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48471      Online Users : 95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2560


    Title: 論大陸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效力:以承包方不具相應資質為中心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act of Construction Design in Chinese Mainland: Focus on the Contractor Lack of Related Qualifications.
    Authors: 呂柏嬋
    Contributors: 顏玉明
    呂柏嬋
    Keywords: 大陸合同法
    建設工程設計合同
    市場准入
    資質管理規範
    企業資質許可
    違法合同
    合同效力
    Contract Law in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Contract
    Market Entry System
    Regulation of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Qualificaion License
    Illegal Contract
    Validity of Contract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5-01-05 11:23:06 (UTC+8)
    Abstract: 中國對於工程設計行業之市場准入制度係採行以單位資質管理為主,個人執業資格管理為輔的政策方向,而依據其「建築法」及「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規定行事建築活動之工程設計單位及設計業務承包方應於其申請取得之資質等級許可範圍內從事設計業務,因此引發工程實務上之爭議,關於欠缺資質等級許可或不具相應資質等級許可而承攬設計業務之承包方,其與設計業務之發包方所締結之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效力應如何判定之爭議。而就此問題,大陸最高人民法院曾針對施工合同提出司法解釋認定應判定合同無效,惟就設計合同得否同時適用,尚存有疑義,故本文以建設工程設計合同之效力為研究核心。
    本文主要分成四個部份進行研究,第一部分對大陸現行工程設計行業之准入制度進行通盤性歸納及分析,包括工程設計行業分類、設計範圍、資質等級許可及對於外商投資企業(下稱外資企業)、外國企業之特別規定;第二部份說明資質管理制度對於承包方承攬設計業務時之規範效力及適用範圍;第三部分則係以大陸學說及實務見解說明違法建設工程設計合同之法律依據,及應如何判定此類違法合同效力,並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對於違反資質管理規範時合同效力之見解判定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效力;最後以大陸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為中心,說明此類案件之判決見解及本文分析。
    總結上述四個部份,資質管理規範之目的在維護市場秩序及保障工程質量,惟從案例分析發現,縱然建設工程設計合同之雙方當事人非因質量問題或擾亂市場秩序發生糾紛訴至法院,假若發包方主張或是法院自行認定承包方不具相應資質承攬時,法院仍可能判定合同無效,顯與資質管理規範之處罰目的相悖。再者,判定合同無效,違法責任偏重於由承包方負擔,似有忽略資質管理規範亦同時課予發包方應察明並發包予具資質承包方之法定責任,於合同判定無效後,說明發包方與有過失,亦不符合民事糾紛處理應以衡平當事人利益為原則之核心思想,且此類合同之違法情狀大多非屬嚴重,行政機關應得透過一定監管程序予以處罰,惟現多由司法機關判定合同無效以達規範目的,導致司法機關代行政機關執法而有越權之嫌。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of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design in China is mostly based on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aided by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of personal certified occup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Building Ordinance and Regulations of Construction Survey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companies and contractors of design business apply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engaged in the design business with authorized quality levels which they have been applied for, as the design contract is not confirmed as invalid as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PC) when construction disputes happen in the outsourcer entering contract with the contractors deficient in or not equipped with corresponding quality levels.
    This thesis therefore, will discuss the research topic in the validity of construction design contract when the contractors do not have the corresponding qualification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describe a full picture of current market access system of construction design in China,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design ,scope of design ,permission of quality levels and special provisions of companies running with foreign capital and foreign companie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when the contractors take design business. It will be first illustrated the matter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regulation of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when conclu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ntracts, and then be illustr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luding and contents of design contract for the contractors.
    The third part will explain based on the legislative authority and criterion of the validity of contract the validity of legislative criterion of violating the design contract. This part will end up with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design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PC) opinion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f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will analyze how the validity of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xceptions applied by Chinese court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taken after the contract judged to be invalid and the balance of interested parties, is adapted to article fifty-eight of contract law.
    At last, this thesis is proposed to conclude all the parts, to probe into the topic and trying to be helpful when investors in Taiwan meet the dispute of this sort.
