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10968      Online Users : 98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596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966


    Title: 甲骨文例研究
    Authors: 李旼姈
    LEE, MIN-YOUNG
    Contributors: 蔡哲茂
    TSAI,CHE-MAO
    李旼姈
    LEE,MIN-YOUNG
    Keywords: 甲骨文
    文例
    誤刻,缺刻,奪文,衍文
    補刻,倒文,側書,顛亂
    省文,析書,合文,借字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2 11:20:16 (UTC+8)
    Abstract: 本文針對甲骨文的文例,運用比較同文例的方法,主要由二方面進行研究:一為通讀一版甲骨所需的基本文例之整理;一為甲骨文書寫法所引起的契刻現象之整理與對特殊現象的討論。
    本文以第三章所整理的基本文例為基礎,通過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三章的討論,指出甲骨文的特殊契刻例十二種,即誤刻、缺刻、奪文、衍文、補刻、倒文、側書、顛亂、省文、析書、合文及借字例,同時校勘甲骨文本身的刻辭錯誤,並糾正對此學者誤釋之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三節 文獻檢討
    第二章 甲骨文形體結構特徵
    第一節 字無定格,部件位置不固定
    第二節 一字正反書無別
    第三節 一字異形,繁簡並存
    第四節 形近或義近部件通用
    第五節 書寫工具、習慣與字形之關係
    第三章 甲骨版面通讀法研究
    第一節 刻辭行款類型
    壹、一般行款形式
    貳、特殊行款形式
    第二節 甲骨文內容間的聯繫
    壹、卜辭的結構
    貳、卜問形式
    參、正面卜辭與背面卜辭相承
    肆、獸骨相間刻辭
    伍、獸骨邊面對應
    第三節 一事多卜
    壹、同文卜辭
    貳、成套卜辭
    參、同對卜辭
    第四章 甲骨文契刻特殊例(上)
    第一節 誤刻例
    壹、誤增或誤穿筆劃
    貳、受它字的影響而誤刻
    參、形近或義近而誤
    肆、音近而誤
    伍、干支之誤
    第二節 缺刻例
    壹、個字漏刻
    貳、整條卜辭之缺刻
    參、缺刻而致誤字、誤釋之例
    肆、缺刻字比較表
    第三節 奪文例
    壹、卜辭所見奪文例及說明
    貳、奪文之形態
    參、奪文之內容
    肆、時代別情況
    第四節 衍文例
    壹、卜辭所見之衍文例
    貳、衍文的內容及時代別特徵
    第五章 甲骨文契刻特殊例(中)
    第一節 補刻例
    壹、空間不足,刪字而重刻
    貳、適當空間補刻
    參、甲骨文補刻原因與補法特點
    第二節 倒文例
    壹、文字結構之倒
    貳、倒語
    參、倒行
    第三節 側書例
    壹、文字側書
    貳、數字側書
    第四節 顛亂例
    壹、補刻而顛亂
    貳、部分內容刻於它處而顛亂
    參、行款方向轉變而顛亂
    肆、不遵守辭序而顛亂
    第六章 甲骨文契刻特殊例(下)
    第一節 省文例
    壹、前辭內容之省略
    貳、干支之省略
    參、身分、人名、稱謂等之省略
    第二節 析書例
    壹、析書的主要偏旁
    貳、析書者的主要類別與形式
    參、析書而致誤者
    第三節 合文例
    壹、合文類別
    貳、合文結合方式
    參、甲骨文合文與金文、戰國文字合文異同
    第四節 借字例
    壹、一字兩用
    貳、重文符號的運用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引用著錄簡稱表
    附錄:特殊契刻例表
    In order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lines of characters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using a comparison of similar lines of characters, this thesis has two major aims. The first i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es of characters on an individual bone. The second is to organize and study the phenomena of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initial written characters and their subsequent carved versions.
