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148/144119 (79%)
Visitors : 50706275      Online Users : 6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260


    Title: 韓流的崛起及其對兩岸之影響研究
    The Emergence of the Korean Wav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uthors: 業寶玉
    Contributors: 劉德海
    業寶玉
    Keywords: 兩岸
    韓流
    韓國流行文化
    韓劇
    K-POP
    反韓流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5-04-01 10:05:14 (UTC+8)
    Abstract: 韓國的連續劇、電影、音樂等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開始大量湧入華文地區,先後在臺灣、香港和中國等地釀成一股熱潮,1999年,華文傳媒首次使用「韓流」(Korean Wave,韓語稱한류, Hallyu)一詞來形容這股韓國文化熱。韓流已經成為隨著三星、LG、現代等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而崛起的韓國經濟的代名詞。
    韓流為文化全球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它是韓國的國家文化政策的擴散和實踐的一種象徵,藉由促進創新和創意產業的擴張,來增進韓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從韓流在世界各地之現象觀察發現,其威力來得突然且全面,具系統規模且有策略,且其文本意識大膽,更挑戰傳統觀念,並具獨特的文化藝術特質,不僅在韓國國內受到企業和影視界關注與支持,韓流所形成的世界風潮,其崛起的因素及所帶來的效應更引發各國政府和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尤其聚焦於韓流是否為暫時的效應抑或是長期趨勢。
    韓流現象在亞洲各國普遍存在,其中以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國最為明顯,並擴及印度、中東、中亞和俄羅斯各國,甚至在亞洲以外包括美國、拉丁美洲國家、歐洲、澳洲、非洲等地區逐漸發展。韓劇及韓國流行音樂(以下簡稱K-POP)的流行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它以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成功地實現了跨文化傳播,使吾人不禁想瞭解韓流何以會成功的關鍵因素,如韓國政府如何推動文化政策?如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本計畫除進一步探究外,擬針對韓國影視文化產品一旦跨越國界,在亞洲及世界各地如何被消費?如何與當地文化產生互動和交融?甚至產生對經濟的影響及反韓流的效應等進行探討。
    「韓流」所帶來對亞洲普及文化現象的反思值得我們深思研究,由於文化接近性,韓流在兩岸的擴散及影響最巨,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擬就所探討韓流崛起的背景因素,來分析論述「韓流」流行文化對兩岸的影響及韓國政府如何因應反韓流現象,最後總結研析結果,針對以下重點進行分析,第一,韓流形成的成功關鍵因素及其對國際關係的意義為何?第二,韓流所帶動的經濟效益為何?第三,韓流究竟是短期效應或是長期效應的現象?由於韓流已在一些國家產生反韓流的現象,對當地文化與產業究造什麼樣的衝擊等,進而盼能做為我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省思與參考。
    研究發現,韓國政府推動文化全球化策略,促使韓流席捲全世界,韓國人展現的企圖心令人心生傚尤之心。韓流對於促進國際關係有著深遠的意義,進而構建亞洲文化的認同,更形塑東亞區域化的作用,但審視東亞流行文化實踐中所發生複雜的互動關係,韓國政府如何維繫韓流及降低反韓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為韓國政府應努力的重要課題。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沈宗瑞等譯,Held, David等著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全球化趨勢與衝撃 : 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撃(台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7年)。
    郭秋雯著,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二)中文期刊
    江迅,「新韓流VS韓流文化立國風雲起」,亞洲週刊19卷43期,(民國94年10月),頁28-35。
    江迅,「韓流穿越兩岸三地的動力」,亞洲週刊19卷8期,(民國94年2月),頁28-30。
    吳海利、西安外國語大學,陝西,西安,「淺談"韓流"」。科技致富嚮導(2010):68-69。
    李旭淵,「中國大眾文化流變中的"韓流"」。當代韓國(2007):86-90。
    李英武,「韓流與漢潮--漫談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中韓文化交流」。唐都學刊(2004):19-23。
    李修瑩,「韓流經濟效益驚人,韓國政府催生東亞好萊塢」,數位時代101期,(民國94年3月),頁126-127。
    林炳燮,「韓流的意義和在中國的韓流」。青年文學家(2013):204-204。
    邵瑩,「對於流行樂壇“韓流”現象及其發展的思考」。北方音樂(2012):38-39。
