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59399      Online Users : 10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112


    Title: 一九九O年代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之研究
    Authors: 王家倫
    Contributors: 李登科
    王家倫
    Keywords: 中南美邦友邦
    農業技術合作小組
    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
    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2 17:27:20 (UTC+8)
    Abstract: 大綱提要
    Reference: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壹、政府出版品與文件
    一、中華民國
    外交部檔案資料處編印,中華民國外交大事日誌(台北:外交部,民國60年-76年)。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外交年鑑(台北:外交部,民國77年-87年)。
    外交部,外交報告書:對外關係與外交行政(台北:外交部,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再版)
    外交部,外交統計年報(台北:外交部,民國85年-87年)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編,我國與各國關係一覽表(台北:外交部,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外交部,中華民國駐外館處一覽表(台北:外交部,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及十二月)
    外交部,中外條約編輯(台北:外交部,第一編至第十一編)。
    外交部,中共於國際間謀我事例(一九九三年九月至一九九四年二月)(台北:外交部,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外交部編印,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外交部單位預算案,民國87年3月。
    外交部編印,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中央
    政府總預算案-外交部單位預算案,民國88年3月。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立法院秘書處編印,「立法院第三屆第五會期外交及僑政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28期(下),民國87年5月27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八十三年七月)。
    行政院新聞局編印,太平之旅-前進中南美(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財政部統計處編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
    胡志強,當前外交施政(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在立法院第三屆第五會期外交及僑政委員會施政報告)。
    胡志強,當前外交施政(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在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外交及僑政委員會施政報告)。
    胡志強,當前外交施政(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在立法院第四屆第一會期外交及僑政委員會施政報告)。
    胡志強,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業務報告,民國87年5月18日。
    外交部,外交部通訊,第22卷第10期,民國87年8月號。
    程建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八十六年度工作報告,民國86年3月27日。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月初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新時期黨的建設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中共廣播輯要
    中國年鑑
    中國經濟年鑑
    中國年報
    三、國際組織
    OECD 1990 Report:Development Cooperation,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Dec. 1990.
    United Nations,World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貳、專書
    一、中文專書
    中央通訊社編印,1998年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初版)。
    中央通訊社編印,1997年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社會學出版社編印,當代中國外交史(北京,1990年)。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編印,邁向新世紀:全方位政策規劃(台北,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中國國民黨與國際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田曾佩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10月)
    外交部非洲司/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我國與非洲國家技術合作之執行與成效(台北,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外交部中南美司、亞太司、亞西司及歐洲司/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秘書處編印,我國與中南美洲、東南亞及中東國家之技術合作(台北,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印,立法院報章資料專輯:經貿外交,第三十九輯(台北,民國八十年四月)。
    台北論壇基金會編印,我與中南美洲關係(台北,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李登科主編,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初版)。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初版)。
    李瓊莉,「中華民國的務實外交與中共的反應」,江振昌主編,兩岸三地的政經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何思因主編,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民國八十六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沈呂巡,軍售問題與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國際法及事務叢書,民國七十五年)。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初版)。
    周煦主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民國86年4月,二版)。
    洪育沂主編,拉美國際關係史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2月)
    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台北: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初版)。
    陳芝芸,拉丁美洲對外經濟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高英茂主編,中華民國對外援助政策的理念與發展(台北: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民國八十年)。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一九五○- 一九七二)(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初版)。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一九七二- 一九九二)(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印,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三十六年之回顧(民國五十年五月至八十六年六月),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出版。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編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八十六年度年報,民國八十六年八月編印。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編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八十七年度年報,民國八十七年八月編印。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編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八十八年度年報,民國八十八年八月編印。
    張京育,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三版)。
    張慧英,超級外交官:李登輝和他的務實外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黃秀日,美國與中俄共對非政策之比較(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初版)。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七月)。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再版)。
    鄧中堅,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民國八十四年)。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評估(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初版)。
    蔡政文、吳榮義等著,我國對外政策及行動取向(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一九九一年)。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戴鴻超,現代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11月,初版)。
    衛民,中華民國的雙邊外交:功能主義外交的檢討(台北:
    民國82年11月,初版)。
    二、英文專書
    Black, Lloyd D.,The Strategy of foreign Aid(Princeton:D. 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8).
