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87152      Online Users : 124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171


    Title: 泰雅族作家── 游霸士.撓給赫(田敏忠)作品研究
    The Research of by Atayal Author, YUBAS.NAOGIH
    Authors: 謝佳源
    Contributors: 孫大川
    謝佳源
    Keywords: 游霸士.撓給赫
    原住民文學
    原住民運動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1-02 13:28:42 (UTC+8)
    Abstract: 本文首先從游霸士.撓給赫的年表編纂開始,包括其生平事蹟、學歷經歷,以及創作起迄,特別搜尋未被收錄的作品和記錄上的滄海遺珠,以期建立最為完整的系譜;另外,專注爬梳作者創作年代的時空背景,特別聚焦在原住民運動及原住民文學出版概況,以便對應作家可能受到的影響因子。這兩大脈絡完成後,交相重疊觀看,析探其中可能存在的互文性;此外,也會透過親友間的口訪,補足生平概述中的缺漏。最後,整併上述所有成果為文本分析的基底,採多重視角的原則對題材內容、語言邏輯、架構肌理,以及情感條件做一客觀性的研究,得到研究成果之後,將游霸士.撓給赫的創作屬性及成就擲入原住民文學史的大流中,探究其重量將於何種象限落定,再徹底將其定位,賦予游霸士.撓給赫一個完整的評價。
    Reference: 一、專書

    (一) 歷史資料
    高拱乾纂修;周元文增修
    2004,《臺灣府志》,臺北,遠流
    周璽總纂
    2006,《彰化縣志》,臺北,遠流
    徐清明編纂
    2007,《重修苗栗縣志.卷五.住民志》,苗栗市,苗栗縣政府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1937,《理蕃の友》,臺北,理蕃之友發行所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著
    2012,《生番傳說集》,東京,大空社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會著
    200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書》,臺北,中央研究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會著
    1996,《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姚瑩著;劉瑋如校譯
    2003,《東槎紀略》,臺北,臺灣古籍
    臺灣省文縣委員會編纂;劉寧顏主編
    1984《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同冑篇》
    森丑之助編
    1979,《臺灣蕃族誌,第一卷:泰雅族》,臺北,南天

    (二) 文學作品
    游霸士‧撓給赫(田敏忠)
    1993,《天狗部落之歌》,台中,晨星。
    1999,《赤裸山脈》,台中,晨星。
    2001,《高砂王國——北勢八社天狗部落的祖靈傳說與抗日傳奇》,台中,
    晨星。
    2003,《泰雅的故事》,台中,晨星。
    莫那能
    1989,《美麗的稻穗》,台中,晨星。
    拓拔斯.塔瑪匹瑪
    1987,《最後的獵人》,台中,晨星。
    1992,《情人與妓女》,台中,晨星。
    1998,《蘭嶼行醫記》,台中,晨星。
    拉黑子.達立夫
    2006,《混濁》,台北:麥田。
    奧威尼‧卡露斯
    1996,《雲豹的傳人》,台中:晨星。
    2001,《野百合之歌》,台中:晨星。
    2006,《神祕的消失:詩與散文的魯凱》,台北:麥田。
    霍斯陸曼‧伐伐
    1997,《玉山的生命精靈》,台中:晨星。
    1997,《那年我們祭拜祖靈》,台中:晨星。
    2001,《黥面》,台中:晨星。
    2006,《玉山魂》,台北:印刻。

