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8 (78%)
Visitors : 47695470      Online Users : 12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424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243


    Title: 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於我國之實踐--以評價式調解為中心
    A Study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Taiwan- Focus on Evaluative Mediation
    Authors: 董佩宜
    Contributors: 姜世明
    董佩宜
    Keywords: 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
    訴訟外調解
    評價式調解
    金融消費爭議評議
    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調解
    勞資爭議調解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5-04-01 10:02:01 (UTC+8)
    Abstract: 民事爭議主要解決途徑,仰賴法院訴訟,惟司法程序過於複雜冗長,欠缺效率,使人民權益不能即時獲得保障,司法人員對於特殊案件之專業無法面面俱到,折損司法公信力,以至於司法雖力求革新,卻一直趕不上時代的需要,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從而,透過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以補缺,利用訴訟以外之多元管道,得以針對紛爭性質的不同,依照其衝突的內容及內在結構的不同,提供特殊之程序形式,尋求更適切的解決方法,以資解決。其中,調解制度是當事人相互讓步的自主解決紛爭方式,除了民事訴訟法之調解程序外,訴訟外調解種類十分多元豐富,散落在各個相關規定中,本文亟欲以具有多樣類型之訴訟外調解為核心,探討訴訟外調解於我國之發展。
    我國訴訟外調解之相關規範,多係以評價式調解模式建構調解程序,借重調解人之專業,針對特定領域之紛爭,調解人根據專門知識與經驗提出調解建議、調解方案,供雙方當事人參考,促成當事人合意解決紛爭。本文遂以近來修正且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政府採購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中之調解程序,即金融消費爭議之評議、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調解及勞資爭議調解為觀察對象,探討瞭解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之價值與實益。
    Reference: 一、中文專書(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王生長,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理論與實務,2000年1月。
    2.王伯儉,工程契約法律實務,2版,2008年10月。
    3.王亞新,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2版,2010年6月。
    4.古嘉諄等人合著民事調解理論與技巧:100個重要問題,2010年12月。
    5.何兵,現代社會的糾紛解決,2003年1月。
    6.李宏仁,我國現行調解制度與理論之研究,2003年。
    7.李念祖,司法者的憲法,2000年8月。
    8.林鴻銘,政府採購法之實用權益,10版,2010年12月。
    9.林繼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理論與實務,2012年5月。
    10.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1998年9月。
    11.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1996年8月。
    12.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2000年9月。
    13.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3版,2014年9月。
    14.姜世明,法院組織法,3版,2012年2月。
    15.范愉,糾紛解決的理論與實踐,2007年11月。
    16.娜嘉˙亞歷山大主編,王福華等譯,全球調解趨勢,2版,2011年5月。
    17.張瑜鳳,金融消費爭議案件之紛爭解決機制—兼論臺北地院民事調解制度與金管會評議中心評議制度,2013年12月。
    18.理律法律事務所著,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2012年2月。
    19.陳桂明,程序理念與程序原則,2002年9月。
    20.陳國華、李珮瑄等人合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解析,2012年3月。
    21.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8版,2013年11月。
    22.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5版,2010年1月,。
    23.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1994年6月。
    24.斯蒂芬.B.戈德堡等著,蔡彥敏,曾宇,劉晶晶譯,糾紛解決:談判調解和其他機制,2004年12月。
    25.棚瀨孝雄著,王亞新譯,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2004年1月。
    26.黃英忠,現代人力資源管理,1989年4月。
    27.黃國昌,勞資爭議處理法下調解及仲裁機制之檢討,2007年3月。
    28.黃越欽,勞動法新論,4版,2012年09月。
    29.黃鈺華、蔡佩芳、李世祺,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3版,2008年9月。
    30.黃明陽,行政調解機制之比較—以消費爭議調解為中心,2008年10月。
    31.劉連煜,現代公司法,10版,2014年9月。
    二、專書論文
    1.王松柏,勞動契約之特性—最高法院88年台上字第1864號判決,收錄於《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頁1-11,2013年8月。
    2.齊樹潔,「訴訟調解制度」,收錄於氏者編《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頁94-139,2010年7月。
    三、中文期刊
    1.王怡蘋,金融消費爭議評議決定與法院核可程序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138期,頁71-179,2014年9月。
    2.王明德,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仲裁季刊,第83期,頁79-103,2007年10月。
    3.尹力,調解含義界說,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129期,頁14-19,2004年4期。
    4.古嘉諄、蕭美玲,論調解及調解之技巧,仲裁季刊,74期,頁37-59,2005年4月。
