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91 (78%)
Visitors : 46243167      Online Users : 8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980


    Title: 鄭清文童話主題研究
    Authors: 黃靖涵
    Contributors: 鄭文惠
    黃靖涵
    Keywords: 鄭清文
    童話
    主題
    本土文化
    風格特色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6-05-09 13:32:25 (UTC+8)
    Abstract:   鄭清文是台灣當代重要的作家,在小說創作上長期耕耘,質量均佳,有著亮麗的成績,他的作品記錄著臺灣從農業社會過渡到現代工商社會的變遷,對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有著深厚的情感,曾榮獲多項文學大獎的肯定。
      2006年5月27日、28日,於中正大學舉辦了「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第一場以鄭清文個人為研討主題的會議,這些掌聲與肯定,除了是對鄭清文五十年創作生涯的一個肯定之外,也說明了一個學術界研究的「鄭清文風潮」正在蔓延,見證了一個成功跨足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的優秀作家。
      鄭清文於一九七七年開始發表童話,創作至今已達三十年,先後出版了三部童話作品,分別是1985年的《燕心果》、2000年的《天燈.母親》、2004年的《採桃記》,另有幾篇發表於報刊未結集的童話。一路走來,鄭清文的童話主題、風格並無重大改變,依然可以看見他一貫對台灣鄉土的關懷。
      本論文共分八章,以鄭清文童話主題為研究主軸,討論鄭清文是如何透過主題書寫,來形塑出他個人的風格特色。
      首先了解鄭清文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及人格特質,進而探索這些經歷對他所產生的影響,並分析其童話觀及創作風格,以此作為研究之基礎。
      其次,針對鄭清文的童話進行主題研究,將之分成「關懷鄉土自然與生態倫理」、「生命教育與成長啟蒙的關注」、「保存民間傳說與民情風俗」、「歷史記憶與社會風氣的省思」等四大主題,探析鄭清文如何以童話體現台灣濃厚的鄉土氣息,將具有海國氛圍、島國風情的台灣特色主題擷取出來,彰顯出台灣文化特色之所在,以呈現作品中的主題意蘊。
      最後,以文本為分析對象,分別從人物塑形、文字及語言使用、敘事手法等三方面,探討鄭清文童話特色及風格,並在前文的基礎上,探析鄭清文如何藉由童話書寫整合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再以此掌握鄭清文對本土文化之承傳與新變,而歸結出鄭清文童話的深層意涵及其價值意義。
    Reference: 一、鄭清文作品
    《簸箕谷》,台北:幼獅書店,1965年10月。
    《故事》,台北:蘭開書店,1968年6月。
    《峽地》,台北:台灣省新聞處,1970年6月。
    《校園裡的椰子樹》,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11月。
    《鄭清文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1975 年12 月。
    《龐大的影子》(原名現代英雄),台北:爾雅,1976年4月。
    《新莊──失去龍穴的城鎮》,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3年4月30日。
    《最後的紳士》,台北:純文學,1984年2月。
    《局外人》,台北:學英,1984年9月。
    《燕心果》,台北:號角,1985年3月15日。
    《大火》,台北:時報文化,1986年4 月。
    《滄桑舊鎮》,台北:時報文化,1987年6月。
    《報馬仔》,台北:圓神,1987年6月。
    《春雨》,台北:遠流,1991年1月。
    《相思子花》,台北:麥田,1992 年7月。
    《台灣文學的基點》,台北:派色文化,1992年7月。
    《燕心果》,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2月。
    《故里人歸》,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
    《鄭清文集》,台北:前衛,1993年12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1-水上組曲》,台北:麥田,1998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2-合歡》,台北:麥田,1998 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3-三腳馬》,台北:麥田,1998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4-最後的紳士》,台北:麥田,1998 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5-秋夜》,台北:麥田,1998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6-白色時代》,台北:麥田,1998年6月。
    《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別卷—鄭清文和他的文學》,台北:麥田,1998年6月。
    《白沙灘上的琴聲》,陳建良圖,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1988年。
    《鄭清文短篇小說精選》,台北:麥田,1999年6月。
    〈童話〉,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1999年8月23日。
    《小國家大文學》,台北:玉山社,2001年1月。
    《燕心果》,台北:玉山社,2000年4月。
    《天燈.母親》,台北:玉山社,2000年4月。