    侯政男、蔡宗哲、陳欣欣,「軟實力下的新亞洲文化貼近性與現代性:韓國電視戲劇在東亞地區觀眾之接受因素探究」,人文與社會學報2卷8期,(民國100年6月),頁115-142。
    姚宗華,「基於青少年思想視野下的韓流現象研究」。藝術科技(2012):161-162。
    柳承燁、金源坤,「對中國和日本"韓流"現象的特性分析及利用方案」。當代韓國(2009):47-52。
    郝會娟,「韓國對中東的“韓流”外交」。新財經(理論版)(2013):394-395。
    崔末順,「產業化與商品化:全球化下韓國的文化策略」,臺灣社會研究73期,(民國98年3月),頁189-210。
    許徐,「對話與轉換:"韓流"中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3-127。
    郭秋雯(Chiu-Wen Kuo),「韓流對臺灣的影響及其因應對策」。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2011):127-170。
    郭秋雯,「韓國文創產業的政策與發展」,臺灣工藝42期,(民國100年8月),頁18-25。
    郭秋雯,「韓國推展文化創意產業動向之探究」,文化越界1卷4期,(民國99年9月),頁63-96。
    陳青,「“韓流”文化風靡中國的現狀及原因探析」。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186-186。
    陶娜娜,「異域音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研究——以“韓流”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為例」。青春歲月(2013):98-98。
    游娟鐶,「韓國文化政策中「韓語世界化」的推動與展望」。韓國學報(2011):81-102。
    溫朝霞,「論文化傳播中的抗“韓流”現象」。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17-21。
    熊元斌、李晟,「韓流後時代中國潛在遊客群體分析」。東北亞論壇(2007):84-88。
    劉小丹、朱瑋,「韓流與“亞洲”想像」。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97-101。
    滕青,「流行音樂中"韓流"現象之反思」。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8-152。
    魯濤,「韓流歎奇簡介」。雲夢學刊(2011):128-128。
    賴寄丹,「韓流與漢風的和諧交流」。雲夢學刊(2012):104-109。
    賴逸芳,「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5,7(2012):92-97。
    魏巍,「韓流街舞文化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藝術百家(2011):283-285。
    (二)中文碩博士論文
    丁興蘭,『韓流在台灣影響韓語學習與教學推動之現況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2011)。
    川村由紀,「台韓電視劇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比較」。碩士,臺灣大學,2011。
    孔有美,『韓流影響亞洲國家之分析-從訪韓觀光客之變化論述』(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2006)。
    王歡,「韓國文化外交述評——以“韓流”在中國為中心」。碩士,復旦大學,2007。
    朴允善,「韓國音樂產業全球化策略研究-以「S.M.Entertainment」為例」。碩士,政治大學,2011。
    江佩蓉,『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2004)。
    何玟萱,『以平衡理論探討消費者、K-POP歌手和目的地意象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2013)。
    李旻姃,『韓流電影的中文翻譯技巧研究-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2008)。
    李智娜,「異國文化認同感對消費者購買該國商品行為的影響——以韓流風潮為例」。碩士,復旦大學,2007。
    李雅筑,「韓國流行音樂的視覺文化──以「少女時代」MV的看用經驗為例」。碩士,臺灣大學,2013。
    汪霏霏,「韓流湧動的文化成因與市場運作」。碩士,山東大學,2007。
    阮光惟,『韓國流行服飾市場全球行銷策略之影響因素』(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2013)。
    季欣慈,『找尋台灣「韓流」的推手-韓國偶像劇的政經結構與文本特性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2005)。
    林文婷,「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碩士,臺灣師範大學,2012。
    林東垣,『韓流對台灣消費者購買意向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2013)。
    祁容玉,「韓劇影音的流動與下載」。碩士,臺灣師範大學,2006。
    金知玧,『從「韓國文化熱」論東亞文化之融合』(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2007)。
    姚宗華,「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的“韓流”現象研究」。碩士,河南師範大學,2010。
