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079/141030 (78%)
Visitors : 46390596      Online Users : 2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2565


    Title: 自媒體、網路公民與民主: 從「公民1985行動聯盟」到「公民覺醒聯盟」之個案研究
    We media、Netizen and Democracy:A Case Study of Citizen 1985 and Big Citizen Is Watching You
    Authors: 賀永旭
    Ho, Yong Hsu
    Contributors: 魏玫娟
    Wei, Mei Chuan
    賀永旭
    Ho, Yong Hsu
    Keywords: 自媒體
    網路公民
    民主
    政治參與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5-01-05 11:23:41 (UTC+8)
    Abstract: 現今代議式民主運作下,政治參與的門檻過高,民眾缺乏發聲管道,也讓政治成為少數參與者的特權。現行的媒體和政治參與出現什麼問題?首先,就媒體而言,當主流媒體受到政治力及商業的觸手介入時,其作為可靠的公共領域資訊散播功能也就隨之減色,因此漸漸的從資訊供輸者,走向民意塑造者的角色;就政治參與而言,當代議民主的投票權雖然保障了民眾的政治參與,但是當民意代表的作為背離民意時,民眾卻也無能為力。但隨著科技的演進,技術革新讓公共領域不再駐足於大眾媒體,而網路的興起也創造了以往沒有的互動條件,因此讓許多人對於公共領域的期待轉向網路空間。此外,網路的出現,更讓全體公民的政治參與有了更多可能。
    為了釐清網路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希望透過公民1985行動聯盟和公民覺醒聯盟,以兩者的行動進行分析,欲進一步釐清網際網路,還有網路自媒體的發展究竟在哪一些方面擴大了民眾的政治參與途徑,而這些參與模式又會如何彌補現行代議民主制度的不足?
    最終,本研究發現隨著網路自媒體普遍使用,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精神成為相當重要的核心理念,彌補了代議制下的低度參與,同時,網路也為每個公民和公共事務間的互動關係建立起可行的參與模式,這部份與傳統的公民共和主義精神似乎不謀而合。因此,即便我們現在仍無法完整複製古典民主的內涵,重現其積極參與、公共善的理想狀態。但至少,我們可以在現有環境之下,透過網路所提供的政治參與途徑,讓古典民主的公民精神得以再次彰顯。
    另外,本研究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上網路政治參與仍然受到「使用年齡層」和「數位落差」之限制,政府應該投入縮小數位落差的公共政策,如此網路才有可能成為未來擴大政治參與的普遍型態,否則網路政治參與將只是擴大部分民眾的參與機會,因此現階段不應該讓政治參與完全跳脫主流媒體,而應該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針對公共議題除了發展網路媒體傳播外,也應該兼顧主流媒體的傳播途徑,盡可能達到真正擴大政治參與的目的。
    Reference: 參考資料
    專書
    Axford,B.,and Huggin,R.,2001,New media and politics . London:Sage
    Barber,B.,1984,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 y politice for a new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nnett,Lance W.,2008,Digital Natives as Self-Actualizing Citizens. Rebooting America :ideas for redesigning American democracy for the internet age.San Francisco Calif. Creative Commons
    Cass Sunstein,2002,Republic.Com.US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Blumler,1977,The Political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Open University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Course:Open University.
    Kay Lehman Schlozman,Sidney Verba、Henry E. Brady,2012,The UnheavenlyChorus:Unequal Political Voice and the Broken Promise of American Democra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Schudson,1996,Was there ever a public sphere? if so,when? Reflections on the American case. In Calhoun,Craig(ed);MIT.
    Schlozman,Kay Lehman,et al,2005,Inequality and American democracy: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learn.Russell Sage Foundation.
    Terry Flew,2005,New media:Anintroduvtion.Austral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avid Held,李少軍、尚新建譯,1995,《民主的模式》。台北:桂冠。
    David Holmes,趙偉妏譯,2009,《媒介科技與社會》。台北:韋伯。
    David Shenk,林宜敬、陳美岑譯,1998,《資訊超載台北》。台北:城邦文化。
    Frank Webster,馮建三譯,1999,《資訊社會理論》。台北:遠流。
    John Hartley,鄭百雅譯,2012,《全民書寫運動》。台北:漫遊者
    Jürgen Habermas,曹衛東,199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
    Peter Steven,孫憶南譯,2006,《全球媒體時代》。台北:書林。
    Ralph Negrine,蔡明燁譯,2001,《媒體與政治》。台北:木棉,
    Robert A. Dahl,李柏光、林猛譯,1999,《論民主》。台北:聯經。
    Robert W. McChesney,謝岳譯,2004。《富媒體窮民主:不確定時代的傳播政治》。北京:新華出版社。
    Ryan Holiday,張嚴心譯,2013,《被新聞出賣的世界》。
    Sarah Oates,楊雅婷譯,2009,《媒介與政治初探》。台北:韋伯文化。
    麥可福生著,張明貴譯,1993,《自由民主的經驗與時代》。台北:桂冠。
    林維國,2012,《新媒體與民意: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台北:五南。
    研討會論文
    邱忠融,2012,〈公共領域之公共領域─如何落實大眾傳媒之公共領域精神?〉。發表於「臺灣哲學學會2012道、覺知與規範年度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主辦。
    施盈廷,2007,〈找尋民主參與的新典範-從上街頭到上維基百科〉。發表於「中華傳播協會2007年年會」,台北:中華傳播協會主辦。
    陳澤美,2010,〈墨守傳統,但歡迎公共性的實踐〉。發表於「新聞的公共性與科技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主辦。
    盧沛樺,2010,〈網路動員與青年公共參與:以PTT鄉民救災團為例〉。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第四屆數位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
    周桂田,1999,〈網際網路上的公共領域〉。發表於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第二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主辦。
    游明儀,2002,〈網路社群與民主參與〉。「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
    S. Huang, 2007, Managing Hybridity: How the Online Alternative Media Create Public Sphere in Taiwan.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TBA, San Francisco.
