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81330      Online Users : 10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11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11


    Title: 中比庚款的退還與運用
    The Belgian remission of the Boxer indemnity
    Authors: 陳致榮
    Chen, Chih Jung
    Contributors: 唐啟華
    陳致榮
    Chen, Chih Jung
    Keywords: 中比庚款
    中比關係
    庚款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3-09-04 15:32:05 (UTC+8)
    Abstract: 1900年,義和團在華北興起,高唱「扶清滅洋」,招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清政府於隔年9月與俄國、德國、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十一國公使簽訂《辛丑條約》,總額為四億五千萬兩海關銀(以下皆為海關銀),分39年償還,並依照四厘息金計算利息為五億三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兩項合計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這筆賠款是針對「庚子事變」而設,故稱庚子賠款,簡稱「庚款」。依照庚子拳亂當時,各國使館、僑民財產受損情形與聯軍的「出力大小」列出比例清單,比利時佔1.88%,在各國中名列第八 。
    隨著清廷的滅亡與國際間對庚款退還的共識,美國首先退還,而1922年12月,英國也繼美國之後,決定退還庚款予中國政府,當初與清廷簽訂之列強—比利時、日本、義大利、法國也紛紛決定歸還庚款。依照各國的庚款歸還比例上,除了美、英、法三國退款金額較高外,俄、德、奧三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便止付了庚款賠償,而日本雖在庚款數目排名為第五位,但日本在退款的處理問題上,百般推託。 。而比利時雖占庚款比例第八位,然而在退款的比例上,卻仍高於日本甚多。
    有關庚子賠款之退還與運用,過去學界大致只探討了「中美」、「中英」、「中法」庚款的運用,僅次於美、英、法庚款之比利時庚款,至今尚無研究。此外,庚款交涉長期以來都著重於國民政府外交之成就,談及北京政府大都呈現負面且帶有喪辱國恥的敘述,然而各國庚款協定大都已在北京政府時期交涉完成, 本文也試圖從中比庚款的考察進一步釐清北洋外交之性質。
    Reference: 一、 史料
    1.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外交部檔案》
    2. 國史館藏
    《國民政府檔案》、《外交部檔案》、《教育部檔案》、《交通部檔案》
    3. 佚名編,《退還庚款事宜來往文件》,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4. 佚名編,《清季中外使領表》,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5. 陳志奇編,《中華民國外交史料彙編(四)》,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
    6. 唐啟華編,《中國外交史三語辭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0
    7. 政治大學圖書館藏,《國民政府政治總報告教育類》
    8. 中研院近史所圖書館藏,《研究各國變更庚款辦法意見書》,不詳:財政討論會,1927
    9. 劉壽林,《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
    10.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北京:三聯書店,1957
    11. 《中國海關與庚子賠款》,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民國外債檔案史料》,北京市:檔案出版社,1992
    13. 《申報》
    14. 《益世報》
    15. 《世界日報》
    16. 《中央日報》
    17. 《民國日報》
    18. 《大公報》
    二、 專書
    1. 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
    2. 楊翠華,《中基會對科學的贊助》,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3. 陳三井,《旅歐教育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4. 陳三井,《勤工儉學運動》,台北:正中書局,1981
    5. 邰爽秋,《庚款興學問題》,上海:開明書店,1935
    6.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9
    7. 胡適,《胡適來往書信選》,北京:中華書局,1979
    8. 程新國,《庚款留學百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9. 張己任,《談樂錄》,台北:高談文化,1999
    10. 古偉瀛編,《塞外傳教史》,台北:光啟文化,2002
    11. 鄧傳楷,《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工作報告》,台北:編者,1964
    12. 葛夫平,《中法教育合作事業研究:1912-194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13. 張先清編,《史料與視界-中文文獻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4. 李傳斌,《條約特權制度下的醫療事業:基督教在華醫療事業研究(1835-1937)》,湖南:長沙出版社,2010
    15. 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16. 篠永宣孝,《フランス帝国主義と中国》,横浜:春風社,2008
    17. 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編,《民国前期中国と東アジアの変動》,東京都:中央大学出版部,1999
    18. Li,HongShan.,U.S.-China educational Exchange: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05-1950, N.J.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08
    三、 論文
    1. 李嘉谷,〈北洋政府與蘇聯關於退回俄國庚款的交涉〉,《近代史研究》5(1991,5),
    2. 宓汝成,〈庚子賠款的債務化及其清償、「退還」和總清算〉,《近代史研究》5(1997,5),37-58
    3. 宓汝成,〈庚款「退款」及其管理和利用〉,《近代史研究》6(1999.6),64-100
    4. 崔志海,〈關於美國第一次退還部份庚款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1(2004.1),46-73
    5. 黃福慶,〈歐戰後日本對庚款處理政策的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1977.6),
    6. 周棉,〈論庚款留學〉,《江海學刊》(2007.5),161-166
    7. 徐志民,〈1918-1926年日本政府改善中國留日學生初探〉《史學月刊》3(2010.3),71-105
    8. 徐衛國,〈1927-1936年公國有鐵路的經營效益和財務狀況〉《中國經濟史研究》4(2003.4),
    9. 李雁,〈津浦、隴海鐵路的修建對徐州近代經濟的影響〉《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1.3(2006.9),69-78
    10. 田正平,〈中英庚款與民國時期的邊疆教育〉《河北師範大學學報》8.6(2006),17-23
    11. 郭海成,〈隴海鐵路與近代關中經濟發展論析:1931-1945〉《蘭州學刊》181(2008.10),
    12. 閻沁恆,〈北伐統一後的中英關係-英國對法權、威海衛及庚款交涉的反應〉,《中華學報》5.1(1978,7),125-134
    13. 唐啟華,〈1926-1929年中比修約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1(2009.5),115-164
    14. 王曙明,〈近代聖母聖心會在西南蒙古教區的教育活動〉《西北民族研究》59(2008,4),188-195
    15. 張士偉,〈中比大學考略〉《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6(2009.6),95-97
    16. 李雪燕,〈華法教育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7. 周琇環,〈中英庚款的退還與運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8. Hunt, Michael H.” The Remission of the Boxer Indemnity: A Reappraisal”,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XXXI:3, May 1972
    19. Tong, Hoh Yam.” The Boxer Indemnity Remission and Education in China”, New York: Master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1933
    20. Li, Hongshan,” From the boxer indemnity remission to the emergency aid to Chinese students : American cultural policy toward China, 1905-1950”, Mich.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199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6153012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15301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2101.pdf1298KbAdobe PDF2123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