內容略述〉,《玉林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1期(玉林,1997),頁11-17。
    雷依群,〈秦軍法述論〉,《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咸陽,2005.02),頁9-11。
    張功,〈秦代軍事犯罪考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北京,2007),頁1-7。
    周健、賈國文,〈中國古代軍法的早期形態〉,《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2期(西安,1999.04),頁38-40。
    郭利,〈漢代軍正初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南昌,2005.07),頁72-7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5153011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3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1101.pdf2034KbAdobe PDF2105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