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76342      Online Users : 9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57


    Title: 中共陸戰戰略發展─兼論對台海安全影響
    Authors: 李昌宇
    Contributors: 趙國材
    李昌宇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6:57:43 (UTC+8)
    Abstract:   一、中共擁有數量甚多的陸疆鄰國,未來與鄰國發生陸上衝突的可能性仍高,在面臨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相對獨立的海、空交戰會日益增多,這種戰爭行動與戰略全局有著緊密聯繫。在新的歷史時期條件下,中共對邊界、海防的鬥爭與維護上,進行了相當的規劃,為了保障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維護領土主權的完整,更是對軍事戰略提出了的重要戰略指導。為擊敗分從海、陸、空對其實施局部入侵的敵人,除了配合國家的政治外交鬥爭外,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對其進行籌劃與指導,這也是建立陸戰戰略的客觀指導。
      二、中共稱冷戰後北約東擴、美日安保條約、東亞金融危機及南亞核試,促成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新格局,使中共在戰略制定上產生海、陸孰先發展兩難抉擇。從中共過去強調「堅守防禦」、「後發制人」思考模式,現在則著重「向外型防衛」的積極思想,轉以致力於投射能力與攻擊力量的建設。在陸戰戰略發展上,律定各大軍(戰)區根據其作戰對象、任務及地理環境特性,制定對未來局部戰爭作規劃與準備,並擺脫已往「誘敵、堅守」的被動因應方式,對主要軍事威脅方面與動亂地區,能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快速打擊、壓制的準備;一旦周邊地區發生衝突,具有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
      三、中共陸戰戰略在發展上,深受現代科技戰爭影響,因此提出了「精兵、合成、高效、快速」的要求。為此,共軍提出了近、中、長期軍隊建設規劃,確定了今後的軍隊建設方針,主要包括:「調整建軍方向、突出常規部隊正規化建設、特別注重應急反應部隊的建設、及縮小軍隊規模,調整編制體制」,更加重視「部隊結構的合理性和足夠性、提高部隊質量,增強人員素質」,強調「提高部隊的應急反應、快速部署、持久作戰、戰略投送、及力量重組增大能力」,提升「火力與科技導向,建立合同與機動作戰能力。」
      四、共軍藉「軍演」凸顯其政治目的:(一)向外展現出對台灣問題的處理能力(二)為圖謀政治勢力擴展和政治鬥爭籌碼,以鞏固政權延續(三)凝聚各方之向心,達到國家之整體一致性。是故,中共當前軍備現代化之準備,著力於以迅速瓦解台灣與獲取最大政治利益為基準。中共迄今仍不放棄武力犯台,頻頻擴張軍力顯現出「外向型防禦」,提高「軍演」能力,以凸顯聯合作戰效能並增加犯台威懾力,及增加對台飛彈部署,並在國際間各種場合不斷打壓、排擠中華民國地位等,凡此種種威懾舉動,均在在顯其「不放棄武力犯台」決心,勢將對台海安全均勢與亞太安全的穩定,投下了最不確定的變素。
    Reference: 一、政府出版品
    (一)中文部分
    中共國務院。《「199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1998年。
    -----。《「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2000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87年。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89年。
    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部。《心戰情報第40-58號》。台北: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部,民國89年。
    ---------。《共軍近期政治工作研析專題報告-第1-12輯》。台北: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部,民國89年。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中共軍事情況研析選輯-第10輯》。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民國81年。
    ----------。《中共軍事情況研析選輯-第13輯》。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民國84年。
    ----------。《中共軍事情況研析選輯-第14輯》。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民國85年。
    (二)英文部分
    Department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USA.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 1999.
    Department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USA.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 2000.
