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0941/141868 (78%)
造訪人次 : 47505352      線上人數 : 11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9103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103


    題名: 自由與共產國家報紙在韓戰報導上的比較之研究
    作者: 金連花
    JIN, LIAN-HUA
    貢獻者: 王洪鈞
    WANG, HONG-JUN
    金連花
    JIN, LIAN-HUA
    關鍵詞: 報導
    日期: 1992
    1991
    上傳時間: 2016-05-02 15:11:55 (UTC+8)
    摘要: 本研究試圖了解韓國戰爭期間不同意識型態國家(自由民主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的主要報紙,對韓戰的報導,是否因其國家的意識型態不同在內容上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分析兩大陣營國家的主要報紙,對韓戰初期與休戰協定的報導,在量的方面、報導方式、和重要議題的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
    在研究執行上,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來分析自由民主國家的主要報紙(美國的「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日本的「朝日新聞」、南韓的「京鄉新聞」、「東亞日報」、「漢城新聞」、「朝鮮日報」)與共產主義國家的主要報紙(蘇聯的「真理報」、中共的「人民日報」、北韓的「勞動新聞」、「鬥士新聞」、「朝鮮人民軍」),對韓戰初期(1950年6 月25日∼6 月29日)、休戰協定(1953年7 月27日、7 月28日)在量、報導方式、重要議題三方面的情況。
    研究結果發現,自由民主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的主要報紙,在韓戰初期報導上,在量、報導方式、重要議題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在休戰協定上,則在報導方式、重要議題方面有顯著差異。因此佐證了此說法:在不同政治意識型態的國家中,政治、社會、媒介新聞制度不同,媒介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也不同,其所呈現的內容也有不同。
    總之,兩大陣營國家的主要報紙,在韓戰報導上,因具有不同意識型態,其政治、社會制度不同,其媒介制度不同而呈現了不同。再加上,兩大陣營國家的政府在韓戰當時,對新聞報導可能採取的言論控制,因此,從新聞報導上,更可明顯看出兩大陣營間意識型態的對立。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石番 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民78
    王石番 淺析內容分析的定義 台北,東方雜誌,復刊第二十二卷第三期,民
    77 年
    王明雄 越戰時期大眾傳播媒體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 年6 月
    方蘭生 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民73
    呂亞力 政治學 台北,三民書局,民75
    杜天 大眾傳播研究與內容分析 台北,自由青年,第64卷第2期,民69年8月
    林有清 國內報紙「大陸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青年日報、自立早報之大陸新聞版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8 年6 月
    林清山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台北,東華書局,民74
    周道元 泠戰以來美國干涉行為之研究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 年6 月
    楊允達 金門炮戰期間國際採訪的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46 年5 月
    賴睯 人民日報社論的反美宣傳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55 年6 月
    蕭迪玉 中共四個現代化時期新聞政策之研究--人民日報改版後的內容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 年6 月
    二、韓文部份
    申世浩 有關韓國戰爭的休戰談判過程及反應的研究 韓國國防大學校安全保障研究所碩士論文
    朴實 採訪前線 漢城,韓國記者協會, 1974 年
    宋建鎬 韓國現代言論史 漢城,三民社, 1990 年7 月
    李在元 由透過美國言論的韓國戰爭 漢城,季刊現代史, 1980 年1 月
    李相 國際資訊論 漢城,一志社, 1986 年3 月
    金彰瑾 有關韓國戰爭起源的論爭 韓國擅國大學政治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 年8 月
    金徹凡 編著透視韓國戰爭 漢城,乙酉文化社, 1990 年5 月
    東亞日報社 東亞日報社史第2 卷 漢城,東亞日報社, 1978 年
    京鄉新聞社 京鄉新聞四十年史 漢城,京鄉新聞社, 1986 年
    崔埈 韓國新聞史 漢城,一潮閣, 1990 年7 月
    崔光寧 有關韓國戰爭起源的研究 漢城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4 年
    朝鮮日報社 朝鮮日報七十年史 漢城,朝鮮日報社, 1990 年
    漢城新聞社 漢城新聞四十年史 漢城,漢城新聞社, 1985 年
    趙陽旭(音譯) 由外國特派員所目擊的大事件之現場 漢城,清韓文化社,1988年
    鄭大秀(音譯)民眾和自由言論
    韓國,早晨出版社, 1984 年
    鄭玉姬有關韓戰報導情況之研究--以言論控制和宣傳分析為中心 韓國中央大學聞研究所士論文, 1990 年12 月
    韓國政治研究會政治史科韓國戰爭的理解 漢城,歷史批評社, 1990 年12 月
    韓國公報部 光復二十年 漢城,韓國公報部, 1965 年
    韓國史編纂委員會 有關北韓資料集IV (1945"-` 1949 年) 韓國,漢城, 1988 年
    韓國國防部政訓部 韓國戰亂三年誌 第三卷 漢城,韓國國防部政訓部, 1954 年
    三、英文部份
    Christenson M. Reo, Engel S. Alan, Jacobs N. Dan, Rejai Mostafa and Waltier Herbert, Ideologies and Modern Politics. (New York: Dodd, Mead and Co . Inc, 1975)
    Dewitt Mackenzie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of 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
    J.Q. Vol 18, PP.23-28.