    Browne, Stephen,Foreign Aid in Practice(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0).
    Chen, Marc J.,Taiwan at the Crossroads(Washington,D.C.:Asia Resource Center,1988).
    Choudhury, G.W.,China in World Affairs: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PRC Since 1970 (Boulder,Colo: Westview Press, 1982)
    Copper, John Franklin,China`s Foreign Aid:An Instrument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Lexington:D.C. Heath and Company,1976).
    Degenhardt, Henry W.,Treaties and Alliances of the World(Harlow, Essex, U.K.: Longman ,1981,3rd Edition)
    Harris, Lillian Craig and Worden, Robert L.,China and the Third World:Champion or Challenger?(Massachusetts:Auburn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1986).
    Holsti, K.J.,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4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Inc.,1983).
    Huntington,Samuel P.,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Oklahoma: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91).
    Kennedy, Paul,Preparing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Canada:Toronto,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td.,1993).
    Keohane, Robert O. ed.,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Keohane, Robert O. & Nye,Joseph S.,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
    Krueger, Anne O.,Michalopoulous,Constantine and
    Ruttan,Vernon W.,Aid and Development(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
    Maghroori, Ray and Ramberg,Bennett eds., Globalism versus Realism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rd Debates(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Inc.,1982).
    Mikesell, Raymond,The Economics of Foreign Aid(Chicago:Aldine,1968).
    Nelson, John M.,Aid, Influence, and Foreign Policy(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68)
    Nye, Joseph S.,Jr.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second edition(California:Menlo Park,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1997).
    Riddell, Roger C.,Foreign Aid Reconsidered(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
    Rowe, David Nelson,The New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African Countries (The U.S.:National Council Scholars,1969).
    Vorys, Karl Von,The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Foreign Aid(Phiade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67).
    Waltz , Kenneth,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enlo Park,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9).
    White, John,The Politics of Foreign Aid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4).
    參、期刊
    一、中文
    丁永康,「國際政治經濟的互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0期,民國81年10月,頁74-84。
