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12380      Online Users : 9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10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02


    Title: 國共戰爭下的中央大學(1945-1949)
    Central university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49
    Authors: 曾冠傑
    Contributors: 劉維開
    曾冠傑
    Keywords: 國共戰爭
    中央大學
    國共關係
    吳有訓校長
    教授派系
    學生運動
    1949年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4 15:30:24 (UTC+8)
    Abstract: 在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之中,大學與政治的互動是一大課題。中央大學在1930-40年代有「首都大學」之稱,不只有獨領風騷的學術地位,另一意義是位於首都,而成為各股政治力量互相角力的場合。國共戰爭時期(1945-49年)的中央大學,依然深受現實政治的影響。政府自1947年12月實行憲法,訓政時期的「黨國」體制必須轉型,一方面國民黨在校內的組織活動轉為秘密方式,另一方面政府逐步建立「動員戡亂」體制,以新的合法方式打壓左傾勢力。此外,中共在1949年4月進佔南京以前,雖然未能影響校務運作,但在中大學生間已經建立其群眾基礎,並配合針對左傾教授的統戰工作,往往能從學生運動取得很大的政治利益。
    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提出四個問題加以討論。第一、比較國、共兩黨在校內的組織活動。第二、考察校長與教授的互動關係,包括國民黨派系對校內人事情況的介入。第三、討論學生運動的性質及其變化。第四、探討1949年的變局。冀望透過本研究,以國共戰爭為時間範圍,對於中央大學與現實政治的互動情況有所認識,進而掌握到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史的一些特徵。
    Reference: 一、檔案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朱家驊檔案。
    2.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一般檔案。
    3.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中政會檔案。
    4.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特種檔案。
    5.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會議紀錄檔案。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央大學檔案。
    7.法務部調查局青溪園區資料室,《三十五年度各學校奸偽總名冊》,毛筆原件。
    8.法務部調查局青溪園區資料室,《卅一年度奸偽學運策略研究專報》,鋼筆原件。
    9.法務部調查局青溪園區資料室,《共黨在全國各地大中學校之活動調查》,1941年2月,鋼筆原件。
    10.法務部調查局青溪園區資料室,《學生工作怎樣做》,鉛印本。
    11.法務部調查局青溪園區資料室,中光,《我怎樣領導學運展開對敵鬥爭》,鉛印本。
    12.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
    13.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蔣經國家書。
    14.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學校教育與文化事業 (一)。
    15.檔案管理局,教育部檔案。
    二、報紙
    1.《大公報》,上海,1947年。
    2.《中央日報》,重慶、南京,1946-1949年。
    3.《文匯報》,上海,1946-1947年。
    4.《民主報》,重慶,1946年。
    5.《南京人報》,南京,1947-1948年。
    6.《國民公報》,重慶,1946年。
    7.《新中華日報》,南京,1947年。
    8.《新民晚報》,南京,1946年。
    9.《新民報》,南京,1947年。
    三、期刊
    1.《大學評論》週刊,南京,1948-1949年。
    2.《中國青年》,重慶,1944年。
    3.《中國新聞》半月刊,南京,1948-1949年。
    4.《主流》,南京,1948年。
    5.《再造》,上海,1948年。
    6.《西北文化》月刊,南京,1947年。
    7.《西北通訊》月刊,南京,1947年。
    8.《建設》週刊,長沙,1949年。
    9.《科學世界》,南京, 1947年。
    10.《展望》週刊,南京,1948-1949年。
    11.《時事評論》週刊,上海,1948年。
    12.《時與文》週刊,上海,1947-1948年。
    13.《國立中央大學校刊》,南京,1946-1948年。
    14.《國訊》週刊,上海,1948年。
    15.《現實》,上海,1947年。
    16.《華僑評論》月刊,加拿大,1947年。
    17.《評論報》,上海,1947年。
    18.《新路》,北平,1948年。
    19.《新聞天地》週刊,上海,1949年。
    20.《學識》半月刊,上海,1947年。
    21.《讀書通訊》半月刊,上海,1946-1947年。
    22.《觀察》週刊,上海,1947-1950年。
    四、時人著述、史料彙編
    1.《共匪策動下之學潮內幕》,南京,中聯出版社,1947年。
    2.《南大百年實錄》編輯組編,《南大百年實錄(上、中、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3.九三學社中央社史辦公室編,《九三學社歷史資料選輯》,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年。
    4.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三民主義青年團兩周年紀念特刊》,重慶: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0年。
    5.中央大學五二〇血案處理委員會編,《拿飯來吃-五.二〇血案畫集》(1947年6月2日出版);收入:《民國珍稀短刊斷刊.江蘇卷(十)》,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6.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編,《中華民國教育法規選編(1912-1949)》,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
    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1939年-1941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89年。
    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7冊(1948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89年。
    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8冊(1949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89年。
    10.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等編,《中共中央南京局》,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
    11.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南京市組織史料(1922-1987)》,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年。
    12.中共南京市委黨史辦公室編,《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學生運動卷(中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