    (三)、論述專書

    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
    2011,《人論》,台北:前衛。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
    1997,《從文學讀台灣》,台北:桂冠。
    尤稀.達袞(孔文吉)
    1993,《讓我的同胞知道》,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1996,《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常民文化。
    1999,《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台北:台原。
    2000,《敘事性口傳文學的表述──台灣原住民特富野部落歷史文化的追溯》,
    台北:里仁。
    2007,《被遺忘的聖域: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台北:五南。
    王嵩山
    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瓦歷斯.諾幹
    2000,《番刀出鞘》,台北:稻鄉。
    吳錦發編
    1987,《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台中:晨星。
    1989,《願嫁山地郎──台灣山地散文選》,台中:晨星。
    1993,《原舞者:一個原住民舞團的成長紀錄》,台中:晨星。
    李亦園
    1982,《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汪明輝
    2006,《語言、祭儀、禁忌與領域共同體:原住民族的想像地理》,台北:台
    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施正鋒
    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
    2002,《從和解到自治──台灣原住民族歷史重建》,台北:前衛。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08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年12月。
    內政部:
    1992,《山胞行政法規彙編》,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1993,《四十年來山胞(原住民)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台北。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2001,《原住民文學的對話》,台北,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2002,《思考原住民》,臺北:前衛出版社。
    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王德威、黃錦樹編
    2005,《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郭紀舟
    1999,《七O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海峽學術。
    華特.班雅明(Walter.Benjamin)著;林志明譯
    1998《說故事的人》,臺灣攝影工作室。
    蔡明哲等撰稿
    2001《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邦.撒沙勒
    2004,《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與行動》,台北,國家展望文教
    基金會。
    張茂桂、鄭永年主編
    2003,《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新自然主義。
    吳錦勳採訪.撰述
    2009,《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台北,天下遠見。
    夷將.拔路兒
    2008,《臺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匯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孫大川
    2010,《山海的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台北,聯合文學。
    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
    合文學。
    2000,《山海世界》,台北,聯合文學。
    1991,《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
    孫大川編
    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台北,INK印刻出版。
    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台北,INK印刻出版。
    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台北,INK印刻出版。
    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台北,INK印刻出版。
    洪田浚
    1994,《台灣原住民籲天錄》,台北:台原。
    胡台麗
    2003,《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台北:聯經。
    范純甫主編
    1996,《原住民風情(上、下)》,台北:華嚴。
    宮本延人著/魏桂枝譯
    1992,《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晨星。
    彭瑞金
    2000,《驅除迷霧 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高雄:春暉。
    黃應貴
    1986,《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
    鈴木質著/林川夫審定
    1991,《台灣蕃人風俗誌》,台北:武陵。
    鈴木質原著/王美晶翻譯
    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台北:原民文化。
    劉其偉編著
    2001,《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雄獅圖書。
    潘英
    1998,《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台北:台原出版社。
    謝世忠
    1987,《認同的汙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 》,台北:自立晚報。
    2004,《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
    版中心。
    陳國偉
    2007,《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台北:五南。
    黃應貴主編
    1999,《時間、歷史與記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葉舒憲
    1988,《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
    1992,《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文學人類學探索》,桂林:廣西師範學院。
    2003,《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劉紀蕙
    1997,《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立緒。
    2000,《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