    王建勛,「中華民國與轉變中的拉丁美洲」,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0期,民國八十年十月十日,頁85-97。
    王建勛,「拉丁美洲經濟區域整合之演變與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2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頁1-14。
    朱雲漢,「全球主義、區域主義與第二軌道外交:台灣務
    實外交的新座標」,理論與政策,十一期一卷,民國八十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五年十二月,頁6-8。
    「台商不要想當外交棋子」,亞洲周刊,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六日,頁47-49。
    共黨問題研究期刊資料室,「中共外交論述」,共黨問題研 究,第24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頁93-116。
    李登科,「我國務實外交之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民國84年7月,頁1-11。
    林享能,「中共在拉丁美洲之擴張與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10期,民國76年7月,頁45-51。
    林碧炤,「經濟外交的理論與實際(上)」,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77年10月,頁71-82。
    林碧炤,「經濟外交的理論與實際(下)」,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2期,民國77年11月,頁12-31。
    林德昌,「對外經援動機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2 卷第12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頁62-76。
    林德昌,「中共經援非洲國家之模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6期,民國八十四年六月,頁41-54。
    林德昌,「中共援外政策:外交目標或經濟利益」,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0期,民國八十三年十月,頁35-47。
    柯玉枝,「九○年代中共對拉美外交政策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7期,民國87年7月,頁33-57。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吳玲君,「美國經援第三世界之理論與實際」,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4期,民國七十八年一月,頁42-55。
    亞洲週刊,「兩岸外交戰推向全球」,1997年1月20日-26日,頁46-47。
    亞洲週刊,1997年1月13-19日,頁21。
    周余雲,「相交無遠近,萬里尚為臨」,拉丁美洲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一期(一九九八年二月),頁1。
    許長亨,「中華民國對外技術合作政策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0期,民國80年10月,頁123-135。
    許長亨,「日本與中華民國在國際合作之比較」,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5期,民國81年5月,頁45-63。
    邱稔壤,「後冷戰時期台海兩岸在拉丁美洲的外交競逐」,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2期,民國八十五年二月,頁54-64。
    張麟徵,「務實外交-政策與理論之解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2期,民國79年9月,頁62-77。
    張寶宇,「淺談中拉關係在各自對外關係中的地位」,拉丁美洲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一期(一九九五年二月),頁22。
    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簡訊,台北:經濟部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第14 期,民國85年4月,頁1-26。
    海外技術合作簡訊,台北:海外會秘書處,第185期,民
    國86年6月,頁1-51。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編印,國合會訊(創刊號),民國88年1月,頁2-3。
    陳芝芸,「中國開拓拉美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拉丁美
    洲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五期(一九九七年十月),頁1。
    郭篤為,「拉丁美洲:呈外交拉鋸戰局面」,九○年代,一九九六年十月,頁82-84。
    郭篤為、王健民、童清峰,「兩岸中美洲貼身纏鬥」,亞洲周刊,1997年1月13日至19日,頁18-20。
    趙惠謨,「我國毅然退出聯合國經緯(續)」,問題與研究,第11卷第3期,民國60年12月,頁68-69。
    趙建民,「中華民國外交拓展之中共因素分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3期,民國79年10月,頁74-86。
    鄭端耀,「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民國87年4月,頁3。
