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6/141856 (78%)
Visitors : 47733003      Online Users : 99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689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891


    Title: 家園‧遺民‧田家苦 ──錢澄之田園詩研究
    Homeland, Loyalist, and Farming Families Suffering--The Study of Qian ChengZhi`s pastoral poetry
    Authors: 游勝輝
    Contributors: 吳彩娥
    游勝輝
    Keywords: 錢澄之
    田園詩
    明遺民
    明清之際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7-27 11:25:59 (UTC+8)
    Abstract: 錢澄之(1612-1693)為明末清初著名遺民詩人。本文以錢澄之的田園詩之主題、內容、風格與藝術成就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家園」、「遺民」、「田家苦」等面向以及歸里前後之異同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在主題、內容方面,其描寫自身田園生活、感懷的田園詩數量較多,作於歸里前者著重描寫戰亂中的荒蕪廢園與流亡中的思鄉情懷,當中家園與田園作為流亡之際的夢想,可以窺知其於忠義報國的主調之外較為灰心消沉的面貌;作於歸里後者則既從中透漏遺民志節與感慨,亦真實書寫士人田園生活的憂與樂,並寄託家族聚合與維繫耕讀家風的理想,內涵之豐富與刻畫之細膩允為其田園詩的代表作。至於其描寫農人疾苦的田園詩,作於歸里前者批判明末朝廷與南明義軍之苛稅、擾民,作於歸里後者諷刺清初的征歛與農民的困苦,也對天災對田家收成的損傷有細緻的描繪,歸里前後一脈相承的是對民生的關懷,但因其成為遺民與否在批判的態度上則有細微差異,至於其天災書寫則可見得其歸里後田園生活對其田園詩創作的影響。在其風格與藝術成就方面,本論文結合其詩論與前人評述,指出其有真率自然、沖淡深粹與諷諭深切等三種特色,與其詩本性情、苦吟以達自然與重視反映世變的詩歌主張有相通之處,由此可見其田園詩風格之獨特成就及其在中國古典田園詩史,以至於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意義與價值。
    Reference: (一)古籍
    1.錢澄之專著
    錢澄之著,諸偉奇校點,孟醒仁審訂:《田間詩集》,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錢澄之著,彭君華校點,何慶善審訂:《田間文集》,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錢澄之著,吳懷祺校點,吳孟復審訂:《田間易學》,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錢澄之著,殷呈祥校點:《莊屈合詁》,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錢澄之著,湯華泉校點,馬君驊審訂:《藏山閣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
    錢澄之著,朱一清校點:《田間詩學》,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錢澄之著,諸偉奇輯校,孫以楷審訂:《所知錄》,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2.其他古籍著作(以作者年代排序)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漢]司馬遷著,[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楊家駱主編:《新校史記三家注》,臺北:世界書局,1972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魏]王弼、[東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晉]陳壽著:《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4年。
    [晉]陶淵明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增訂1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
    [梁]沈約著:《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梁]江淹著,[明]胡之驥註:《江文通集彙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刷。
    [梁]鍾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2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
    [唐]徐堅:《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版。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王建著,王宗堂校注:《王建詩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邵雍著,郭彧整理:《邵雍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宋]蘇軾著,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宋]蘇轍著,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宋]楊時:《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學生書局,1974年。
    [宋]范成大著,富壽孫標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8刷。
    [宋]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
    [元]佚名撰:《法海遺珠》,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第41冊。
    [明]高棅著:《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1971年。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集部第1590 冊。
    [明]瞿式耜:《瞿忠宣公集》,[清]潘錫恩編:《乾坤正氣集》,臺北:環球書局,1966年,第40冊
    [明]張岱:《石匱書》,《石匱書 石匱書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黃宗羲:《行朝錄》,收錄於《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冊。
    [清]葉夢珠著,來新夏點校:《閱世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葉燮:《原詩》,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清]姚文燮:《無異堂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8輯,第23冊。
    [清]朱彝尊:《明詩綜》,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唐甄:《潛書》,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清]張英:《篤素堂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0冊。
    [清]韓菼:《有懷堂文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集部第245冊。
    [清]潘耒:《遂初堂集外詩文稿》,《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集部第1417 冊。
    [清]查慎行著,周劭校點:《敬業堂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卓爾堪編:《明遺民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何焯著,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沈德潛、周準輯:《明詩别裁》,《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集部第97冊。
    [清]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冊,臺南:莊嚴文化公司,1997年。