    Reference: 一、專書
    Dieter Medicus, AllgemeinerTeil Des BGB,C. F. MüllerVerlag, 1997。邵東建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
    Karl Larenz,AllgemeinerTeil Des desDeutschenBurgerlichenRechts I&II, 1989。王曉曄、邵建東等譯,德國民法總論(上)(下)冊,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
    Karl Larenz,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1992。陳愛娥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
    山本敬三著,解亙譯,民法講義I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毛林繁、李帥鋒,招標投標法條文辨析及案例分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年5月。
    王文杰,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
    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王利明,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王軼,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二冊不當得利,自刊,2006年10月。
    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民事審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解析(附指導案例3):建設工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11月。
    江平,合同法精解,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江平,合同法精解,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我妻榮,新訂民法總則,於敏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李恒、馬鳳玲,建設工程法法律制度與實務技能,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
    李啟明主編,建設工程合同管理,中國建築工業工版社,2009年7月第二版。
    來奇主編,建設工程合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松岡久和,京都大學法學總論課程講第十一回「法律行為の自由と制約(1)-強行法規違反・公序良俗違反」,2005年5月。
    林誠二,民法總則篇講義(下),瑞興圖書,1999年4月修訂版。
    姚瑞光,民法總則論,自刊,2002年9月版。
    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5年六版。
    胡德華主編,經濟法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奚曉明主編,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法律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三版。
    耿林,強制規範與合同效力-以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為中心,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6月。
    崔建遠,民法總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二版。
    崔建遠主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五版。
    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11年2月四版。
    許中緣,民法強行性規範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
    陳猷龍,民法總則,五南圖書,2003年9月八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2)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
    渠濤編譯,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
    黃立,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黃忠,違法合同效力論,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黃松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楊立新,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五版。
    楊立新,合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楊禎,英美契約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第五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鄭玉波,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7年9月修訂十版。
    鍾瑞棟,民法中的強制性規範:公法與私法「接軌」的規範配置問題,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第3版,2011年8月。
    韓忠謨,法學緒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蘇永欽,台灣法學研究精要叢書-私法自治中的經濟理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蘇永欽,民事立法與公私法的接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蘇永欽,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5月。
    蘇永欽,尋找新民法,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9月。
    二、專書論文
    王文杰,不均衡發展下的中國法制,收錄於:轉型中的中國大陸法制,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5月,頁281-318。
    王利明,法典化:中國大陸民事立法體系化之必由路徑,收錄於:轉型中的中國大陸法制,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5月,頁57-92。
    陳自強,法律行為、法律性質與民法債編修正,收錄於:民法研究第四冊,2000年9月,頁205-286。
    陳洸岳,動機與違背公序良俗之約定,收錄於:民法總則實例問題分析,2001年5月,頁155-177。
    詹森林,私法自治原則之理論與實務,收錄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自刊,1988年。
    詹森林,效力規定與取締規定之區別標準,收錄於:程序正義、人權保障與司法改革:范光群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3月,頁289-310。
    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收錄於: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頁1-60。
    蘇永欽,契約違反禁止規定,收錄於:民法總則實例問題分析,2001年5月,頁139-154。
    蘇永欽,現代民法典的體系定位與建構規則——為中國大陸的民法典工程進一言,收錄於:轉型中的中國大陸法制,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5月,頁1-56。
    三、期刊論文
    王立達、許翠玲,違法聯合行為協議之私法上效力:競爭法與民法第七十一條之雙向實證與釋義分析,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1期,2012年9月,頁65-127。
    王早生,美國、英國建築師事務所及建築市場管理制度考察報告,中國勘察設計,2005年4期,頁15-18。
    王利明,合同無效制度,人大法律評論,2012年第1期,頁67-91。
    王利明,論無效合同的判斷標準,法律適用,2012年第7期,頁2-8。
    王利明,關於無效合同確認的若干問題,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10月第8卷第5期,頁62-70。
    王建東、毛亞敏,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資格,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第25卷第4期,頁171-177。
    王軼,民法典的規範配置-以對我國「合同法」規範配置的反思為中心,煙台大學學報,2005年7月第18卷第3期,頁276-282。
    王軼,論合同法上的任意性規範,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5期,頁229-235。
    王衛國,論合同無效制度,法學研究,1995年第3期,頁11-24。
    石宏,論合同效力的有關問題,法律科學,1997年第5期,頁67-74。