    Chapter Three provides a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 of the basic lines. Then, following the discussions of Chapters Four Five and Six, there are presented twelve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ze the carved characters: Wu ke(wrong words), Que ke(missing carving), Duo wen(incomplete words), Yan wen(repeated words), Bu ke(supplementary carving), Dao wen(upside down characters), Ce shu(sideways characters), Dian luan(confused), Sheng wen(omitted characters), Xishu(divided characters), He wen(combined characters), Jie zi(loan words). From this overall analysis, it is possible to correct mistaken carvings and mistaken readings of previous scholars.
    Reference: SELECT BIBLIOGRAPHY
    加「*」者為專書、學位論文,餘為期刊論文。
    三劃 于
    于省吾
    1949 〈重文例〉,《燕京學報》,第37期,1~9頁。
    *1979 《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4月,第1版第3次。
    *1993 《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第1版第1次。
    于省吾主編
    *1996 《甲骨文字詁林》(全4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第1版第1次。
    于豪亮
    1977 〈說「引」字〉,《考古》1977年第5期,339~340頁。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
    * 《國語》(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第3次。
    四劃 中、王、方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委會
    *1991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1979~1982《甲骨文合集》(全13冊),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2月第1版第4次。
    *1980~1983《小屯南地甲骨》(全5冊),上海:中華書局,1980年10月第1版第1次。
    *1984~ 《殷周金文集成》(全18冊),上海:中華書局,1984年8月第1版。
    *1992 《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2月第1版第4次。
    王 輝
    *1993 《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2年初版。
    清.王引之
    * 《經義述聞》卷十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68年初版。
    王宇信
    1977 〈釋九十〉,《文物》1977年第12期,77~78頁。
    *1989 《甲骨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王先謙
    *1987 《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2月第1版。
    王冠英
    1998 〈漢縣泉置遺址出土元與子方帛書信札考釋〉,《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年第1期,58~61頁。
    王慎行
    *1992 《古文字與殷周文明》,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2次。
    王國維
    *1959 《觀堂集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2月第1版。
    方述鑫
    1986 〈說甲骨文「^」字〉,《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第2輯。
    方靜若
    1981 〈 為「小甲」合文說〉,《中國文字》,新4期,115~118頁。
    六劃 伍、艾、朱
    伍仕謙
    1986 〈怎樣認識甲骨文字〉,《古文字研究》第13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第1版),144~156頁。
    朱鳳瀚
    *1996 〈商人諸神之權能與其類型〉,《盡心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57~79頁。
    朱德熙
    *1995 〈說「屯(純)、鎮、□〉,《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第1版),173~184頁。
    艾 蘭
    *1991 〈論甲骨文的契刻〉,《英國所藏甲骨集》下編上冊(北京:中蓽書局,1991年),203~214頁。
    七劃 何、吳、宋、李、沈、邢、肖
    何樹環
    1998 〈說「營」〉,《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99~116頁。
    何琳儀
    *1989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第1版。
    *1996 《古幣叢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5年8月初版。
    吳九龍
    1989 〈銀雀山漢簡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出土文獻研究續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197~224頁。
    吳匡.蔡哲茂
    1990 〈釋肙( )〉,《中正大學第一屆古文字研討會》(嘉義:1990年)。
    吳良寶
    1998 〈漫談先秦時期的標點符號〉,《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183~202頁。
    吳振武
    1988 〈古文字中的昔筆字〉,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長春:1988年7月)(抽印本),1~23頁。
    1989 〈古璽合文考(十六篇)〉,《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268~281頁。