    錢復,「一九九○年代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新取向」,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0期,民國80年10月,頁1-9。
    「我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1卷第3期,民國45年6月15日,頁73-74。
    二、英文
    Clad, James C. and Stone,Roger D.,"New Mission for Foreign Aid," Foreign Affairs,72(1993),pp.196-205.
    Hunting, Samuel P.," Foreign Aid for What and for Whom,"Foreign Policy,No. 1,Winter 1970-1971,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pp.163-167.
    Lin, Teh-chang,"Foreign Aid: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munist China`s Foreign Policy," Issues &studies,Vol. 27 No. 5,May 1991,pp.78-102.
    Maizels, Alfred and Nissanke,Machiko K.," Motivations for Ai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12,September 1984,pp.897-900.
    Weintraub,Sidney,"The New U.S.Economic Initiative Toward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Interamerica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33,No.1,Spring 1991,pp.1-18.
    肆、報紙
    一、中文
    人民日報(北京)
    大公報(香港)
    文匯報(香港)
    工商時報(台北)
    中央日報(台北)
    中國時報(台北)
    中時晚報(台北)
    中華日報(台北)
    民眾日報(台北)
    自由時報(台北)
    自立早報(台北)
    經濟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聯合晚報(台北)
    二英文
    China News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China Pos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egal, Gerald,"Latin America Looks to the Pacific Century,"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 August 31,1989,p4.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一:中南美洲地區各國基本資料表
    國 名 首 都 面 積(平方公里) 人 口(百萬人) 獨立日期 加入聯合國日期 與我外交關係
    安地卡 聖約翰 0.442 0.066 1981.11.1. 1981.11.1. 無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2780.4 34.995 1816.7.9. 1945.10.24. 無
    巴哈馬 拿索 13.878 0.28 1973.7.10. 1973.9.18. 無
    巴貝多 橋鎮 0.43 0.263 1966.11.30. 1966.12.9. 無
    貝里斯 貝爾墨邦 22.696 0.221 1981.9.21. 1981.9.25. 有
    玻利維亞 拉巴斯 1098.581 7.593 1825.8.6. 1945.11.14 無
    巴西 巴西利亞 8511.965 164.424 1822.9.7. 1945.10.24 無
    智利 聖地牙哥 756.626 14.478 1810.9.18. 1945.10.24 無
    哥倫比亞 波哥大 1138.914 35.652 1810.7.20. 1945.11.5. 無
    哥斯大黎加 聖約瑟 51.1 3.50 1821.9.15 1945.11.2. 有
    古巴 哈瓦那 110.861 11.118 1902.5.20. 1945.10.24 無
    多米尼克 羅梭 0.75 0.071 1978.11.3. 1978.12.18 有
    多明尼加 聖多明哥 48.734 7.961 1844.2.27. 1945.10.24 有
    厄瓜多 基多 283.561 11.699 1809.8.10. 1945.12.21. 無
    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 21.041 5.897 1821.9.15. 1945.12.24 有
    格瑞那達 聖喬治 0.344 0.092 1974.2.7. 1974.9.17. 有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 108.889 10.928 1821.9.15. 1945.11.21. 有
    蓋亞那 佐治敦 214.969 0.844 1966.5.26. 1966.9.20. 無
    海地 太子港 27.75 7.329 1804.1.1. 1945.10.24 有
    牙買加 京斯敦 10.99 2.465 1962.8.6. 1962.9.18. 無
    宏都拉斯 德古西加巴 112.088 5.816 1821.9.15. 1945.12.17. 有