    13.中共浙江省委黨史辦公室等編,《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學生運動卷(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
    1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編,《五二〇運動資料.第一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編,《五二〇運動資料.第二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1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第27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第31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第44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9.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一)》,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20.方延明主編,《與世紀同行-南京大學百年老新聞(1902-2001)》,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1.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末編、民國編)》,北縣:文海出版社,1976年。
    22.李雲漢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織工作(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3年。
    23.南方局黨史資料徵集小組編,《南方局黨史資料.群眾工作》,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
    24.南方局黨史資料徵集小組編,《南方局黨史資料.黨的建設》,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
    25.南京大學校慶辦公室校史資料編輯組編,《南京大學校史資料選輯》,南京:南京大學,1982年。
    26.南京市檔案館編,《南京解放》,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27.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年。
    28.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下冊》,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
    五、文集、日記、年譜、傳記、回憶錄
    1.《城市接管親歷記》編委會編,《城市接管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
    2.《胡煥庸回憶錄》,1988年,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3.《梁希文集》編輯組編,《梁希文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年。
    4.《梁希紀念集》編輯組編,《梁希紀念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年。
    5.中央大學南京校友會等編纂委員會編,《南雍驪珠:中央大學名師傳略》,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949年9月-1950年12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二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8.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等編,《潘菽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編,《中國林業的傑出開拓者-梁希》,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年。
    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
    11.王世杰,《王世杰日記手稿本.第5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0年。
    12.王覺非,《逝者如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13.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政府.政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
    14.朱東潤,《朱東潤自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15.江良規博士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江良規博士紀念集》,臺北:國立師範大學體育館,1968年。
    16.吳有訓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主編,《吳有訓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17.竺可楨,《竺可楨全集.第11卷》,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胡頌平,《朱家驊先生年譜》,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
    19.高澎主編,《永恆的魅力-校友回憶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0.張朋園等訪問,《郭廷以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
    21.郭奕玲等編,《吳有訓的科學貢獻:吳有訓科學論著、講演、文稿、談話集》,廈門:鷺江出版社,1997年。
    22.陳修良,《陳修良文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23.郭淑芬等編,《常任俠文集.卷6》,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4.陳儀深等訪問,《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
    25.賀昌群,《賀昌群文集.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26.聶冷,《吳有訓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27.顧樹新等主編,《南京大學校友英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六、專書
    1.[日本]大塚豐,黃福濤譯,《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形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2.《史學的傳承》編輯小組,《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
    3.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年。
    4.七十週年特刊委員會編,《中央大學七十年》,桃園:中央大學,1985年。
    5.中大六十週年校慶籌備會等編,《國立中央大學六十週年紀念特刊》,桃園:編者自印,1975年。
    6.中共南京市委黨史辦公室編,《南京人民革命史》,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年。
    7.中共南京市委黨史辦公室編,《春風七年金陵路-1949年至1956年南京黨史專題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
    8.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群眾工作》,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
