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78848      Online Users : 9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592


    Title: 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Authors: 林東煥
    Lin, Dung-Huan
    Contributors: 姜家雄
    Jianng Chia-Hsiung
    林東煥
    Lin Dung-Huan
    Keywords: 亞太戰略
    國家戰略
    海洋戰略
    海軍戰略
    海軍現代化
    海權
    積極防禦
    近海防禦
    局部戰爭
    太平洋島鏈
    兵力展示
    有生戰力
    聯合國海防法公約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遏制點阻滯
    海洋經濟
    指管通情系統
    亞太經合會
    東協區域論壇
    東南亞國家協會
    Asia-Pacific Strategy
    National Strategy
    Maritime Strategy
    Naval Strategy
    Active Defense
    Force Presencce
    Theater Missile Defense,TM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4-20 11:11:02 (UTC+8)
    Abstract: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海洋戰略發展之相關條件、環境、具體措施,以及對周邊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緩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地區爭端和衝突反而浮現出來。因地緣政治環境的改變,台海、南海地區已成為區域衝突的引爆點。中共研析波灣戰爭之經驗,放棄「早打、大打、打核戰」時時臨戰之觀念,強調「質量建軍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之策略,故調整戰略方向由陸上走向海洋,以保障其國家利益、國防安全及完成統一中國之企圖。就整體國力言,中共自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後.,經濟成長快速,國家競爭力上升,無庸置疑,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大國。而蘇聯解體後,中共來自北方威脅降低,有利其海洋之發展。又因沿海海洋爭奪及領土紛爭問題亟待解決,更全力擴展其海軍武力。中共在 1998年就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提出中國海洋事業永續發展政策。同年中共國務院在國際海洋年會中提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白皮書》,其中明文主張「中國是發展中沿海大國」。中共大力發展海洋戰略,已為亞太地區安全投下一個變數,亞太各國均深感不安。加上區域內互信機制不夠健全,中共時時對台灣文攻武嚇,更增加地區衝突之危險性。故未來台海、南海問題最後是以和平方式或兵戎相見收場,中共的戰略作為就顯得十分重要。
    Reference: 參考資料
    中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與年鑑
    《1997年大陸經濟情勢評估》。台北:經濟部,民國87年。
    《1998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7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第二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1993年。
    《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白皮書》。北京:國務院,1998年。
    《中國海洋二十一世紀議程》。北京:國家海洋局,1996年。
    《南海情勢彙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4年7月。
    《海洋政策與法規論叢》。台北:內政部,民國86年6月。
    《釣魚嶼列嶼-日本海上保安本部實際調查相關資料》。台北:立法委員傅崑成國會辦公室,民國85年9月。
    《毛澤東軍事活動記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新時期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篇》。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國際法的基本問題》。台北:海軍總部,民國76年5月。
    二、專書
    江震。《兩岸軍備競賽》。台北:朱衣出版社,民國83年5月。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國89年1月。
    艾力宏。《中共海軍透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
    布里辛斯基(Lbigniew Brezinski)。《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譯,1998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出版社,民國86年。
    李潔明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祕》,張同瑩等譯。台北:先覺出版公司,1999年2月。
    李德哈特(Basil Henry Liddeli-hart)。《戰略論:間接路線》,鈕先鍾譯。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5年11月。
    沈偉烈。《中國週邊國家軍事地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
    曲明。《2010兩岸統一》。台北:九儀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杜攻編。《世界戰略大格局》。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民國72年9月。
    何新。《為中國聲變》。山東:友誼出版社,1996年。
    何新。《危機與反思》。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7年。
    林常勝。《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國88年7月。
    林弘展。《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公司,民國85年6月。
    和泉太郎。《日美台三國同盟》,李毓昭譯。台北:晨星出版社,民國88年1月。
    季野、張西明、曲克明主編。《1999年中國發展狀況與趨勢》。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1月。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外交》,顧淑馨、林添貴譯。台北:智庫文化公司,1998年。
    姚嘉文。《南海十國春秋:南海與台灣安全》。台北:大村出版社,民國84年6月。
    呂敬正編。《當代戰略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
