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119/141057 (78%)
Visitors : 46534551      Online Users : 4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12


    Title: 以新都市主義之理念形塑健康社區之研究
    Authors: 沈念旦
    Contributors: 賴宗裕
    沈念旦
    Keywords: 新都市主義
    健康社區
    層級分析法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40:21 (UTC+8)
    Abstract: 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各國的高度都市化發展,會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永續造成負面之影響,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呼籲各國政府能重視環境與人類兩個層面的健康。美國在過去因都市發展快速,而衍生出對環境、財政、社會皆不良的郊區發展趨勢。近期為導正郊區發展所產生的環境不永續、交通過度依賴私人運具、公共設施闢建之無效率等課題,因而有新都市主義規劃理念之應用。透過新都市主義的人本規劃思維、重塑鄰里關係,以及重視公共空間品質,讓空間與人能維持健康的狀態。台灣在高度都市化發展的情形下,亦面臨著人口高度集中於都市、交通阻塞、環境污染、公共設施品質不均衡與鄰里失落等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係瞭解新都市主義之社區規劃理念,因應台灣在地的社區現況課題,建立出適切於台灣健康社區的規劃體系。因此,借重在社區規劃、設計、都市計劃、景觀等領域有所專精之產官學受訪者,透過層級分析法的方式,調查出健康社區規劃體系之權重。
    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普遍完全認同目前社區課題的有社區缺乏良善的步行空間,社區之公共設施不足,以及社區規劃缺乏與自然環境的結合。新都市主義與健康社區關聯性調查方面,人性尺度的鄰里關係可形塑具安全、健康、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安全便利舒適的社區環境可形塑具安全健康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以及安全便利舒適的社區環境可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與生活機能。最後,於健康社區規劃體系的權重調查中,受訪者認為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與生活機能是社區規劃中要達到健康社區時最為重要的。其次,於打造適居社區生活是規劃健康社區中應首要重視的設計準則。最後,在規劃策略中,友善人行步道系統獲得受訪者的認同,是建立健康社區時,應重視的項目。
    因此,瞭解了現況社區課題與新都市主義規劃理念之切合性後,於應用新都市主義規劃理念時,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規劃考量,以提供政府、私人部門進行健康社區規劃時之參酌:一、應重視人本思維(即步行社區);二、公共空間之優先性;三、社區意識之凝聚;四、與自然生態環境或地方特色作結合。透過前述的規劃考量,結合相關部門之配合實施,希冀能提昇台灣社區的健康品質,以利於民眾在一個支持健康的環境中生活,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
    Reference: 壹、中文參考文獻
    Corbusier, L.著,施植明譯,1996,『雅典憲章』初版,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Joel, K.著,謝佩妏譯,2007,『城市的歷史』初版,台北:遠足文化。
    Parker, S.著,國立編譯館主譯;王志弘、徐苔玲譯,2007,『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初版,台北市:群學。
    Paumier, C. B.,著,馬銓譯,1995,『成功的市中心設計』初版,台北市:創興。
    Zeisel, J.著,關華山譯,1996,『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研究的工具』初版一刷,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王 穎,2005,『城市社會學』初版,上海:上海三聯。
    王受之,2003,『有機城市』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王明蘅,1997,「住宅社區規劃設計準則之硏究」,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王俊秀,1993,『環境與社會』初版,台北:幼獅。
    王錦堂,1994,『環境設計應用行為學』初版,台北市:東華。
    朱譜英,1973,「台灣都市住宅之建設」,『台灣銀行季刊』,24(3):68~9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台北:經建會。
    江家溢,2007,「建構生態分區的都市空間結構—以台中市整體開發區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台中。
    吳玉成,2007,「健康的公共空間設計概念」,『健康城市學刊』,5:1~13。
    呂宗盈、林建元,2002,「由制度面探討台灣土地使用管理制度變遷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3(2):136~159。
    呂采芳,2005,「新市區建設地區人行空間及步道系統動線配置規劃準則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呂英志、梁世武、鍾岳勳,2006,「臺北市停車需供比循環模式之研究」,『都市交通』,20(4):15~25。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
    李坤昇,2007,「運用新都市主義手法進行新營糖廠工業區之更新規劃設計」,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李家儂,2003,「都會區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之規劃模式」,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家儂,2008,「健康、運輸與都市設計整合的規劃思潮」,『土地問題研究季刊』,7(4):114~124。
    李家儂、賴宗裕,2003,「全球化下重塑中心商業區空間機能之探討」,『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0(3):59~75。
    杜菀甄,2004,「台南市住宅社區街道系統適居性提昇之研究─引用交通寧適化概念與規劃策略之分析」,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
    卓致瑋,2003,「高雄捷運沿線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站區選擇評估模式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周子菁,2004,「婦女預防保健醫療利用分析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分析」,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季瑋珠,1993,『社區診斷』初版,台北市:巨流。
    林彥光,2005,「都市型態與能源消費之關聯性研究—台灣地區實證分析」,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林將財,1993,「台灣地區實施計畫單元整體開發制度之硏究」,台北市:內政部建築硏究所籌備處。
