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23412      Online Users : 10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762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621


    Title: 日治時期台灣地權制度變遷之考察
    The study on ";The Change of Taiwan`s Land Rights System under the Japanese
    Authors: 周茂春
    Chou, Mao Chun
    Contributors: 林英彥
    薛化元

    周茂春
    Chou, Mao Chun
    Keywords: 地權制度
    土地調查
    土地登記
    租佃制度
    地權改革
    Land rights system
    Land investigation
    Land registration system
    Tenancy system
    Land rights reform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7-21 15:41:12 (UTC+8)
    Abstract: 日人領台後,以母國利益為最高統治方針,積極從事殖民地治理,為獲取殖民地資源與利益,在台從事資本主義化經濟發展。領台之初,首先宣佈維持台人私有土地權利,承認原有交易舊慣,並以律令排除日本民事不動產法在台實施,建立私有地權制度。1898年9月,後藤開始進行土地調查事業,劃分公、私所有權;收買大租權,將複雜地權關係,轉變為單一性土地所有權,建立現代性地權制度,成果非常豐碩,對台灣發展甚具貢獻。1910年後開始辦理之林野調查事業,因未經詳細籌備規劃,加上經費人力不足,草率進行調查,致成果有限,由於林野調查時土地產權歸屬之查定不當,引發地權爭議,延續至今仍未解決。
    1905年首創土地登記制,以土地調查時申報手續及所製作之地籍圖冊,視同完成土地總登記程續,頒布「台灣土地登記規則」,規定業主權、典權、胎權、贌耕權之得喪變更,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此期屬強制登記時期。1922年受到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影響,決定從1923年起,日本內地民法、不動產登記法在台實施,改採任意登記制,規定不動產物權之取得、設定、移轉變更,只要當事人間書面契約簽定後,即生物權變動效力,但登記則可對抗第三人。另外,允准祭祀公業繼續存在,得為土地登記之主體,讓祭祀公業土地續存下來。
    台灣總督府獎勵資本主義化經濟發展的結果,導致地權分配不均,形成小佃農大地主結構,租佃制度盛行,更由於租佃關係惡化,引發農民運動,要求政府從事地權改革,但因受台共份子滲透,導致被嚴厲鎮壓,台灣農民運動因而終止。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改由國民政府接收,接收時,保留土地私有制度,承認台人原有土地權利,但排除日人於外,將日人及官有土地,一律收歸國有。將土地登記制度加以變更,由任意登記制改為強制登記制。經土地清理之後,就著手租佃制度改善,實施三七五減租,保護佃農權利,將租佃關係徹底改良,然後再推行耕者有其田,扶持自耕農,對日人所留不良地權重新調整分配,戰後地權改革成功,具有時代重要意義,對台灣爾後發展有所貢獻。
    本文以歷史研究法,透過對地權制度變遷之考察,探析台灣地權制度形成與變遷之要因,進而掌握日治時期地權制度之主要面貌。研究發現整個制度之變遷,是緩慢逐漸進行,非遽然大改變;整個制度的變遷屬強制性,由台灣總督府主導推動,引進日本近代化地權概念與現代性民事法,對台灣舊地權制度進行改革,這種具現代化地權制度與法規,對當期經濟有所裨益,更對台灣百年來發展具深遠意義。
    Reference: 參 考 書 目:
    一、史料
    (一) 中文
    1. 中國地政研究所,《臺灣農地減租研究報告》,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52。
    2.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第二冊),台北:台灣銀行,1961。
    3. 王德睦、楊靜利、劉一龍等編著,《台灣全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1。
    4.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內政考察團考察報告》,台北,未初版,1953。
    5. 台灣大眾時報社編輯,《台灣大眾時報》(創刊會號~第10號),台北:該報
    1928;南天1995復刻。
    6. 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清代台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第9冊(清光緒期
    間)。台北:文建會,2004。
    7. 台灣史料編輯委員會、吳密察 主編,《明清台灣檔案匯編》(第伍輯 第93冊),
    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流、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2009。
    8. 台灣史料編輯委員會、吳密察 主編,《明清台灣檔案匯編》(第伍輯 第94冊),
    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流、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2009。
    9.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2》,(卷首 (上、下),大事記),台北:眾
    文圖書,1968。
    10.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31》,(經濟志,礦業篇),台北:眾文圖
    書,1969。
    11.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34》,(經濟志,商業篇),台北:眾文圖書,1970。
    12.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嘉義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4。
    13.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台北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7。
    14.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雲林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8。
    15.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彰化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9。
    16.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製,《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該
    室,1946。
    17. 台灣省地政局編,《實行三七五減租》,台北:該局,1949。
    18. 台灣省地政局編,《放領公地扶植自耕農手冊》,台北,未出版,1951。
    19. 台灣慣習研究會原著、劉寧顏主編,《台灣慣習記事》,台灣文獻委員會,1984。
    20. 台灣慣習研究會原著、黃連財、吳坤明、陳錦榮編譯,《台灣慣習記事》(第