    金創編。《21世紀中國往何處去》。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
    馮林主編。《21世紀中國大預測》。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
    姜春良。《軍事地理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界屋太一。《如果現在是歷史》,東正德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82年6月。
    黃鎮白。《馬漢名著精華》。台北:海軍出版社,民國46年。
    馬漢(A.T.Mahan.)。《海權論》,蕭偉中、梅然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
    倪健中。《海洋中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
    袁玉春。《航空母艦與戰爭》。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7年。
    唐斯(Robert B.Downs)。《改變歷史的書》,彭歌譯。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61年5月。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6年1月。
    陳一諮主編。《中國前途與兩岸關係》。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6年6月。
    陳開仁。《冷戰-實力與謀略的較量。》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2月。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
    孫格勤、崔江建主編。《遏制中國》。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6年3月。
    鈕先鍾。《國家戰略論叢》。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73年4月。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4年7月。
    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3月。
    彭光謙、姚有志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張山、肖偉中。《遏制台獨》。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6月。
    張玉生。《美國海洋政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1年12月。
    張玉田。《中國近代軍事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2月。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業出版公司,1998年8月。
    張建華編。《中國面臨緊要的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張建邦編。《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1月。
    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6年3月。
    曾錦城。《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7月。
    薛釗。《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4月。
    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0年1月。
    劉赤忠。《海洋與國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82年5月。
    劉富本。《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國88年8月。
    徐錫康、劉繼賢。《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6月。
    許慶復主編。《邁向21世紀的台灣》。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1月。
    薄富爾(Andre Beaufre)。《戰略緒論》,鈕先鍾譯。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5年7月。
    宦鄉、楊得志。《國防發展戰略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8月。
    高金鈿。《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
    章示平。《中國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台北:世紀出版公司,民國71年10月。
    程超澤。《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11月。
    黃碩鳳。《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賀經達。《走向21世紀的東南亞與中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
    楊志恆。《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台北:業強出版公司,1996年2月。
    楊貴華、傅傳剛編著。《共和國軍隊-回昧》。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翟文中。《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9年7月1日。
    《戰略論文選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4月。
    《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10月。
    《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1月。
    《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4月。
    《2001年日本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6月。
    《鄭和與海洋》。北京:農業出版社,1999年。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北京:商務出版社譯,1985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薛君度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年6月。
    謝淑媛。《台海安全情報》。台北:玉山出版社,民國85年1月。
    蕭全政。《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出版公司,1996年7月。
    三、期刊
    丁宗裕。〈論中共與南海周邊國家領土的紛爭〉。《共黨問題研究》,21卷4期。民國89年4月,頁25-35。
    丁果。〈東南亞的困惑與中南海的考驗〉。《明報月刊》,36卷10期。2001年10月,頁76-77。
