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38/141561 (78%)
Visitors : 47139485      Online Users : 77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924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42


    Title: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A Study on 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 Obtained Illegally in Civil Procedure
    Authors: 劉承翰
    Liu, Chen Han
    Contributors: 姜世明
    Chiang, Shih Ming
    劉承翰
    Liu, Chen Han
    Keywords: 違法取證
    違反實體法
    違反程序法
    證據能力
    證據禁止
    證據排除
    自由心證
    通姦
    發現真實
    公正程序
    合法聽審權
    隱私權
    利益衡量
    權衡
    分離原則
    法秩序一致性
    竊聽
    竊錄
    證據
    證據價值
    證據評價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8-25 15:24:44 (UTC+8)
    Abstract: 違法取得之證據於民事訴訟上可否予以使用,涉及之層面甚為廣泛,最為相關者,即係對於發現真實之手段上,所容許最大界限之所在,此自涉及到民事訴訟制度上之價值判斷,因此欲釐清此一爭議問題,自有必要以民事訴訟之最上位法理,諸如發現真實之追求、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以及促進訴訟等相關之基本理念予以探討,本文整理並歸納目前文獻上所提出之諸多理論,以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角度切入予以觀察,是否有所衝突抑或係理念相同之處,以尋求此議題於民事訴訟整體架構之定位;此外若係採取禁止使用之立場,為避免實質正義之完全剝奪,即須進一步探討民事訴訟制度之發展,是否已提供足以正當化禁止使用此類證據之正當性基礎,本文並以實務上最為常見之通姦案例為焦點,具體操作評估此理論基礎之可行性。
    再者,職司審判之法院為達認定事實之要求,自須依自由心證而為證據取捨並為證據評價,此自為自由心證之內涵,而欲承認違法取得之證據將有禁止使用之可能者,自須探討是否法官得基於自由心證,而享有證據之利用自由,為釐清此一爭議,本文以證據能力之要件、證據能力與證據價值之區分、嚴格證明之要求,並進一步釐清民事訴訟法以及實務運作上對於各種證據能力之規範,以尋求違法取得之證據於自由心證之定位。
    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倘若欲禁止使用,實務上所面臨到操作上之問題,即係基於何種理論基礎、何種審查方式、於審判程序何種階段予以審查、證據禁止之範圍均須一併納入探討之範圍予以釐清,而民事訴訟上違法取證之議題,外國法已發展出一套運作模式,因此本論文於此同時整理並歸納外國法之文獻,諸如英美法之證據排除法則之運作,以及德國法之證據禁止法則之介紹,並與我國法之制度運作互為參照比較,是否可為我國體系建構上之參考借鏡。
    同時再以實務上較為常見之違反程序法,以即違反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予以類型化分類,並以學說見解之介紹與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探討是否有較為穩定性之運作模式,以符合法安定性。
    最後基於實務見解對於此類議題已有為數不少之判決,本論文即以表格化之方式,予以呈現實務上目前對於證據禁止使用之審查方式為何、證據禁止使用之比例多寡、對於各種類型係以何種原因作為判斷可利用性之考量,期望能較為清楚目前實務見解對此一議題之走向。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依筆畫順序)
    (一)書籍(含譯著)
    1.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著,《民事訴訟法新論》,2009年7月。
    2.石志泉著、楊建華增訂,《民事訴訟法釋義》,1982年10月。
    3.呂太郎,《民事訴訟之基本理論(一)》,2009年5月2版。
    4.李木貴,《民事訴訟法(上)》,2007年7月。
    5.李惠宗,《憲法要義》,2006年9月3版。
    6.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上)》,2013年7月修訂10版。
    7.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中)》,2013年7月修訂10版。
    8.吳金柱,《所得稅法之理論與實用(上)》,初版,五南圖書,2008年4月。
    9.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3版。
    10.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2012年。
    11.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12年。
    12.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2007年9月5版。
    13.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2006年4月二版。
    14.周叔厚,《證據法論》,三版,1995年。
    15.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12年1月。
    16.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2012年11月1版。
    17.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2013年5月1版。
    18.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2009年7月修訂5版。