    二卷),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87。
    21. 台灣慣習研究會原著、吳文星、鄭瑞明編譯,《台灣慣習記事》(第五卷),南
    投:台灣省文獻會,1990。
    22.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通志》,台北市:該室,1962。
    23.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通志》(第二冊),台北:台灣銀行,1962。
    24.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私法物權編》,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25. 何鳳嬌,《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台北縣:國史館,1990。
    26. 何鳳嬌,《台灣土地資料彙編第一輯-光復期土地接收與處理(一)》,台北: 國
    史館,1995。
    27. 周鍾瑄,《諸羅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2。
    28. 洪麗完,《外埔鄉藏古文書專輯》,台中:外埔鄉公所,2001。
    39. 侯仲宏,《土地改革史料(民國16年至49年)》,台北:國史館,1988。
    30. 許進發,《台灣重要歷史文件選編》(1895-1945),台北:國史館,2004。
    31. 許雪姬、詹素娟、鍾淑敏,《向左一轉!台灣農民組合與台灣共產運動檔案
    特展手冊》,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10。
    32. 高賢治,《大台北古契字》(四集),台北:台北市文獻會2007。
    33. 高賢治,《北路淡水》,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2010。
    34. 陳文達,《鳳山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35. 陳培桂,《淡水廳志》(第三冊),台北:台灣銀行,1963。
    36. 陳仕賢,《埔鹽鄉大有陳順昌號古文書》,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0。
    37. 黃文博編,《南瀛大地主誌-新豐區》,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
    38. 黃秀慧,《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組合-漫慢牛車路紀念特展專輯》,台北:台
    北市政府文化局、大眾教育基金會,2004。
    39. 歐素瑛編,《台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日產篇1》,台北:國史館,2009。
    40. 劉寧顏總纂、姚鶴年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臨業篇》,南投,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1992。
    41. 薛月順,《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三),台
    北: 國史館,1999。
    42. 鍾騰 編,《南瀛大地主誌-新化區》,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
    43. 魏德文主編、高傳棋編著,《台北建城120週年:古地圖舊影像、文獻、文物
    展》,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4。
    (二) 日文
    1. 水上庄農業組合,「小作慣行改善事實竝計畫書」(代謄寫),未出版,國立台
    灣圖書館藏書編號:0792.299。
    2. 田中一二,《台灣年鑑》,台北:成文出版社,昭和7年。
    3. 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台北:該社,明治31年-39年,五南圖書影印本。
    4. 台灣日日新報,《台灣總督府職員錄》,台北:該報,明治36年。
    5. 台灣日日新報,《台灣六法-編集復刻版》,台北:該報,昭和9年;東京:綠蔭書房,1999復刻版。
    6. 台灣新民報社編,《台灣人名辭典》,台北:台灣新民報社,昭和12年。
    7. 台灣經世新報社編,《台灣大年表(1895-1938)》,台北:南天,2001。
    8.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台灣林野調查事業報告》,台北:殖產局,不詳;國立台灣圖書館編號jpli2009-sex_0794¬25_¬1917。
    9.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農業基本調查書-第3,耕地買賣價格小作料公課及收
    益に關する調查第二報》,台北:該局,大正9年。
    10.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農業基本調查書-第25,本島耕地租賃經濟調查,其ノ兩期作》,台北:該課,1930。
    11.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農業基本調查書-第41,耕地所有竝經營狀況調查》,
    台北:該局,1941。
    12.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台灣農業年報》,大正10-14年,昭和1-15年。
    13.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台灣の農業-昭和13年版》,台北:該局,昭和13年。
    14.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台灣の農業-昭和16年版》,台北:台灣農會,昭和16年。
    15.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昭和7年版》,台北:該局,昭和7年。
    16.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昭和11年版》,台北:該局,昭和11年。
    17.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昭和12年版》,台北:該局,昭和12年。
    18.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昭和16年版》,台北:該局,昭和16年。
    19.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總督府移民事業概況》,台北:該局,1923。
    20.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台灣に於ける母國人の農業殖民》,台北:該局,1929。
    21.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官有地の管理及處分》。台北: 該局,昭和10年。
    22.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台灣總督府第12統計書》,台北:該課,明治43年。
    23.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台灣總督府第20統計書》,台北:該課,大正7年。
    24.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台灣總督府第26統計書》,台北:該課,1924年(大正13年)。.