    (三)論述文章

    下村作次郎著/年秀玲、張旭宜譯
    1995.03,〈台灣原住民文學序論〉,《山海文化》。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1996.10,〈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台灣》。
    1998,〈民間文學在創作文學的運用──以原住民文學創作為例〉,《台灣民間文
    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省文化處,頁81-93。
    2003,〈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幾回轉折〉,《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
    上》,台北:《印刻》。
    文學台灣編輯部
    1992.09,〈傾聽原聲:台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一)〉,《文學台灣》,頁69-94。
    1992.09,〈黃昏文學的可能-試論原住民文學:臺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二)〉,
    《文學台灣》第五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
    王浩威
    1995,〈番刀出鞘:台灣原住民文學〉,《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台北:聯合
    文學。
    王應棠
    2000.12,〈家的認同與意義重建:魯凱族好茶的案例 〉,《應用心理研究》,頁
    149-169。
    2001.03,〈回家的人〉,《應用心理研究》,頁32-37。
    瓦歷斯.諾幹
    2003,〈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收入孫大川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
    選集.評論卷(上)》,台北:印刻,頁127-151。
    夷將.拔路兒
    1994.0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山海文化》,頁22-38。
    朱雙一
    2002,〈弱勢族群的呼聲〉,《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
    余曉雯
    1992.08.09-15,〈這幾支筆要在語文的蠻荒中開出山路──原住民文學創作的
    語文困境與題材問題〉,《新新聞週刊》,頁94-96。
    吳家君
    1999,〈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創作中引用神話傳說之分析〉,收入黃鈴華編,《21
    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協會 ,頁86-103。
    吳錦發
    1989.07.21-26,〈論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民眾日報》。
    林韻梅
    2002.12,〈霍斯陸曼伐伐《黥面》評述〉,《東台灣研究》,頁175-182。
    孫大川
    2005.07,〈神聖的回歸──台灣原住民族祭儀的現況與再生〉,《台灣戲專學
    刊》,頁253-268。
    2005.10,〈用筆來唱歌──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的生成背景、現況與展望〉,《台
    灣文學研究學報》,頁195-227。
    2006.05.29-30,〈從生番到熟漢──番與漢化與漢語番化的文學考察〉,台北:
    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會議論文抽印本。
    2006.11.10-12,〈捍衛第一自然──當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始生命力〉,台北:
    台灣文學藝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抽印本。
    徐國明
    2007.04,〈一種餵養記憶的方式──析論達德拉瓦‧伊苞書寫中的空間隱喻與靈
    性傳統〉,《台灣文學研究學報》,頁167-188。
    2010.07,〈「原住民」的框架內/外──重探原住民運動的文化論述與「文學性」問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8期,頁159-201。
    張玉珍
    1995.12.09,〈從「控訴」、「自省」到「重建」──試論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
    的幾個關鍵問題〉,《第一屆全國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
    中文研究所。
    郭菀玲等紀錄
    1992.12,〈混聲合唱—台灣各族裔作家對談紀實〉,《中外文學》,頁6-47。
    陳昭瑛
    2003,〈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台灣原住民族漢語
    文學選集.評論卷上》,台北:印刻。
    陳器文
    2002.11,〈期待原住民圖像的出現〉,《文訊》。
    2006.01,〈臺灣原住民之神化思維與美學探討〉,《興大中文學報》第18期。
    傅大為
    1994.03-04,〈返鄉的文字獵人:另一種邊緣戰鬥〉,《山海文化》,頁62-64。
    2003,〈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
    台北:印刻。
    彭小妍
    2003,〈族群書寫與民族/國家〉,《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
    台北:印刻。
    楊翠
    1999.12,〈原音與女聲──跨世紀台灣文學的新渠徑〉,《文訊》,頁46-49。
    廖咸浩
    2003,〈「漢」夜未可懼,何不持炬遊〉,《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
    上》,台北:印刻。
    霍斯陸曼.伐伐
    2002.07,〈開拓台灣文學創作新視野──試以原住民文學為例〉,《文學台灣》,
    頁66-68。
    謝世忠
    2004.11.27-28,〈《山海文化》雜誌創立與原住民文學的建構〉,《台灣新文學
    發展重大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1987,〈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台灣為例的初步探討〉,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64。
    魏貽君
    1993.10,〈反記憶.敘述與少數論述〉,《文學台灣》,頁207-230。
    2005,〈書寫的文字政變或共和?──台灣原住民文學混語書寫的意義考察〉,
    《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台北:麥田出版社,頁283-312。
    2009.12,〈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莎赫扎德」──「原運世代作者」的形成辯證
    及文學實踐,《中國現代文學》第16期,頁67-96。
    單德興
    1992.12,〈邊緣的聲音──析論美國原住民文學/文化批評論述(1980年代)〉,
    《中外文學》。
    2001.04,〈冒現的文學/研究:台灣的亞美文學研究—兼論美國原住民文學研
    究〉,《中外文學》,頁11-28。
    黃心雅
    2005.01,〈創傷、記憶與美洲歷史之再現:閱讀席爾珂《沙丘花園》與荷岡《靈
    力》〉,《中外文學》,頁69-105。
    黃國超
    2004.12,〈殖民、醫療與救贖──從日治時期井上伊之助的泰雅民族誌談起〉,《通識教育年刊》第6期,頁85-120。
    藍建春
    2008.09,〈類型、文選與典律生成:臺灣自然寫作的個案研究〉,《興大人文學
    報》第41期,頁173-200。
    邱貴芬
    2003.7,〈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激進政治意義〉,《中外
    文學》第32卷第4期
    2007.08,〈在地性論述的發展與全球空間: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思想》
    第 6卷,頁87──103。
    台邦.撒沙勒
    1993,〈廢墟故鄉的重生:《從高山青》到部落主義──一個原住民運動者的
    觀察和反省 〉,《台灣史料研究》第2期
    吳明益
    2008,〈天真智慧,抑或理性禁忌?關於原住民族漢語文學中所呈現環境倫
    理觀的初步思考 〉,《中外文學》第39卷第4期。
    林美琴
    2003.10,〈創造台灣的集體記憶──從報導文學到生命書寫〉,《文化生活》
    第6卷第4期。
    郝譽翔
    2010.06,〈孤獨的救贖之地──論夏曼‧藍波安的海洋書寫〉,《中國現代文學》
    第17期。
    萇瑞松
    2005.11.27,〈日落大地的遺民身體──論泰雅族田敏忠的原住民小說〉,第27屆中區中文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東海大學中文系主辦,。
    武芳羽
    2006.12,〈擺脫悲情──論游霸士.撓給赫的作品〉,《中國現代文學》第
    10期。
    黃淑芬
    2001.8,〈歌詠太雅勇士──《天狗部落之歌》〉,收錄於《原住民的對話》。
    簡嘉男
    2001.8,〈錚刀鳴槍,泰雅之聲──試論游霸士.撓給赫《天狗部落之歌》一
    書〉,收錄於《原住民的對話》。