    19.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2010年1月。
    20.曹偉修,《最新民事訴訟法釋論(下) 》,1972年再版。
    21.黃國昌,《民事訴訟法教室(I)》,2009年4月初版。
    22.雷萬來,《民事訴訟法》,2005年,初版二刷。
    23.雷萬來,《民事證據法論》,台北:瑞興書局,初版,1997年。
    24.楊建華著,鄭傑夫修訂,《民事訴訟法要論》,2009年10月。
    25.駱永家,《民事訴訟法I》,1994年9月修訂6版。
    26.Arthur Best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譯,《證據法入門─美國證據法評釋及實例解說》(Evidence: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12月,初版第1刷。

    (二)期刊專論
    1.王甲乙,「自由心證主義」,法學專刊第43期,第78-88頁,1966年7月。
    2.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之性質與目的」,收錄於黃東熊等13人合著《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第215-228頁,2003年6月1版。
    3.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的相關問題」,收錄於氏者著《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第78-112頁,2001年11月初版二刷。
    4.王兆鵬,「私人違法錄音、錄影、監察之證據能力」,收錄於氏者著《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第114-136頁,2001年11月初版二刷。
    5.王朝揚,「私人違法取證於民事訴訟程序的可利用性探討」,法令月刊第54卷第9期,2003年9月,第30-39頁。
    6.李學燈,「證據能力-兼論證據力與排除」,收錄於氏者著《證據法比較研究》,五南,1995年,初版,第431-485頁。
    7.李學燈,「宣誓與具結」,收錄於氏者著《證據法比較研究》,第489-581頁,五南,1995年初版。
    8.李學燈,「中國法上傳聞法則」,收錄於氏者著《證據法比較研究》,第771-795頁,五南,1995年初版。
    9.李學燈,「三論自由心證」,收錄於氏者著《證據法比較研究》,第701-719頁,五南,1995年初版。
    10.李惠宗,「法定證據主義的幽靈」,法令月刊第61卷第3期,2010年3月,第4-17頁。
    11.沈冠伶,「電子郵件之證據適格、證據調查方法及證據力」,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第73-90頁,2007年10月初版。
    12.沈冠伶,「訴訟權保障與民事訴訟-以大法官關於「訴訟權」之解釋為中心」,收錄於氏者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第1-61頁,2006年4月初版。
    13.沈冠伶,「竊聽之第三人可否為證人?」,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第12-13頁。
    14.范光群,「論大陸公文書在民事訴訟之證據力」,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之問題及發展》,第291-296頁,2007年3月1版。
    15.林鈺雄,「電話監聽、秘密錄音與日記-刑事法中隱私權之侵害與保障」,收錄於氏者著《刑事法理論與實踐》,第423-433頁,2001年8月1版。
    16.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收錄於氏者著《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第303-328頁,2008年1月初版。
    17.林鈺雄,「從基礎案例談證據禁止之理論與發展」,收錄於氏者著《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第243-301頁,2008年1月初版。
    18.林鈺雄,「自由心證:真的很「自由」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第13-38頁。
    19.林競蕪,「電話監聽、秘密錄音與日記─論刑事法中隱私權之侵害與保障」,當代雜誌第125期,1998年1月,第130-139頁。
    20.邱聯恭,「民事訴訟法學之回顧與展望-為驗收民事訴訟法研究會之成果」,收錄於氏者著《程序選擇權論》,第263-293頁,2004年9月初版3刷。
    21.邱聯恭,「值得當事人信賴的真實-基於防止發生突襲性裁判之觀點批判形式的及實體的真實主義」,收錄於氏者著《程序制度機能論》,第1-59頁,2002年1月。
    22.邱聯恭,「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收錄於氏者著《程序制度機能論》,第147-196頁,2002年1月。
    23.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律師任務」,收錄於氏者著《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第1-257頁,1995年10月3版。
    24.邱聯恭,「程序保障論之新開展」,收錄於氏者著《程序選擇權論》,第1-21頁,2004年9月初版3刷。
    25.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序」,收錄於氏者著《爭點整理方法論》,第3-70頁,2011年4月初版4刷。
    26.邱聯恭,「新世紀民事程序法建制之基本課題」,收錄於氏者著《程序制度機能論》,第197-246頁,2002年1月。
    27.邱聯恭,《民事訴訟審理集中化之理論與實務》,司法院編印,2000年。
    28.吳從周,「淺談經驗法則-與談姜世明教授「民事訴訟中自由心證主義之內涵與界限」一文」,收錄於氏者著《特種租賃、使用借貸與訴訟費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六冊》,第193-204頁,2013年7月。
    29.吳從周,「法律漢字譯語與法律繼受-以民事訴訟法上「聽審請求權」之形式譯語整合與「突襲性裁判禁止」之原始意涵詮釋為例」,收錄於氏者著《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2008年3月初版二刷,第233-272頁。