    《樹梅集》,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2003年2月。
    《舊金山、一九七二》,台北:一方出版社,2003年3月。
    《多情與嚴法》,台北:玉山社,2004年5月。
    《採桃記》,台北:玉山社,2004年8月。

    二、 專著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1994年7月。
    江岱東,《文學風格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1996年。
    江寶釵、林鎮山主編,《樹的見證 : 鄭清文文學論集》,台北:麥田,2007年。
    李辰冬,《文學新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5年。
    李進益,《繼承與創新──論鄭清文的文學世界》,台北:致良,2004年3月。
    林守為,《兒童文學》,台北:五南,1993年8月。
    林文寶主編,《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3月。
    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工作者訪問稿》,台北:萬卷樓,2001年6月。
    林文寶主編,《少兒文學天地寬 : 台灣少年小說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台北:九歌,2002年6月。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史》,台北:五南,2005年6月。
    岡崎郁子,《阿里山の神木──台灣の創作童話》,日本東京:研文,1993年5月。
    岡崎郁子,《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葉笛等譯),台北:前衛,1997年1月。
    周姚萍,《妙妙聯合國》,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周惠玲主編、林文寶策劃,《夢穀子,在天空之海──兒童文學童話選集1988~1998》,台北:幼獅,2000年6月。
    周慶華,《兒童文學新論》,台北:生智,1998年3月。
    洪文瓊主編、林文寶策劃,《兒童文學童話選集》,台北:幼獅,1989年7月。
    洪文瓊,《台灣兒童文學手冊》,台北:傳文文化,1999年8月。
    洪汛濤,《童話學》,台北:富春文化,1989年9月。
    封德屏主編,《鄉土與文學》,台北:文訊雜誌出版社,1994 年。
    姚一韋,《藝術批評》,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韋葦,《世界童話史》,台北:天衛文化,1995年1月。
    祝士媛,《兒童文學》,台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
    徐錦成,《台灣兒童詩理論批評史》,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3年9月。
    徐錦成主編,《九十二年童話選》,台北:九歌,2004年3月。
    徐錦成主編,《九十三年童話選》,台北:九歌,2005年3月。
    徐錦成主編,《九十四年童話選》,台北:九歌,2006年3月。
    徐錦成,《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台灣文學史的思考》,台北:秀威資訊,2007年8月。
    許建崑主編,《認識童話》,台北:天衛文化,1998年12月。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1999年11月。
    張清榮,《少年小說研究》,台北,萬卷樓,2002年。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它》,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11月。
    陳鵬翔主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2004年8月。
    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台北:五南,1990年6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富春文化出版,1998年12月。
    廖卓成,《童話析論》,台北:大安,2002年5月。
    蔡尚志,《兒童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1996年。
    劉緒鴻,《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上海市: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年7月。
    劉鳳芯主編、林文寶策劃,《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1998》,台北:幼獅,2000年6月。
    鄭谷苑,《走出峽地──鄭清文的人生故事》,台北:麥田,2007年。
    謝鴻文,《凝視台灣兒童文學的重鎮-桃園縣兒童文學史》,台北:富春文化,2006年12月。
    國立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硏究所,《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東市:國立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硏究所,1998年。
    薩依德著,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年。

    三、 單篇論文
    王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街巷鼓聲》(59~80),台北:遠流,1977年9月。
    王泉根與徐迪,〈困惑的現代與現代的困惑──當今台灣童話創作現象管窺〉,《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7~227),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1998年3月。