    林清求,2007,「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面向地方推行成效之研究」,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林雅婷、胡淑貞,2007,「創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健康城市學刊』,5:14~22。
    林嘉慧,2008,「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引導都市空間再造之策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慧瑄,2005,「從社區資本的角度探討台南市社區健康環境營造」,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林麗香,1996,「健康都市的理論與實務--以哈瑪星社區營造規劃為案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武春友、孫岩,2006,「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及其關係研究的進展」,『預測』,25(4):61~65。
    武茂玲,1999,「以行動研究法來探討影響台北市北投區泉源里老年人健康檢查行為之相關因素」:台北。
    祁 潔,2002,「“新城市主義”與社區形態」,『現代城市研究』,6:17~20。

    侯昌佑,2007,「細部計畫永續指標之研究--以住宅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兪譽福、毛家駿,1992,『生活環境與人體健康』初版,台北:渡假。
    洪玉蕙,2005,「台北市國小通學步道規劃制度之研究--以北投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洪宛君,2006,「台北都會區主要幹道空間改造計畫之模糊多評準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忠孝東路、羅斯福路為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徐 震,1997,『社區與社區發展』二版七刷,台北市:正中。
    徐耿宏,2006,「都市社區步行空間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徐國城,2006,「緊密都市形態之正負面效益論述—兼論對台灣城鄉空間發展之參考觀點」,『土地問題研究季刊』,5(4):32~45。
    徐國城、賴宗裕、詹士樑,2009,「台北都會區空間蔓延與緊密發展型態趨勢之研究」,『都市與計劃』[已接受刊登]。
    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初版一刷,台北:五南。
    翁金山,2002,「質化都市空間的尺度與位序—都市規劃設計應有的思維邏輯暨實踐理念」,『建築師』,28(2):106~111。
    張耀文,2003,「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之效益比較與評估~以雲林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
    曹 宏,2007,「原住民部落以雇工購料方式執行社區營造之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五峰鄉和平部落與大隘社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莊翰華,2000,『土地使用計畫面面觀』初版,新竹市:建都文化。
    許世雨,2006,「健康城市與健康社區之營造」,『中國地方自治』,59(8):11~30。
    許怡芳,2004,「醫院承辦社區健康營造中心運作之評析—以台中地區為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孟絹,2006,「民眾對健康社區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威廷,2000,「以都市設計之觀點探討台灣現行開發手段之問題--以台南市五期重劃區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國恩,2006,「社區化警政制度運作模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桃園。
    陳淑眉,2005,「健康社區評估量表之建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淑眉、胡淑貞,2006,「社區鄰里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文獻回顧」,『健康城市學刊』,4:31~37。
    陳勝智,2001,「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進行車站地區都市再發展之探討」,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毅修,2007,「都市更新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麗春,1986,「台灣地區住宅問題特質之轉變與對策」,「台灣銀行季刊」,37(2):228-262。
    喻肇青,1993,「台灣地區住宅社區環境問題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曾國雄、曹勝雄、廖耀東,1992,「台北市都會區土地使用型態與環境品質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9(1):33~52。
    黃永東,2008,「從全球環境倫理談國內環境行為工作」,『品質月刊』,44(4):35~38。
    黃芳銘、楊世安,2006,「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51(1):159~183。
    黃珮文,2000,「都市街廓社區中兒童生活空間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黃勝雄,1999,「族群分布對臺灣地域空間發展的影響」,『土地經濟年刊』,10:151~20。
    黃幹忠、葉光毅、施蓉錚,2002,「先進國家市中心復甦之案例回顧」,『建築與規劃學報』,3(2):90~111。
    黃義宏,2005,「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楊純蓉,2006,「影響台南市社區是否得獎之相關因素探討」,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楊裕富,1988,「評住宅社區研究」,『建築師』,158:58~62。
    董娟鳴,1994,「以使用者活動行為觀點探討地區性鐵路車站前開放空間之設計」,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葉晉嘉、劉麗娟、吳濟華,2006,「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量台灣地區健康城市度之研究」,『健康城市學刊』,4:129~140。
    董壽山,2004,「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單身榮民宿舍之公共空間--以台北市某單身榮民宿舍為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桃園。
    廖榮利,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一版第一刷,台北市:商鼎文化。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三版一刷,台北市:三民。
    蔡佳蓉,2004,「本土化TOD都市設計策略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蔡孟儒,1998,「比較臺南地區不同社區間出外交通、停車問題差異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蔡勇美、郭文雄,1984,『都市社會學』初版,台北市:巨流。
