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91 (78%)
Visitors : 46239837      Online Users : 10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59


    Title: 中國地區間勞動所得水準之決定因素─以1993至2000年為例
    Authors: 曾柏堯
    Contributors: 黃智聰
    曾柏堯
    Keywords: 中國大陸
    地區工資差異
    勞動市場發展
    勞動所得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6:47:46 (UTC+8)
    Abstract:   中國近年來經濟的快速成長,受到舉世的矚目。但由於中國之經濟改革,乃是以試點的方式進行,也使得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命運。故「富而不均,則不免於爭」的問題,是未來中國所必須正視的問題。所以,研究中國地區間勞動所得差異的情形,包括其背景、近況與影響因素等,即為本文之研究目的。
      本文先整理勞動經濟學理論中影響工資的因素,以及探討中國工資或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之既有文獻,以作為實證分析之基石。接著先將中國勞動市場的發展過程,作詳細的背景說明。並利用中國統計年鑑、中國勞動統計年鑑及中國人口統計年鑑所提供的一九九三至二000年中國二十九個省市的官方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地區間勞動所得不均的問題確實存在於中國,並有逐漸惡化的趨勢。若將整個中國所有省市以不同的分類方法區分為東、中、西部地區及沿海與內陸地區,經變異數分析(ANOVA)的結果證明,勞動所得不均的結論依然成立。
      接著,本文經Chow test檢定發現使用固定效果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估計較為合適,故以固定效果模型對相關因素進行實證估計。結果發現,勞動生產力及時間因素,對中國各省市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而城鄉二元體系的縮小,有可以顯著的提高該地區的勞動所得。並且,除了將中國全部省市一起估計之外,也分別以沿海內陸地區及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估計。結果發現,勞動生產力無論在東部、中部或西部,對勞動所得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而三資企業比的提高,則明顯地有助於西部地區省市勞動所得的提高,而中部地區省市的城鄉二元體系若能縮小,也能顯著地提升該地區的勞動所得。
      最後,本論文便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本文認為,要進一步提高各省市的勞動所得,除了提高本身的勞動生產力,消除城鄉二元差異也是有效的方式。並且,就內陸地區而言,城鄉二元差異的縮小以及三資企業的發展,都有助於提高內陸各省市的勞動所得。尤其是西部地區,發展三資企業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該地區的人民所得,也可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勞動所得差異。這個結論,也可以印證中國近年來所一直強調的西部大開發,確實能改善西部地區人民的生活。
      當然,不論是根據理論或本文的研究結果,都顯示勞動生產力是影響勞動所得的重要決定因素。不過,由於將資源投注於沿海地區提升勞動生產力,可以更有效率的提升其勞動所得,但卻會使沿海及內陸的勞動所得差距進一步的拉大;若將資源挹注於內陸地區來提升勞動生產力,可以拉近沿海與內陸勞動所得的差距,但卻必須忍受相對較差的效率。這可能也是中國政府想要提昇人民勞動所得時,效率與公平兩難的地方。
    Reference: (1)中文部分
    Ⅰ、書籍
    于祖堯(1997),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個人收入分配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伊志宏(1994),勞動力市場,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京文(1995),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林惠玲、陳正倉(1999),統計學方法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林毅夫、蔡昉、李周(2000),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台北市:聯經。
    韋偉、王健、郭萬清(1992),中國地區比較優勢,北京:中國計畫出版。
    徐逢賢(1999),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耿慶武(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袁志剛、方穎(1998),中國就業制度的變遷(1978~1998),山西經濟出版社。
    高書生(1998),中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國古籍出版社。
    張向達(1996),中國收入分配與經濟運行,東北財經大學。
    張道根(1999),中國收入分配制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郭信霖、許淑卿(1996),統計學,台北市:華立圖書。
    彭百崇(2000),勞動經濟學,台中:華泰文化。
    董輔礽(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香港:三聯書店。
    廖泉文(2000),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理論與實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齊蘭(1993),我國現階段基本工資問題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鍾谷蘭(1987),台灣地區工資與就業的性別差異,台大經研所碩士論文。
    Ⅱ、期刊及專論文章
    朱小林(1999),「中國區域經濟差異及其調控政策選擇」,經濟評論,1999年第4期,頁52~54,69。
    朱平輝、王美今(2000),「外商直接投資與區域經濟波動」,中國經濟問題,2000年第2期,頁37~44。
    吳家聲、遊孟龍(1994),「教育投資與工資差異之分析」,勞資關係論叢,第2期,1994年,頁27~49。
    宋學明(1996),「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及其收斂性」,經濟研究,1996年9月,頁38~44。