    吳鎮烽編
    *1989 《陝西金文匯編》(全二冊),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宋鎮豪
    1983 〈甲骨文「九十」合文例〉,《中原文物》,第4期, 56~58頁。
    1989 〈論古代甲骨占卜的「三卜」制〉,《殷墟博物苑苑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創刊號),138~150頁。
    李 瑾
    1983 〈卜辭「王婦」名稱所反映之殷代構詞法分析-再評「非王卜辭」說〉,《重慶師院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1期89~68頁、第2期89~97頁。
    李孝定
    *1991 《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全八冊),台北: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民80年3月影印5版。
    李宗焜
    *1995 《殷墟甲骨文字表》,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1995年。
    1997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刪正〉,《大陸雜誌》第94卷第6期,241~260頁。
    李珍華.周長楫編撰
    *1993 《漢字古今音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1月第1版。
    李家浩
    1997 〈王家台秦簡「易占」為《歸藏》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第1期,46~52頁。
    李達良
    *1972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文史叢刊乙種之二《龜版文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文學系,1972年7月初版。
    李學勤
    *1990 〈論史牆盤及其意義〉,《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73~82頁。
    1992 〈釋「郊」〉,《文史》第36輯,7~10頁。
    李學勤.齊文心.艾蘭
    *1985 《英國所藏甲骨集》(英文題名為Oracle bone collections in Great Britain)(全四冊),
    ~1992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版第1次。
    李學勤.彭裕商
    *1996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版。
    沈 培
    *1992 《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1年11月初版。
    沈之瑜
    1979 〈說至〉,《文物》,1979年11期,69頁。
    1986 〈甲骨卜辭新獲〉,《上海博物館集刊》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157~179頁。
    沈之瑜、濮茅左
    1983 〈套卜大骨一版考釋〉,《上海博物館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輯),1983年7月,10~14頁。
    1992 〈卜辭的辭式與辭序〉,《古文字研究》第1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1~25頁。
    邢公畹
    *1983 〈漢臺語構詞法的一個比較研究-大名冠小名〉,《語言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版),189~199頁。
    肖 楠(劉一曼、郭振彔、曹定雲)
    1980 〈論武乙、文丁卜辭〉,《古文字研究》第3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第1版),43~79頁。
    八劃 周、季、屈、林、金
    周法高
    *1981 《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出版社,1981年10月。
    季旭昇
    *1994 〈《召南.江有汜》「不我以」古義新證〉,《詩經古義新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3年3月初版),19~46頁。
    屈萬里
    1948 〈甲骨文□比二字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3本,213~217頁,民37年(民60年1月再版)。
    *1984 屈萬里先生全集《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全二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詞,民73年7月初版。
    林 澐
    1979 〈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家族形能〉,《古文字研究》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第1版),314~336頁。
    1981 〈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古文字研究》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1月第1版),67~92頁。
    *1986 《古文字研究簡論》,農安: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第1次。
    * 1996 〈士王二字同源分化說〉,《盡心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1~11頁。
    1997 〈古文字轉注舉例〉,《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第1版),787~810頁。
    *1998 〈王、士同源及相關問題〉,《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113~123頁。
    林素清
    1985 〈論先秦文字中的「=」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4分,801~826頁。
    金祥恆
    1968 〈釋 〉,《中國文字》,第30冊,3273~3294頁,民57年2月初版。
    1973 〈釋 〉,《中國文字》第50冊,5515~5526頁,民62年12月初版。
    九劃 信、俞、前、姚、柳、段、洪、胡、范
    信陽地區文管會潢川縣文化館
    1980 〈河南潢川縣發現黃國和蔡國銅器〉,《文物》1980年第1期,46~50頁。
    清.俞樾等
    *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臺北:長安出版社,民67年台一版。
    日.前川捷三著、范毓周譯