    衛萬明、洪介仁,2001,「社區配置及居民特質於鄰里關係影響之研究」,『都市與計劃』,28(1):39~67。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1。
    鄧振源,2002,『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初版,基隆市:海洋大學運籌規劃中心。
    鄭凱仁,2001,「以新都市主義觀點進行住宅社區規劃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1991,『環境心理學』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宗裕,2007,『成長管理與規劃經濟』,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博士班課程上課講義:台北。
    賴宗裕、徐國城,2004,「蔓延發展對土地利用與公共財政影響之探討」,『公共事務評論』,4(2):1~20。
    薛襄騰,2008,「都市住區規模與密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謝文豐,2008,「台灣社區產業發展過程學習指標建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謝孟展,1993,「住宅社區規劃應用鄰里單元之研究—以中興新村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鍾 婧,2005,「以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理念進行捷運系統邊緣節點住宅社區之都市設計研究--以高雄捷運R3站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韓凝玉,2006,「從城市廣場說開去」,『華中建築』,24(9):55~56。

    顏宏叡,2005,「以土地信託實施都市更新機制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蘇俊仁,2005,「不同的社區發展對社區健康影響之探討」,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蘇建文,1996,「計畫單元整體規劃觀念應用於國內社區開發之探討--以中興新村再發展規劃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貳、英文參考文獻
    Frank, L. D., Engelke P. O., Schmid, T. L., 2003, Health and community design: the impac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physical activity,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Frumkin, H., Frank, L., &Jackson, R., 2004, Urban Sprawl and Public Health: Designing, Planning, and Building for Healthy Communities,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Fulton, W., 2000, The new urbanism: hope or hype for American communities? Cambridge, Mass: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Grant, J., 2006, Planning the good community, New York: Routledge
    Greed, C., 1996, Introducing Town Planning, England: Longman
    Hess, P. M., 2005, Rediscovering the Logic of Garden Apartments, Places, 17(2): 30~35
    Katz, P., 1994, The new urbanism: toward an architecture of community, New York: McGraw-Hill
    Levy, J. M., 1997,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N.J.: Prentice Hall
    Parker, J., 1990, Images of health, urban design and human well-being, The Statistician, 39(2): 191~197
    Southworth, M., 1997, Walkable Suburbs? An Evalation of Neo-taditional Communities at the Urban Edge,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 63(1): 28~44
    Talen, E., 2005, New urbanism and American planning: the conflict of cultures, New York: Routledge.
    參、網頁參考文獻
    ARTSUSA,2008,http://www.artsusa.org/events/2008/convention/program/tracks/bios/public_art/002.asp,取用日期:2008年11月11日。

    GeoHive,2008,http://www.geohive.com/earth/pop_density50.aspx,取用日期:2008年9月15日。
    Google Maps,2009,http://maps.google.com/?sll=38.425,-121.47222&spn=0.05,0.05,取用日期:2009年1月12日。
    http://ms2.knu.edu.tw/~b92202124/file/KNU2008paper28.pdf,2008,取用日期:2008年9月20日。
    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2008,http://www.mercer.com
    取用日期:2008年9月15日。
    NEW URBANIST DESIGN,2008,http://www.newurbanist.com
    取用日期:2008年11月9日。
    Seaside,2009,http://www.seasidefl.com,取用日期:2009年1月12日。
    內政部營建署污水下水道資訊網,2009,http://sewer.cpami.gov.tw
    取用日期:2009年5月15日。
    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網站,2009,http://pkl.taipei.gov.tw
    取用日期:2009年5月18日。
    台灣社區通,2008,http://sixstar.cca.gov.tw/newsite/sixstar_91-93.php
    取用日期:2008年9月15日。
    松山區公所網站,2009,http://www.ssda.taipei.gov.tw/
    取用日期:2009年5月18日。
    板橋市公所網站,2009,http://www.banciao.gov.tw
    取用日期:2009年5月11日。
    臺北縣立公共停車場資訊查詢系統,2009,http://www.parking.tpc.gov.tw,取用日期:2009年5月15日。
    臺北縣政府水利局網站,http://www.wrs.tpc.gov.tw
    取用日期:2009年5月1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962570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700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3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