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92691      Online Users : 8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359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92


    Title: 孟子義理思想研究
    Authors: 許宗興
    Contributors: 王邦雄
    釋聖嚴

    許宗興
    Date: 1987
    Issue Date: 2016-04-01 17:02:39 (UTC+8)
    Abstract: 封面頁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孟子義理思想之形成
    一、時代背景
    (一)封建崩潰,民不聊生
    (二)邪說橫行,價值失落
    二、歷史傳統
    (一)遠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二)近學孔子
    三、家世影響
    (一)先世遺風
    (二)孟母化導
    第二章 孟子之內聖思想
    第一節 心性論
    一、孟子言心
    (一)心之重要性
    (二)心在孟子書中之意含
    1.心之種類及其內容
    (1)本體義之無限心
    (2)現象義之有限心
    Ⅰ欲望心
    Ⅱ誰知心
    Ⅲ德行心
    2.孟子對心之具體說明
    (1)本體義之無限心
    (2)現象義之有限心
    (三)良心說
    1.心理義
    2.心宰義
    3.心能義
    二、孟子說性
    (一)何謂性
    1.性之本義
    2.性之內容
    (1)即有限心言性
    (2)即元限心言性
    (二)何謂善
    (三)性善說
    1.性善說之語意釐清
    2.性善說之證明
    (1)由聖賢之體證以說明人性本善
    (2)由常人平時良知之剎那呈顯以指點人性本善
    (3)由作工夫可使良知呈顯以證明人性本善
    (4)由良知呈顯時心中充滿悅樂以證明人性之本善
    3.性善說可能之誤解
    (1)以性善說為人初生時氣質上全是善
    (2)以性善說為就有限心以言善
    (3)以性善說便無須修養
    三、孟子論天
    (一)天之意含
    1.形體之天
    2.自然之天
    3.主宰之天
    4.命運之天
    5.義理之天
    (二)義理之天
    (三)心性與天
    第二節 工夫論
    一、工夫總說
    (一)工夫之意義與類型
    (二)作工夫之要件
    1.主體挺立
    2.思想貞定
    3.願求懇切
    4.體悟良知
    二、反求諸己與環境玉成
    (一)反求諸己
    1.自反
    2.求放心
    3.改過遷善
    4.寡歡
    (二)環境玉成
    1.環境對人之影響
    2.如何面對環境
    3.氣命之問題
    三、思與權
    (一)思
    1.思之數種意含
    2.工夫義之思
    3.成圣之難易問題
    (二)權
    1.權之意義與內容
    2.行權與堅持原則
    四、存養與推擴
    (一)存養
    (二)推廣
    五、養氣與知言-並對和言養氣章作一疏解
    (一)關於不動心之討論
    (二)北宮黝、孟施舍、與曾子之養勇
    (三)心、氣、言、及其相互關係
    1.何謂心、氣、言
    2.心、氣、言之相互關係
    (四)告之不動心型態
    (五)孟子之不動心
    1.養氣
    (1)何謂浩然之氣
    (2)養浩然正氣之方法
    (3)養浩然正氣之原則
    2.知言
    (1)何謂知言
    (2)知言是工夫或境界
    (3)知言與不動心之關係
    六、工夫進境與效驗
    (一)進境
    (二)效驗
    第三章 孟子之外王思想
    第一節 道德首出之價值論
    一、分判人禽
    二、嚴辨義利-兼論仁義內外之說
    (一)告子之仁內義外說
    1.以為在探討價值皆源於外者
    (1)以為告子主張一切價值根據之來源者
    (2)告子主張「仁」之價值根於內,「義」之價值源於外者
    2.在探討判斷行為之主客體者
    (1以為只在言事實判斷之主客體者
    (2以為只在言價值判斷之主客體者
    (3以為同時言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之主客體者
    (二)義內說
    1.子義內說為價值源於本心者
    2.子義內說為價值判斷決定於主體者
    (三)孟季子之義外說
    三、貴王賤霸
    第二節 崇尚王道之政治論
    一、民本之政治思想
    二、政權之轉移-禪、繼、易位與革命
    三、治權之行使
    (一)保民
    (二)義民
    (三)教民-倫常教育
    1.父子
    2.兄弟
    3.夫婦
    4.君臣
    5.朋友
    第三節 道統自任之文化認論
    一、舍我其誰之擔當
    二、闢楊星墨、非農家
    (一)闢楊墨
    1.楊朱
    2.墨翟
    (二)非農家
    三、道統觀之建立與完成
    第四章 影響、評價、與結論
    一、影響
    (一)心性學方面
    (二)政治文化方面
    二、評價
    (一)心性論方面
    (二)工夫論方面
    (三)價值論方面
    (四)政治論方面
    (五)文化論方面
    三、結論
    重要參引資料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6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