    墨西哥 墨西哥城 1958.201 95.47 1810.9.16. 1945.11.7. 無
    尼加拉瓜 馬納瓜 130.0 4.584 1821.9.15 1945.10.24 有
    巴拿馬 巴拿馬市 75.517 2.677 1903.11.3. 1945.11.13. 有
    巴拉圭 亞松森 406.752 5.09 1811.5.14. 1945.10.24. 有
    秘魯 利馬 1285.216 24.233 1821.7.28. 1945.10.31. 無
    聖克里斯多福 巴士地 0.261 0.041 1983.9.19. 1983.9.23. 有
    聖露西亞 卡斯翠 0.622 0.144 1979.2.22. 1979.9.18. 無
    聖文森 金石城 0.388 0.113 1979.10.27. 1980.9.16. 有
    蘇利南 巴拉馬利波 163.265 0.428 1975.11.25. 1975.12.4. 無
    千里達 西班牙港 5.13 1.32 1962.8.31. 1962.9.18. 無
    烏拉圭 蒙特維多 177.414 3.204 1828.8.25. 1945.12.18. 無
    委內瑞拉 卡拉卡斯 912.05 22.311 1811.7.5. 1945.11.15. 無
    資料來源: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編,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87年12月,頁2-39。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二:我國與貝里斯農業技術合作協定(1996年12月)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資料來源:外交部編,中外條約編輯,民國86年6月,頁98-103。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三:歷年駐中南美洲技術團一覽表(含團長名單)
    中美洲地區
    1 駐墨西哥農技團1969.8.-1971.12.
    2 駐巴拿馬農技團1970.4.- 蘇朝鴻、吳康宏
    3 駐巴拿馬漁技團1974.8.- 陳永來、李文淳、陳振輝
    4 駐宏都拉斯農技團1972.2.- 林法平、徐容章、廖德忠、徐進生、柯德基、陳思存、向水松
    5 駐宏都拉斯漁技團1974.11.- 丁雲源、李明男、胡舜智、孫寧、鄭達雄
    6 駐哥斯大黎加農技團1972.9.- 林興、吳琨、楊建南、陳冠州、童通雄
    7 駐哥斯大黎加竹工藝團1981.9.- 林維治、江濤、李明男
    8 駐哥斯大黎加漁技團1980.10.- 葉光薰、李文淳
    9 駐尼加拉瓜農技團1972.5.-1985.12. 1991.7.- 眭國彥、洪清泉、陳榮輝、向水松、童通雄、陳冠州、林勝彬
    10 駐薩爾瓦多農技團1972.8.- 吳恪元、黃秋逢、吳康宏、吳敏信
    11 駐貝里斯農技團1991.1.- 馬蔭春、楊建南、柯德基
    12 駐瓜地馬拉農技團1973.2.- 陳上淮、張增剛、羅樹忠、何鎧光、張國良、林勝彬、陳冠州
    加勒比海地區
    13 駐巴貝多農技團1991.1.- 鄺建雄
    14 駐多明尼加農技團1963.11.- 王啟柱、章榮彬、謝英鐸、陳家堯
    15 駐多明尼加漁技團1988.12.- 陳啟民
    16 駐海地農技團1972.10.-1986.2. 1990.3.- 姜鴻善、雄光斗、鄒運豐、李朝賢、黃通
    17 駐聖文森農技團1982.10.- 王次賡、吳則雄、蔡旺財、林勝彬、張國良、洪文禮、鄒振家
    18 駐聖克里斯多福農技團1982.2.- 宋載炎、嚴奉琰、陳義松、張國良、林維和
    19 駐聖露西亞農技團1984.12.-1997.8. 林法平、詹國連、陳思存、賴森雄
    20 駐多米尼克農技團1985.1.- 侯清利、童通雄、洪文禮、馬蔭春
    21 駐格瑞那達農技團1991.5.- 蔡俊雄
    22 駐巴哈馬農技團1990.4.-1997.5. 宋載炎、吳連登
    南美洲地區
    23 駐巴拉圭農技團1972.4.- 劉錫禎、吳敏信、蘇朝鴻
    24 駐烏拉圭農技團1974.3.-1988.2. 胡兆華、蔡國梅、何永安、宇國勝、楊嘉文、吳文雄、童通雄
    25 駐厄瓜多農技團1970.10.-1971.12. 1978.12.- 楊建華、林法平、陳家堯、楊建南、李新松、嚴恩生
    26 駐厄瓜多漁技團1981.6.-1995.1.(1995.1.併入厄瓜多農技團) 黃丁郎、劉文御
    27 駐玻利維亞農技團1972.8.-1985.7. 顧乃誠、戈定軍
    28 駐玻利維亞昆蟲醫技團1981.11.- 1985.7. 連日清
    29 駐哥倫比亞漁技團1976.5.-1980.2. 黃丁郎
    30 駐哥倫比亞農技團1979.9.-1980.2. 林世榮
    31 駐哥倫比亞竹工藝團1980.1.-1980.2. 林維治
    32 駐巴西農技團1965.10.-1971.6. 靳廣濂、劉錫彬
    33 駐智利農技團1967.9.-1971.2. 諶貽蓀
    34 駐秘魯農技團1970.5.-1971.12. 張沂滔
    35 駐蓋亞那農技團1970.11.-1972.1. 夏雨人
    資料來源: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三十六年回顧,86年6月出版,頁51-54,216-217。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四:歷年榮獲國內及駐在國政府表揚之駐中南美洲技術團傑出人員
    年份 姓名/團隊名 具 體 事 蹟
    1977 駐哥斯大黎加農技團 參加哥國農業展覽榮獲國際獎第一名
    1977 駐巴拿馬農技團 獲巴拿馬政府頒贈獎牌乙面,以酬謝對該國農業發展之貢獻。
    1978 洪清泉團長 獲尼加拉瓜農牧部頒贈感謝狀及紀念金幣,以酬謝渠任職期間對促進中尼農技合作之貢獻。
    1979 駐瓜地馬拉農技團 獲瓜地馬拉傘兵總司令頒贈獎牌乙面、獎狀乙幀以酬謝於傘兵營地輔導農事之貢獻。