    [清]程瑤田,陳冠明等校點:《程瑤田全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清]趙翼著,江守義、李成玉校注:《甌北詩話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清]錢林輯,王藻編:《文獻徵存錄》,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11冊。
    [清]吳修:《昭代名人尺牘小傳》,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30冊。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清]陶澍注:《靖節先生集》,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清]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張應昌輯:《清詩鐸》,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陳田:《明詩紀事》,楊家駱主編:《歷代詩史長編》,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第14種。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實錄‧聖祖實錄(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4冊。
    (二)專書(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孔定芳:《清初遺民社會:滿漢異質文化整合視野下的歷史考察》,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版。
    王國瓔:《古今詩人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論析》,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再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王運熙、楊明撰:《中國文學批評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鄔國平、王鎮遠著:《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清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朱則傑:《清詩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初版。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余英時:《方以智晚節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李文治編:《晚明民變》,《民國叢書》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第4編第74冊,據中華書局1948年版影印。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李瑄:《明遺民群體心態與文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周秀榮:《唐代田園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洪順隆:《從隱逸到宮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范金民:《賦稅甲天下:明清江南社會經濟探析》,北京:三聯書店,2013年。
    徐雁平:《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北京:三聯書店,2012年。
    袁行雲:《清人詩集敘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
    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版13刷。
    馬將偉:《易堂九子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研:《清代經濟簡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三聯書店,2012年。
    張暉:《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張暉:《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陳光熙編:《明清之際溫州史料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
    楊鍾羲:《雪橋詩話續集》,劉承幹輯,嚴一萍選輯:《求恕齋叢書》,臺北:藝文書局,1970年,第21函。
    葉嘉瑩:《陶淵明〈飲酒〉詩講錄》,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趙永紀:《清初詩歌》,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
    趙園:《明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2004年。
    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劉蔚:《宋代田園詩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樊樹志:《晚明史(157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潘承玉:《南明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蔡瑜:《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鄭天挺等編輯,《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2版。
    錢鍾書:《宋詩選註〈增訂本〉》,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謝正光、陳謙平、姜良芹合編:《清初詩選五十六種引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謝明陽:《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1年。
    謝明陽:《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從覺浪道聖到方以智、錢澄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謝國楨:《南明史略》,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
    鍾優民:《新樂府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鍾優民:《陶學發展史》,吉林:長春教育出版社,2003年。
    魏耕原:《陶淵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年。
    嚴迪昌:《清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嚴壽澂:《詩道與文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顧誠:《南明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日]岸本美緒著,劉迪瑞譯,胡連成審校:《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變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日]清水茂著,蔡毅譯:《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美]司徒琳(Lynn