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60847      Online Users : 10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120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204


    Title: 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看性交易的合法性
    Karl Marx `s theory of ideology to see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stitution
    Authors: 王晨瀚
    Contributors: 陳起行
    王晨瀚
    Keywords: 馬克思
    意識形態
    性交易
    性工作
    唯物論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6-02-03 12:15:32 (UTC+8)
    Abstract: 本文源自近年來台灣討論各種「性」產業的相關討論,及主流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對性工作者的各種評價性言論而來,啟發了筆者想探討,究竟對台灣社會而言,「性」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台灣社會對於「性」的評價是否因為行為者的身分地位而有所差異。本研究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描述及評論,來探究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下,「性」究竟以何種面貌被看待,尤其在什麼勞動力及商品都可以被販賣的今天,獨獨「性」不可被販賣的理由是什麼?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可以合法地允許勞動力剝削,從生產線上的工人到服務業裡的店員、服務生,甚至是24小時的幫傭、看護,不管遭遇剝削的情形多嚴重,充其量只是雇主因此受罰,或給予勞工們適當的賠償,絕不會因為「剝削」而成為禁止該職業或商品的理由,然而,反對性交易或性工作者,便係以此做為反對的理由。但從上述各種職業的現況看來,剝削似乎不是禁止性交易的主要理由,因此,「性」究竟有什麼樣的個殊性,使得性交易被禁止,被認為是一種剝削呢?本文即以此問題意識出發,企圖透過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詮釋,找出該問題的蛛絲馬跡,以釐清性交易被禁止的真正原因。
    本研究在第一章先較詳盡地介紹筆者的問題發想、問題意識,並說明何以用馬克思在意識形態上所講述的觀點討論性交易這個議題,並闡釋從何種角度連結性交易與馬克斯意識形態理論的關係,並說明本研究主要研究的範圍,係聚焦在台灣過去對於性交易的評斷與論述上。此外,本文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闡述與思考,來看待性交易的問題,檢視究竟前開論述是否符合馬克思所述的意識形態要件。第二章則提到意識形態一詞的起源及發展歷史,探討意識形態最早是如何被使用,及哲學家們在提到意識形態時,對其評價為何?接著再闡述馬克思係在何種脈絡下提到意識形態,並爬梳了解馬克思識如何建構意識形態在他學說中的地位與批判,又是如何看待意識形態在各種社會議題和思想討論上的地位。
    第三章則回到台灣對於性交易的論述,因現況下台灣的性交易仍是非法,雖有合法化的討論,但主流論述多半反對之,因此筆者先回顧國內外反對性交易的理由,接著爬梳從台灣廢娼以來,針對不應該使性交易合法的理由又係那些,並初步分析這些理由背後代表著的究係是何種考量,藉此回歸思考到性或性工作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而這樣的論述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本文第四章便順著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脈絡,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去看待台灣在談論性交易時,是否對性有種特別的、神聖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台灣的性工作者又是被何種角度看待,而在這樣的觀點下,是否存在著如馬克思所說的「拜物」特徵,使性被神秘化了。因此,在徹底剖析性被神秘化、神聖化的內涵後,要如何用唯物的觀點看待性,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最後,本研究仍是希望性交易或其他相類的性工作,能以抽離意識形態後的態度來討論,即回歸雇傭勞動及一般服務業的角度觀之,從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唯物觀點來思考所有的勞動關係,在這個意義下,性工作及性交易也就能正常地看待它,最起碼以一般勞務工作的角度看待。誠然,不管非法或合法化底下,性工作或性交易都會有其問題存在,但去除掉性的神秘面紗後,性交易或其他性工作所產生的問題,就可以用一般正常的管制措施去規範它,如此一來性工作者的權益亦將得到保障,而非僅係用單純用意識形態的神秘面紗來反對性交易,使性工作者在現行娼嫖皆罰的制度下,只能更躲藏於黑暗之中,然而檯面下的問題卻始終層出不窮。
    Reference: 中文專書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9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2、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2000)《公娼與祭權運動》,台灣工運雜誌社。
    3、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2001)《與娼同行,翻牆越界:公娼抗爭運動文集》,台北市:巨流。
    4、王曉升(2009)《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型態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林芳玫(2006)《色情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
    6、李明政(1998)《意識型態與社會政策》,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李銀河(2009)《性的問題》,呼何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8、何春蕤(2000)《性工作:妓權觀點》,台北市:巨流。
    9、沈美真(1990)《台灣被害娼妓與娼妓政策》,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10、俞吾金(1993)《意識型態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11、洪鐮德(2008)《馬克思》,台北市:東大。
    12、孫中興(2010)《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13、孫善豪(2009)《批判與辯證: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論文集》,台北市:唐山。
    14、游美惠(2007)《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15、張才國(2007)《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6、許雅斐(2006)《性工作的現代性:治理與實踐》,台北市:巨流。
    17、黃瑞琪(2000)《曼海姆-從意識型態論到知識社會學詮釋學》,台北市:巨流。
    18、黃瑞琪(2004)《馬學新論》,台北市:中研院歐美所。
    19、甯應斌(2004)《性工作與現代性》,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0、甯應斌(2007)《性無須道德:性倫理與性批判》,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1、甯應斌(2009)《賣淫的倫理學探究》,台北市,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2、甯應斌、何春蕤(2008)《色情無價-認真看待色情》,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3、費爾南‧布勞岱爾【著】,施康強、顧良【譯】(2012)《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新北市:廣場出版社。