    W. Lance Bennett,2008,Changing citizenship in the digital age.OECD/INDIRE conference on Millennial Learners, Florence, March 5-6,
    學位論文
    Katherine Barna,2009,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online media: crossroads of technology and news.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Leon van Jaarsveldt,2011,Online Citizen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Democratising and Liberalising Role of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Technology。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論文。
    朱光弘,2011,《網路直播下的抗爭運動-以野草莓運動為例》,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韋廷,2007,《審議式民主與大眾傳播媒體新角色初探》。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奕勝,2013,《政治人物經營臉書策略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志衡,2004,《網際網路與民主政治:論網際網路作為政治參與工具的可能性》。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婉珊,2013,《公民?學生?你今晚選擇哪一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鴻文,2013,《大學生Facebook使用與線上公民參與之關連-以淡江大學學生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莊豐嘉,2010,《台灣公民新聞崛起對公共政策之衝擊-從樂生、大埔到反國光石化事件之比較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如婉,2004,《論「公民科」的學科理論基礎:重返政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睿,2013,《第八屆立法委員質詢行為與臉書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哲斌,2008,《公民新聞的網路實踐-以樂生療養院為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啓龍,2001,《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以弱勢社群網站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文,2008,《反貪腐運動之探究-以天下圍攻事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鈞,2003,《網路公共論壇之研究─以教育改革議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乙甄,2013,《政府應用Web2.0於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臉書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沛樺,2012,《鄉民全都「讚」出來:初探反國光石化運動的青年網路實踐》,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斌,2008,《網絡自媒體研究》。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學位論文。

    期刊論文
    Bimber,B.,2000.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ivic engagement”Political Communication,7:329-334.
    Bimber,B.,2003. “Information and America democracy:Technology in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power”.Washington,DC:Capital Advantage.
    DelliCarpini,M.,2000,“Gen.com:Youth,civic engagement,and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7(4):341-349.
    Jennings,M. K.,&Zeitner,V.,2003,“Internet use and civic engagemen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67(3):331-334.
    Jenny K.,2011,“Are new media democratic?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Criticism and Management (5):103.
    P. Dahlgren,2005,“The internet,public spheres,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Dispersion and deliberat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22(2):146-162.
    Pantelis V.,2005,“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Alternative Media”WestministerPaper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university of westminister London2(1):4-29.
    Pasek,J.,Kenski,K.,Romer,D.,& Jamieson,K. H.,2006,“America’s Youth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How Use of Mass Media Is Related to Civic Activity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in 14- to 22-Year-Olds”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3):115-135.
    Shah,D. V.,Kwak,N.,&Holbert,R. L.,2001,“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with civic life:Patterns of Internet use and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Political Communication18(2):141-162.