    30.吳從周,「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收錄於氏者著《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2008年3月初版二刷,第119-172頁。
    31.吳光陸,「實質證據力」,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1月,第14-15頁。
    32.吳巡龍,「私人不法取證應否排除-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七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第223-235頁。
    33.姜世明,「民事程序法發展之憲法因素考量」,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第1-51頁,2009年11月2版。
    34.姜世明,「民事程序之武器平等原則」,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第162-189頁,2009年11月2版。
    35.姜世明,「合法聽審權」,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第53-101頁,2009年11月2版。
    36.姜世明,「舉證責任分配之一般原則」,收錄於氏者著《新民事證據法論》,第181-198頁,2009年修訂3版。
    37.姜世明,「舉證責任減輕」,收錄於氏者著《新民事證據法論》,第199-245頁,2009年修訂3版。
    38.姜世明,「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收錄於氏者著《新民事證據法論》,第149-180頁,2009年修訂3版。
    39.姜世明,「再論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非禮勿聽?」,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 》,第45-76頁,2008年6月2版。
    40.姜世明,「證明預斷之禁止」,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 》,第87-95頁,2008年6月2版。
    41.姜世明,「證據能力及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評價論》,第381-436頁,2014年2月。
    42.姜世明,「自由心證導論」,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評價論》,第1-86頁,2014年2月。
    43.姜世明,「論經驗法則」,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評價論》,第87-170頁,2014年2月。
    44.姜世明,「間接證明之研究」,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評價論》,第215-291頁,2014年2月。
    45.姜世明,「蓋然性與證據價值」,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評價論》,第171-214頁,2014年2月。
    46.姜世明,「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簡評臺灣台北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第三一五九號民事判決」,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二)暨判決評釋》,第109-117頁,2011年11月2版。
    47.姜世明,「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棉被下的秘密」,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 》,第45-64頁,2008年6月2版。
    48.姜世明,「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一)》,第79-86頁,2009年5月初版。
    49.姜世明,「民事訴訟中之傳聞證人之可利用性」,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第157-161頁。
    50.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學之制高點-進入一個博大精深的美麗殿堂」,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2011年2月,第111-128頁。
    51.姜世明,「再論臺灣部分民事證據法學理及實務之新開展」,月旦法學雜誌第211期,2012年12月,第148-177頁。
    52.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1期,第1-47頁。
    53.許政賢,「裁判書類文化與法官定位(上)-兼談當前減輕法官工作負荷的方法」,司法周刊,第1237期第2-3版,2005年5月26日。
    54.許政賢,「裁判書類文化與法官定位(下)-兼談當前減輕法官工作負荷的方法」,司法周刊,第1238期第2-3版,2005年6月2日。
    55.許士宦,「證人之書狀陳述」,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第231-263頁,2005年2月1版。
    56.許士宦,「民事訴訟上之公正程序請求權」,收錄於氏者著《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第35-61頁,2006年9月1版。
    57.許士宦,「第二審程序新攻擊防禦方法之提出」,收錄於氏者著《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第378-420頁,2006年9月1版。
    58.許士宦,「民事訴訟之程序權保障-以通常訴訟程序當事人之程序權為中心」,收錄於氏者著《集中審理與審理原則》,第1-46頁,2009年4月1版。
    59.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收錄於氏者著《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第265-325頁,2005年2月1版。