    奈特、宋麗娜(1994),「中國城市工資差異的原因」,收錄於趙人偉、格里芬主編之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72~252。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8),「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異分析」,經濟研究,1998年第6期,頁3~10。
    范從來、陳超(2000),「論區域經濟的非均衡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經濟問題,2000年第3期,頁43~48。
    孫淑清(1995),「當代中國城鄉婦女家庭經濟地位比較研究」,人口與經濟,1995年第二期,頁49~56。
    高長(1991),「台灣地區性別工資差異問題之研究:生命周期人力資本理 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2期,1991年,頁71-108。
    高長(1992),「中共工資制度改革效果評析」,政大勞動學報,1992年11月,頁29~61。
    高長(1997),「中國大陸工業部門貨幣工資決定因素之研究」,台灣經濟學年會論文集,1997年,頁1~28。
    盛東(2000),「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第六期,頁25~27。
    莊奕琦、許碧峰(1999),「台灣不同規模廠商工資差異之實證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7卷第2期,1999年,頁241-267。
    陳志柔(1999),「中國大陸的不平等結構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1~15。
    陳甬軍(1999),「中國過渡經濟中的勞動制度改革與勞動力市場發展」,中國經濟問題,1999年第5期,頁1~7。
    勞動部綜合計畫與工資司(1997),「當前個人收入、工資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勞動科學,1997年第4期,頁8~14。
    曾國安(2000),「論市場經濟中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年6月,頁47~55。
    游豐吉(1996),「對大陸工資體制改革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0卷第7期,頁57~71。
    黃智聰、曾柏堯(2001),「中國大陸地區間勞動所得差異之初探」,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2001年8月,頁43~66。
    楊凡、陳川、楊海濤(2001),「經濟平等與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經濟問題探索,2001年第1期,頁29~31。
    楊雲彥、陳金永(2000),「轉型勞動力市場的分層與競爭─結合武漢的實證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頁28~38。
    董克用(2001),「大陸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勞動關係的變化」,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3期,頁162~168。
    趙忠義(2000),「工會壟斷與經濟效率」,經濟研究,2000年第12期,頁43~47。
    劉峰(2000),「正確處理地區、行業間工資差距問題」,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年3月,頁86-88。
    蔡昉(1998),「二元勞動力市場條件下的就業體制轉換」,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頁4~14。
    蔡昉(2000),「就業制度“十五”期間將有重大革新」訪談摘要,中經網http://www.cei.gov.cn/,2000年11月。
    蔡昉、王德文、都陽(2001),「勞動力市場扭曲對區域差距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頁4~14。
    蔡昉、楊濤(2000),「城鄉收入差距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頁11~22。
    賴德勝(1996),「論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經濟科學,1996年第6期,頁19~23。
    (2)英文部分
    Hsiao, C. (1986), Analysis of Panel Dat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night, J. and Song, L. (1999), “Employment Constraints and Sub-Optimal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51, pages 284-299.
    Liu, P-W, Meng, X. and Zhang, J. (2000), “Sectoral Gender Wage Differentials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ese Economy,” Population Economics, 13, pages 331-352.
    Meng, X. and Miller, P. (1995),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Its Impact on Gender Wage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Sector,” Oxford Economic Papers, 47, pages 136-155.
    Otsuka, K., Liu, D. and Murakami, N. (1998), Industrial Reform in China Past Perform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en, A. (1990), Regression Analysis :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3)、官方出版品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人口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勞動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89261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6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9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