    施佩姍,『韓流在台灣的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2013)。
    紀佩吉,「南昌市初中生媒介接觸與“韓流”文化認同研究」。碩士,南昌大學,2010。
    唐麗萍,「韓流影響下追星群體的休閒行為研究——以青島市為例」。碩士,江西師範大學,2011。
    張志芳,「基於韓流現象的服裝品牌評價體系的研究」。碩士,陝西科技大學,2009。
    張焱華,「國外影視文化旅遊行銷運作模式對我國影視旅遊發展的影響——以韓國在亞洲掀起的“韓流”為例」。碩士,遼寧師範大學,2008。
    梅衍儂,『初探韓流下的偶像神話敘事--以Super Junior與E.L.F.的想像關係與情感認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2013)。
    莊幃婷,「「偶像假結婚」作為理想浪漫婚姻典範?-韓國實境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之台灣女性閱聽人分析」。碩士,臺灣師範大學,2011。
    陳欣渝,『當韓流流入歐洲-以韓劇在荷蘭的接收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2013)。
    陳姿月,「韓國政府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分析」。碩士,臺灣大學,2004。
    陳姿伶,「台灣年輕男性韓劇閱聽人的收視經驗」。碩士,臺灣師範大學,2008。
    陳研利,「『韓流』過境下的迷文化:探討「迷」群與網路科技的互動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2012)。
    陳潔,「韓流洶湧——韓國家庭倫理劇研究」。碩士,四川師範大學,2007。
    曾慧文,『韓劇迷收看韓劇後對韓劇及韓國文化的認知及態度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2007)。
    黃怡潔,「置入性行銷、休閒涉入與依附影響關係之研究-以韓劇為例」。碩士,高雄餐旅大學,2011。
    董思齊,「製造創意: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的起源與發展」。博士,臺灣大學,2013。
    詹婷怡,「電影產業智慧財產權管理研究-從製片觀點分析」。碩士,政治大學,2008。
    鄒艾縈,「韓劇潮流影響旅行業行程設計模式之研究」。碩士,高雄餐旅大學,2010。
    鄒蓉蓉,「從“韓流”現象看中國影視旅遊業及其有效的運作機制」。碩士,復旦大學,2007。
    劉玉仙,「從多元文化觀點析論台灣當前流行音樂唱片之視覺企劃設計」。碩士,臺中科技大學,2006。
    劉家驊,『哈日風、韓流、大陸熱:消費者異文化認同對來源國效果之干擾』(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2007)。
    鍾志鵬,『韓劇崛起關鍵因素之研究-韓流現象的觀察與學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2006)。
    闕奕婷,「華文社群之「韓劇迷」解讀型態研究-以《我叫金三順》一劇為例」。碩士,元智大學,2008。
    蘇珮君,「韓國傳統美食觀光策略發展之研究」。碩士,臺灣師範大學,2009。
    (三)中文網路資訊
    AKPOP 愛韓樂部落 http://blog.roodo.com/akPOP
    中國娛樂網 http://www.67.com/
    韓流演唱會 http://tw.twent.chinayes.com/content/20120807/kfm39lxesy9ho.shtml
    韓流的魔力。한국의 마력 http://leonaydns.pixnet.net/blog/2
    二、英文部分
    "Taking Cultural Objects Seriously in Media,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Art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46, no. 4 (2003): 429-433.
    Bezlova, Antoaneta. "Culture: Cultural `Winds` Bring China and South Korea Closer." Global Information Network, Jun 21, 2005.
    Fishwick, Marshall. "A Taste for POP: POP Art, Gender, and Consumer Cultur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35, no. 1 (2001): 242-243.
    Guiso, Luigi,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 "Does Culture Affect Economic Outcome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 no. 2 (2006): 1-48.
    Ho, Swee-Lin. "Fuel for South Korea`s "Global Dreams Factory": The Desires of Parents Whose Children Dream of Becoming K-POP Stars." Korea Observer 43, no. 3 (2012): 471-502.
    Howard, Keith and Sun Jung. "Korean Masculinities and Transcultural Consumption: Yonsama, Rain, Oldboy, K-POP Idols."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 74, no. 3 (10, 2011): 528-530.