    余亮,合同效力的補救,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頁75-79。
    李文濤,合同的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一種技術化的合同效力評價規則解說,法學家2011年第3期,頁74-87。
    李紅偉、李冬雲,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研究,2001年3月,第19卷第1期,頁63-66。
    周少華,法學研究方法會議發言紀錄,國家檢察官檢察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頁6-7。
    易軍,私人自治與法律行為,現代法學,2005年第27卷第3期,頁8-17。
    林更盛,法律行為的限制-「強制或禁止之規定」-最高法院七十四年臺上字第七○三號民事判例,月旦裁報時報,2011年4月第8期,頁129-133。
    林更盛,基於不法原因給付之不當得利,月旦法學教室,2012年5月,第115期,頁15-17。
    孫鵬,私法自治與公法強制——日本強制性法規違反行為效力論之展開,環球法律評論,2007年第2期,頁64-75。
    孫鵬,論違反強制性規定行為之效力——兼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理解與適用,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頁122-129。
    耿林,民法解釋學對中國大陸合同法的影響,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0期,頁39-63。
    崔建遠,未生效合同及其法律後果之辨,月旦民商法,第40期,2013年6月,頁116-155。
    崔建遠,關於經濟合同無效的探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9年第5期,頁22-27。
    康.耶威格特、海.克耶著,孫憲忠譯,違背法律和善良風俗的法律行為後果比較,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冬季號,頁468-473。
    張廣興,法律行為之無效-從民法通則到民法典草案,法學論壇,2003年第6期,頁97-100。
    張曉梅,不法原因給付在中國的運用/有償順風糾紛引發的法律思考,法學論壇,2007年第2期,頁36-40。
    梁慧星,中國對外國民法的繼受,月旦民商法雜誌,特刊號,頁4-13。
    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與不足(上),中外法學,1999年,第2期,頁23-37。
    許中緣,民法強行性規範研究,法學家,2009年2期,頁149-156。
    許中緣,禁止性規範對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法學,2010年第5期,頁67-76。
    許中緣,論違反公法規定對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再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項,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頁54-61。
    陳忠五,法律行為絕對無效與相對無效之區別,臺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七卷第四期,頁157-257。
    陳建昌,資質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影響探析,法制與社會,2012年2月,頁244-245、261。
    陳聰富,契約自由之限制:國家政策或契約正義?,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03年1月,頁119-164。
    黃立,契約自由的限制,月旦法學,第125期,2005年10月,頁5-22。
    黃忠,比例原則下的無效合同判定之展開,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年第4期,46-59。
    黃忠,合同自由與公共政策-「第二次合同法重述」對違反公共政策合同效力論的展開,環球法律評論,2010年第2期,頁112-123。
    黃忠,契約自由與國家干預—普通法上違法合同處理規則之改革,華東政法學報,2010年第5期,頁52-65。
    黃忠,違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徑之辨識,法學家,2010年第5期,頁56-73。
    解亙,論違反強制性規定契約之效力-來自日本法的啟示,中外法學,2003年2月,第85期,頁35-51。
    詹森林,私法自治原則之理論與實務-台灣法制發展之情形,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99306 (22:2期),頁355-379。
    賈永強,建設項目聯合體投標中的主體能力問題思考,招投標與管理,頁16-18。
    廖郁晴,初論工程聯合承攬,萬國法律,2010年12月174期,頁16-21。
    趙金龍,淺論合同無效而返還財產的幾個基本問題,當代法學,1999年第3期,頁63-66。
    劉昭辰,不當得利:第二講-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排除,月旦法學教室,第20期,頁39-47。
    劉昭辰,不當得利的基本法理,月旦法學,2011年11月,第198期,頁40-56。
    潘麗,關於違法合同效力的若干問題分析,法律適用,2005年9月,總第234期,頁37-41。
    鄧子濱,法學研究方法會議發言紀錄,國家檢察官檢察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頁9。
    鄧志偉、伍玉聯,違反強制性規定合同效力的法解釋學分析——目的解釋與經濟分析的雙重視角,人大法律評論,2012年第1期,頁130-145。
    冀誠,對我國合同法上強制性規定的類型分析,北方法學,2012年第4期,頁45-53。
    遲穎,法律行為之精髓-私法自治,河北法學,2011年1月,第29卷第1期,頁2-11。
    應秀良,違反行政法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探討,法律適用,2004年第3期。
    薛文成,論我國合同法上絕對無效的合同,清華法學評論,第四輯第四卷,2002年3月,頁163-173。
    謝銘洋,法律行為違反限制競爭規範在私法上之效力,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2期,2013年4月,頁1-28。
    謝鴻飛,論法律行為生效的「適法規範」-公法對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及其限度,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頁124-142。
    鍾瑞棟,民法中的強制性規範︰兼論公法與私法「接軌」的規範配置問題,法律科學,2009年第2期。
    鍾瑞棟,民法中的資格型強制性規範及其效力,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0年第2期。
    韓世遠,合同內容的適法性與妥當性,月旦民商法雜誌,2012年6月第36期,頁5-20。
    譚啟平,不法原因給付及其制度構建,現代法學,2004年第26卷第3期,頁131-140。
    蘇永欽,以公法規範控制私法契約-兩岸轉介條款的比較與操作建議,人大法律評論,2010年第1期,頁3-26。
    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從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規範的類型與立法釋法方向,中外法學,2001年2月,第13:1期,頁92-109。
    竇安民,建築施工企業掛靠經營與「內部承包」的本質淺談,甘肅科技,2013年5月,第29卷第10期,頁93-94。
    四、學位論文
    王凡俊,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市場准入制度改革研究,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學位論文,2005年5月。
    余文恭,兩岸工程施工契約之比較研究---以竣工義務及協力行為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謝耿亮,無效合同行為的法律後果之實證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五、官方研究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工程勘察設計行業2011-2015年發展綱要,2011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建築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年7月。
    詹森林、王文杰,大陸現行民法制度及未來發展趨勢,計劃編號99B1243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2011年12月。
    財團法人營建研究院,工程顧問服務業100年度業務統計分析暨網頁內容更新計畫,2011年。
    財團法人營建研究院,工程顧問服務業101年度業務統計分析暨網頁內容更新計畫,2012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99652009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65200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901.pdf12968KbAdobe PDF260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