    25. 台灣總督府企劃部,《台灣總督府第43統計書》,台北:該部,1941。
    26. 台灣總督府企劃部,《台灣總督府第44統計書》,台北:該部,1942。
    27. 台灣總督府總務局,《台灣總督府第45統計書》,台北:台灣總督府總務局,
    昭和18年(1943年)。
    28.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該局,1933。
    29.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社會運動史》(原《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東京:原書房重刊,1973。
    30. 台灣總督府編纂,《台灣列紳傳》,台北:台灣日日新報,大正5年。
    31.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縣勢要覽》(一),台北:成文書局,1985,依據大正
    13-14年出版原本之影印本。
    32. 台灣總督府評議會編,《總督府評議會議記錄》,第一~第四回。
    33.《東京朝日新聞(複刻版)明治篇》(第46-70冊)(明治30年1月-32年1月),東京:日本圖書中心,1994。
    34. 萬年宜重 編輯,《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上訴部判例集—昭和7年至9年》,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昭和10年。
    35. 萬年宜重編輯,《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上訴部判例集—昭和10年至12年》,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昭和14年。
    36. 萬年宜重編輯,《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上訴部判例集—昭和13年至15年》,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昭和18年。
    37. 新營郡地主小作人聯合協進會編,《地主小作人協調會設立經過》,新營:該會,大正11年。未出版。
    38.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第一回事業報告》,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5年11月。
    39.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第二回事業報告》,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6年9月。
    40.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第三回事業報告》,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7年8月。
    41.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第四回事業報告》,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8年1月。
    42.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第五回事業報告》,台北:台灣總督府文書課,明治38年10月。
    43.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土地調查提要》。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3年。
    44.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臺灣土地調查事業概要》。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8年。
    45.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大租取調書附屬參考書》(上卷)。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明治37年。
    46.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大租取調書附屬參考書》(中卷),台北:該局,明治37年。
    47.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大租取調書附屬參考書》(下卷),台北:該局,明
    治37年。
    48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台灣土地慣行一斑》。台北:該局 ,
    明治38年。
    49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清賦一斑》,台北:該局,明治33年。

    二、專書
    (一) 中文
    1. 山中永之佑著、堯嘉寧、阿部由理香、王泰升等譯,《新日本近代法論》,台北:五南,2008。
    2. 万囯鼎,《中國田制史》,北京:商务书館,2011。
    3. 王文甲,《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74。
    4. 王世慶,《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2006。
    5. 王育德 著,賴清松等譯,《台灣史論&人物評傳》,台北:前衛,2002。
    6.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三民書局,1997。
    7.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
    8. 王泰升,《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2002。
    9.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 ,2009。
    10. 王益滔,《台灣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台北:台灣銀行,1964。
    11.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之台灣》,台北:眾文,1980。
    12. 王振勳,《林獻堂的社會思想與社會活動新論》,台北:稻田,2009。
    13. 王鍵,《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卷1、2、3),台北:海峽學會,2009。
    14. 中國地政研究所編,《台灣省公地放領調查研究》,台北:該所,1952。
    15.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繹,《日據下之台政》(卷一至三),台北:海峽學術,
    2003。
    16. 六本佳良著、劉銀良譯,《日本法與日本社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2006。
    17. 印斗如,《土地總有權史論》,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59。
    18. 石田浩,《台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新北市:稻香,2007。