    (四)會議論文集
    王建台研究主持
    2005.09.02-04,《山海的文學世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
    文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編。
    黃鈴華編
    1999,《21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三、學位論文
    吳家君
    1997,《台灣原住民文學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玉華
    1997,《認同與回歸-台灣原住民當代創作文學之文本策略》,台北: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貽君
    1997,《另一個世界的來臨──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村平
    2000,《國家意識的誕生:泰雅人的日治殖民經驗與當代歷史追憶》,台北: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秀梅
    2000,《台灣原住民報導文學作品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外
    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彗珣
    2000,《泰雅族民間故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班碩士論文 。
    呂慧珍
    2001,《九〇年代台灣原住民小說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錦燕
    2002,《後殖民的部落空間—析論瓦歷斯諾幹「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的主
    體建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應棠
    2002,《尋找家園—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回歸部落現象中的認同轉折與家的意義
    重建:屏東魯凱、排灣族的案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
    士論文。
    陳秋萍
    2002,《原住民文學中的自我認同與主體重建》,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萍
    2003,《原住民文學中的自我認同與主體重建》,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班碩士論文。
    董恕明
    2003,《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
    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明珍
    2004,《析論原住民飲酒文化與其文學的關係》,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惠君
    2004,《魯凱族作家奧威尼.卡露斯盎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
    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華
    2004,《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歷程與主體意識的建構》,台中:逢甲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瓊玉
    2005,《從口傳到創作──試論原住民的生命之樹》,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
    系碩士論文。
    張志雲
    2005,《論田哲益《原住民神話大系-布農族神話與傳說》》,台東:國立台東大
    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逢森
    2006,《台灣原住民小說中的神話傳說與祖靈信仰》,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
    許家真
    2006,《口傳文學的翻譯、改寫與應用:以布農族為觀察對象》,新竹:國立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芷凡
    2006,《語言與文化翻譯的辯證:以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奧威尼‧卡露
    斯盎、阿道‧巴辣夫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貽君
    2006,《戰後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學形成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時福
    2006,《台灣原住民小說的都市書寫》,台北: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
    士論文。
    童信智
    2007,《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自覺脈絡研究──以原住民族文學為素材分析(1980、
    90 年代)》,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國明
    2009,《原住民性、文化性與文學性的辯證──《山海文化》雙月刊與台灣原
    住民文學脈絡》,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桂如
    2009,《美麗的達戈文: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中族語運用之研究》,花蓮:國立東
    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余有良
    2009,《空間、文化、情感──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鄉書寫》,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曾有欽
    2011,《「我寫故我在」──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發展與內涵》,台南:台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佩含
    2012,《社會介入‧自然寫作‧歷史敘述──以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為考察對象(1970~)》,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9159010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9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文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01001.pdf3466KbAdobe PDF2206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