    Howard, Keith, Huat, Chua Beng Iwabuchi, and Koichi. "East Asian POP Culture: Analysing the Korean Wave."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 73, no. 1 (02, 2010): 144-146.
    Howard, Keith. "Korean Music: Historical and Other Aspects." Ethnomusicology 48, no. 3 (Fall, 2004): 445-447.
    Ju, Hyejung. "Glocalization of the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East Asia: Theorizing the Korean Wave."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2010.
    Kim, Taehwan. "Paradigm Shift in Diplomacy: A Conceptual Model for Korea`s "New Public Diplomacy"." Korea Observer 43, no. 4 (Winter, 2012): 527-555.
    Kraidy, M. M. Hybridity i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12( 3), (2002)316-339.
    Lee, Jung-yup "Contest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cultur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Pular music in Korea."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10, no. 4 (December 2009): 489-506.
    Lee, Sooyeon. "The Structure of the Appeal of Korean Wave Texts." Korea Observer 43, no. 3 (2012): 447-469.
    Lee, You-Il and Wan-Soon Kim. "South Korea`s Meandering Path to Globalis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sian Studies Review 34, no. 3 (Sep 2010): 309-VI.
    Lie, John. "What is the K in K-POP? South Korean POPular Music, the Culture Industry, and National Identity." Korea Observer 43, no. 3 (2012): 339-363.
    MacDonald, Michael. "Empi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Media Wars of Marshall McLuha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 no. 4 (07, 2006): 505-520.
    Matsue, Jennifer Milioto. "Introduction: POPular Music in Changing Asia." Asian Music 39, no. 1 (2008): 1-4,149.
    Mi, Hui Kim. "Cracking Wall: Korean TV Stars Propel New Openness in China." Variety 384, no. 2 (2001): 29-29.
    Nam, Siho. "The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orean Wave in 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ories." Asian Perspective 37, no. 2 (2013): 209-231.
    Noh, Sueen. "Intersecting Gender and Race in Globalization: Beyond the Evolution from Cultural Imperialism to Cultural Hybridity." Global Media Journal 6, no. 10 (2007): 1-N_A.
    Oh, Ingyu and Gil-Sung Park. "From B2C to B2B: Selling Korean POP Music in the Age of New Social Media." Korea Observer 43, no. 3 (2012): 365-397.
    Rogers, Mary F. "Culture and Pow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u." Contemporary Sociology 28, no. 2 (1999): 234-235.
    Rollin, Roger B.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Death of "Good Taste"." National Forum 74, no. 4 (1994): 13-13.
    Schneider, Friedrich. "Victor A. Ginsburgh and David Throsby (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 Public Choice 143, no. 1-2 (2010): 257-258.
    Shin, Hyunjoon. "Reconsidering Transnational Cultural Flows of POPular Music in East Asia: Transbordering Musicians in Japan and Korea Searching for "Asia"." Korean Studies 33, (2009): 101-123,168.
    Suh-kyung, Yoon. "Swept Up on a Wav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164, no. 41 (Oct 18, 2001): 92-94.
    Sung, Sang-Ye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Flow of POPular Music: The Role of the Korean Wave (Hanliu)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ese Identities and Asian Values."Indiana University, 2008.
    Throsby, David.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a Cultural Industry."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34, no. 3 (2004): 188-204.
    Varey, Richard J. "Marketing, Media, and McLuhan: Rereading the Prophet at Century`s End."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no. 3 (07, 1999): 148-153.
    Wurgaft, Nina. "Also Known as: An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Hybridity."Antioch New England Graduate School, 2007.
    Yukio, Uemura. "Korea -- Bands, Songs, and Shamanistic Rituals: Folk Music in Korean Society (Second Edition) by Keith Howard." Asian Folklore Studies 51, no. 2 (1992): 362.
    三、外文網際網路資訊
    BBC http://www.bbc.co.uk/news/
    CNN http://edition.cnn.com/
    KBS World http://world.kbs.co.kr/korean/
    YTN news http://www.ytn.co.kr/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1922007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22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9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