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1316/142225 (78%)
Visitors : 48380945      Online Users : 5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656


    Title: 我國大專院校生計輔導單位規劃之研究
    Authors: 葉至誠
    Contributors: 馮丹白
    葉至誠
    Date: 1989
    Issue Date: 2016-05-04 14:34:34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高級人力的培育與運用,不僅關係著青年個人的前途,且與國家整體發展綿密相關。尤以臺灣地區土地面積狹小,天然資源有限,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豐富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實為重要的關鍵因素。面對今後的社會發展,更須賴人力資源的提升及有效運用,才能達到預期績效。為此,政府便於十餘年前,積極在各大專院校推動職業輔導工作,是以在我國現有的一0六所大專院校中,業有九十六所設有「畢業生就業輔導室」。然而歷年來的相關研究調查報告卻顯示,大專畢業青年存在著:「較平均數據為高的失業率」、「學用配合程度不高」、「工作滿意度未如理想」、「低度就業情況嚴重」……等情形。大專青年就業輔導效能不佳,已是客觀事實,為了尋求問題的癥結,克服此種人力失衡的現象,本論文企圖引用較「職業輔導」為先進的「生計輔導」觀念、作法、學理,已進行對大專院校推動該工作的規劃研究。
    傳統職業輔導工作,主要的是提供職業資料,以及給予當事人工作諮商;目的在提供進入就業市場所必需的工作情報和技巧。隨著行為科學的發展,其研究成果亦推動著職業輔導在增擴其內涵進而邁向生計輔導的範疇。生計輔導工作強調協助當事人增加對自我以及工作世界的了解,同時獲得與求職有關的做決定的技巧。為達此目標,其內涵上區分為:生計認知、生計導向、生計試探、生計選擇、生計計劃、生計準備、生計安置、生計進展……等部分,使個人能認知工作在生涯上的意義外,並能清晰地辨認未來生活的重心,以塑造出個人生活的模式,建立成功的人生。
    為達研究的目的,本論文採用「文獻資料分析」方法,分別探討:
    一、大專院校生計輔導的目標與功能。
    二、大專青年在生計輔導上的需要。
    三、大專院校在生計輔導上的措施。
    四、大專院校就業輔導單位的效能。
    並由上述的內容所得,經由生計輔導的理論、措施,依「生計輔導觀念」、「生計輔導組織」、「生計輔導人員的遴選與編制」、「生計輔導單位經費的編制與籌措」、「生計輔導單位之設備標準」、「生計輔導的工作內涵」、「生計輔導人員的專業訓練」、「各輔導單位間之配合」及「法令規章」等九個部份,擬訂「大專院校生計輔導單位規劃之芻議」。為期規劃內容具體可行契合實際現況,並將規劃內容運用深度訪問的方法,提請專研生計輔導的學者專家、參與該工作的人員,加以檢討修正,以完成規劃工作。並依其可行性,按「教育主管單位」、「青年輔導專責單位」、「大專院校生計輔導工作單位」等三部分,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以期提昇大專院校在生計輔導上的功能,助益青年的生涯遠景開拓,和國家整體發展。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
    1987“就業服務法草案之研擬”七十六年全國就業輔導研討會會議資料:
    王雲五
    1970“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九冊------心理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培勳、林萬億、周毓文
    1987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社會福利資源手冊”,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牛格正
    1978 “大學生輔導工作之展望”,台灣教育,第327期。
    1986 “如何計畫你的人生-----生計計畫”,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白秀雄
    1983 “社會福利與行政”,台北:三民書局。
    江亮演
    1982 “當前我國學校社會工作之評估”,台北:社區發展季刊,第19期,頁72-74。
    朱秉欣
    1971 “擇業指南”台北:中國輔導學會。
    何長珠
    1981“職業輔導論文彙編”,台北:大洋出版社。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979 “我國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分析”:人力研究報告六。
    1979 “公營事業機構研究發展工作與科技人員管理之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七。
    1978 “低收入家庭青年就業問題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八。
    1980 “我國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十三。
    1980 “我國工業技術及工業職業教育體系所培育人力就業問題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十五。
    1981 “旅外人才資料之建檔及應用設計”:人力研究報告二十。
    1981 “我國大學及研究所工程系組學生進修及就業意願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一。
    1981 “我國電機電子工業技術研究與設計人才供需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二。
    1981“我國工業專科學校就業輔導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三。
    1982 “我國各級家政學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四。
    1983 “大專畢業人力運用之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六。
    1983“大專院校及研究所畢業女青年就業狀況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二十七。
    1983“六十八年與六十九年役畢及免疫專上畢業年去向比較分析”:人力研究報告二十八。
    1983“七十年我國專科以上畢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二十九。
    1984“七十一年我國專科以上畢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三十二。
    1984“回國學人及留學生服務狀況之研究分析”:人力研究報告三十五。
    1984“我國博士養成教育、服務狀況與輔導策略之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三十七。
    1984“我國大專青年就業輔導工作之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三十八。
    1984“高職及專科以上學校職業輔導人員現況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三十九。
