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35019      Online Users : 14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402


    Title: 從再生產的角度論社會安全制度之本質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production
    Authors: 王明聖
    Wang, Ming-Shon
    Contributors: 傅立葉
    Fu, Li-Yeh
    王明聖
    Wang, Ming-Shon
    Keywords: 再生產
    家戶單位(家庭)
    性別
    父權制
    全球化
    商品化
    社會關係
    Reproduction
    Household (family)
    Gender
    Patriarchy
    Globalization
    Commodification
    Social relationship
    Date: 1997
    Issue Date: 2016-04-27 11:20:20 (UTC+8)
    Abstract: 本文主要論述在於透過歷史的鋪陳來指出社會演化的動力,並非完全是由於市場的力量所促成的,當然這並非否定市場在工業資本主義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生活在今日資本主義的社會,日常的生活完全無法脫離市場的控制,似乎誤認市場力量是主導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然而從前資本主義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演化過程中,可以發現市場的形成其實是透過人為的因素而形成(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者號稱自律性市場機制--「看不見的手」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前商品化時期作為生活總體的生產與再生產樣式,也由於勞動力的商品化而漸漸被區分為公、私領域的劃分。的確市場在工業資本主義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更重於往昔,可是從先進工業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來看,只是國家對於市場控制程度大小改變的循環罷了,從來就沒有脫離控制的範圍--「自律性市場」根本不存在。經濟學者認為經濟發展就是景氣、蕭條、復甦等階段的不斷循環,市場會自動地調節,從歷史的資料中卻可明確地發現,國家的干預也隨著這種循環發展而不斷地縮小和擴大著干預規制的政策。在工業資本主義「牟利」的法則運作下,資本所追尋的就是「獲利率」,不斷地透過任何方式來膨脹擴大自身的價值,這種過程是透過生產、消費與在生產之間的相互流通來達成,光靠市場的力量事無法達成的,必須配合著國家和家戶單位等外部制度的配合才能達成,也就是工業資本必須透過與社會安全制度、父權主義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得生產樣式能夠順利的運行而使工業資本主義更加發達成熟。因為工業資本主義並無法製造出源源不絕的勞動力其必須透過家庭來作為勞動力在生產的單位,國家此時扮演重要的規制角色(透過社會政策)。為了打通商品的通路,必須增加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或者避免大量的生產過剩(銷毀生產資料)。然而資本運行的邏輯是不斷地剝削工資以作為資本的繼續在生產的基礎,各國社會安全制度的出現也就是作為一種「社會薪資」的形式來彌補工作薪資的不足以增進消費能力,維持家戶單位的再生產機制(其補助對象往往是以家戶單位的形式進行),工業資本主義在家庭之外創造了工作薪資,並且需要女性在家內從事再生產的勞動以培育工業資本主義系統所需要的未來勞動者和現役勞動者的再生產。其是透過透過集體、個體的消費和再生產的保護,以維持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機制能夠正常運行。然而社會薪資的來源是來自稅收,這意味著勞動力成本的變相提昇,往往又制約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有可能會造成產業資本的外移(往低勞動成本、環境政策不受限制),對於一國的經濟發展會有較不利的影響,國家整體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要不是對國內產業進行轉型,以適應另一波的經濟發展潮流,要不然就是對於經濟發展政策有所妥協讓步,然而這是似乎是對於國家機器資本積累和合法性之間的重大考驗,而這也正是生產與再生產樣式之間產生矛盾的危機所在。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52540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3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