    24、劉達臨(2001)《性的歷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25、劉達臨(2004)《情色文化史》,台北市:八方出版。
    26、劉達臨(2006)《世界性史圖鑑》,台北縣:八方出版。
    27、鄭學稼(1992)《青年馬克思》,台北市:時報文化。
    28、廣松涉【著】,彭曦【譯】(2005)《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大學出版社。
    29、墨拉里-丹尼諾【著】,張龍雄【譯】(1992)《性關係社會學》,台北市:遠流出版。
    30、諾貝特‧埃利亞斯【著】,王佩莉【譯】(1998)《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中文期刊論文
    1、于治中(1996)<論馬克思的”意識形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3期。
    2、王笖斯(2007)<論我國娼妓政策之性別意涵-從社會秩序維護法的觀察出法>,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3、呂維凱(2004)<馬克思法律學說之研究-從基本法律觀到國家消亡論及法律消亡論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4、姚朝森(1998)<正義的條件>,當代,第128期。
    5、洪婉琦(2001)<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之研究(1967-199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6、孫善豪(1998)<馬克思對合法性的批判>,當代,第124期。
    7、孫善豪(1998)<「幽靈」與「精神」>,當代,第128期。
    8、孫善豪(2000)<國家、權力與暴力>,當代,第151期。
    9、孫善豪(2002)<價值形式與統治形式:對社會契約論的一個馬克思式的理解>,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期。
    10、孫善豪(2008)<社會主義是什麼?>,思想,第10期。
    11、張旺山(1998)<韋伯論共產黨宣言>,當代,第128期。
    12、陳宜中(2002)<從列寧到馬克思:論馬克思的共產思想及其與列寧的關連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期。
    13、陳宜中(2008)<性交易該除罪化嗎?對性別平等論證的幾點省思>,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7期。
    14、陳宜中(2009)<左派有理由支持自由民主嗎?關於中國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論爭>,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31期。
    15、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刊,第11期。
    16、陳美華(2011)<層層剝削?互利共生?:兩岸性交易網絡中的交織政治>,台灣社會學刊,第48期。
    17、許雅斐(2010)<社會秩序與強迫淨化-性工作的行政規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0期。
    18、曾肅良(2006)<論「性解放」進程的變態心理及其藝術現象>,藝術論壇,第4期。
    19、黃淑玲(1995)<特種行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33卷第3期。
    20、黃淑玲(1996)<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台灣社會研究,第22期。
    21、黃瑞明(2010)<大法官們的德爾斐神喻-評釋字第六六六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公法特刊。
    22、黃瑞祺(1998)<共產黨宣言與現代性>,當代,第128期。
    23、甯應斌(2002)<性工作是否為工作?-馬克思的商品論與性工作的社會建構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6期。
    24、甯應斌(2004)<性工作與現代性:現代自我的社會條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3期。
    25、甯應斌(2006)<性/交易的相互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8期。
    26、萬毓澤(2008)<從社會民主到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第10期。
    27、廖元豪(2010)<罰娼不罰嫖違憲-保障弱勢之「實質平等」終獲大法官加持?>,台灣法學雜誌-公法特刊。
    28、蔡宗儒(2006)<論道德的立法:從針對性交易的責難開始>,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
    29、蔡震榮(2010)<評釋字第六六六號解釋-並重新思考性工作者之管理政策>,台灣法學雜誌-公法特刊。
    30、盧映潔、沈洳瑩(2010)<娼妓問題之除罪化探討-兼評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六六六號>,台灣法學雜誌-公法特刊。

    外文專書
    1、Andrew Heywood(1992), Political ideologies: an introduction, Macmillan.
    2、A Giddens(1992),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Love, sexuality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Cambridge: Polity.
    3、D McLellan(1995), Ideology, Open University Press.
    4、DeWight R. Middleton(2002), Exotics and Erotics: Human Cultural and Sexual Diversity, Waveland Pr Inc.
    5、John B. Thompson(1993),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6、Karl Mannheim(1998), Ideology and Utopia, Routledge.
    7、G Dines(2010), Pornland: How porn has hijacked our sexuality, Beacon Press.
    8、Göran Therborn(1999), The Ideology of Power and the Power of Ideology, Verso Classics edition.
    9、Henry D Aiken(1957), The age of ideology: the 19th century philosophers, New American Library.
    10、John H. Gagnon&William Simon(2005), Sexual Conduct: The Social Sources of Human Sexuality, Piscataway, NJ: Transaction Books.
    11、LP Baradat(1994),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Prentice-Hall.
    12、R Tannahill(1980), Sex in history, London : Hamilton.
    13、Richard A. Posner(1994), Sex and Reas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Slavoj Žižek(1989), 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Verso Classics edition.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965101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651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401.pdf9951KbAdobe PDF22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