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66413      Online Users : 11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4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44


    Title: 海軍與臺灣沉船打撈事業(1945-1972)
    The R.O.C navy and salvage In Taiwan(1945-1972)
    Authors: 劉芳瑜
    Liu, Fang Yu
    Contributors: 張力
    劉芳瑜
    Liu, Fang Yu
    Keywords: 沉船打撈
    沉船
    打撈
    水下技術
    海軍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24:4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海軍為核心,論述海軍在臺灣進行的沉船打撈工作,藉此了解臺灣沉船打撈事業的發展,且發掘海軍研究的另一面相。首先,敘述臺灣打撈業的背景與基礎,了解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發展與建設,以及二戰末期,沉船產生的原因。在戰後中華民國來臺接收,由於沉船阻塞了港口與航道,為了快速恢復港口機能,海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皆頒布有關沉船打撈的法令,但因法令不一衍生爭議,促使行政院訂定「打撈沉船辦法」為法令的依據。在技術人才方面,海軍雖握有水下技術人才,但仍顯不足,必須網羅受過日本海軍機械訓練的臺灣人一同著手打撈業務,並且留用日本技術員替其培養技術人才,這樣的行為對於海軍使用接收的日籍器材有所幫助。而交通部成立公營打撈公司,則聘用具有海軍背景的人才籌備公司業務,顯示海軍掌握了打撈業的技術與器材。
    接著進入本文的重心,實際論及海軍在左營軍港及澎湖海域的沉船打撈,海軍採取民商承包船隻的方式,召集民眾一同參與打撈,利用日人遺留的調查資料,明瞭沉沒船隻的確切位置,制定招標規定,企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疏濬港口、清理航道,並變賣沉船物資籌措建港費用。但是,雖然海軍制定了打撈規範,仍有因應現實情況採取的彈性措施;此外,在海軍初步完成港口及航道的疏濬,的確讓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播遷來臺之際,順利疏散物資與人口,往後兩岸對峙,則有助於軍事調度。然而,完成港口及航道的疏濬,海軍與臺灣人民持續從事沉船打撈,目的是為了獲取廢鐵,以廢鐵煉鋼發展工業,且造就後來拆船等相關行業的興起。再來討論打撈阿波丸,阿波丸是一個特殊的個案,相傳載有日軍在南洋搜括的財寶、物資,在運回日本途中在臺灣海峽被魚雷擊中沉沒,臺灣當局一直希望能打撈阿波丸,獲取船內龐大的物資,臺灣的撈商也因有利可圖,積極申請打撈阿波丸沉船,也與日本撈商合作,請其提供深海打撈技術及情報,但因阿波丸沉沒海峽之中,在當時兩岸的緊張氛圍之下,打撈者必須仰賴海軍的協護才可出海工作,而到達可疑地點探測也須仰賴海軍船艦的的儀器探測,故在海峽探測阿波丸,海軍不但是保護者,更是實際探測者,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最後進一步從交通、國防、經濟、技術四方面擴大論及沉船打撈業對於臺灣社會之關係及其貢獻。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檔案
    行政院檔案(國史館藏)
    64/2194,「戰時民營內河打撈業管理辦法」。
    行政院檔案(行政院秘書處藏)
    0044/3-2-6/32,「打撈日人埋沉物資業務劃歸臺省府接辦」。
    0045/3-2-6/15,「沉船與埋沉物資打撈業務劃分」。
    0046/3-2-6/1,「交通部呈擬打撈沉船與打撈物資權責劃分原則三項」。
    0047/1-1-12-8/14,「打撈沉船辦法修訂草案」。
    國防部檔案(國防部藏)
    00029817/628.3/3711,「沉船賠償處理案」。
    00029821/628.4/0028,「廣山丸沉船打撈案」。
    00029826/624.8/2040,「雙春浦沉船打撈案」。
    00029832/628.4/3412,「滿星丸等沉船打撈案」。
    00029838/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1」。
    00029839/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2」。
    00029840/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3」。
    00029841/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4」。
    00029842/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5」。
    00029843/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6」。
    00029844/628.4/4010,「左營港沉船及物資打撈案7」。
    00029845/628.4/40104,「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1」。
    00029846/628.4/4010,「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2」。
    00029847/628.4/4010,「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3」。
    00029849/628.4/4010,「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5」。
    00029850/628.4/40104,「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6」。
    00029851/628.4/4010,「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7」。
    00029873/628.4/7321,「馬公吉貝島T二十沉船打撈案1」。
    00029874/628.4/7321,「馬公吉貝島T二十沉船打撈案2」。
    00029875/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1」。
    00029876/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2」。
    00029877/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3」。
    00029878/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4」。
    00029879/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5」。
    00029880/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6」。
    00029881/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7」。
    00029882/628.4/7321.2,「馬公港內外沉船及物資打撈案8」。
    00029822/628.4/0824,「敵遺打撈工具處理案」。
    00029833/628.4/3512,「清海公司打撈新高丸案1」。
    00029834/628.4/3512,「清海公司打撈新高丸案2」。
    00029835/628.4/3512,「清海公司打撈新高丸案3」。
    00029854/628.4/40104.2,「臺灣區打撈事業調查案」。
    00029885/628.4/7529,「陳宗鑑打撈米利丸糾紛案」。
    00049553/1141/2277,「山藤丸打撈案」。
    00049560/1141/5102,「打撈沉沒艦船辦法研審案」。
    00029865/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1」。
    00029866/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2」。
    00029867/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3」。
    00029868/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4」。
    00029869/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5」。
    00029870/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6」。
    00029871/628.4/6010,「日輪阿波丸勘撈案7」。
    00049552/1141/0292,「新龍公司申撈淺香御月白沙丸號」。
    00044060/0589/4470,「勘撈海峽沉船案1」。
    00044061/0589/4470,「勘撈海峽沉船案2」。
    00044062/0589/4470,「勘撈海峽沉船案3」。
    00044063/0589/4470,「勘撈海峽沉船案4」。
    00044064/0589/4470,「勘撈海峽沉船案5」。
    00023231/436/3815.5,「海軍潛水人員訓練案」。
    00049560/1141/5102/001,「打撈沉沒艦船辦法研審案」。
    00034045/971.1/4010/003,「左營濬港工程處編組案」。
    00034715/0210/3815/002,「海軍修港費」。
    國家檔案(檔案管理局藏)
    0034/628.4/4010/001,「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
    0034/628.4/4010/002,「臺澎金馬區沉船及物資打撈案」。
    交通部檔案(國史館藏)
    207/0038,「戰時民營內河打撈業管理辦法」。
    交通部檔案(交通部藏)
    0043/150201/*001,「某打撈公司官股基金」。
    0040/140101/*011,「新中國打撈公司籌備處(附人事任免)」。
    0041/140101/*011,「新中國打撈公司籌備處(附人事任免)」。
    0043/140101/*011,「新中國打撈公司籌備處(附人事任免)」。
    0041/060107/*011,「新中國打撈公司打撈設備及器材」。
    0042/140102/*010,「新中國打撈公司主管交接」。
    0044/060107/*089,「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與日商合作打撈臺灣區沉船」。
    0042/020114/*024,「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組織規程及辦事細則」。
    0043/020114/*024,「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組織規程及辦事細則」。
    0047/020114/*024,「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組織規程及辦事細則」。
    0042/020114/*010,「新中國打撈公司潛水練習生招放訓練辦法」。
    0045/020114/*085,「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潛水人員訓練班實施辦法」。
    外交部檔案(國史館藏)
    172-8/0917,「打撈日輪」。
    內政部檔案(國史館藏)
    122/43,「行政院頒發打撈沉船辦法」。
    經濟部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35-25- 01a-225 -001-01,「立法院審查國營事業機關五十四年度綜合預算報告有關新中國工程打撈公司應行辦理事項案等」。
    交通部招商局檔案(國史館藏)
    0319/223/320,「投資新中國打撈公司」。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國史館藏)
    065/30/475/629,「核對新中國打撈公司素行紀錄」。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檔案(檔案管理局藏)
    0036/076/7,「關於航政規章及法令」。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00326600018015,「逕與臺灣鋼鐵公司訂約,由北川會社承攬打撈新高丸電知案」。
    00326600018011,「新高丸繼續打撈等事宜電知案」。
    00326600018050,「海軍總司令接手清理左營港等電知案」。
    臺灣省參議會檔案(臺灣省諮議會藏)
    0014450339002,「高雄市清海興業公司柯水錦呈為請速即補貼新高丸撈浮工程不足經費案,送請海軍總司令部酌辦」。