    5.古嘉諄,香港新國際機場興建契約所採用之爭議解決方式,商務仲裁,第52期,頁32-42,1999年2月。
    6.沈冠伶、陳英鈐,仲裁、程序選擇權與訴訟權之保障—以政府採購法第八五條之一第二項為例探討法定仲裁之相關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58期,頁217-235,2008年7月。
    7.冷涵芸,我國訴訟外調解之機制與實踐,法令月刊,64卷7期,頁114-142,2013年7月。
    8.李紀宏,調解理論暨實務,仲裁季刊,93期,頁96-110,2011年9月。
    9.李紀宏,調解的種類,仲裁報季刊,第16期,頁2,2011年9月。
    10.李家慶,如何利用和解、調解或仲裁程序解決爭議?-第三者出面別爭了,法律與你,64期,頁60-70,1999年2月。
    11.李家慶、蕭偉松,建立國內工程爭議審議委員會機制之芻議,仲裁季刊,第86期,頁75-97,2008年8月。
    12.李家慶、蕭偉松,工程仲裁未來之走向—先調後仲之爭端解決模式,仲裁季刊,第80期,頁1-44,2006年12月。
    13.李得璋,營建工程仲裁—5月30日營建工程座談會講詞,商務仲裁,第29期,頁13-37,1991年6月。
    14.李念祖、李劍非,強制仲裁制度的憲法原理與我國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一第2項之合憲性,法學新論,第39期,頁13-49,2012年12月。
    15.杜怡靜,論對金融業者行銷行為之法律規範—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中關於「說明義務」及「合適性原則」為參考素材,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頁269-328,2005年12月。
    16.杜怡靜,金融商品交易上關於說明義務之理論與實務上之運用—對於連動債紛爭之省思,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6期,頁50-66,2009年12月。
    17.吳光明,從金融風暴論訴訟外糾紛解決(ADR)機制,法令月刊,第60卷第10期,頁74-96,2009年10月。
    18.吳從周,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3調解委員提出書面調解建議之適用疑義,台灣法學雜誌,第245期,頁101-113,2014年4月。
    19.邱雅文,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頁23-53,2007年10月。
    20.邱昀薇,淺談勞資爭議處理法第8條「調解、仲裁及裁決期間」規定之意涵,台灣勞工季刊,第30期,頁80-87,2012年6月。
    21.林智育,公共工程以仲裁解決紛爭可行性分析,經社法制論叢,頁195-222,1998年1月。
    22.林輝煌,發展精緻多元的糾紛解決機制疏減訟源,司法新聲,100期,頁98-100,2011年10月。
    23.林佳和,台灣勞動爭議的行政調解,月旦法學雜誌,173期,頁79-102,2009年10月。
    24.林育廷,新金融爭端效解決—替代性金融爭端解決機制之過去、現在、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99期,頁26-40,2011年12月。
    25.林福來,活用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解決勞資爭議問題—以檢視協調、調解機制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1期,頁77-136,2013年10月。
    26.姜世明,法院對於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決定之核可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130期,頁21-23,2013年8月。
    27.姚瑞光,調解制度之研究,法令月刊,36卷1期,頁3-5,1985年1月。
    28.許瑩珍,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第83期,頁2-22,2007年10月。
    29.許瑩珍、駱忠誠,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先調後仲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第28卷第2期,頁28-36,2008年1月。
    30.郭大維,金融消費爭議解決機制之研究—我國法與英國法之比較,中正財經法學,第4期,頁47-86,2012年1月。
    31.張哲航,我國勞資爭議處理機制程序法理初探—以仲裁和調解為例,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0期,頁86-95,2007年11月。
    32.曾品傑,我國消費爭議調解制度之回顧與前瞻,中正財經法學,第1期,頁123-177,2010年1月。
    33.陳建良,如何依據政府採購法辦理採購,中信通訊,第206期,頁9-11,1999年10月。
    34.黃國昌、林常青、陳恭平,勞資爭議協調程序之實證研究─以「政府協調」與「民間協調」之比較為中心,中研院法學期刊,第7期,頁209-267,2010年9月。
    35.黃立,先調後仲機制下調解程序與仲裁程序間之關係,仲裁季刊,第83期,頁54-78,2007年10月。
    36.黃明陽,我國行政機關ADR制度之理論探討—以行政調解制度為中心(上),政大法學評論,第89期,頁1-53,2006年2月。
    37.黃程貫,勞動法中關於勞動關係之本質的理論,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頁227-245,1998年6月。
    38.廖肇昌、曾一平,公共工程契約爭議類型之探討,營建管理季刊,第64期,頁63-72,2005年9月。
    39.蔡永泰,淺論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評議程序—以當事人合意要件為中心,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24卷第3期,頁115-127,2011年9月。
    40.蔡鐘慶,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研究,財產法暨經濟法,第32期,頁1-85,2012年12月。
    41.潘世偉,建構有效的勞資爭議處理機制—從我國勞動關係政策談起,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6期,頁6-15,1999年10月。
    42.鄧勝軒,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問題背後原因探究,營造天下,第143期,頁30-35,2009年3月。
    43.鄭渼蓁,淺論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萬國法律,第180期,頁2-7,2011年12月。
    44.鄭津津,健全我國之勞資爭議調解與仲裁機制—以獨任調解人及獨任仲裁人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0期,頁117-160,2011年12月。
    45.鄭津津,我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現況與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期,頁65-104,2002年1月。
    46.蕭家進,公共工程爭議處理的省思,現代營建月刊,第260期,頁65-70, 2001年8月。
    47.蕭惠文,勞資爭議處理法之修法方向,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0期,頁73-85,2007年11月。