    尹章義,〈什麼是台灣文學?台灣文學往哪裡去?〉,《台灣文學觀察雜誌》季刊第1期(19~24),台北: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社,1990年6月1日。
    李喬,〈成長的寓言〉,《燕心果》(1~6),台北:號角,1985年3月15日。
    李喬,〈童話新境、生命新景〉,《採桃記》(5~7),台北:玉山社,2004年8月。
    李瑞騰,〈什麼是「台灣文學」〉,《台灣文學風貌》(9~11),台北:三民,1991年5月。
    李瑞騰,〈衝突:化解,或者更形惡化〉,《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6:白色時代》(3~10),台北:麥田,1998年6月。
    吳婉茹,<用溫柔的眼睛觀看紅塵──奮力淑世的小說家黃春明>,《中央日報》18版,1995年7月14日。
    杜明城,<台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限制與可能性>12期,《兒童文學學刊》(37~52),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4年12月
    沈惠芳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2004好書指南》,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2005年3月。
    林文寶,〈釋童話〉,《兒童文學學刊》創刊號(51~65),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1998年3月。
    林文寶,〈兒童文學的創作及活動〉,《1998台灣文學年鑑》(40~48),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6月。
    林文寶,〈態度與緣起〉,《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一○○》(8~9),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3月。
    林瑞明:〈悲憫與同情—鄭清文的小說主題〉(1982.4),收錄於鄭清文《鄭清文集》(69~81),台北:前衛,1993年12月。
    林文寶,〈推薦序:臺灣的兒童文學史〉,《臺灣兒童文學史》(i~vii),台北:五南,2005年6月。
    林秀珍,〈說不完的故事──談鄭清文的〈臭青龜子〉〉,《中國語文》月刊第583期(86~90),台北:中國語文月刊社,2006年1月。
    林武憲,〈台灣兒童詩歌的特色──從十八家書目談起〉,《台灣兒童文學一○○論文集》(199~212),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0年3月。
    林秀蓉,<鄭清文短篇小說中的死亡意蘊探析>,《中國語文》第604期(47~54),台北:中國語文月刊社,2007年10月。
    林思甄編改,<冰山底下的大水河-從《簸箕谷》到《採桃記》>,《台灣文學館通訊》第16期(22~27),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8月。
    邱各容,〈為前人建檔,為今人勾微〉,《播種希望的人們──台灣兒童文學工作者群像》(14~17),台北:富春文化,2002年8月。
    邱子寧,<藝造自然-論鄭清文《採桃記》中的自然意識與生態美學>,《兒童文學學刊》第18期(167~187),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年11月。
    邱各容,〈以生命熱誠關愛人生的鄭清文──臺灣兒童文學作家與作品研究系列之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79期(4~13),台北:國家圖書館,2005年7月。
    孟樊,〈現代文學評論與研究概況〉,《2000年台灣文學年鑑》(24~33),
    胡衍南,〈鄭清文:難得「轟動」的鄉土文學作家〉,《1998台灣文學年鑑》(203~204),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6月。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4月。
    凌拂,<最佳童書導讀讀物類-錙銖之間>,聯合新聞網書潮出版專欄,2001年1月2日。
    莊紫蓉,<兩個童年,蓄積了一個深深的靈感水庫──小說家鄭清文專訪>,《台灣日報》副刊, 2002年4月18-30日。
    施如芳,<以小見大,靜水流深小說家鄭清文>,《源雜誌》54期,2005年9-10月,頁80-85。
    倪端,〈用另一種方式飛翔〉,《聯合報.讀書人書評版》,2000年5月29日。
    馬森,〈當代台灣小說的中國結與台灣結〉,《燦爛的星空》(315~357),台北:聯合文學,1997年11月。
    徐錦成,〈寫給台灣兒童的蟲魚鳥獸交響詩──評鄭清文《採桃記》〉,《文
    訊》月刊第238期(66~67),台北:文訊雜誌社,2005年8月。
    許振江,〈民間傳說鬼事多〉,《名家說鬼》(2~7),高雄:黑皮,1993年7月。
    許建崑,〈抓住那孩子吧!──讀鄭清文《天燈.母親》〉,《中央日報.中央閱讀版》,2000年7月3日。
    許素蘭,〈價值顛覆與道德內化──鄭清文童話集《燕心果》主題意涵的曖昧性〉,《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9期(6~8),台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9月。
    張怡雯,《天燈.母親》書評,《中時電子報.開卷週報.童書公園專欄》,2000年6月22日。
    張子樟,〈一種烏托邦的嚮往──《天燈.母親》的意涵〉,《中央日報.中央閱讀版》,2000年7月3日。
    張子樟,〈「跨越」與「跨類」的聯想〉,《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與其他》(127~129),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11月。