    1983 〈關於午組卜辭的考察〉,《古文字研究》第8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月第1版),189~206頁。
    姚孝遂主編
    *1988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第1版第1次。
    *1989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全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月第1版第1次。
    姚孝遂、肖丁合著
    *1985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月第1版。
    柳東春
    *1996 《周原甲骨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民85年6月。
    清.段玉裁
    * 《說文解字注》經韻樓臧版,臺北:黎明出版有限公句,民73年2月10版。
    洪篤仁
    1963 〈卜辭合文商榷〉,《廈門大學學報》,第3期,63~70頁。
    胡光緯(小石)
    *1928 《甲骨文例》,收於《胡小石論文集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1~88頁。
    胡自逢
    *1928 《金文釋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63年9月初版。
    胡厚宣
    1939 〈卜辭雜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3分,399~456頁,民28年(民60年1月再版)。
    1939 〈釋□用□御〉,《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4分,467~484頁,民28年(民60年1月再版)。
    1947 〈卜辭同文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第2分,135~322頁,民36年(民60年1月再版)。
    1948 〈卜辭記文字史官簽名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305~322頁,民36年(民60年1月再版)。鵏
    *1972 〈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台北:大通書局,民61年初版),467~612頁。
    范毓周
    1992 〈甲骨文中的合文字〉,《國文天地》,第7卷12期,民81年5月,68~70頁。
    十劃 唐、孫、容、島、徐、袁、馬、高、陝
    唐 蘭
    1937 〈懷鉛隨錄(續)〉,《考古社刊》第6期,315~334頁,1937年。
    *1949 《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第1版。
    唐健垣
    1967 〈從「于」字用法證甲骨文 之不同〉,《中國文字》,第28冊,3231~3244頁,1962年1月。
    唐鈺明
    1986 〈□、又考辨〉,《古文字研究》第19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401~407頁。
    1996 〈異文在釋讀銅器銘文中的作用〉,《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86~92頁。
    孫稚雛
    1984 〈金文釋讀中一些問題的探討(續)〉,《古文字研究》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月第1版),407~420頁。
    清.孫詒讓著.樓學禮校點
    *1904 《契文舉例》,山東:齊魯書社,1993年12月第1版。
    容 庚
    *1985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第1版第5次。
    日.島邦男
    1967 〈甲骨文字同義舉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167~183頁,1967年6月。
    1983 〈卜辭上父母兄子之稱謂〉,《古文字研究》第8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月第1版),113~144頁,此文本為《殷墟卜辭研究》序論第二,33~51頁。
    日.島邦男著.溫天河、李壽林譯
    *1975 《殷墟卜辭研究》,臺北:鼎文書局,民64年12月初版。
    徐寶貴
    1996 〈甲骨文考釋三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42~46頁。
    袁仲一
    *1987 《秦代陶文》,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
    馬承源
    *1988 《商周青銅器錄文選》(全四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版。
    高 亨
    *1989 《古字通假會典》,齊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版第2次。
    高 明
    *1987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版。
    陝西同原考古隊.岐山周原文管所
    1982 〈岐山鳳雛村兩次發現周初甲骨文〉,《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3期,10~22頁。
    十一劃 商、常、張、曹、許、郭、陳
    商承祚
    *1986 〈談廿卅卌及其起源〉,《藝林叢錄》第2輯(中和:谷風出版社,1986年9月),38~42頁。
    常玉芝
    *1998 《殷商歷法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張 頷編纂
    *1986 《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5月第1版。
    張玉金
    *1994 《甲骨文虛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第1版。
    張亞初
    1989 〈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230~267頁。
    張金泉
    *1996 《新釋尉繚子》,台北:三民書局,民85年2月初版。
    張秉權
    1954 〈殷虛卜龜之卜兆及其有關問題〉,《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刊》第1輯,213~246頁,民43年6月。
    1956 〈卜龜腹甲的序數〉,《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上冊),229~272頁,民45年12月。
    1960 〈論成套卜辭〉,《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4種上冊,289~401頁,1960年7月。