    平可夫。〈向藍色海洋進軍:中共戰略的演變及發展〉。《尖端科技》,110期。1993年9月,頁2-30。
    朱學恕。〈龍的大海洋世紀〉。《海軍學術月刊》,32卷2期。民國87年2月),頁5。
    沈明室。〈改革開放後軍事思想的轉變〉。《共黨問題研究》,21卷6期。民國84年6月,頁12-21。
    吳建德。〈兩岸軍事戰略發展之比較共黨〉《問題研究》,22卷10期。民國85年10月,頁1-24。
    李勵圖。〈東協與南海爭議〉。《國家政策雙週刊》,96期。1994年10月,頁1-14。
    李國雄。〈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34卷9期。民國84年9月,頁1-20。
    李曄。〈南海諸島國際戰略背景之剖析〉。《海軍軍官學校學報》,4期。民國83年12月,頁1-14。
    林正義。〈中共的亞太安全戰略〉。《國家政策雙周刊》,119期。1995年8月,頁1-21。
    張金山、楊新貴。〈二戰期間同盟國對日本的軍事經濟封鎖與打擊〉。《軍事經濟研究》,22卷10期。2001年10月,頁78-80。
    陳治萍譯。〈第四屆東協區域論壇主席聲明〉。《東南亞季刊》,3卷3期。民國87年7月,頁1-11。
    陳鴻瑜。〈台灣與東南亞關係:從歷史與島嶼地緣環境視角之觀察〉。《海華與東南亞研究》,1卷1期。民國90年1月,頁1-62。
    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1期。1999年1月,頁2-20。
    黃庭煒、楊明杰。〈蘇聯巨變後的國際形勢〉。《現代國際關係》,33期,1992年1月,頁1-11。
    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5期。民國89年12月,頁173-213。
    馬玉安,〈日本近期調整對台政策的原因和意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3期,1997年9月,頁19-22。
    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39卷9期。民國85年9月,頁2-7。
    廖文中。〈從中共觀點看南海與南沙群島問題〉。《中共研究》,30卷5期。1996年5月,頁1-21。
    劉承宗。〈解析中共國家、國防、軍事戰略的互動關係〉。《中國大陸研究》,32卷10期。民國79年4月,頁2-12。
    蔡裕明。〈中共軍事思想的調整與發展〉。《國防雜誌》,17卷1期。民國90年7月,頁26-30。
    蔣仁符譯。〈中共海權與美國之反制戰略〉。《海軍學術月刊》,35卷5期。民國90年5月,頁17-20。
    溫在春。〈中共海軍的遠洋遠洋戰略〉。《海軍學術月刊》,33卷11期。民國88年11月,頁4-7。
    褚漢生。〈由中共戰略思想演變研析其未來建軍方向〉。《海軍學術月刊》,32卷2期。民國87年2月,頁17。
    蕭雨生。〈崛起中的強權-迎向新世紀的中共軍力〉。《全球防衛雜誌》,第149期。1997年1月,頁12-21。
    嚴湘軍、李巍。〈聯合戰役軍需保障特點簡論〉。《現代軍事》,297期。2001年10月,頁46-48。
    羅天人。〈新世紀中共國防戰略觀〉。《中華戰略學刊》,90年秋季刊。民國90年10月,頁125-156。
    〈關於建立我國海軍戰略理論的概述〉。《國防大學教學研究》(北京),22期,1987年12月,頁9-19。
    四、碩士畢業論文
    王敬輝。〈西方海洋戰略思想的演進〉。私立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5月。
    艾約銘。〈中共國防現代化對亞太區域安全影響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江月琇。〈台海兩岸之南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李世暉。〈日美安保體制變遷之中共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邱滋杉。〈南沙群島爭端和平解決途徑之戰略探討〉。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林蘋蘋。〈美國克林頓政府對南海爭議問題立場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1月。
    胡文琦。〈中華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洪期榮。〈從國際法觀點論南海諸島領土主權之爭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陳欣之。〈冷戰後東協諸國軍備現代化與東南亞區域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3月。
    陳美惠。〈當前中共對外衝突、處理策略之研究--南海問題之個案分析〉。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陳皓彥。〈中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梁若慧。〈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7月。
    張執中。〈中共對南海政策:外交與軍事手段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黃江圳。〈南海爭端解決途徑之研究-中共擴張海權的個案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翟文中。〈中華民國海軍因應中共海軍擴張之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潘保齡。〈海洋資源共同開發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歐淑惠。〈中共戰略的分析:主要因素與演變趨勢〉。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5月。
    蕭源興。〈從地緣政治談中共南海戰略〉。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五、研討會論文
    丁樹範。〈中共對台政策對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會,國防大學主辦,民國89年11月30日。
    何耀光。〈以社會科學方法論兩岸海權在南海地區衝突的問題-衝突理論的運用〉,2001年中山學術與國家發展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3月16日。
    胡興梅、何要光。〈21世紀海軍戰略發展對我國海軍戰略影響之探討〉,展望公元2000年兩岸軍力研討會,空軍官校主辦,民國86年4月25日。
    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軍事合作〉,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主辦,民國89年6月15日。
    六、中文報紙
    《中央日報》(台北)
    《中國時報》(台北)
    《自由時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人民日報》(北京)
    《光明日報》(北京)
    《解放軍報》(北京)
    《大公報》(香港)
    《文匯報》(香港)
    《星島日報》(香港)
    英文部份
    一、專書
    Barnett, A. Doak. China and the Major Power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Br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1997.