    Doris A. Graber, Mass Media and American Politics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1980)
    Donald L. Shan and Stephen W. Brauer, r Press Freedom and War Constraints: Case Testing Siebert` s Proposition Ⅱ」J.Q. Vol 46, PP. 426 -4 35.
    E . Grant Meade, American Mi7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 (New York; King`s Crown pre s s, 1951) Edwin Emery, The Press and America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3rd 1972)
    Edward B. Richards, 「The Soviet Press, the UN and Korea : A Case study」
    J.Q. Vol 35 PP.455 -45 8
    Fred S. Siebert, Theodore Peterson, Wilbur Schramm 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Chicago, London)
    Frank Luther Mott,「Reporting the Korean War」 American Journalism, 3rd edition
    (New York, Macmillan, 1962) PP.846-857
    Frank L. Kaplan, 「T 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s Press Control from Moscow」
    J.Q. Vol 48, PP.315 -325.
    George Stanley Turnbull Jr, 「Reporting of the War In Indo - China: A critique」
    J.Q . Vol 34, PP.87-89
    Hillier Krieghbaum, 「The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News Policy」
    J.Q. Vol 19 1942, september, PP.241 -250.
    I.F. Stone, The Hidden Story of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Monthley Revien Press, 1952)
    John Merrill, Korea: The Peninsular Origins of the War
    (New York: Universit y of Delaware press, 1989)
    Joyce and Gabriel Kalko, The Limits of power: The world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1945-1954. (New York, Harper & Row,1972)
    Joseph J. Mathews, r The Genesi s of Newspaper War CorrespondenceJ
    J . q . Vol 29,1952, Winter. PP .3-17.
    J.V. Vilanilam, 「Foreign Policy as a Dominant Factor in Foreign news Selection and
    Presentation---Case study of two geographically and culturally distant
    press systems of t he world.」Gazette Vol 32 , 1983, PP.73-85.
    Joseph J. Mathews, 「The Prefessi on of War Correspondence」
    J.Q. Vol 33, PP.23 - 34.
    Karunakar Gupta, How did the Korean War Beign? China Quarterly, No 52 (Oct - Dec 1972)
    L. John Martin, Anju Grover Chaudhary, Comparative Mass Media Systems
    (New York, Longman Inc, 1983)
    Max Hastings,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Romadata Ltd 1987)
    Melvin L. De Fleur, Sandra J. Ball-Rokeach 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 London, Longman Inc , 5th 1989)
    Max R. Grossman, r Some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Foreign CorrespondenceJ
    J.Q . Vol 24, PP.37 - 42 .
    Paul Y, Hammond, The Cold War Year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45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69)
    Peter M. Sandman, David M. Rubin, David B. Sachsman Media
    (Prentice - Hall Inc. 1982)
    Robert L. Stevenson, Donald Lewis shaw, Foreign News And The 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4)
    Stuart James Bullion,「Press Roles in Foreign Policy Reporting」
    Gazette Vol 32, 1983. PP.179-188.
    Won H. Chang,「Coverage of Unification Issue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n Papers.」
    J.Q . Vol 58, PP.589 -5 93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66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23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