    1967 〈甲骨文的發現與骨卜習慣的考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827~879頁,1967年6月。
    1975 〈甲骨文中所見的「數」〉,《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6本第3分,347~389頁,民64年。
    *1988 《甲骨文與甲骨學》,台北:國立編譯館,民77年9月初版。
    *1957~ 《小屯.殷虛文字丙編》及《考釋》(全六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46年。
    張政烺
    1980 〈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
    1983 〈殷契苜字說〉,《古文字研究》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第1版),15~22頁。
    張振林
    1997 〈商周銅器銘文之校讎〉,《第一屆國際訓詁學研討會論文集》,765~793頁,1997年4月19~20日。
    張桂光
    1986 〈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古文字研究》第14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第1版),153~184頁。
    1998 〈甲金文中的重益符號與商周的閏月問題〉,《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252~257頁。
    張勛燎
    1982 〈論七.十〉,《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101~136頁。
    曹錦炎
    1990 〈甲骨文地名字構形試析〉,《殷都學刊》,1990年第3期,15~20頁。
    1992 〈甲骨文合文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9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445~460頁。
    許進雄
    *1977 《明義士收藏甲骨文集》及《釋文》(全二冊)(英文題名為The Menzies collection of Shang Dynasty Oracle Bones),Canada:Hunter Rose Company,1977年。
    *1979 《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英文題名為Oracle bones from the White and other collections),Canada:Hunter Rose Company,1979年。
    1984 〈甲骨綴合新例(二)〉,《中國文字》新9期,民73年9月,151~160頁。
    1992 〈第五期五種祭祀祀譜的復原─兼談晚商的歷法〉,《古文字研究》第1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220~272頁。
    1998 〈第三期兆側刻辭〉,《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5月10~12日),45~54頁。
    郭沫若
    *1934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全三冊),東京:文求堂書店,召和10年。
    *1965 考古學專刊甲種第十二號《殷契粹編》及《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5月新1版。
    *1982 〈釋五十〉,《甲骨文字研究》收於《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115~134頁。
    *1982 〈缺刻橫畫二例〉,《殷契餘論》收於《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381~385頁。
    *1982 〈殘辭互足二例〉,《殷契餘論》收於《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373~380頁。
    *1982 《卜辭通纂》及《考釋》,收於《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二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陳永正
    1980 〈釋□〉,《古文字研究》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第1版),259~261頁。
    陳煒湛
    1980 〈甲骨文字辨析(兩篇)─卜辭月夕辨、卜辭□又說〉,《中山大學學報》1980年1期,75~83頁。牪
    1980 〈郭沫若〈釋五十〉補說〉及〈再補〉,《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第3輯13~18頁、第4輯98頁。
    1981 〈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1月第1版)(原載於一九八○年《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227~250頁。
    1985 〈「侯屯」卜骨考略〉,《古文字研究》第1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0月第1版),125~138頁。
    1985 〈「歷組卜辭」的討論與甲骨文斷代研究〉,《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21頁。
    *1987 《甲骨文簡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
    *1995 《甲骨文田獵刻辭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1次。
    陳煒湛、唐鈺明
    *1988 《古文字學綱要》,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1版。
    陳夢家
    *1992 《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版。
    十二劃 彭、湯、項、黃、曾
    彭邦烔
    1998 〈書契刻筆畫再探索〉,《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5月10~12日),191~201頁。
    彭裕商
    *1994 《殷墟甲骨斷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湯餘惠
    1986 〈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15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第1版),9~100頁。
    項 北
    1986 〈甲骨卜辭校正《史記》所載商代世系之誤兩例〉,《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5頁。
    黃奇逸、彭裕商
