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0/141868 (78%)
Visitors : 47578311      Online Users : 69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20


    Title: 朱鎔基政府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之研究
    Authors: 姜貴瑛
    Young, Kang Qwi
    Contributors: 趙建民
    Chao jian min
    姜貴瑛
    Kang Qwi Young
    Keywords: 機構改革
    國務院
    朱鎔基
    十五大
    Date: 1999
    Issue Date: 2016-04-22 13:50:11 (UTC+8)
    Abstract: 論文摘要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Maurice Meisner著。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十二大以來重要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中央政府組織機構一九九八。北京:改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中共中央馬恩列史編譯局。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毛澤東選集,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毛澤東選集,卷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毛澤東選集,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毛澤東選集,卷四。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毛澤東選集,卷五。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皮純協主編。機構改革全書(中),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
    石之瑜。中共法制理論解析。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一月。
    列寧全集,卷三十三。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列寧全集,卷三十七。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列寧全集,卷四十。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列寧全集,卷四十三。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列寧全集,卷五十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朱新民,唐國英等合著:中國大陸研究,第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朱新民。一九七八∼一九九0中共體制改革之研究-八0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Countries)。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五年。
    江炳倫。政治發展的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治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一九九四年。
    吳佩綸主編。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一九九0年三月。
    吳定等編著。行政學(一)。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吳國光、王兆軍。鄧小平之後的中國:解析時隔生死脩關的問題。台北:世界書局,一九九四年。
    吳國光、鄧永年。論中央-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李谷城。中共黨政軍結構。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九0年。
    李忠杰、徐耀新、魏力等著。社會主義改革史。北京:春秋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二月。
    李盛平,張明澍編(一九七六∼一九八六)。十年改革大事紀。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
    汪玉凱主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二十年。河南:中洲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八月。
    季思聰主編。朱鎔基化解危機之道(Can Zhu Rongji Avert Crisis?)。香港:明鏡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七月。
    易君博。政治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六版。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
    許南雄。行政學術語。台北:南鼎文化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建政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
    施九清等著。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六月。
    星星主編。改革政府。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
    唐紹邦,郭建平。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唐逸鴻。關鍵問題:中國即將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香港:明鏡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徐理明著。大變革-中國行政改革的目標與行為選擇。北京:改革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徐頌陶。中國公務員制度。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年。
    翁松然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續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高凱,熊光甲合編。新中國的歷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
    崔場編著。非常中國。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張文壽、郭丙于編。鄧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張文壽主編。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張志堅。中國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張志榮等主編。行政體制改革與轉變政府職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
    張雲倫。中國機構的沿革。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出版,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陳志良,楊耕等著。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陳德昇。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九八)-政府再造的觀點。台北:永業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的理論。台北:桂冠,一九九二年。
    雲光主編。社會主義政治學。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
    黃文敏編。中共十三大與中國改革。北京:北京週報社,一九八七年一月。
    葉明德。大陸人民的政治參與。台北:時英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詹中原。中共政府與行政制度。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鑑一九九九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劉克等編。黨政機構改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劉智峰主編。第七次革命-一九九八中國政府機構改革備忘錄。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鄭永年。朱鎔基的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紐澤西:八方文化出版,一九九九年。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迭編(上)。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鄧小平文選。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鄧小平文選。卷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鄧小平文選。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鄧小平論黨的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
    機構改革啟示錄,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錢其智、王秦豐。機構編制管理課程。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一九九0年。
    錢其智、張靜之、馬謝林。機構改革論。北京:勞動人事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謝慶奎。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薩公強。中共十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九一年。
    藩興祖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
    蘇梅鳳,卓松呈主編。中國公務員制度。湖北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顧家麒。從機構改革到行政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北京:中國發展初版社,一九九七年。
    (二)期刊專論
    王 偉。「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台北台灣大學),一九九八年第三十三期。
    王立世。「“人員分流”之我見」,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九月。
    王久厚。「論轉變政府職能的體制性障礙」,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王丹紅。「論政府職能轉變的一般規律」,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五年第六期。
    王建國。「制定政策要考慮什麼」,改革(北京),一九九五年二期。
    王滬寧。「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文匯報(上海),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五日。
    田穗生。「當前政府職能轉變應有的選擇」,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陳雙全。「國資體制改革是機構改革的樞紐環節」,改革與理論(鄭州),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左然。「機構改革應該如何推進?」,瞭望(北京),一九九八年第八期。
    ──。「完成從機構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到公共行政改革的轉變」,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吳志國、張躍進。「把機構編制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吳玉山。「由鄧小平到江澤民-科技官僚時代的來臨」,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台北台灣大學),一九九七年第二十一期。
    任宗紀。「人員分流的真諦:合理調整人才資源結構」,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七期。
    中共政權機構誌:監察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三十四卷第九期,民國八十年九月。