    1984“工商界對目前工商職校畢業生運用狀況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
    1985 “服刑期滿青少年職業而求及輔導狀況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一。
    1985“台北市未升學未就業青年生活狀況及需要調查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二。
    1985 “國民中學實施職業輔導及追蹤輔導之研究分析”: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三。
    1985“國中畢業生職業流動與工作環境及工作興趣關聯性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四。
    1985“青年就業問題之國際比較”: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五。
    1986“國中畢業生職業輔導功能之評價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六。
    1986“七十二年我國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七。
    1986“七十二年與七十三年專科以上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四十八。
    1986“大專畢業青年職業選擇、職業適應與職業發展關聯性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四十九。
    1986“台灣地區人口及經濟結構演變與青年就業之關係”:人力研究報告五十。
    1986“我國青年福利服務工作之綜合規劃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一。
    1986“在學女青年職業興趣與職業選擇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二。
    1987“七十三年與七十四年專科以上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人力研究報告五十三。
    1987“建立大專院校整體就業輔導資訊系統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四。
    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五。
    1987“我國殘障青少年職業需求與輔導狀況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六。
    1988“大專院校就業輔導現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人力研究報告五十七。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
    1985“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金樹人
    1983“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天馬出版社。
    李建興
    1981“社會教育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李聰明
    1977“現代學校行政”,台北市:幼獅出版社。
    李本華、楊淑珍
    1973“大專聯考錄取生就讀科系與個人志趣符合程度的研究”。中華心理學刊,17期 125-144。
    李大偉
    1986“生技教育在就業輔導上的實施”,七十四學年度大專院校就業輔導工作研討會。
    李義男
    1974“職業輔導理論與技術”。台北:作者。
    1979“職業輔導的實施與評鑑”。行政院青輔會。
    吳武典
    1982“學校輔導工作”,台北市:張老師月刊社。
    吳正己
    1983“電腦輔助職業輔導之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幼吾
    1984“電腦在職業輔導的應用-----SIGI簡介”。教育文翠,13期111-115頁。
    李東白
    1984“輔導學原理”。台北:義華書局。
    周談輝
    1985“工商類五專教育之研究”,台北:明德基金會。
    林勝義
    1988“學校社會工作”,台北:巨流出版社。
    林幸台
    1976“影響國中學生職業選擇態度的家庭因素”,教育學院學報1期,79-108。
    1978“輔導人員在諮商情境中的反應方式及其與人格特質的關係”。輔導學報,第1期。
    1984“職業輔導電腦化的趨勢與因應之道”。就業與訓練,2卷6期,23-26頁。
    1984“我國大學生職業決策型態與執業決策行為之研究”。輔導學報,第7期。
    1985“電腦與輔導工作”測驗與輔導雙月刊,73期,1363-1337頁。
    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書局。
    林清江
    1972“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局。
    官珍寧
    1980「學校輔導專業人員的角色與道德守則」,見吳武典主編,《學校輔導工作》,張老師月刊-輔導研究雜誌社,頁185-208。
    姚舜
    1987“青年人力的開發與運用”,中央日報76、3、29特刊。
    柯三吉
    1985“就業服務的執行—高雄市國就業輔導所的個案分析(一)”就業與訓練。3卷6期,4-6頁。
    1986“就業服務的執行—高雄市國就業輔導所的個案分析(二)”就業與訓練。4卷1期,12-13頁。
    夏林清
    1983“探索成功事業”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高希均
    1980“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台北:聯經出版社。
    高希均、陸光、蓋浙生
    1983“大專畢業人力運用之調查研究—現況、問題及對策”。行政院青輔會。
    徐震、林萬億
    1983“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出版社。
    翁慧圓、郭耀東、葉玉珍
    1986“學校社會工作—理論、比較、實務”,社區發展季刊、第36期,頁71-79。
    張植珊
    1984“教育與輔導論文集”,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春興
    1975“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1980“當前高等教育的問題”台北市:中國論壇社。
    許智偉
    1981“美國生計教育”,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陳金泉
    1986“英國人力運用政策暨措施”。台北:青輔會。
    陳炳楠
    1985“民主主義社會中實施職業輔導之研究----我國國中階段職業輔導實施情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娟
    1982“中學生職業成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守謙
    1967“教育指導”台北:正中書局。
    從惠玲
    1986“未來十大熱門行業”,就業與訓練,4卷6期,66-68頁。
    張慶凱
    1984“職業輔導的理論與實際運作”,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郭秋勳