    1982 〈釋小甲〉,《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303~304頁。
    黃天樹
    *1991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0年11月初版。
    1998 〈午組卜辭研究〉,《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87年5月),257~272頁。
    1998 〈非王「劣體類」卜辭〉,《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10月第1版),66~79頁。
    黃永武新編
    *1976 《敦煌古籍敘錄新編》(全18冊),經部(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65年6月台一版。
    曾運乾
    *1982 《尚書正讀》,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71年5月初版。
    十三劃 楊、葉、董、裘
    楊五銘
    1981 〈兩周金文數字合文初探〉,《古文字研究》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第1版),129~149頁。
    楊升南
    1998 〈從「鹵小臣」說武丁對西北征伐的經濟目的〉,《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5月10日~12日),221~230頁。
    楊向奎
    1955 〈釋不玄冥〉,《歷史研究》1955年第1期,107~110頁。
    楊伯峻
    *1991 《春秋左傳注》(全二冊),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80年9月再版。
    楊家駱主編
    *1995 《新校本史記三家並附編二種》(全四冊),台北:鼎文書局,民84年9月九版。
    楊樹達
    * 1971 積微居叢書之一《積微居甲文說.金文說》(合訂本),台北:大通書局,民60年2月初版。
    葉玉森
    * 1972 《說契.揅契枝譚》,香港:香港書店,民61年印初版。
    董作賓
    1931 〈商代龜卜之推測〉,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安陽發掘報告》第1期,89~130頁,民18年12月。
    1931 〈大龜四版考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安陽發掘報告》第3期,423~442頁,民20年6月
    * 1935 《甲骨斷代研究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民54年。
    1936 〈骨文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本第1分,5~44頁,民60年1月再版。
    1962 〈殷代文例分常例特例二種說〉,《中國文字》第6冊,583~598頁,1962年1月。
    裘錫圭
    *1992 〈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本載於《古文字研究》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第1版),248~271頁。
    *1992 〈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古代文史研究新探》296~342頁。
    *1992 〈釋殷墟甲骨文裡的「遠」「□」(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1~10頁,原載《古文字研究》第12輯(1985年)。
    *1992 〈釋「弘」「強」〉,《古文字論集》53~58頁。
    *1992 〈釋「求」〉,《古文字論集》59~69頁。
    *1992 〈釋「勿」「發」〉,《古文字論集》70~84頁。
    *1992 〈釋「木月」、「林月」〉,《古文字論集》85~89頁,本發表於《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1988年)。
    *1992 〈說「喦」「嚴」〉,《古文字論集》99~104頁。
    *1992 〈說「以」〉,《古文字論集》106~110頁。
    *1992 〈說「□」〉,《古文字論集》117~121頁,原載《古文字研究》第1輯(1979年),121~125頁。
    *1992 〈卜辭「異」字和詩、書裡的「式」字〉,《古文字論集》122~140頁,原載《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1983年)。
    *1992 〈甲骨文重文和合文重複偏旁的省略〉,《古文字論集》141~146頁。
    *1992 〈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古文字論集》147~150頁。
    *1992 〈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古文字論集》151~153頁。
    *1992 〈甲骨文所見的商代農業〉,《古文字論集》154~189頁。
    *1992 〈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附「釋『万』」,《古文字論集》207~209頁。
    *1992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並釋「□」「剢」二字〉,《古文字論集》210~215頁。
    *1992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古文字論集》216~226頁。
    *1992 〈殷墟卜辭所見石甲兔甲即陽甲說〉,《古文字論集》231頁。
    *1992 〈甲骨綴合拾遺〉,《古文字論集》236~248頁,又收於《古文字研究》第1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31~44頁。
    *1992 〈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古文字論集》249~276頁。
    *1992 〈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古文字論集》,277~320頁,原載《古文字研究》第6輯。
    *1992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古文字論集》331~335頁,原載《考古》1972年第5期。
    *1992 〈談談孫詒讓的《契文舉例》,《古文字論集》336~342頁。
    *1992 〈殷墟甲骨文究概況〉,《古文字論集》343~349頁,原載《中學語文教學》,1979年6期,題目中的「概況」原作「概說」。
    *1992 〈說「玄衣朱襮□」─兼釋甲骨文「虣」字〉,《古文字論集》350~352頁,原載《文物》1976年12期。
    1993 〈釋殷虛卜辭中的「 」「 」等字〉,《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學三十周年校慶)73~94頁。
    *1995 《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84年4月再版。