    林宗弘,2013,〈非關上網?台灣的數位落差與網路使用的社會後果〉。《台灣社會學》24:55-97。
    林宇玲,2014,〈網路公共領域:從審議模式轉向多元公眾模式〉。《新聞學研究》118:55-85。
    洪貞玲、劉昌德,2004,〈線上全球公共領域?網路的潛能、實踐與限制〉。《資訊社會研究》6:341-364。
    張卿卿,2006,〈網路的功與過:網路使用與政治參與及社會資產關係的探討〉。《新聞學研究》86:45-90。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13:61-92。
    陳順孝,2006,〈公民奮起辦媒體:公民新聞的國際經驗與在地實踐〉。《2007世界年鑑》42-44。
    曾淑芬、何振誠,2011,〈E世代的公民參與行為之研究-以網路知名部落客為例〉。《資訊社會研究》20:109-131。
    楊意菁,2009,〈網路民意的公共意涵:公眾、公共領域與溝通審議〉。《中華傳播學刊》14:115-167。
    管中祥,2008,〈公共電視的新媒體服務:Peopo公民新聞的傳播權實踐〉。《廣播與電視》29:85-112。
    管中祥,2010,〈政媒聯手下的公共事務無能症〉。《新使者雜誌》121
    管中祥,2012,〈該是典範轉移的時候了,從「主流」到「非主流」〉。《司法改革雜誌》89:57-59。
    翟本瑞,2002,〈網際網路能否成為公共領域〉。《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6。
    劉久清,2004,〈網路民主與網路公民〉。《哲學與文化》31(6): 63-80。
    劉念夏,2008,〈書評:網路政治:國家公民與新傳播科技〉。《台灣民主季刊》5:204-205。
    劉慧雯,2008,〈網際網路公共領域角色的反思:以東海劈腿事件與鴻海打壓新聞自由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97:45-81。
    蕭宏祺,2009,〈YouTube的崛起:一個新的公民參與平台?〉。《新聞學研究》113:239-252。
    蘇鑰機、李月蓮,2001,〈新聞網站、公共空間與民主社會〉。《二十一世紀評論》63:28-35。
    沈宗瑞,2002,〈兩種公民資格觀的歷史發展與對話〉。《教育與社會研究》3:1-34。
    網路資料
    Michael Turk,Participatory democracy demands participation
    http://rebooting.personaldemocracy.com/node/5478
    Susan Crawford,Small‘D’Democrac
    http://rebooting.personaldemocracy.com/node/5489
    Nancy E. Tate & Mary G. Wilson,citicen 2.0
    http://rebooting.personaldemocracy.com/files/NancyTateandMaryWilson.pdf
    何英煒,2013 年8月19日,台灣人瘋臉書,名列前茅。工商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3081900251.html
    陳錫蕃,2002,「第四權」一詞誤用已久矣。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B-091-009.htm
    顧爾德,2013,捍衛媒體公共性:一個新的全球公民運動http://www.erenlai.com/index.php/tw/-/5251-2013-01-30-06-40-54
    劉致昕,2013,德國的遙控民主實驗-海盜黨總部現場觀察。天下獨立評論。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7/article/639
    Proposed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Netizens(網路公民權利宣言):
    http://www.columbia.edu/~rh120/netizen-rights.txt
    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http://www.journalism.org/2013/10/24/the-role-of-news-on-facebook/
    Bowman、Willis,2003, We media,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download/we_media.pdf)
    新聞資料
    蘋果日報:〈台灣瘋臉書全球第一〉,2013年8月21日。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821/35235891
    自由時報:〈剝皮八式伺候活活操死役男2013年7月12日。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696005
    中時電子報:〈1985們:我們是誰不重要〉,2013年8月4日。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804000253-260102
    ETtoday,〈洪仲丘引出國軍殺人懶人包網友譏:陸海空全湊齊〉,2013年7月14日。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14/240609.htm
    師大青年報:〈白衫軍:撒落公民覺醒的種子〉。網址:http://dell.ccps.tp.edu.tw/~yhl/wordpress/?p=1371
    蘋果日報:〈3萬白衫軍要真相〉,2013年7月21日。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721/35165167/applesearch/3%E8%90%AC%E7%99%BD%E8%A1%AB%E8%BB%8D%E8%A6%81%E7%9C%9F%E7%9B%B8
    中央社:〈役男死亡陸軍多人調職遭調查〉,2013年7月10日。網站: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7100004-1.aspx
    中國時報:〈役男死亡案,軍方公布懲處名單〉,2013年7月11日。網站: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0711004334-260407
    中時電子報:〈18處禁閉室暫停悔過、禁閉懲罰〉,2013年7月11日。網站: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713000364-260102
    聯合新聞網:〈軍檢坦承:洪仲丘送禁閉,有高階軍官施壓〉,2006年7月15日。網站: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8030441.shtml
    自由時報:〈軍審法修正洪仲丘案適用〉。2013年8月7日。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03168
    中央社:〈逾十萬民眾凱道集結送仲丘〉,2013年8月4日。網站: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8040005-1.aspx
    ETtoday:〈綠營天王助陣反服貿遭白眼黑衫軍嗆:民進黨認真點〉,2014年03月30日。網站: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30/340926.htm
    自由時報:〈公民1985行動聯盟:公民不該是選擇性正義〉,2013年8月12日。網誌: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04480
    民視新聞:〈嗆馬之後 1985架設網站「凝聚民意」〉,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9sI0mIdoxo
    台灣立報:〈程委會擋案 立委批打壓多元民主〉,2013年12月23日。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254
    自由時報:〈「進擊的公民」電爆立委拚軍審法過關〉,2013年10月31日。網站: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893349
    自由電子報:〈白衫軍護憲怒吼馬下台〉,2013年10月11日。網站: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21136
    蘋果日報:〈沃草社企流加入蘋果即時〉,2014年3月3日。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03/3567537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100261001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610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1201.pdf2903KbAdobe PDF22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