    60.許士宦,「民事訴訟上當事人之自由及平等」,收錄於氏者著《訴訟理論與審判實務》,2011年12月,第65-112頁。
    61.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2003年8月第9期,第64-73頁。
    62.陳運財,「違法證據排除法則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第27-50頁。
    63.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蒐集權及證明度切入」,收錄於氏者著《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第1-78頁,2005年10月初版。
    64.黃朝義,「論證據排除法則」,收錄於《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第113-150頁,1997年11月。
    65.張文郁,「民事訴訟之自由心證」,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3月,第58-61頁。
    66.張羽忻,「民事訴訟法證據排除法則之研究—論違法取證之證據能力排除」,司法官訓練所第48 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 第1013-1030頁。
    67.楊雲驊,「賠了夫人又折兵?私人違法取得證據在刑事訴訟的證據能力處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1期,2002年12月,第1-22頁。
    68.劉邦繡,「我國審判實務對於私人違法取證適用證據排除法則之猶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5期,2006年8月,第24-47頁。
    69.薛智仁,「禁止國家使用私人違法取得證據之理論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七三四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第53-105頁。
    70.駱永家,「違法收集證據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2001年5月,第14-15頁。

    (三)研討會資料
    1.邱聯恭,「第一審程序修正草案之析述」,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之析述與研討,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叢書《(三)》。
    2.邱聯恭,「當事人本人供述之功能—著重於闡論其思想背景之變遷—」,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34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第615-686頁,初版,2001年12月。
    3.曹鴻蘭,「不必要證據之處理程序問題」,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28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一)》,第197-252頁,初版,2003年12月。
    4.曹鴻蘭,「違背經驗法則之研究—以事實認定為中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38次研討記錄,收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四)》,第113-165頁,初版,2001年6月。

    (四)學位論文
    1.呂綺珍,《論民事證據法上之事實認定與證明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駱永家指導,2005年。
    2.於盼盼,《私人不法取證之證據使用禁止》,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鈺雄指導,2011年。
    3.郭芳君,《論不法取證之證據排除–以私人不法取證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輝煌指導,2005年。
    4.陳薇婷,《論私人不法取證之證據能力-以我國實務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輝煌指導,2014年。
    5.程克琳,《民事證據法上自由心證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梁松雄指導,1998年。
    6.劉玉中,《民事訴訟上證據蒐集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駱永家指導,2005年。
    7.劉奕榔,《自由心證之運作 —以間接證明模組建立作為自由心證運用合理化之基礎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姜世明指導,2012年。
    8.蘇慶良,《私人取得之證據在刑事審判上之效力-以證據排除法則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龍指導,2004年。

    二、外文部分(依字母順序)

    (一)書籍
    1.Adolf Baumbach/Wolfgang Lauterbach/Jan Albers/Peter Hartmann,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anderen Nebengesetzen, Bd.Ⅰ, 73. Aufl. , 2013.
    2.Gottfried Baumgärtel, Beweislastpraxis im Privatrecht: Die Schwierigkeiten der Beweislastverteilung und die Möglichkeiten ihrer Überwindung, 1996.
    3.Eberhard Schilken, Zivilprozessrecht, 6. Aufl., 2010.
    4.Georg E.Kodek, Rechtswidrig erlangte Beweismittel im Zivilprozess, 1978.