    9.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劃時代的歷史轉折-「1949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三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6年。
    11.王兆剛,《國民黨訓政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2.王良卿,《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
    13.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14.王東杰,《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15.王瑞琦,《百年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國家、學術、市場之三角演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2007年。
    16.王德滋主編,《南京大學百年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17.左玉河,《移植與轉化: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18.田正平等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百年史論:制度變遷、財政運作與教師流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19.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等編,《解放戰爭時期學生運動論文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8年。
    20.共青團江蘇省委編,《金陵風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
    21.朱一雄主編《東南大學校史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22.朱斐主編,《東南大學史》,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23.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24.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4年。
    25.沈衛威,《回眸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的現代命運》,臺北:立緖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26.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
    27.林桶法,《戰後中國的變局-以國民黨為中心的探討(1945-1949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28.金以林,《近代中國大學硏究:1895-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29.南京大學校史編寫組,《南京大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30.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編,《南京大學大事記(1902-1988)》,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31.冒榮,《科學的播火者:中國科學社述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32.思想編委會,《思想》第13期「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
    33.胡建華,《現代中國大學制度的原點:50年代初期的大學改革》,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34.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89年。
    3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1949:新臺灣的誕生》,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年。
    36.崔之清主編,《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演變(1905-1949):下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37.崔之清主編,《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演變(1905-1949):中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38.張正峰,《權力的表達:中國近代大學教授權力制度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39.崔曉麟,《重塑與思考-1951年前後高校知識份子思想改造運動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40.許小青,《政局與學府:從東南大學到中央大學(1919-193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41.許志英主編,《學府隨筆:南大卷》,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7年。
    42.陳平原,《中國大學十講》,上海:復旦大學,2002年。
    43.陳平原,《北大舊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44.陳平原,《老北大的故事》,北京:北京大學,2009年。
    45.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
    46.陳遠編,《逝去的大學》,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
    47.華彬清,《五二〇運動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48.華彬清等主編,《南京大學共產黨人(1922年9月-1949年4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49.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50.董寶良主編,《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史》,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年。
    51.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52.劉少雪,《中國大學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53.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年。
    54.鄧野,《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55.鮑嶸,《學問與治理-中國大學知識現代性狀況報告(1949-1954)》,上海:上海世紀出版公司,2008年。
    56.謝泳,《大學舊蹤》,長沙: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57.謝泳,《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份子》,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
    58.羅炳權等主編,《解放戰爭時期的南京學生運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59.蘇雲峰,《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1903-1911》,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60.蘇雲峰,《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1903-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