    1997 〈說「揜函」─兼釋甲骨文「櫓」字〉,《華學》第1期,1997年2月,59~62頁。
    1998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5月10~12日),1~6頁。
    1998 〈論殷墟卜辭「多毓」之「毓」〉,《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第1版),450~458頁。
    十四劃 管、趙、劉、蔡
    管燮初
    1981 〈商周甲骨和青銅器上的卦爻辨識〉,《古文字研究》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1月第1版)。
    趙 誠
    *1996 《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第1版。
    趙銓、鍾少林、白榮金
    1982 〈甲骨文字契刻初探〉,《考古》,1982年第1期,85~91頁。
    劉 桓
    *1989 〈釋□〉,《殷契新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74~180頁。
    1990 〈卜辭勿牛說〉,《殷都學刊》1990年第4期,25~30頁。
    劉 釗
    1989 〈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第1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9月第1版),67~140頁。
    1990 〈釋甲骨文耤、羲、蟺、敖、僭諸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2期。
    *1991 《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大學博士生畢業論文,1991年。
    1996 〈談甲骨文中的「倒書」〉,《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55~59頁,此文本收於《古文字構形研究》。
    1996 〈古文字的合文、借筆、借字〉,《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抽印本),1~16頁。
    劉敬亭編著
    *1998 《山東省博物館珍藏甲骨墨拓集》,金壇:齊魯書社,1998年3月第1版。
    蔡哲茂
    1979 〈釋「 」〉,《大陸雜誌》第58卷第6期,31~37頁。
    1984 〈甲骨文合集綴合補遺〉,《大陸雜誌》,第68卷第6期,19~35頁。
    1984 〈甲骨文合集綴合補遺(續)~(續十六)〉,《大陸雜誌》,69/2(36~44)、72/1
    ~1997 (29~32)、73/4(36~39)、76/1(21~25)、76/3(44~46)、79/1(11~16)、80/5(1~4)、82/4(30~43)、84/1(41~48)、84/3(45~48)、85/6(42~46)、88/1(4~6)、92/6(25~29)、95/5(抽印本)、97/2(抽印本)、97/1(抽印本)
    1988 〈甲骨文合集的同文例〉,《大陸雜誌》,第76卷第5期,44~48頁。
    1988 〈釋「 」「 」〉,《故宮學術季刊》第3卷第5期,73~78頁,民77年。
    1991 〈談周代的「執駒」禮〉,《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3期(總99號),111頁附註。
    1992 〈甲骨文考釋兩則(一)說「 」(螾)(二)釋「 」(雲)〉,《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莊:1992年),27~52頁。
    1994 〈讀英國所藏甲骨集下編》〉,《大陸雜誌》(抽印本),第89卷第6期,1~5頁。
    1994 〈釋殷卜辭的「速」字〉,《第五屆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4年),195~211頁。
    1995 〈說甲骨文葬字及其相關問題〉,《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續編》(香港:1995年),119~132頁。
    1998 〈卜辭同文例研究舉例〉,《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成都:1998年10月),48~53頁。
    十五劃 鄭、蕭、魯
    鄭良樹
    1983 〈竹簡、帛書與校讎學、辨偽學〉,《古文字研究》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第1版),405~417頁。
    蕭良瓊
    1983 〈周原卜辭和殷墟卜辭之異同初探〉,《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版),261~284頁。
    1986 〈卜辭文例與卜辭的整理和研究〉,《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24~64頁。
    魯實先
    十六劃以上 鮑、濮、羅、嚴
    鮑賢倫
    1985 〈試論書寫對漢文形體演變的影響〉,《紹興師專學報》(社科版),第4期。
    濮茅左
    1983 〈卜辭釋序分析二例〉,《中原文物》,1983年3期,61~64頁。
    羅振玉
    *1937 《三代吉金文存》(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月第1版。
    *1969 《殷虛書契考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58年12月再版。
    嚴一萍
    1965 〈釋 〉,《中國文字》第15冊,1757~1814頁,民54年3月。
    *1978 《甲骨學》(上、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7年2月初版。
    其它
    * 《尚書》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2年。
    *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2年。
    *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2年。
    *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2年。
    外文部分─日文
    島邦男編撰
    *1970 《殷虛卜辭綜類》,台北:大通書局,民59年12月初版。
    松丸道雄.高□謙一編
    *1993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報告《甲骨文字字釋綜覽》,1993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415101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25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2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