    1984“役畢未升學未就業高職畢業青年就業意願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1985“高等教育法規選輯”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1982“大專導師手冊”,台北市:天馬出版社。
    張丕繼
    1987“社會轉型期間的就業問題”七十六年全國就業輔導研討會會議資料。
    張蘭畹
    1986“電腦輔助擇業選校輔導對國中學生生計發展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瑞真
    198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實施生計輔導的模式”,測驗與輔導,80期,1523-1525。
    路君約
    1982“我國性向測驗的發展”載於中國測驗學會主編:我國測驗的發展,21-32頁。
    黃淑芬
    1982“大專生自我統整與職業成熟及自我確認的關係”。碩士論文:師大輔導研究所。
    黃國彥
    1979“我國大專學校實施輔導工作的現況檢討與改進意見”。載於宗亮東等箸:輔導學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黃惠惠
    1981“生涯發展的神話”,輔導月刊,18卷2期,40-43頁。
    黃正鵠
    1984“國民中學指導活動工作之評鑑及改革芻議”,見陳英豪主編,《青少年行為與輔導》,幼獅文化事業公司,頁285-303。
    楊朝祥
    1984“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1984“國中職業輔導理論與改進意見”。測驗與輔導,63期,1102-1106頁。
    1986“謀職的技巧”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986“大專生的生計發展與安置服務——以賓州州立大學的作法為例”,就業與訓練。4(6),39-46.
    1986“大專生的生計發展與安置服務”,就業與訓練雙月刊4卷6期。
    楊國樞
    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楊昆玉
    1984“美國就業服務與職業訓練概況”,就業與訓練,2卷2期,39-41頁。
    楊錦心
    1983“我國專科學校文科、商科畢業青年實施轉業訓練或補充教育之需要性研究”,師大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
    1987“在人口結構急速變遷中就業服務工作的檢討改進”,七十六年全國就業輔導研討會會議資料。
    1988“社會福利理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1988“社會政策要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詹棟樑
    1983“社會教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賈馥茗
    1967“職業輔導的重要與實施的準備”,教育文摘,12卷1、2期。
    蔡美玲
    1987“大專生涯計畫輔導團體簡介”,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就業通報,72期。
    鄭彥熙
    1978“國民中學指導工作的評量研究—國民中學學生意見之調查分析”教育學院學報,3期,17-58頁。
    劉焜輝
    1973“指導活動—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漢文書局。
    1978“團體輔導研究”,台北:漢文書局。
    1980“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出版社。
    劉兆明、余德慧、林邦傑
    1982“大專科系興趣量表手冊”,台北:張老師月刊。
    薛文郎
    1984“就業輔導理論與實際”,台北:學生書局。
    賴明坤
    1986“當前美國輔導工作的發展趨勢”,見輔導月刊,第22卷,5期,頁2-5轉30。
    二、英文部分:
    Ametea, E. S. & Cross, E. G.
    1980 “Going places: a career guidance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8, 274-281.
    Ard, R. F. , &Hyder, L. L.
    1978 “Career planning obj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ities perceive as instrumental in their achievement”.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8, 48-54.
    Barry, R., & Wolf, B.
    1982 “An epitaph for vocational guidance.”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rdie, R. F.
    1972 “Differential psychology as a basis of counseling.”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 76-81.
    Bok, Marcia
    1980 “External Versus Internal Evaluation”in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2, April, 99. 15-18.
    Bordin, E. S.
    1984 “Psychodynamic model of career choice and satisfaction” In D. Brown, L. Brocks, & Associate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row, H.
    1984 “The way we were: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vocational guidance.”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33, 3-12.
    Brayfield, A. H.
    1951 “Dissemination of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 Occupation, 29,411-417.
    Carney, C. G., & Barak, A.
    1976 “A survey of student needs and student personnel service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7, 280-284.
    Crites, J. O.
    1981 “Career counseling models, methods, and materials.” NY:McGraw-Hill.
    DISCOVER foundation
    1977 “A computer-based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or support system.”Westminister, MD: DISCOVER foundation.
    Figler, H. E.