    19. 司馬嘯青,《台灣五大家族》,台北:玉山,2008。
    20.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2002。
    21. 石井宽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台北:五南,2008。
    22. 古偉瀛、王晴佳,《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2004。
    23. 江本坤,《台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台北:台灣銀行。1972。
    24.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楊回譯錄》,台北:前衛,1995。
    25. 朱嗣德,《各國土地制度》,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地政學系,2000。
    26. 竹中信子著、熊凱弟譯,《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
    台北:時報文化,2009。
    27. 伊能嘉炬著、江慶林等譯,《台灣文化志》(上、中、下),台北:台灣書房,
    2012。
    28. 李文良,《中心與周緣-台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台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9。
    29. 李永熾,《日本史》,台北:水牛,2003。
    30. 李承嘉,《台灣戰後(1949-1997)土地政策分析-「平均地權下的土地改革
    與土地稅制」》,台北:正揚,1998。
    31. 李英明編,《資本論導讀》,台北:時報文化,1990。
    32. 李登輝,《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台北:聯經,1980。
    33. 李登輝,《台灣濃地改革對鄉村社會之貢獻》,台北:李登輝,1985。
    34. 李鴻毅,《土地法論》,台北:作者,1993。
    3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2005。
    36. 宋光宇編,《台灣經驗(一)-歷史經濟篇》,台北:東大圖書,2006。
    37. 林甘泉等著,《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38. 林英彥編譯,《西洋土地制度史論》,台北:台灣土地銀行研究處,1972。
    39. 林英彥,《土地經濟學通論》,台北:一文出版社,1975。
    40. 林英彥,《農地政策論》,台北:幼獅,1976。
    41. 林英彥,《土地利用概要》,台北:林英彥出版,1995。
    42. 林英彥,《地租學說之研究》,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2013。
    43. 林秋芳主編,《世紀台博.近代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2008。
    44. 林呈蓉,《水野遵-一個未來台灣的擘畫者》,台北:台灣書房,2011。
    45.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1930-1945),台北縣:稻香,
    1996。
    46. 姉齒松平著、未署名者譯,《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之研究》,台北:眾文,
    1994。
    47. 周憲文,《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第一冊、第二冊),台北:台灣銀行,1958。
    48.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
    49. 岸祐二著、郭清華譯,《開始讀日本史第一本書》,台北:如果,2010。
    50. 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2008。
    51. 吳昆財,《一九五0年代的台灣》,台北:博揚,2006。
    52.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2001
    53.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2011。
    54. 凃照彥著,李明俊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灣:人間,2003
    55.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2006。
    56. 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
    台北:前衛,2007
    57. 徐一峰,《土地徵收論》,台北:三民書局,1959。
    58.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聯經,1998。
    59. 高安邦,《馬克思的經濟思想》,台北:巨流,1993。
    60. 高淑媛,《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日治時期台灣鳳梨罐頭業為例》,台北:
    稻鄉,2007。
    61. 翁嘉禧,《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 (1945-1947)》,高雄:復文圖書,
    1998。
    62. 殷章甫,《台灣之土地改革》,台北:土地改革紀念館,2010。
    63. 唐羽,《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3。
    64. 張季熙,《台灣糖業復興史》,台北:台灣糖業公司,1958。
    65. 張漢裕、于景讓、李連春、聿均編著,《台灣米糖比價之研究》,台北:台灣
    銀行,1953。
    66. 陳小冲,《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五十年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67. 陳正祥,《台灣土地利用》,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地理研究室,1950。
    68. 陳向榮,《土地建物登記精義》(上、中、下),台北:作者,1982。
    69. 陳其鹿,《農業經濟史》,台北:台灣商務,1972。
    70. 陳秀淳,《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出》台北縣:稻鄉,1998。
    71. 陳秋坤,《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72. 陳登元,《中國土地制度》,台北:台灣商務,1932年初版,1982年臺一版。
    73. 陳淑銖,《從減租到扶持自耕農-抗戰時期至戰後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
    (1937-1949)》,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74. 陳慈玉主編,《地方菁英與台灣農民運動》,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8。