    Brown, Michael E.,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ed. Theories of War and Peace, 3rd ed. London: Routledge, 2000.
    Battilega, John A., David R. Beachley, Daniel C. Beck, Robert L. Driver and Bruce Jackson. China Case Study from Transformation in Global Defense Markets and Industr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Warfar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July 2001.
    Baylis ,John. A., “Chinese Defense Policy.” Contemporary Strategy. John Baylis , Ken Booth ,John Garnett and Phil Williams, 113-138. New York: Holmes &Meier, 1987.
    Chi, Kin Lo. China`s Policy Towards Territorial Disputes: The Cas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London: Routledge, 1989.
    Collins, John M. 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nnapoli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3.
    Cassese, A. ed. The Current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Use of Force.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1986.
    Carpenter, Ted Galen. Going Too Far Bush`s Pledge to Defend Taiwan. (Foreign Policy Briefing No. 66. )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May 2001.
    Chang, Gordon G.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1).
    Damrosch, Lori Fisher, and David J. Scheffier, ed. Law and Force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San Francisco : Westview , 1991.
    Dillon, Dana R. How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should Handle China and South China Sea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Washington D.C.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01.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Vintage. 1986.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 London: Ashfield , 1987.
    Khalilzad , Zalmay, David Orletsky, and Jonathan Pollack.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Santa Monica : Rand Corporation, June 2001.
    Lukin ,Alexander.R. Russia’s Image of China and Russian- Chinese Relations .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July 2001.
    Khalilzad , Zalmay., David Orletsky, Jonathan Pollack, Kevin Pollpeter, Angel Rabasa, David Abram Shulsky and Ashley Tell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June 2001.
    Li, Nan. From Revolutionary Internationalism to Conservative Nationalism: The Chinese Military`s Discourse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Identity in the Post Mao Era.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May 2001.
    Lampton, David M. and Gregory C. May. A Big Power Agenda for East Asia: America, China, and Japan. Washington DC: The Nixon Center, December 2000.
    Ma, Ying.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the Post-Cold War .” Chicago : ISA , 2001.
    Mahan, A.T.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New York: Dover, 1986.
    Shambaugh, David. China`s Post-Deng Military Leadership: New Faces, New Trend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June 1998.
    Summers, Harry G. A., Jr.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Gulf War. Vancouver: Dell , 1992.
    Julian, S., and LL. M Corbett.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New York: Longman, 1992.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y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The Russia-China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Treaty: A Strategic Shift in Eurasia? Washington D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01.
    Wang, Jianwei, and Xinbo Wu. Against Us or with Us ?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f America`s Alliances with Japan and Korea . Standford, C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8.
    Wurfel, David, ed. 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 1996.
    Weigley, Russell F. The American Way of Wa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2.
    二、期刊論文
    Banning , Garrett. “Facing the China Factor.” Arms Control Today (October 2000) :23-45.
    Bert, Wayne. "Chinese Policies and U.S. Interests in Southeast Asia." Asian Survey 33(March 1993):113-123.
    Berry, Nicholas.” Adjusting to China`s New Road.” Asia Forum, 8 August 2001, 220 .
    Blair, Dennis C. and John T. Hanley Jr. “Reconstructing Asia-Pacific Security Arrangement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1): 11-22.
    Cheng ,Allen T..” The United States of China: How business is moving Taipei and Beijing together. “Asia Week, 6 July 2001, 112.
    Feigenbaum, Evan.” China`s Challenge to Pan Americana. “Washington Quarterly (Summer 2001) : 22-33.
    Friedberg ,Aaron L..” Facing China: a reply to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Commentary Magazine, February 2001, 23-33.
    Graver, John W. "China`s Push Through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Interaction of Bureaucratic and National Interests." China Quarterly (Winter 1992) 23-33.