    48.藍瀛芳,簡述訴訟外解決爭議的方法(A.D.R),商務仲裁,44期,頁1-12,1996年12月。
    49.藍瀛芳,訴訟外解決爭議的方法(ADR)之現代功能與展望,全國律師,37期,頁36-39,1999年3月
    50.藍瀛芳,混合式的仲裁程序,商務仲裁,第49期,頁55-64,1998年6月。
    51.謝哲勝,忠實關係與忠實義務,月旦法學雜誌,70期,頁127-140。2001年3月。
    52.謝定亞,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仲裁季刊,第83期,頁79-103,2007年10月。
    53.顏玉明,採用爭議審議機制及早預防與解決工程履約爭議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頁1-73,2012年10月。
    54.羅昌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頁23-53,2007年10月。
    55.羅明通,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第83期,頁2-22,2007年10月。
    四、學位論文
    1.李尚宇,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解決機制之比較研究-以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7月。
    2.林福來,勞資爭議處理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8月。
    3.邱昀潔,我國金融消費爭議之解決機制,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2月。
    4.李玲瑜,政府採購法工程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5.房樹貴,解決公共工程履約糾紛問題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6月。
    6.查心如,論爭議審查委員會(DRB)機制與工程爭議預防,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7.施弘文,有價證券買賣之適合性原則與證券詐欺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8.黃建雄,政府採購履約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兼評「先調後仲」之立法,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9.黃紋綦,工程契約風險之研究—以公共工程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0.張靜薰,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機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1.童淑枝,民事調解制度與相關調解案例分析—以鄉鎮市調解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10月。
    12.楊麗萍,建立單一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法制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1年8月。
    13.楊英君,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系碩士論文,頁7,1998年7月。
    14.陳慧敏,勞動法上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ADR)之研究—以勞資爭議處理制度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7年7月。
    15.蔡鐘慶,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研究—以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7月。
    16.蔡佳真,英國金融服務公評人制度之研究—兼比較我國金融申訴制度,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7.蔡仲威,替代性金融消費爭端解決機制,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3年7月。
    18.蔡文育,調解制度之研究-從訴訟外紛爭解決制度的角度出發,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五、外文文獻
    (一)英文
    1.Bryan A. Garner, editor in chief.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9th ed.(2009)
    2.Leonard L. Riskin, Understanding Mediators` Orientations,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A Grid for the Perplexed, Harvard Negotiation Law Review, Vol. 1, No. 7.(1997)
    3.Leonard L. Riskin& James E. Westbrook, Dispute Resolution and Lawyers.(2003)
    (二)日文
    1.小島武司、谷口安平編著,裁判˙紛争処理の比較研究(上),1982年,
    5月。
    2.小島武司,裁判外紛争処理と法の支配,2000年7月。
    3.小林秀之,プロブレム˙メソッド新民事訴訟法,2005年2月。
    4.小林秀之,新民事訴訟法がわかる,1999年7月。
    5.山田文,「裁判外紛争処理方法と手続法」,收錄於小島武司、伊藤真編著《裁判外紛争処理法》,1999年5月。
    6.井上治典,ブリッジブック民事訴訟法,2006年,2月。
    7.田中成明,現代社会と裁判—民事訴訟の位置と役割,1997年,1月。
    8.石川明,「我が国における裁判外紛争解決制度(ADR)の諸問題」,收錄於石川明、三上威彥編著《比較 裁判外紛争解決制度》,1997年12月。
    9.石川明,調停法学のすすめ—ADR私論,1999年1月。
    10.赤羽智成,「オーストラリアMediation制度の概要とその問題点」,收錄於石川明、三上威彥編著《比較 裁判外紛争解決制度》,1997年12
    月。
    11.和田仁孝,「現代における紛争処理ニーズの特質とADRの機能理念—
    キュアモデルからケアモデルへ」,收錄於早川吉尚等人編著《ADRの基本座視》,2004年7月。
    12.金漺謙,「憲法上の司法保障請求権とADR」,收錄於小島武司編著《ADRの実際と理論II》一書,2005年3月。
    13.若林安雄,「イギリスにける正義へのアクセス」,收錄於小島武司、
    谷口安平編著《裁判˙紛争処理の比較研究(上)》一書,1982年,5
    月。
    14.棚瀨孝雄,紛争と裁判の法社会学,1992年12月。
    15.新堂幸司,新民事訴訟法,2006年11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1651021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2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21101.pdf2374KbAdobe PDF2158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