    1980 駐厄瓜多農技團 獲厄農業協會頒贈獎牌乙面,以獎勵對厄國技術合作、農業示範與生產改良方面之貢獻。
    1980 駐玻利維亞農技團 為紀念中玻農技合作十週年,玻國特發行紀念郵票以感謝我駐玻農技團對玻國農業發展之貢獻。
    1983 駐瓜地馬拉農技團 瓜國政府為答謝我國之農技協助,特將阿谷(Acul)鎮之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中華民國路」。
    1983 蘇朝鴻團長 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記功二次並頒發獎狀及獎金三千美元,以表揚渠對中巴及加勒比海新興國家技術合作極具貢獻。
    1984 謝英鐸團長 榮獲多明尼加政府頒贈該國公務員最高勳章「克里斯多巴哥倫」景章,以酬謝渠對多國農業之貢獻。
    1985 柯德基團長 獲宏都拉斯外交部長與天然資源部長聯名頒發獎狀乙幀,以酬謝渠多年協助宏國農業發展之功績。
    1986 李新松技師馮朝程技師 榮獲宏都拉斯天然資源部部長頒發獎狀。
    1986 謝英鐸團長 榮獲多明尼加農部部長頒贈獎牌乙面,以酬謝渠二十一年來於多國從事水稻品種育成、推廣、生產之辛勞及對多國糧食生產所作之重大貢獻。
    1986 喬德隆技師 榮獲瓜地馬拉政府合作事業局頒贈獎狀乙幀以酬謝渠辦理「印地安村養豬示範及大豆生產」工作成績優異。
    1987 吳柏欽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嘉獎乙次,以表揚渠在駐聖克里斯多福農技團時之優異成績。
    1987 林煌烈技師 榮獲哥斯大黎加總統致函肯定及讚許渠突破哥國試種葡萄困境,成績輝煌,對提昇我國農技合作榮譽貢獻甚鉅。
    1988 康清亮技師 榮獲巴拉圭農牧部長頒贈紀念銀盤乙面,以酬謝渠對巴國推展養鴨業之貢獻。
    1989 潘金木專家 榮獲巴拿馬農牧部部長致函感謝渠協助巴國養鴨業績效卓著。
    1990 蘇朝鴻團長 榮獲巴拿馬農牧部頒贈三等領受勳章,以表彰渠於巴拿馬服務二十年之辛勞與功績。
    1991 吳敏信團長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致函嘉勉並頒發獎狀乙幀及獎金,以表揚渠駐巴拉圭農技團團長任內,推動農牧示範村艱鉅工作,嘉惠巴國貧農,增進中巴邦誼。
    1991 駐厄瓜多農技團 榮獲厄瓜多國家稻米會頒贈獎狀乙幀,以表揚對促進厄國稻米生產所作之貢獻。
    1991 吳萬來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致函嘉勉並頒發獎金,以表揚渠於巴拉圭農牧示範村考核比賽榮獲第一名。
    1992 周俊賢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特致函嘉勉以渠與宏都拉斯人員共同編撰「蝦苗繁殖」西文推廣手冊,對宏方人員學習蝦苗繁殖至具助益。
    1993 楊國仟技師許文苑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致函嘉勉渠等於薩爾瓦多研發成功海蝦人工繁殖技術。
    1994 吳康宏團長賴朝枝技師 參加巴拿馬大衛市國際農工展榮獲總統獎。
    1995 吳敏信團長林世勳技師董群瑞技師林瑞祺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致函嘉勉渠等參加薩爾瓦多農牧展,深獲駐在國朝野一致讚賞。
    1995 江萬富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致函嘉勉渠以西文完成果樹栽培手冊,對駐哥斯大黎加農技團種苗繁殖及推廣工作貢獻卓著。
    1995 劉澄煜技師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特頒發獎牌乙面,以表揚渠駐哥斯大黎加竹工藝團任內技藝高超,題升技術援外之聲譽。
    1995 駐聖錄西亞農技團 榮獲聖露西亞總統致函我駐館讚揚農技團成果。
    1997 駐宏都拉斯農技團 榮獲「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特頒獎狀乙幀以資鼓勵該團於1997年2月間全力協助「駐中南美洲農、漁業及竹工藝技術團農產品產銷及收穫後處理研討會」,使該會園滿達成任務。
    資料來源: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三十六年回顧(民國50年5月至86年6月),86年6月出版,頁97-105。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五:歷年駐中南美洲技術團因公殉職人員
    序號 姓 名 日 期 地 點 年齡 原 因 所屬團隊職稱
    1 廖德忠 1975.3.14. 宏都拉斯 52歲 病 故 駐宏都拉斯農技團團長
    2 宋海洋 1975.6.28. 宏都拉斯 44歲 車 禍 駐宏都拉斯農技團技師
    3 宇國勝 1981.12.30. 烏拉圭 36歲 車 禍 駐烏拉圭農技團代團長
    4 劉榮上 1986.7.28. 台北榮民總醫院 43歲 病 故 駐瓜地馬拉農技團技師
    5 林錦塘 1989.10.21. 巴拿馬 30歲 車 禍 駐巴拿馬農技團技師
    6 莊濬瓊 1996.4.27. 聖文森 65歲 車 禍 駐聖文森農技團技師
    資料來源: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三十六年回顧(民國50年5月至86年6月),86年6月出版,頁107-108。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附錄六
    第七章參考文獻與附錄
    資料來源: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三十六年回顧(民國50年5月至86年6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8425300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77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