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658/141571 (78%)
造访人次 : 47264212      在线人数 : 9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70


    题名: 自行車廠商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作者: 陳正忠
    贡献者: 陳隆麒
    陳正忠
    关键词: 自行車
    策略矩陣分析法
    關鍵成功因素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16-05-09 16:33:25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自行車產業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知識經濟下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因應之道,希望藉由對該產業經營成功的個案公司的深入研究,能夠瞭解過去成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以策略矩陣分析法,替個案公司找出可行的策略方案,並為個案公司從規劃到執行,擬定完善的做法。
      本研究的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以及國內學者司徒達賢教授的策略構面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架構分為四個階段:
       一、首先進行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擁有的優劣勢。
       二、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
       三、擬定數個可行的策略,並在該策略下擬定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然後作出策略選擇。
      經過本研究分析後發現國內高檔自行車廠商的關鍵成功因素為:研發與設計能力、虛擬整合或與網絡成員密切配合互動的優勢、優秀技術團隊的穩定性以及進入時機。本研究建議個案公司選擇合資夥伴攜手研發技術,制定專利權並分享專利授權金,由ODM進一步升級成為授權他人製造生產。長期而言,俟電動自行車法令及技術成熟之際,採取產品擴張策略,利用既有的高價汽車通路推出電動自行車以取代傳統自行車,擴大產品基礎。而此時個案公司由於轉進為技術領導與授權生產的角色,因此產品的交替反而可以替公司開拓事業的第二春。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為可同時研究多家自行車業者,以作出經營策略與績效間更一般化的歸納原則。以及研究跨國聯盟的成因及穩定性的探討,特別是台商居中以技術及網絡關係形成競爭優勢的持久性研究,以及技術權利金結構與聯盟穩定關係之相關研究。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
    表目次
    圖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三節 論文架構-----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策略的概念-----9
      第二節 策略管理理論-----12
      第三節 經營策略實證研究之相關文獻-----31
      第四節 國內外策略管理研究文獻與本研究之相關討論-----36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3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44
    第肆章 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47
      第二節 過去策略型態分析-----52
      第三節 組織及管理政策分析-----57
      第四節 經營績效分析-----62
      第五節 優勢與劣勢分析-----70
    第伍章 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認定
      第一節 外在環境分析-----75
      第二節 產業結構分析-----98
      第三節 關鍵成功因素-----116
      第四節 機會與威脅認定-----120
    第陸章 問題認定與說明
      第一節 問題認定-----125
      第二節 主要迫切問題-----125
      第三節 次要迫切問題-----126
      第四節 不迫切但屬主要問題-----128
      第五節 不迫切也非主要問題-----129
      第六節 要因分析-----130
    第柒章 經營策略的制定與評估
      第一節 使命與目標-----132
      第二節 可行的策略方向-----133
      第三節 產品發展策略-----137
      第四節 市場擴充策略-----142
    第捌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6
      第二節 建議-----148
    參考文獻-----154

    表目次
    表2-1 過去學者對策略所下的定義整理-----9
    表2-2 決定產業獲利力五種競爭力-----21
    表2-3 策略類型歸類-----22
    表2-4 Miles & Snow的四種適應性策略-----23
    表2-5 網路定義整理-----27
    表2-6 經營策略實證之相關文獻-----31
    表3-l 訪談人數與時間-----45
    表4-1 個案公司近年來產銷比率-----48
    表4-2 台灣自行車相關廠商關聯-----50
    表4-3 個案公司近年來營收、獲利及規模一覽表-----56
    表4-4 個案公司八十九年財務比率摘要-----62
    表4-5 個案公司最近五年度部份財務資料-----63
    表4-6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65
    表4-7 資本結構與長期償債能力分析-----66
    表4-8 獲利能力分析-----67
    表4-9 投資報酬率分析-----67
    表4-10 資產運用效率分析-----68
    表5-1 台灣自行車產銷存量值-----96
    表5-2 台灣地區自行車產業成長趨勢-----100
    表5-3 台灣地區主要自行車業者營收統計-----112
    表5-4 台灣地區主要自行車業者稅前盈餘統計-----112
    表5-5 台灣地區主要自行車業者雇用員工人數統計-----113
    表5-6 台灣自行車廠製造製造年產量一覽表-----113
    表5-7 與國內兩家自行車廠商89年度營運績效一覽表-----114
    表5-8 世界各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124
    表6-1 個案公司所面臨的問題-----125
    表7-1 產品線的改變-----137