    75.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228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1995。
    76.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遠流,2008。
    77. 陳鳳棋,《土地登記實用》,台北:作者,1987。
    78. 許介鱗,《台灣史記-日本殖民統治篇- 1》,台北:文英堂。2007。
    79. 許文昌,《土地登記》,台北:高點,2004。
    80. 張炎憲主編,《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一),台北:國史館,2008。
    81. 許雪姬,《滿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務運與建省》,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1993。
    82.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前衛,1995。
    83. 戚嘉林,《台灣史》,台北:海峽學術,2008。
    84.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張子文主編,《台灣歷史人物小傳》,台北:國家圖
    書館,2006。
    85. 堀和生、中村哲編著,《日本資本主義與台灣朝鮮-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
    台北:博揚文化,2010
    86. 梁華璜,《台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台北:稻香,2003。
    87. 程家穎,《台灣的土地制度考查報導書》,台北:台灣銀行,1963;1993年台
    灣省文獻會再版。
    88. 黃大受,《台灣史綱》,台北:三民書局,1990。
    89. 黃秀政等著,《台灣史志論叢》,台北:五南,1999。
    90.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台灣史》,台北:五南,2011。
    91.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2004。
    92. 黃紹恆著,《台灣經濟史中的台灣總督府》,台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遠
    流,2010。
    93. 黃源模,《台灣通史》,新北市:新文京,2011。
    94.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 編,《日據時代台灣之財政》,台北:聯經,1987。
    95.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淘急-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台北:台灣商務。2002。
    96. 曾逸昌,《悲情島國四百年》,苗栗:作者,2010。
    97. 曾慶國,《吳峻山租館-吳氏家族結社成村的故事》,台北:五南,2006。
    98. 焦祖涵,《土地登記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1993。
    99. 湯惠蓀編,《台灣之土地改革紀》,台北: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1989。
    100. 葉百修,《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台北:作者,1989。
    101. 葉榮鐘著,《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台北:學海,1979。
    102. 葉榮鐘著,《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中:晨星,2000。
    103. 葉榮鐘著、葉芸芸補述,《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台中:晨星,2000。
    104. 葉榮鐘著,《近代台灣金融經發展史》,台中:晨星,2002。
    105. 葉淑貞,《台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台北:遠流,2013。
    106. 趙岡、陳鍾毅撰,《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聯經,1982。
    107. 趙岡,《中國傳統農村的地權分配》,台北:聯經,2005。
    108. 楊碧川,《後藤新平傳》,台北:一橋:1996。
    109. 楊渡,《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台北:南方家園,2009。
    110. 楊松齡,《台灣之土地政策》,台北:土地改革紀念館,2010。
    111. 臧大年、謝哲勝、鄭惠佳著,《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證卷化》,台北:翰蘆,
    2000。
    112. 鄭玉波編,《民法物權篇論文選輯》,台北:五南圖書,1984。
    113. 鄭政誠,《台灣大調查—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台北:博揚文化,2005。
    114.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私法物權篇》(上、中、下),南投:台灣省文
    獻委員會。1999。
    115. 臺灣省諮議會編,《台灣歷史與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中:該會,2004。
    116. 費孝通,《鄉土重建與鄉鎮發展》,香港:牛津出版社,1994。
    117. 蔡文輝,《不悔集:日據時代社會與農民運動》,台北:簡吉陳何基金會,
    1997。
    118. 蔡石山,《滄桑十年-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1924-1934》,台北:遠流,2012。
    119. 蔡慧玉編,《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8。
    120. 謝國雄,《茶鄉 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台北:中研院社會
    學研所,2010。
    121. 謝國興,《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台北:允晨,2002。
    122. 薛化元,《台灣開發史》,台北:三民,2004。
    123. 薛化元主編,《近代化與殖民:日治台灣社會史研究文集》,台北:台大出
    版中心,2012。
    124.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1988。
    125. 蕭錚,《中華地政史》,台北:台灣商務,1894。
    126. 蕃芋,《勇渡黑水溝-台灣先民奮鬥開發血淚史》,台北:台灣書房,2013。
    127. 劉淑玲,《台灣總督府的土地放領政策-以日籍退職官員事件為例》,台北:
    常春樹書坊,2007。