    Garnett, Sherman. “Challenges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1): 21-31.
    Garnett, Sherman. “Challenges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1): 21-31.
    Howle, Roy C., Jr. ” An Evitable War: Engaged Containment and the US-China Balance,” US Army War College Quarterly (Autumn 2001): 21-34.
    Frankenstein, John. “China`s Defense Industries: A New Course? Peace Economics.” Peace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Winter 1999, 13-43.
    Kristof, Nicolas D.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72(May 1993): 58-78.
    Kane,Thomas M. and Lawrence W. Serewicz.” China`s Hunger: The Consequences of a Rising Demand for Food and Energy.” US Army War College Quarterly (Autumn 2001) : 32-43.
    Kemenade, Willem van. “Taiwan: Domestic Gridlock, Cross-Strait Deadlock.”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 Autumn 2001): 11-22.
    Liu,Melinda and Sam Seibert.” China : Bracing for a crisis.” Newsweek, 18 March 1996 : 10-13.
    Latif, Asad. “What Asia means to America.“ The Strait Times, 18 June 2001, 34.
    Munro, Ross H. "Eavesdropping on the Chinese Military: Where It Expects War-Where It Doesn`t." Orbis 38(Summer 1994): 65-83.
    Manning ,Robert A.” The Asian Energy Predicament.” Survival ( Spring 2001): 11-32.
    McGregor, Richard .”Shanghai Forum Unity against US Missile Plan” Financial Times , 15 June 2001, 21-30.
    McGinn ,Dennis. “ Navy Can Secure Access for Joint Force,” National Defense (August 2001) : 5.
    New Generation,” New Voices: Debat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Future. ”Papers present at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Stanley Foundation, San Francisco, August 1999.
    Nolt, James H.. “U.S. China Security Relations.”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Policy Briefs 3, (Number 1999) : 12-32.
    Pan, Shiying. "The Nansha Islands: A Chinese Point of View." Window 3(September 1993): 23-32.
    Pollack, Jonathan D.” 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Chinese Military Power. “ Paper presented at a conference on China Threat Percep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01.
    Ross, Robert S. "Beijing as a Conservative Power." Foreign Affairs 76(May 1997): 35-45.
    Russell, Richard L..” What if . . .China Attacks Taiwan!" US Army War College Quarterly 54 ( Autumn 2001): 11-22.
    Spaeth, Anthony.” Dangerous War Games. ”Time, 18 March, 1996, 16-21.
    Schnurrpusch, Gary W.” Asian Crisis Spurs Navy TBMD.” Proceedings, September 1999, 46-38.
    Taylor, Paul D..” Asia & the Pacific: U.S. Strategic Traditions and Regional Realitie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 6 June 2001, 20-40.
    Wortzel, Larry M. " China Pursues Traditional Great-Power Status." Orbis 38(Spring 1994): 56-66.
    Yu , Huming ." Marine Polic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Marine Policy Report Vol. 1,No. 3 ( May 1989): 24.
    三、英文報紙
    China Post
    New York Times
    Taiwan News
    Straits Times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 Times
    四、網際網路資源
    日本海上自衛隊網站 http://www.jda.go.jp/
    韓美聯軍司令部網站 (ROK-US Combines Forces Command) http://www.korea.army/
    Cambridge University http://www.mm1.cam.ac.uk/s/avonic/
    Russia Today http://www.europeaninternet.com/russia/
    US Naval War College Asia-Pacific Studies Group. http://www.nvc.navy.mil/apsg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Defense Industry Software. http://software.net/pladet.html
    China: Documents, News, and Analysis Country Resources.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 http://www.armmscontrol.org/country/china/
    Rand Research Brief: A New U.S. Strategy for a Changing Asia. http://www.rand.org/
    Deployment of U.S. Forces Japan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
    Guidelines for Japan-US Defense Cooperation http://www.jda.jp/
    Force Presence http://www.c7f.navy.mil/
    India Navy: Origins and History http://www.ipcs/
    MG. Afsir Karim Avsm, A Basic Guide of India Navy http://www.geocities.co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8992202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0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6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