    圖目次
    圖2-1 策略市場管理的構成-----14
    圖2-2 Glueck策略規劃之架構-----15
    圖2-3 Steiner策略規劃的架構-----16
    圖2-4 Harvey企業策略規劃模式-----17
    圖2-5 策略形態分析法架構-----18
    圖2-6 Porter之五力分析圖-----20
    圖2-7 Porter之一般性策略-----25
    圖3-1 研究架構-----38
    圖3-2 研究程序-----46
    圖4-1 個案公司組織系統圖-----51
    圖4-2 個案公司杜邦分析圖-----69
    圖7-1 事業成長策略類型-----134
    圖7-2 產品發展策略下的垂直整合價值活動-----139
    圖7-3 競爭優勢-----141
    圖7-4 產品發展策略下成長率對佔有率矩陣-----141
    圖7-5 市場擴張策略下的垂直整合價值活動-----143
    圖7-6 市場擴張策略下的成長率對佔有率矩陣-----1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2001台灣前百大產業景氣動向,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90年。
    2. Adrian Slywotzky,成功-由轉型開始:創業與企業轉型的利基策略,智庫文化,民國86年。
    3. Bovet,Joseph Martha,Kirk Kramer,價值網,商周出版社,民國90年。
    4. WTO效應對兩岸經貿發展的影響座談會實錄,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編印,民國87年。川飛股份有限公司年報,民國89年。
    5. 于卓民,國際企業-環境與管理,華泰文化,民國89年初版。
    6. 王隆進,自行車業運用行銷合作關係進入國際市場之研究,大葉大學
    7. 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8.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2000年版,中華徵信所,民國89年。
    9.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1996、1997、1998、1999、2000年版,中華徵信所。
    10.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民國89年初版。
    11. 林建仲,垂直整合型策略聯盟的統治型態—赴大陸投資之自行車業與照相機業為例,中原大學企管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2. 吳思華,策略九說。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5年。
    13. 吳青松,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民國89年三版。
    14. 吳儀賢,網絡式新產品開發-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經驗,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15. 洪聖昌,臺灣中小企業共同研究發展之探討─ 以製鞋業及自行車業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16. 梁恬漪,臺灣自行車產業超層級競爭現象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17. 許文宗,臺商在兩岸與第三地企業功能分工之探討--以自行車產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8. 許是祥譯,David A. Aaker著,企業策略管理。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76年。
    19. 莊劭甫,台灣自行車產業導入大量客製化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20. 黃裕哲,綠色模組化設計之評估架構研究--以電動自行車組裝與拆解為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21. 連上賀,我國產業網路外移之研究--以自行車業為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22. 陳隆麒,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文化,民國81年。
    23. 張簡庭芳,公司對於自創品牌與接受原廠委託製造策略選擇之研究-以臺灣自行車整車產業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24. 劉秀美,台灣自行車產業品牌化決策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25. 簡百邑,台灣自行車產業全球價值鏈分析,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26. 蕭奕銘,導入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對台灣自行車產業之影響,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英文部分:
    1. Anderson, James C. & James A, Narus(1990),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ut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January,pp42-58 .
    2. Anderson, James C., Hakansson Hakansson, & Jan Johanson(1994),Dyadic Business Relationships Within a Business Network Context,Journal of Marketing, 58, October, pp1-15.
    3. Anderson, E. & Gatignon, H.(1986), Modes of Freign Entry : A Transa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orunal of Interna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all 1986, PP.1-24.
    4. Biemans, W. G.(1992), Innovation and the Network, New York :Routledge.
    5. Bourantas, D.(1989), Avoiding Dependence on Suppliers and Distributors,Long Range Planning, 22, PP.140-149..
    6. Bucklin, Louis & Sanjit Sengupta(1993), Organizing Successful Comarketing Allia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7,PP.32-46.
    7. Cavusgil, S.T.(1980),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Export Activ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utdies, Vol.21, NO.1
    8. Cavusgil, S.T.(1984), Differences Among Exporting Firms Based on Their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12, pp195-208.
    9. Chu, Wan-wen(1997), Causes of Growth: A Study of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1 Iss:1 Jan.pp:55-72.
    10. Contractor, Farok J. & Lorange P.,(1988), Competition Vs.Cooperation :A Benefit / Cost Framework for Choosing Between Fully-Owned Investments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28, No. Special Issue, 1988.Don Harvery(1982), Strategic Management,Bell and Howell Company .
    11. Harrigan, Kathryn Rudie(1987),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Partner Asymmetrie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28, PP.53-72.
    12. Hennart, Jan-Francois(1988), The 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of Joint Ventur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NO.1 Hladik, K.j.(1988), "R&D and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Lexingion Books.
    13. Johanson J. & Lars-Gunnar Mattsson(1987), Interorganinational Relations in Industrial System : A Network Approach Compared With the Transaction-Cost Approa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Vol.17, 1987,PP.34-48.
    14. Kalb, Cliford C.(1998), Joint Marketing or Co-Marketing: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 Medical Marketing and Media, November, p112-119.
    15. 32.Kamann, D. J. and D. Strijker(1991), The Network Approach: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R. Camagni, Innovation Networks: Spati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Belhaven press, pp.145-173.
    16. Karakaya, Fahri & Stahl, Michale J.(1989),Barriers to Entry and Market Entry Decisions in Consumer and Imdustrial Goods Marke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3, April 1989, pp.81-82.
    17. Killing, J. Peter(1983),Understanding Alliances : The Role of Task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New York : Lexingion Books.
    18. Kogut, B.(1986), 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al Perspectiv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pp.319-332.
    19. 1Mohr, Jakki; Spekman, Robert (1994), 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20. success: Partnership attribut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Chichester; Feb ;Vol. 15, Iss. 2; pg. 135, 18 pgs
    21. Peter, Smith Ring & Andrew H. Van De Ven(1992), Structring Cooperative Relation 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3, pp.483-498.
    22. Powell, W. W.(1990),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Vol.12, No.1, pp.295-366
    23. Porter, Michale 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al and Competitiors,New York : Free press.
    24. Porter, M. E. & R. Fuller (1986),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y,
    25. Boston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P.315-343.
    26. Tse, David K., Pan,Yigang, & Au, Kevin Y., How MNCs Choose Entry Modes and Form Alliances:The China Experi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4th Quarter: 779-805.
    27. Thorelli, Hans B.(1986),Networks : Betwee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7,pp.37-51.
    28. Tichy, Tushman & C. Fombrun (1979),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r
    29. Organization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4,No.4,1979,pp.507-519.
    30. Williamson, O. E.(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 New York :Free Press.
    31. Williamson, O. E. (1979),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In Neil J. Smelser and Richard Swedberg (eds.),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77-107.
    32. Williamson, O. E.(1985),The Economice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 Free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8993207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1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4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