    七、專文
    1.〈第五階段-鬥爭中的狂潮〉,《中大校友通訊》,第7期(臺北,1989年6月),頁29-35。
    2.王奇生,〈戰時大學校園中的國民黨:以西南聯大為中心〉,《歷史研究》,2006年第4期(北京),頁125-147。
    3.王治平主編,〈中外名人傳(28):江良規〉,《中外雜誌》月刊,第62卷第1期(臺北,1997年7月),頁79-83。
    4.王治平主編,〈中外名人傳(82):周鴻經〉,《中外雜誌》月刊,第71卷第1期(臺北,2002年1月),頁60-64。
    5.王泰升,〈國民黨在中國的「黨治」經驗-民主憲政的助力或阻力?〉,《中研院法學期刊》,第5期(臺北,2009年9月),頁69-228。
    6.王晴佳,〈學潮與教授:抗戰前後政治與學術互動的一個考察〉,《歷史研究》,2005年第4期(北京),頁25-48。
    7.白瑜,〈懷念從政學人朱家驊與王世杰〉,《傳記文學》,第40卷第1期(臺北,1982年1月),頁113-118。
    8.吳克斌,〈破敵收京時節-紀念渡江作戰與南京解放四十週年〉,《南京黨史資料:紀念南京解放40週年專輯》,第24-26期(南京,1989年),頁25-41。
    9.吳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四)〉,《傳記文學》,第27卷第5期=第162期(臺北,1975年11月),頁75-81。
    10.汪清澄,〈才氣縱橫的體育家:江良規傳〉,《中外雜誌》月刊,第51卷第5期(臺北,1992年5月),頁85-88。
    11.汪朝光,〈簡論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的「戡亂動員」〉,《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3期(上海,2005年5月),頁34-39。
    12.沙軼因,〈關於通過楊兆龍的關係營救被捕同志的回憶〉,《南京黨史資料》, 1986年第2輯=總第13輯(南京),頁73-77。
    13.易勁秋,〈我的大學生活(五)-柏溪.沙坪壩之戀〉,《中外雜誌》,第42卷第3期(臺北,1987年9月),頁62-66。
    14.南京大學《當代中國教育》編寫組,〈中央大學的接管與改造〉,《高教研究與探索》,1984年第2期(南京),頁97-102。
    15.胡平生,〈抗戰時期國共關係的分水嶺-新四軍事件〉,《歷史月刊》,第89期(臺北,1995年6月),頁59-64。
    16.胡頌平,〈追憶伍叔儻先生〉,《傳記文學》,第9卷第3期(臺北,1966年9月),頁48-49。
    17.孫宅巍,〈澄清南京「四一」血案的迷霧〉,《檔案與建設》,2009年第4期(南京),頁41-43。
    18.高良潤,〈在南京解放這一天〉,《中央大學校友通訊》,第10期(北京,2000年8月),頁154。
    19.高濟宇,〈校史瑣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高教研究與探索(校史研究專刊)》,總16期(南京,1988年2月),頁1-6。
    20.許荏華,〈中央大學教授會與五二〇運動-親歷者鄭集和許荏華對話錄〉,《中共黨史資料》,2007年第2期(北京),頁103-105。
    21.黃兆康、張春坦,〈對組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幾個歷史問題的探討〉,《唯實》,2004年第2期(南京),頁82-84。
    22.黃兆康、彭安玉,〈勝利的接管,成功的改造(上)-從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到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唯實》,1998年第1期(南京),頁47-50。
    23.黃兆康、彭安玉,〈勝利的接管,成功的改造(下)-從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到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唯實》,1998年第2期(南京),頁58-61。
    24.鄔伯饒,〈學校生活回憶〉,《中大校友通訊》,第15期(臺北,1994年6月),頁51-56。
    25.翟志成,〈國民黨是怎樣丟掉大陸的?(上)〉,《當代》,第58期(臺北:1991年2月),頁94-115。
    26.翟志成,〈國民黨是怎樣丟掉大陸的?(下)〉,《當代》,第59期(臺北:1991年3月),頁80-91。
    27.裴普賢,〈胡小石先生傳略〉,《國文天地》月刊,第5卷第10期=第58期(臺北,1990年3月),頁46-47。
    28.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112):胡小石〉,《傳記文學》,第44卷第5期=第264期(臺北,1984年5月),頁138。
    29.劉穎,〈建國初中共接管和改造高等教育若干問題研究述評〉,《黨史研究與教學》,第195期(福州,2007年2月),頁88-94。
    30.編(筆者按:原文如此),〈數學宗師周鴻經先生〉,《臺灣教育》月刊,第304期(臺北,1976年4月15日),頁29,頁22。
    31.蔣寶麟,〈抗戰時期的國家與大學政治文化:中央大學「易長」研究〉,《史林》,2009年第3期(上海),頁89-100。
    32.謝泳,〈重說沈崇案〉,收入:「獨立中文筆會」網站「謝泳文集」,網址:http://www.boxun.com/hero/xieyongwenji/31_1.shtml。
    33.蘇渭昌,〈高等學校的接管-公立高等學校的接管〉,《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1期(武昌),頁108-113。
    八、學位論文
    1.林綺慧,〈學者辦黨:朱家驊與中國國民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許小青,〈從東南大學到中央大學-從國家、政黨與社會為視角的考察(1919-1937)〉,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3.陳淑媛,〈國立中央大學在臺「復校」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4.蔣寶麟,〈「黨國」中的高等教育: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文化(1937-1945)〉,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7年。
    5.蕭勝文,〈羅家倫與中央大學發展之硏究(1932-194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賴志偉,〈書生從政:朱家驊在國民政府的政治活動(1927-1949)〉,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九、英文資料
    1.Eastman, Lloyd E.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Hayhoe, Ruth. China`s Universities, 1895-1995: A Century of Cultural Conflict.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3.Kuo-tai, Hu.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Campu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1937-45,” The China Quarterly, No.118 (Cambridge, June, 1989): pp. 300-323.
    4.Pepper, Suzanne. Civil War in China: The Political Struggle, 1945-194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5.Taylor, Jay.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6.Yeh, Wen-Hsin. 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1919-1937. Cambridg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5153013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3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1301.pdf1474KbAdobe PDF2161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