Struve)著,李榮慶等譯,嚴壽澂校訂:《南明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美]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著,陳蘇鎮、薄小瑩等譯:《洪業──清朝開國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三)學位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義:《申涵光研究》,保定:河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李盈慧:《錢澄之〈田間詩學〉研究》,臺北: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李澄琦:《萬壽祺及其詩文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周挺啟:《錢澄之〈田間詩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林紅:《錢澄之〈田間詩學〉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郗曉莉:《錢澄之及其〈藏山閣詩存〉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張瑞傑:《錢澄之詩歌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銘:《錢澄之詩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曉燕:《錢澄之閩粵桂詩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俊生:《清詩話論陶要籍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陳瀟:《清初遺民詩人徐夜詩歌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楊年豐:《錢澄之文學研究》,江蘇: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葉哲瑜:《錢澄之〈田間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趙春燕:《錢澄之〈田間詩集〉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威志:《明遺民錢澄之返鄉十年詩研究(1651-1662)》,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謝崇熙《清初明遺民的「屈陶」論述》,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魏君州:《崇禎時期的皖北寇亂與地方社會》,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譚景方:《錢澄之及其詩歌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四)單篇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孔定芳:〈論明遺民的生計〉,《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4期,頁37-49。
    伍丹戈:〈論清初奏銷案的歷史意義〉,《中國經濟問題》1981年第1期,頁58-65
    朱則傑:〈清代詩歌中的一組特殊意象──「秦」與「漢」〉,《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4期,頁114-119。
    宋光宇:《試論明清家訓所蘊含的成就評價與經濟倫理》,《漢學研究》第7卷第1期(1989年6月),頁195-214。
    李志國:〈遺民之志的詩歌體現──清代田園詩研究專題之一〉,《山花》第22期(2013年12月),頁161-162。
    李瑞智:〈論錢澄之田園詩的藝術特色〉,《甘肅高師學報》2008年第3期,頁35-37。
    李劍鋒:〈明遺民對陶淵明的接受〉,左東嶺主編:《2005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頁441-458。
    周尚義:〈七言歌行的流變及其詩體特徵簡論〉,《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頁75-79。
    周軍:〈清初遺民詩人李鄴嗣詩歌創作初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22-25。
    孟祥光:〈試析唐代田家詩研究範疇的「獨立」〉,《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頁178-182。
    姜克濱:〈血與火的史詩──論錢澄之歌行〉,《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頁137-140。
    夏正亮:〈論錢澄之對陶淵明的接受〉,《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頁4-8。
    宮丹丹:〈錢澄之中後期交游考〉,《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頁26-30。
    徐國能:〈辨體到涵濡:沈德潛格調說的理想與實踐〉,《中國學術年刊》第34期秋季號(2012年9月),頁139-164。
    馬亞中:〈留得真詩在人間──論錢秉鐙的詩〉,《江淮論壇》1985年第3期,頁63-68。
    張崇旺:〈明清時期江淮地區頻發水旱災害的原因探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107-113。
    張暉:〈詩與史的交涉──錢澄之《所知錄》書寫樣態及其意涵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43-168。
    張暉:〈錢澄之《田間詩集》版本及佚詩〉,《文學遺產》2009年第6期(11月),頁9。
    張瑞傑:〈試論明末清初遺民詩人吳嘉紀、錢澄之詩作異同〉,《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6期(2012年),頁541-545。
    張頌華:〈模山寫水,以歌當哭──試論明末雲南遺民文人的獨特人生〉,《前沿》第353、354期(2014年2月),頁210-211。
    張銘:〈錢澄之的詩歌創作主張〉,《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1期(2009年1月),頁50-52。
    張銘:〈錢澄之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2004年8月),頁81-83。
    陳友冰:〈錢澄之創作論稿〉,《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頁80-85、135。
    陳英傑:〈論明代「詩學盛唐」觀念的新異性──一個「理論實效」的思考脈絡〉,《漢學研究》第26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57-190。
    陸學松:〈費密生平與詩歌創作〉,《揚州職業大學學報》第12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4。
    彭曙蓉:〈從文人創作心態看田園與農村的對立統一〉,《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9月),頁113-118。
    湯華泉:〈錢澄之《藏山閣存稿》編集流傳考述〉,《文獻季刊》2003年第1期(1月),頁134-140。
    黃語:〈錢澄之前期交游考〉,《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12月),頁4-7。
    黃寬重:〈兩淮山水寨:南宋中央對地方武力的利用與控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4分(2001年12月),頁801-831。
    歲有生:〈關於奏銷案的再思考〉,《蘭州學刊》2008年第4期,頁151-154。
    趙慶元、趙春燕合著:〈錢澄之《田間詩集》評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2004 年9月),頁78-82。
    劉天行:〈明末遺民錢澄之的詩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6期,頁40-47。
    劉威志:〈清初陶學「忠憤說」下的擬陶詩──以錢澄之〈效淵明飲酒詩〉為例〉,曹虹等主編:《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5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頁75-107。
    劉威志:〈傷心見性時──明遺民錢澄之的逃禪與詩〉,《明清詩文研究》第1輯(2011年6月),頁193-214。
    劉蔚:〈田園詩義界新論〉,《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11月),頁125-132。
    劉學忠:〈論陶淵明的田園詩及其在後代的發展〉,《阜陽師院學報》1992年第2期,頁23-30。
    薛以偉:〈論閻爾梅田園詩對陶淵明的接受與突破〉,《名作欣賞》2010年12月,頁60-62。
    謝明陽:〈錢澄之的遺民晚景──以《田間尺牘》為考察中心〉,收錄於林明德、黃文吉總策劃:《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二)》,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頁988-1011。
    魏琳:〈論錢澄之田園詩的創作風格〉,《大眾文藝》2009年第15期,頁141-142。
    嚴壽澂:〈詩通於《易》──田間詩論詮說〉,《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頁253-273。
    [日]清水茂著:〈論錢澄之詩風三變〉,《東方文化》第37卷第1期(1999年),頁77-87。
    [英]理查‧霍加特(Richard Hoggart)著,周憲譯:〈當代文化研究:文學與社會研究的一種新途徑〉,周憲等編:《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頁28-4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1151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201.pdf3716KbAdobe PDF2123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