    張桂娥,〈日本的華文兒童文學作品譯介概況──以兒童文學研究團體與創作同人組織出版之期刊雜誌為中心〉,《兒童文學學刊》第6期下卷(212~248),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1年11月。
    張嘉驊,〈熊貓先生的身份〉,《九十三年童話選》(234~242),台北:九歌,2005年3月。
    郭明福,〈豆棚瓜架下的純真──試談《燕心果》〉,《文訊》月刊第19期(66~69),台北:文訊雜誌社,1985年8月。
    野渡,<趣味和完美的追求──《燕心果》讀後>,於《國語日報》三版,1987年5月31日。
    陳靜宜、汪軍伻採訪,<創造另一個童話世界--訪問小說家鄭清文>,於《臺灣筆會通訊》第2期(25~30),高雄:臺灣筆會,2004年3月。
    陳玉玲,〈論鄭清文的《天燈.母親》〉,於《天燈.母親》(186~207),台北:玉山社,2000年4月。
    陳瀅州錄音整理,<兒童遊戲,快樂台灣-從兒童文學看台灣的文學遠景>,《台灣文學館通迅》12期(頁10-16),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9月。
    黃凡與林燿德,〈《鄉野卷》前言〉,《新世代小說大系:鄉野卷》(12~13),台北:希代書版,1989年5月。
    黃秋芳,〈在「小說」與「童話」邊緣──從「小說童話」看「兒童」與「成人」兩大板塊相互靠近〉,《兒童文學學刊》第7期(177~197),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2年5月。
    黃錦珠,〈童心與大自然的交響曲──讀鄭清文童話《天燈.母親》〉,《文訊》月刊第183期(24~25),台北:文訊雜誌社,2001年1月。
    楊照,<台灣鄉下人本色-閱讀鄭清文小說>,《中國時報.人間》,1997年7月16日。
    楊照專訪,王妙如記錄整理,<冰山上的孤鳥-鄭清文專訪>,《中國時報》37版,1999年7月17-18日。
    趙天儀,〈我看《燕心果》〉,《文訊》月刊第178期(37),台北:文訊雜誌社,2000年8月。
    趙天儀,〈推薦序:一座可懷念的里程碑〉,《臺灣兒童文學史》(ix~x),台北:五南,2005年6月。
    傅林統,〈民間故事組評選說明〉,《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一○○》(99),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3月。
    詹宏志,〈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獎得獎作品〉,《書評書目》第93期(23~32),台北:書評書目雜誌社,1981年1月。
    廖咸浩,〈最後的鄉土之子──序林宜澐《耳朵游泳》〉,《耳朵游泳》(5~14),台北:二魚文化,2002年9月。
    蔡尚志,〈台灣兒童文學今何奈?〉(上),《探索兒童文學》(3~23),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11月。
    蔡尚志,〈台灣兒童文學今何奈?〉(下),《教師之友》(49~57),1999年2月。
    鍾肇政,<鄭清文和他的「簸箕谷」>,《自由青年》35:2,1996年1月,頁18~19。
    應鳳凰,〈鄭清文的《天燈.母親》〉,《臺灣文學花園》(111~115),台北:玉山社,2003年1月。

    四、 學位論文
    呂佳龍,《成長與記憶之河──鄭清文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何嘉駒,《管絃樂曲《天燈.母親》及其創作理念》,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何慧倫,《鄭清文童話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邱子寧,《鄭清文作品中的童年敘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周芳姿,《張嘉驊童話研究(1991~2000)》,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高麗敏,《桃園縣文學史料之分析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徐錦成,《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許素蘭,《冰山底下的大水河──鄭清文短篇小說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郭惠禎,《鄭清文短篇小說風格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美菊,《《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2年。
    陳琪芬,《鄭清文童話的特質與教育意義》,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張瑞玲,《周銳童話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詹家觀,《鄭清文小說中的社會變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劉勝雄,《台灣現代童話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鄭妃娟,《九○年代台灣創作童話內容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2年。
    謝鴻文,《桃園縣兒童文學發展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紀采婷,《現代版不朽童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芳蓉,《現代童話之主題分析──以國語日報牧笛獎得獎童話作品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491201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91201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