    128. 劉寧顏主編,《台灣土地改革紀實》,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89。
    129.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3。
    130. 戴寶村著,林呈蓉譯,《簡明台灣史-中日對照》,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7。
    131. 戴寶村,《台灣政治史》,台北:五南,2006。
    132. 戴寶村主編,《台灣歷史的鏡與窗》,台北:國家發展文教基金會,2006。
    133. 戴國煇,《台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來》,台北:南天,1999。
    134. 韓家寶著、鄭維中譯,《荷蘭時代台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台北:播種者文化,2005。
    135. 羅吉甫,《日本帝國在台灣:日本經營台灣的策謀剖析》,台北:遠流,2004。
    經濟篇》,台北:東大圖書,2006。
    136. 蘇志超,《比較土地政策》。台北:五南,1999。
    137. 顏慶德、雷生春,《台灣土地登記之由來與光復出其土地登記之回顧》,台
    北:內政部,1992。
    138. 顏愛靜、楊國柱,《原住民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台中縣:稻香,2004。
    (二) 日文
    1. 小澤道一,《土地收用法》,東京:ぎょうせい,2005。
    2. 大西泰博,《土地法の基礎的研究》,東京:敬文堂,2010。
    3. 大澤正男,《土地所有權制限の理論と展開》,東京:成文堂,1979。
    4. 山邊健太郎編,《台灣》(第一卷。現代史資料21),東京:みすず書房,1971。
    5. 土屋重雄編,《台灣事情一斑》,台北:成文書局,1985;依據明治30年排印
    影印本。
    6. 川口由彥,《近代日本の土地法觀念》,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0。
    7. 川島武宜,《民法總則》,東京:有斐閣,1965。
    8. 日本土地百年研究會、日本不動產研究所、都市環境研究所 編著,《日本の土地百年》,東京:松林,2003。
    9. 日本學研究會、日本史研究會 編著,《日本史研究-日本史講座8-近代の成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
    10.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二刷,原版為1937年初版
    11. 內田義彥,《日本資本主義の思想像》,東京:岩波書店,1967(昭和42)。
    12. 友次英樹,《土地台帳の沿革と読み方》,東京:日本加除出版社,平成19。
    13. 水本浩,《土地問題と所有權》,東京:有斐閣,1973。
    14. 史明,《台灣四百年史》,台北:鴻儒堂,1994。
    15. 台北辯護士會,《「親族繼承、祭祀公業」相關立法事項-全島座談會記錄》,
    台北:該會,1938。
    16. 台北帝大農業經營學研究室,《台灣農民經營地帶の研判-北海道帝國大學教授法學博士農學博士高岡雄輝先生在職三五紀念論文集別刷》,台北:台北帝大,昭和7年。
    17. 北岡申一,《後藤新平》,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1
    18.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二刷,原版為1937年初版。
    19. 末光欣也,《日本統治時代の台灣》,台北:致良出版社。2007。
    20. 末弘嚴太郎,《農村法律問題》,東京:改造社,1930(昭和5年)。
    21. 竹越與三郎,《台灣統治志》,台中:成文書局,1985。依據明治38年出版的原著影印本。
    22. 伊藤 傑,《台灣》,東京:中央公社,1998。
    23. 東嘉生著,《台灣經濟史研究》,台北:東都書局台北支店,1944。
    24. 東鄉實,《台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1914。
    25. 持地六三郎,《台灣殖民政策》,台北:南天書局。1998,頁122。原版富山房出版,明治45年出版,大正元年再版。
    26. 茆原郁馬,《囯土調查》,東京:新風社,2006。
    27. 宮川次郎,《台灣の農民運動》,台北:著作任,昭和2年。
    28. 松田康博,《台灣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06。
    39. 高橋龜吉,《現代台灣經濟論》,台北:南天,1995。
    30. 高窪喜八郎,《法律學說判例總覽物權篇》(上),東京:法律評論社,1924。
    31. 陳逢源,《台經濟と台問題》,台北:萬出版社,昭和19年。
    32. 駒込武,《殖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
    《明治文化資料叢書》(第11卷),東京:風間書房,1960。
    33 森田貴子,《近代土地制度と不動產經營》,東京:塙書房,2007。
    34. 幾代通,《不動產登記法》(第三版),東京:有斐閣,1989。
    35. 奧田晴樹,《明治國家と近代的土地所有》,東京:同成社,2007。
    36. 豬瀨直樹,《土地の神話》,東京:小學館,2002。
    37. 駒込武,《殖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
    《明治文化資料叢書》第11卷,東京:風間書房,1960。
    38. 稻本洋之助,《民法II(物權)》,東京:青林書院,昭和58。
    39. 稻本洋之助、小柳春一郎、周藤利一,《日本の土地法》(歷史と現狀),東京:成文堂,2004。
    40.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台灣統治篇》,東京:太平洋協會,昭和18年。

    (三) 英文
    1. Barclay, George. (1954),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Diamond,Norma,Kun Shen. (1969), A Taiwan Village,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3. Tsurumi. E.Patrica .(1984),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1895-1945,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Easton, David.(1965),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 John Viley and Sons,Inc.
    5. Harrell, Stevan. (1982), Ploughshare Village: Culture and Context in Taiwan,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6. Ka, Chih-ming.(1995),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Land Tenure, 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y, 1895-1945, Boulder: Westview Press.