    二、專 書
    (一)中文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得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民國85年。
    三軍大學。《軍事革命與2010年後台海戰略評估》。龍潭:三軍大學印行,民國88年。
    ----。《未來陸戰》。台北:譯者印行,民國78年。
    ----。《國防要聞譯文選粹》。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7年。
    ----。《國防要聞譯文選粹》。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9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1997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6年。
    ----------。《1998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7年。
    ----------。《2000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9年。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出版社,民國84年。
    毛振發。《邊防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王文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
    王普豐。《現代國防論》。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信息戰爭與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民國82年。
    平松茂雄。《中國人民解放軍》。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
    向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分冊》。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
    朱小莉。《軍事革命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朱延智。《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民國89年。
    ---。《搶救台灣-小國處理危機》。台北:時報文化,民國88年。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民國81年。
    宋時輪。《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發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4年。
    沈偉光。《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台北:五南,民國85年。
    吳宗嶽。《中國的地緣政治》。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社,民國53年。
    李國強。《中國軍事問題》。香港:利源書報社,1998年。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沈明室。《改革開放後的解放軍》。台北:慧眾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4年。
    岳天主編。《現代國防戰略》。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0年。
    孟完生。《登陸與抗登陸怎樣打》。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2001年。
    林子洋。《飛彈防禦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民國89年。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8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2年。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灣安全》。台北:時英,民國89年。
    ---。《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民國90年。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民國88年。
    軍事科學出版社編。《軍事戰略基本理論問題》。北京:編者印行,1990年。
    --------。《新時期常備軍建設研究》。北京:編者印行,1990年。
    --------。《歷史性的轉變》。北京:編者印行,1987年。
    --------。《歷戰爭與戰略問題研究》。北京:編者印行,1988年。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民國87年。
    ---。《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台北:軍事譯粹出版,民國69年。
    ---。《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87年。
    翁明賢編輯。《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民國87年。
    -----。《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民國87年。
    秦耀祁。《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高春翔。《新軍事革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徐培根。《現代戰爭學通論》。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50年。
    ---。《現代戰爭通論》。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59年。
    ---。《中國國防思想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出版,民國72年。
    國防大學出版社。《高技術條件下聯合戰役與軍兵種作戰》。北京:編者印行,1997年。
    國防大學出版社。《威懾論》。北京:編者印行,1990年。
    -------。《戰役理論研究》。北京:編者印行,1997年。
    -------。《國防理論》。北京:編者印行,1996年。
    張式琦。《地略學參考論文選輯》。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民國71年。
    張旭成彙編。《中共看未來戰爭》。台北:大晟,民國87年。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民國87年。
    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民國85年。
    張秦主編。《戰場數字化與未來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張建邦總策劃。《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民國87年。
    張健志。《倚天仗劍看世界》。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梁必業。《軍事方法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楊旭華。《精兵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陳力。《戰略地理論》。北京:解放軍科學出版社,1990年。
    陳永生。《十五大後中國大陸的情勢》。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7年。
    陳東龍。《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民國88年。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民國88年。
    黃玉章。《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裘兆琳主編。《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1年。
    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0年。
    管繼先。《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趙國材。《慶祝歐陽澤民先生七秩華誕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論美蘇波斯灣護航措施之法理與實踐》。台北:聯經,民國77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8年。
    趙雲山。《中國導彈及其戰略》。香港:明鏡出版社,1999年。
    齊正鈞。《新時期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發展》。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劉鎮武。《現代軍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繼賢。《軍事理論與未來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
    潘湘庭。《世軍事形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蔡耀乾。《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之研究》。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67年。
    閻鑄。《軍事戰略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勢出版社,1999年。
    蔣百里。《國防經濟學》。台北:新生命出版社,民國44年。
    蔣緯國。《為戰略正名釋義》。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8年。
    ---。《大戰略概說》。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5年。
    蔣緯國。《台灣在世局中的戰略價值》。台北:黎明,民國66年。
    蔣君章。《政治地理學原理》。台北:三民,民國65年。
    ---。《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民國74年。
    糜振玉。《中國的國防構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
    蕭樾。《世界政治地理學基礎》。台北:正中,民國81年。
    蘇志榮。《跨世紀的軍事新觀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于化庭、劉國裕。《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文榮、張伊寧。《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述要》。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厚卿、張興亞。《戰役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凱、里士。《21世紀陸戰》。西安:未來出版社,1999年。
    朱幼文、馮毅。《21世紀陸戰》。西安:未來出版社,1999年。
    林家英、李世均。《鄧小平新時期軍事哲學思想》。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高連陞、郭競炎。《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張晶、姚延進。《積極防禦戰略淺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78年。
    陳文尚、雷家鳴。《戰略理論研究》。台北:聯鳴文化公司,民國78年。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楊得志、宦鄉。《國防發展戰略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
    曉兵、青波。《中國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成都: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雷淵深、張進寶、胡永豐。《陸軍軍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劉繼賢、王堂英、黃碩風。《國防發展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史懷尼(Michael D. Swaine)。《共軍如何影響中共國家安全決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8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公司,民國87年。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中共未來的戰爭觀》,三軍大學譯。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7年。
    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許授南譯。台北:麥田,民國86年。
    艾文托佛勒╱海蒂托佛勒(Alvin╱Heidi Toffler)。《新戰爭論》,傅凌譯。台北:時報文化,民國83年。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唐思(Chuck A. Downs)。《台灣有沒有明天?》,張同瑩、馬勵、張定綺譯。台北: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
    伊銳.潘賽(Etzel G. Pearcy)。《世界政治地理》,屈彥遠譯。台北:世界書局,民國73年。
    孟捷慕(James H. Mann)。《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林添貴譯。台北: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
    相馬勝。《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8年。
    馬修(Lloyd J. Matthews)。《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8年。
    張旭城(Parris H. Chang)、拉沙特(Martin L. Lasater)。《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沈玉慧譯。台北:允晨文化出板版社,民國84年。
    傅高義(Ezra F. Vogel)。《二十一世的美國與中共關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譯者印行,民國89年。
    黎友安(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長城與空城計》,何大明譯。台北:麥田,民國88年。
    (二)英文專書
    Bateman, Robert L. Digital War: A View from the Front Lines(New York: Presidio Press, 1999).