    周古廉。「機構改革:創建新體制的迫切需要」,中國改革(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七期。
    江澤民。「政治報告」,新華社,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李其文。「法制化是機構改革的基本保障」,中國改革(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九期。
    李國雄。「從比較觀點看中共官僚體系之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八五)」,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三十二卷十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吳大海。「一九九八年的中共政治」,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三卷二期,一九九九年二月。
    宋國誠。「評中共的機構改革與人事佈局」,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四十一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近年來大陸學界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論述(下)-從六四之前至十四大」,中共研究(台北),一九九三年八月第二十四卷,第八期。
    李宗勳、范祥偉。「政府職能轉換與機構改革」,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二卷第八期,一九九九年七月。
    周海文。「中共政府機構改革研析」,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二卷八期,一九九八年八月。
    周古廉。「機構改革:創建新體制的迫切需要」,中國改革(北京),第七期,一九九八年。
    胡應南、劉光輝。「注意!國家機關分流人員開始回流」,作家文摘,轉引自經濟研究資料(北京),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程新。「中共進行機構改革情況之研析」,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三卷五期,一九九九年五月。
    郭沛。「政府為什麼還要辦企業?」,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十期。
    馮靜。「統一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整体推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六月。
    劉文軍。「政府大裁員行政幹部怎麼辦?」,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六期。
    錢其智。「國務院的三次機構改革(一)、(二)、(三)」,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四月。
    鮑靜。「九八國務院辦公廳機構改革訪談錄」,中國行政管理(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九期,一九九八年九月。
    熊自健。「中共當局關於轉變政府職能的討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三十六卷第六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轉變政府職能」與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四十一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一九九八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人員分流問題」,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四十二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葉明德。「江澤民新政--—中共「九屆全國人大會」之政治暨政策涵義」,理論與政策(台北),第十二卷第二期,一九九八年。
    趙其文。「論朱鎔基主導的機構改革案」,公務員月刊(台北),第二十六期。
    趙建民。「論中共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三十六卷第六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評中共「兩會」」,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二十四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龍天祐。「評析中共幹部人事制度的中大改革」,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一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龍飛。「對中共「十五大」政治報告之評析」,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一卷十期,一九九七年十月。
    ──。「評析中共「十五大」政治體制改革之趨向」,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一卷十二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對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析」,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二卷五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評析朱鎔基「政府工作報告」」,中共研究(台北),第三十三卷四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謝慶奎。「大陸行政機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兼論行政機構改革的長期性」,政大公共行政學報(台北),民國八十六年一月第一期。
    ──。「回眸:中國行政機構改革」,中國改革報(北京),一九九八年三月六日,第三版。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公報,一九九八年第八號、九號、十三號。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向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派出稽查特派員的方案」,國務院公報,一九九八年第十三號。
    人民日報(北京),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版。
    江澤民,「政治報告」,新華社,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羅幹,「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人民日報,一九九八年三月七日,第一、二版。
    「勞動和社會保障國家統計局發布統計公報」,人民日報,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六日。
    「積極穩妥地做好中央國家機關人員分流安排工作」,中國機構(北京),一九九八年第七期,一九九八年七月。
    (三)論文
    王文杰。國有企業公司化改制之法律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一九九七年。
    王似華。八0年代以來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
    吳志偉。八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政府組織與職能之轉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
    宋光景。中共國務院組織及職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五年七月。
    姜一奎。中共行政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博士論文,一九九六年。
    高輝、王文杰。大陸機構改革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一九九八年。
    詹中原、施能傑。中共行政組織與人事制度改革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劉政杰。中共政府機構「精簡-膨脹」循環之研究(1978-1998)。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六月七日。
    二、英文部份
    Barrett, L.McCormick. Political Reform in Post Mao China: Democracy and Bureaucracy in a Leninist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Barzelay, Michael. 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Campbell, Colin and B.Guy Peters(eds.). Organization Govenace, Governing Organizations.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88.
    Carnoy, Martin. The State and Political Theo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Lampton David M.(e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Post-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
    Goodman, David S.G (ed.). Groups and Politics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diff;U.K.:University College Cardiff Press,1984.
    Lee ,Hong Yung. From Revolutionary Cadres to Party Technocrats in Socialist Chin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
    Fewsmith, Jeseph. Dilemmas of Reform in China:Plitical Conflict and Economic Debate. N.Y.:M.E.Sharpe,1994.
    Dreyer, June Teufel. China’ Political System. N.Y.: Pragon House publishers,1993.
    Lieberthal, Kenneth. Governing China. N.Y:W.W.Norton & Co.,1995.
    Lieberthal, Kenneth and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Pye, Lucian W. China:An Introdution.3rd ed. Boston:Little,Brown & Co.,1984.
    MacFarquhar,Roderick. The Politics Of China;the Era of Mao and Deng. 2nd edition.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Spulber, Nicolas. Redefining the State:Privatization and Welfare Reform in Industrial 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Robert K. Merton, “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reprinted in A.Etzioni. Complex Organization: A Sociological Reader. N.Y.: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1.
    Rose, Richard. Understanding Big Government :the Programme Approach.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1984.
    Saich, Tony. China:Politics and Government.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81.
    Shirk, Susan L. 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Ogden, Suzanne. China’s Unresolved Issues.3rd edtion. N.J.: Prentice Hall,199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852610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21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