    7. Lee, Teng-Hui .(1971), Intersecting Capital Flow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1895-1960 , Ithaca, 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三、期刊論文
    (一) 中文
    1. 小林英夫著、何義麟譯,<1930年代後半期以後的台灣「工業化」政策>,《台灣史料研究》創刊1號,1993.02,頁131-172。
    2. 小熊英二著、吳玲青譯,<台灣領有>,收於薛化元主編,《近代化與殖民地:日治台灣社會史研究文集》,頁61-120。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3. 毛育剛,<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台灣土地改革>,收於陳秋坤、許雪姬主編,《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頁305-321。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
    4. 李承嘉,<百年土地政策再檢討-土地、資本與危機>,收於政大地政系、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主辦《建國百年全國土地論壇-論文集》,2011,頁1-37。
    5. 李錦豐,<論台灣祭祀公業>,《法律評論》第49卷10期,1983,頁15-19。。
    6. 杜斯溫,<三七五減租影響地權移轉之研究>,《土地改革》第2卷第14期,1952.10,頁5、12-14。
    7. 何鳳嬌,<嘉義赤司農場的建立與發展>,收於林明洲、蕭碧珍編,《第七屆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9-255。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3。
    8. 林英彥,<台灣土地制度之變遷>,《土地問題研究季刊》36期,2010.12,頁124~136。
    9. 周茂春,<由歷史觀點看台灣農地改革運動>,《土地問題研究季刊》24期,2007.12,頁134-136。
    10. 周茂春,<1950年代土地改革運動之探討>(上),《土地問題研究季刊》35期,2010.09,頁114-131。
    11. 周茂春,<台灣真女人-一代奇女謝雪紅>,《歷史月刊》248期,2008.09,頁110-114。
    12. 吳文星,<辜顯榮與鹿港辜家之崛起>,《國史研究通訊》2期,2012.06,頁29-35。
    13. 姚人多,<認識台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台灣社會研季刊》42期,2001.06,頁119-182。
    14. 若林正丈、許佩賢譯,<總督政治與台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公立台中中學
    校設立問題<1912-1915)>,《台灣風物》第52卷第4期,2002.12.,
    頁107-146。。
    15. 柯志明,<糖業資本、農民與米糖部門關係-台灣(1895-1940)與爪哇(1830-1940)殖民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收於陳秋坤、許雪姬,《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頁227-253。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
    16. 凃照彥,<菁英與群眾:文協、農組與台灣農民運動之關係>,收於陳慈玉主編,《地方菁英與台灣農民運動》,頁55-86。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8。
    17. 洪世才,<台灣社會經濟變遷與二林蔗農事件的關係-兼論日本殖民政策的糖業危機>,《彰化縣二林區地方文史專輯》第十一輯,2013.10,頁31-47。
    18. 施幸妙、薛淵元,<階級對立與煽動同憧憬-《三字集》對農民的魅惑>,收於張清容主編,《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97-333。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文所,2012。
    19.涂豐恩,<善化地區的環境變遷、土地開發與地權糾紛(1890-1920)>,收於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整理組,《第六屆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03-524。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1。
    20. 胡婉玲,<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16期 ,2001.12,頁86-95。
    21. 梨本幸男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台灣土地制度考查(一)>,《土地問題研究季刊》30期,2009.6,頁8-16。
    22. 陳慈玉,<日治時期的基隆顏家:重視文教的礦業家族>,《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2012.06,頁4-9。
    23. 陳景峰,<曾文農民組合中領導分子的角色探討>,《台灣風物》第57卷第1期,2007.03,頁143-164。
    24. 陳翠蓮,<菁英與群眾:文協、農組與台灣農民運動之關係>,收於陳慈玉主編,《地方菁英與台灣農民運動》,頁87-124。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8。
    25. 許雪姬,<話說板橋林家-林本源家的歷經>,《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2012.06,頁10-16。
    26. 黃明芳,<祭祀公業之研究>,《土地事務月刊》第300期,1996.06,頁8-12。
    27. 黃富三,<試論霧峰林家之族性與族運>,《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2012.06,頁17-28。
    28. 張素玢,<濁水溪出代誌-經濟環境變遷下的社會運動>,收於張清容主編,《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國際學童研討會論文集》,頁185-205。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文所,2012。
    29. 張富美,<清代典買田宅律令之演變與台灣不動產交易的找價問題>,收於陳秋坤、許雪姬主編,《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頁17-28。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
    30. 張隆志,<劉銘傳、後藤新平與台灣近代化論爭-關於十九世紀台灣歷史轉型期研究的再思考>,收於《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頁2029-2059。台北:國史館,1998。
    31. 劉志偉、柯志明,<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台灣史研究》第9卷第1期,2002.06,頁112-116。
    32. 劉瑞華,<土地改革與政府收入>,收於薛月順編,《台灣1950-1960年代歷史省思》(第8屆中華民國專史論文集),頁597-625。台北:國史館,2007。
    33. 羅明哲,<日據以來土地所有權結構之變遷-兼論土地改革>,收於陳秋坤、許雪姬主編,《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頁255-283。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
    34. 戴寶村,<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2012.06,頁36-42。

    (二) 英文
    1. Chen, Edward I-Te. (1970),“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 A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s of Political Control.”Harvard Journal of Austral Studies. Vol.30.( 1970), pp 126-158.