    5.Hans-Joachim Musielak, Grundkurs ZPO , 10. Aufl. ,2010.
    6.Hermann Fenger, Zivilprozess, Schnell Erfasst, 2001.
    7.Hans-Joachim Musielak/Foerste,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8. Aufl. , 2011.
    8.Athanassios Kaissis, Die Verwerbarkeit materiell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 im Zivilprozess, 1978.
    9.Leo Rosenberg/Karl Heinz Schwab/Peter Gottwald, Zivilprozessrecht, 17. Aufl., 2010.
    10.Peter Arens/Wofgang Lüke, Zivilprozessrecht Erkenntnisverfahren, Zwangsvollstreckung, Europäisches Zivilverfahrensrecht, 10. Aufl . ,2011.
    11.Richard Zöller/Greger, Zivilprozessordnung,neubearbeitete 29. Aufl. , 2012.
    12.Peter F. Schlosser, Zivilprozessrecht I, 2. Aufl. , 1991.
    13.Stein/Jonas,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22. Aufl. ,Bd 4.2013.
    14.Wolfgang Grunsky, Zivilprozessrecht, 13. Aufl. ,2008.

    (二)期刊文章
    1.Altenburg/Leister, Die Verwerbarkeit mitbestimmung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 im Zivilprozess, NJW 2006, 469ff.
    2.Gottfried Baumgärtel,Treu und Glauben,gute Sitten und Schikaneverbot im Erkenntnisverfahren, ZZP 1969, 89ff.
    3.Stephan Balthasar,Beweisverwertungsverbote im Zivilprozess,JuS 2008, 35ff.
    4.Dieter Leipold,Zur Verwertbarkeit einer Aussage im Zivilprozess, die im Strafprozess mangels Belehrung über das Schweigerecht nicht verwertet werden durfte, JZ 2003, 632ff.
    5.Dauster Braun, Verwendung fremder Daten im zivilprozess und zivilprozessuale Beweisverbote, NJW 2000, 313ff.
    6.Ulrich Foerste, Lauschzeugen im Zivilprozess,NJW 2004, 262ff.
    7.Georg E. Kodek, Die Verwertung rechtswidriger Tonbandaufnahmen und Abhörergebnisse im Zivilverfahren. Zugleich ein Beitrag zur Verwertbarkeit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 ÖJZ 2001, 281ff; 287 ff 334ff.
    8.L. Gamp,Die Ablehnung von rechtswidrig erlangten Beweismitteln im Zivilprozess, DRiZ 1981, 41ff.
    9.H.Roth,DIE Prozeßuale Verwertbarkeit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urkunden Eine Entgegnung, JR 1950, 715ff.
    10.Jürgen Helle, Der Telefonzeuge im Zivilprozess, JR 2000, 353ff.
    11.Jürgen Helle, Die heimliche Videoüberwachung-zivilrechtlich betrachtet, JZ 2004, 340ff.
    12.Hans Kellner, Verwertung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riefe als Beweisurkunden in Ehesachen, JR 1950, 270ff.
    13.Egbert Peters, Die Verwertbarkeit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e und Beweismittel im Zivilprozess, ZZP 1963, 145ff.
    14.Walter Zeiss, Die Verwertung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 ZZP 1976, 377ff.

    三、網路資源(依筆畫順序)
    1.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3.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法源法律網:www.lawbank.com.tw
    5.美國Findlaw法學資源網:http://www.findlaw.com/casecode/index.html
    6.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mp.asp?mp=2
    7.德國貝克出版社線上資料庫(beck-online):http://rsw.beck.de/bib/default.asp
    8.德國聯邦普通法院網站:http://www.bundesgerichtshof.de/
    9.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網站::http://www.bundesverfassungsgericht.de/
    10.德國Saarbrücken法律資源:http://www.jura.uni-sb.de/
    11.德國聯邦司法部: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zpo/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0651030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65103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3001.pdf16385KbAdobe PDF22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