    1978 “Career counseling for the obscure.”Journal of College Placement, 39(1), 31-39.
    France, M. H.
    1984 “Training peer counselor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Vocational Guidance LQuarterly, 33, 198-202.
    Hancock, B. L.
    1982 “School Social Work,”New Jersery: Prentice-Hall, Inc.
    Hansen, L. S.
    1972 “A model for career development through curriculum.”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1(4) 243-350.
    Herr, E. L., & Cramer, S. H.
    1983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 span: Systematic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Holland, J. L., Gottfredson. G. D., Nafziger, D. H.
    1975 “Testing the validity of some theoretical signs of vocational decision-making ability.”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2,411-422.
    1978"Using a typology of persons and environments to explain careers :Some extensions and clarification."In J.M. Whiteley & A. Rensnikoff (Eds.),Career Counseling. Monterey, CA: Brooks/Cole.
    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2nd ed.) Englewood, NJ: Prentice-Hall.
    Hoyt, K. B. & Evans, R. N.
    1972 “Career Education-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Salt Lake City, Utah, Olympus publishing Company.
    Kapes, J. T.
    1985 “Meet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needs of tomorrow’s Workers Journal of”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23(1), 26-34.
    Katz M. R.
    1980 “SIGI information bulletin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Kantor, R. M., & Bartlett, L. R.
    1974 “Span of life discus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ir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5, 145-148.
    Kelly, G. A.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Y: Norton.
    Kramer, H. C., Berger, F., & miller, G.
    1974 “Student concerns and sources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5,389-393.
    Kuehn, J
    1974 “Group counseling with undecided college students ”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ey, 22, 232-234.
    Kurtz, R. R.
    1974 “Using 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format in vocational group counseling.”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5, 447-451.
    London, H. L.
    1973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vocational guidance, Columbus. ” Ohio: Charles E. Merrill.
    Luther, R. K., & Smiths, V. M.
    1974 “A functional model for career development.” NASPA Journal, 12, 60-66.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Y: Harper & Row. McDaniel, C.
    1978 “The practice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FORM, 7(1), 1-2, 7-8.
    Miller, C. H.
    1964 “Vocational guid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nge.”In H. Borow(Ed.), Man in a world . Boston : Houghton Miffin.
    Miller, C. H.
    1974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in perspectives. In LE. L. Herr(Ed.), Vocational guida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 . ” Boston: Houghton Miffin.
    Miller, J. V. & Benjamin, L.
    1975 “New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ethods and resources.”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3, 694-699.
    Radin, Norma
    1975 “A Personnel Perspective on School Social Work”, in Social Casework, 56, No. 10, December, pp. 601-607.
    Super, D. E.
    1951 “Vocational adjustment Implementing a selfconcept.” Occupations, 30, 88-92.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 185-190.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Washington, D. C. :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198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 282-298.
    1983 “Assessment in career guidance: Toward truly development counseling.”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62,555-562.
    1984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In D. Brown, L. Brooks, Associations (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nyder, J. F., Hill, C. E., & Derksen, T. P.
    1974 “Why Some students do not use university counseling service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 263-268.
    Walsh, W. B.
    1979 “Vocational Behavior and Career Development, 1978: A review.”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5, 119-154.
    Walz, G. R., & Benjamin, L.
    1974 “A System approach to career guidance.”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33, 24-30.
    Weissberg, M., Berentsen, M., Cote, A., Cravey, B., & Heath, K.
    1982 “As assessment of the personal, career, and academic need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3, 115-122.
    Williams, G. D., Lindsay, C. A., Burns, M. A., Wyckoff, J. H., & Wall, H. W.
    1973 “Urgency and types of adult counseling needs among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4.
    參考書目
    附錄:
    「大專院校生計輔導單位規劃之芻議」諮詢訪問之學者、專家及學校名單(人員以姓氏筆劃序排序)
    一、學者專家部份:
    田方華:政治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朱惠敏:台灣大學訓導處畢業生就業輔導室
    何進財: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門委員
    李文瑞: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教授,兼訓導長
    吳英璋: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陳小紅: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澄月:實踐專校社工科主任
    趙啟祥:東南工專訓導主任
    鄭興松: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科長
    謝雨生: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副教授
    駱芳美:實踐專校社工科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魏世玲: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科長
    二、學校部分:
    國立台灣大學訓導處畢業生就業輔導室
    國立台灣大學訓導處學生(心理衛生)輔導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私立實踐家政經濟專科學校學生輔導中心
    私立東南工業專科學校實習就業輔導室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64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0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