    2. Tsurumi. E. Patrica . (1976)“Taiwan Under Kodama Gentaro and Goto Shimpei”,
    papers on Jap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1976), pp95-146.。
    3. Ho, Samuel P.S. (1975)“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lonial Taiwan: Evidence and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34 No.2 (Feb.1975), pp.417-439.
    4. Hsiao, Hsin-Huang Michael. (1991)“ Emerging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Rise of Demanding Civil Society in Taiwan.”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 24(Jul.,1991), pp13-80.
    5. Wickberg , Edge. (1976)“ The Taiwan Peasant Moventment,1923-1932: Chinese Rural Radicalism Under Japanese Development Programs.”Pacific Affairs, Vol.48 No.4 (Winter,1975-1976) , pp558-582.

    四、學位論文
    (一 )中文
    1. 丁福致,<國營事業土地資產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電及台糖公司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2000。
    2.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台北:台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3. 王耀鋒,<終止耕地三七五租約之研究-以制度變遷與交易成本為基礎>,
    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3。
    4. 尤重道,<祭祀公業之研究-以派下權及財產權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
    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5. 白承啟,<中韓兩國農村發展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6. 朱旭華,<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台灣土地改革,1948-1965>,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7. 何鳳嬌,<日治時期台灣的糖業經營與農民爭議>,台北:國立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
    8. 何鳳嬌,<戰後初期台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9. 李力庸,<日治時期台中地區農會與米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0。
    10. 李文良,<日治時期台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6。
    11. 李文良,<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台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1。
    12. 李志殷,<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權利憑證繳驗工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3.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4。
    14. 吳俊瑩,<台灣代書的歷史考查>,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9。
    15. 吳樹欉,<台灣原住民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到個別所有的演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1999。
    16. 林政緯,<台灣農會、派系與地方選舉之關係:以新北市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17. 金根植,<中韓祭祀公業法制與土地產權問題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1996。
    18. 周茂春,<日治初期台灣土地調查之研究(1898-1905)>,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9. 高大鈞,<實施土地改革有關租稅法令問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
    20. 張世賢,<晚清治台政策(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75。
    21. 張怡敏,<日治時代台灣地主資本累積之研究-以霧峰林澄堂系為個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2000。
    22. 張琬宜,<土地登記制度對財產權保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2001。
    23. 張素玢,<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24. 陳志熹,<台灣土地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67。
    25. 陳坤成,<我國土地登記制度及現存地籍問題之研究-以地籍清理條例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26. 陳啟清,<國家與土地-戰後初期台海兩岸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27. 陳獻明,<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問題之研究-從財產權保障觀點>,台北: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8. 許智勇,<托崙斯登記制度之研究-兼與台灣土地登記制度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2009。
    29. 郭迪賢,<台灣農業資源動態需求之經濟分析>,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30. 曾文亮,<台灣法律史上之祭祀公業,>,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1999。
    31. 曾文亮,<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博士論文,2008。
    32. 黃詩驊,<台南新營地區產業發展及其聚落變遷(1662-1945)>,台南:
    長榮大學台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33. 楊鴻謙,<清代台灣南部西拉雅族番社地權制度之變遷-以鳳山八社領域為範圍>,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2003。
    34. 鄭文良,<阿信與總督-日據時期反殖民城市文化史研究>,國立台灣大
    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35. 鄭涵娟,<日治時代台灣城市規畫的氣候條件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9。
    36. 鍾麗娜,<國營事業土地處分課題之研究-以台糖土地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7.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台灣民俗學-以《民俗台灣》為分析場域>,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38. 謝明瑞,<台灣農業勞動生產力的經濟分析>,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39. 簡博秀,<日據時期台北市:殖民主義下都市計畫與空間構造>,國立中
    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40. 魏家宏,<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1996。
    (二) 英文
    1. Gold, Thomas B,“Dependent Development in Taiwan ” PH.D. Dissertation,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1981).
    2. William M.Speidel,“Liu Ming Chuan in Taiwan,1884-1891 ”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69).
    3. Hayase.Yukiko ,“The Career of Goto shinpei : Japans Statesman of Research.1857-1929 ” Ph.D. Dissert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974).
    五、其他
    1. DVD 紀錄片,王育麟導演、石聰金口述,《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 台灣左
    翼紀事》。台北:南方家園文化事業製作,2007。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7158502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85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850201.pdf3735KbAdobe PDF234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