    二、專書、報告、回憶錄
    1. 中村孝志,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
    2. 中國當代救助打撈史編委會,《中國當代救助打撈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 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臺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2。
    4. 吳春明,《環中國海沉船:古代帆船、船技與船貨》。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5. 吳連賞,《高雄市港埠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6。
    6. 李開遠計畫主持,《臺灣海域及商港區域沉船移除責任之研究》。臺北:交通部,2002。
    7. 林則彬,《林則彬回憶錄》。臺北:臺北市林森縣文教基金會,1995。
    8. 邱文彥研究主持,《東沙海域古沉船遺蹟之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2005。
    9. 紀麗美編,《澎湖研究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3。
    10. 胡健國,《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臺北:國史館,2003。
    11. 國防部軍務局,《八二三台海戰役》。臺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
    12.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基隆市志》。臺北:臺灣省政府印刷廠,1957。
    13. 張力、韓祥麟、何燿光、陳孝惇,《海軍艦隊發展史(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14.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
    15. 許雪姬總編纂、張玉璜編纂,《續修澎湖縣志‧卷八 城市志》。澎湖:澎湖縣政府,2005。
    16. 陳世一,《港都雞籠、文化出航:基隆港人文拼圖調查研究》。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3。
    17. 黃永川,《澎湖海域古沉船將軍一號試掘報告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
    18. 黃有興,《日治時期馬公要港部臺籍從業人員口述歷史專輯》。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4。
    19. 楊玉姿、張守真,《高雄港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8。
    20.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八二三戰役文獻專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21. 臺灣省接收委員會,《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臺北:臺灣省接收委員會,1947。
    22. 臺灣區舊船解體工程工業同業公會,《舊船解體工業要覽》。臺北:臺灣區舊船解體工程工業同業公會,1987。
    23. 蓋瑞.金德(Gary Kinder)著;范昱峰譯,《尋找黃金船》。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24. 劉傳標編纂,《中國近代海軍職官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5. 蔡明惠,《澎湖的政治生態》。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
    26. 蔡相煇,《蔣中正先生在臺軍事言論集 第一冊》。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4。
    27. 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
    28. 鍾堅,《臺灣航空決戰》。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
    29. 鍾堅,《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海軍艦艇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三、學位論文
    1. 丁君實,〈台灣地區廢船解體工業之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2. 吳思萱,〈國內外撈救營運現況之探討及發展台灣撈救業之策略分析〉。基隆:國立海洋大學商船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 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高雄建設〉。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4. 周億華,〈台灣地區海難案件沉船及擱淺船責任之研究〉。基隆: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 林育賜,〈從國際實踐層面論水下文化遺產之保護與管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6. 柯雅惠,〈戰後海運事業的接收及臺航之成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7. 張清德,〈台灣拆船業研究-解體船採購價格變因分析及展望〉。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83。
    8. 陳凱雯,〈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9. 游智勝,〈日治時期台灣沿岸命令航線(1897-1943)〉。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0. 黃文珊,〈高雄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
    11. 黃國兆,〈我國海難沉船及擱淺船之處理研究〉。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12. 葉帝廷,〈水下搜尋與辨識技術於水下建構物監測及淺層地質影像分析之應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3. 蔡文騰,〈軍事佈防的變遷─以澎湖為探討中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4. 蔡政宏,〈臺灣地區鋼鐵產業發展過程之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5. 蔡政勳,〈產業變遷研究─以台灣拆船業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16. 蔡營寬,〈水下靜態目標物之偵搜與辨識原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7. 盧公宇,〈台灣海域擱淺船舶海難救助作業研究〉。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研究所,2005。
    18. 蕭明禮,〈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植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9. 藺明忠,〈水下考古活動發展與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法制之研究〉。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四、期刊
    1. 吳文星,〈戰後初年在臺日本人留用政策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3期(1995年6月),頁269-285。
    2. 林育賜、胡念祖,〈由國際法律文件論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之保護與管理體制〉,《東吳法律學報》,11:2(1999年5月),頁219-257。
    3. 林長安,〈解嚴後澎湖地區軍事角色之轉變〉,《玄奘社會科學學報》,第二期(2004年8月),頁1-27。
    4. 林淑心,〈澎湖「將軍一號」古沉船出水文物探析〉,《歷史月刊》,169期(2002年2月),頁12-19。
    5. 許雪姬,〈二二八事件在澎湖〉,《西瀛風物》,創刊號,(1996年6月),頁28-44。
    6. 楊思莉,〈有關「沉船移除」之法律修正建議〉,《律師雜誌》,283期(2003年4月),頁47-53。
    7. 戴寶村,〈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2004年11月),頁239-248。

    五、公報、報紙
    《國民政府公報》,1947年。
    《總統府公報》,1951年、1952年、1972年、1974年。
    《行政院公報》,2002年。
    《交通部公報》,1997年、2002年至2004年。
    《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5年至1947年。
    《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1948年、1952年、1957年、1974年、1980年、1981年。
    《聯合報》,1951年至1955年、1957年、1966年至1968年、1976年、2007年。
    《中央日報》,1951年、1957年、1968年、1970年。
    《經濟日報》,1974年。
    《國聲報》,1947年。

    六、網址及影音資料
    1. 中國大百科全書:http://ci58.lib.ntu.edu.tw/
    2. 中國軍艦博物館http://60.250.180.26/home.html
    3. 中國網網站:http://big5.china.com.cn/
    4. 打狗五金老街保存發展協會網站:http://tkhems.pixnet.net/blog
    5.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製作,「地中海沉船之謎」。臺北:協和國際多媒體公司,2003。
    6. 美國ABC國家廣播電視台製作,「路西坦尼亞號沉船記:一次大戰的犧牲品」。臺北:沙鷗國際多媒體公司,2003。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報告、回憶錄
    1. 片山邦雄,《近代日本海運とアジア》。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6。

    二、期刊
    1. 千早正隆,〈世界最大の宝船‧阿波丸擊沉の謎〉,《文藝春秋》,8月特別號(1946年8月),頁337─355。

    三、公報、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日文版,1901年、1908年、1914年、1923年、1941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4158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8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5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