    Burles, Mark and Shulsky Abram N. 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 : 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Calif, Santa Monica :RAND, 2000).
    Cerami, Joseph R. and Holcomb James F. 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01).
    Cheung, Tai Ming “Chinese Military Preparations Against Taiwan Over theNext 10 Years,” in James R. Lilley and Chuck Downs, eds., Crisis in theTaiwan Strai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Clausewitz, Carl Von. On War.(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Gray, Colin S. Explorations in Strategy(Greenwood Press, 1996).
    Green, Michael J. and Cronin Patrick M. The U.S.-Japan Alliance:Past, Present, and Future(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9).
    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8-99.(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9-2000(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2001.(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ane, Dennison C. and Liu Dimon.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London :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6).
    Lilley, James R. and Shambaugh.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Press, 1999).
    Metz, Steven Armed Conflict in 21st Century: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Post-Modern Warfare(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2000).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Washington, D.C. :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uska, Susan M.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2000).
    Sblapak, David A. David T. Orletsky, and Barry A. Wilson. “Dire Strait? Military Aspect of the China-Taiwan Confrontation and Options for U.S. Policy. ” (Santa Monica, CA:Rand,2000).
    Shulsky, Abram N. Deterrence Theory and Chinese Behavior(Calif, Santa Monica :RAND, 2000).
    Sokolsky, Richard, Rabasa Angel, Neu C. R. The Role of Southe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Calif, Santa Monica :RAND, 2000).
    Stokes, Mark A.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1999).
    Wortzel, Larry M.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1999).
    三、期 刊
    (一)中文部分
    丁永康。〈中共建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3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31-46。
    丁樹範。〈兩岸關係中的軍事因素〉。《國防政策評論》,3期。民國89年1月,頁119-128。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44卷2期。民國90年2月,頁74。
    中共研究社。〈最新術語導讀〉。《中共研究》,34卷6期。民國89年6月,頁100-102。
    少華。〈中共三年裁軍五十萬初探〉。《中共研究》,33卷7期。民國88年7月,頁70-76。
    --。〈評析中共發表國防白皮書之意義及作用〉。《中共研究》,32卷9期。民國87年9月,頁68-77。
    文光。〈中共「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矛盾與難題〉。《中共研究》,34卷8期。民國89年8月,頁98-109。
    王官德。〈中共黨軍關係與對台政策取向探析〉。《共黨問研究》,26卷7期。民國89年7月,頁62-71。
    ---。〈江澤民對軍權的調整、控制與變數〉。《共黨問研究》,24卷4期。民國87年4月,頁4-16。
    ---。〈從「裁軍五十萬」看共軍體制改革及其影響〉。《共黨問研究》,25卷1期。民國88年1月,頁45-55。
    以理。〈中共「十五大」黨軍關係及其未來軍隊建設研析〉。《中共研究》,31卷12期。民國86年12月,頁89-104。
    朱延昌。〈戰爭、戰略與戰略體系〉。《國防雜誌》,13卷6期。民國86年12月,頁27-37。
    朱陽明、陳舟。〈中國的亞太安全戰略與地緣戰略思考〉。《中國軍事科學》。2000年4期,頁17-39。
    艾向榮。〈二十一世紀共軍在亞太地區之角色-中共軍隊未來發展〉。《共黨問研究》,23卷1期。民國86年1月,頁66-76。
    余小塵。〈論中共「現代條件下之人民戰爭」〉。《近代中國》。民國80年2月,頁146-161。
    吳建德。〈中共推動軍事外交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34卷3期。民國89年3月,頁82-97。
    ---。〈兩岸軍事戰略發展之比較研究〉。《共黨問研究》,22卷10期。民國85年10月,頁50-63。
    吳家驥。〈中共如何調整「戰爭思想」之研究〉。《國防雜誌》,14卷1期。民國88年5月,頁9-14。
    李化成。〈解析中共軍事戰略「積極防禦」在不同時空下的意義與內容〉。《共黨問研究》,21卷8期。民國84年8月,頁44-47。
    李芙桃。〈中共積極進行軍隊正規化建設〉。《中國大陸研究》,35卷11期。民國85年11月,頁5-15。
    ---。〈共軍積極推動跨世紀建設發展〉。《中共研究》,34卷8期。民國89年8月,頁19-21。
    ---。〈美國對新世紀中共戰爭思維之假設:「不對稱戰爭」概念之發軔〉。《共黨問研究》,26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11-20。
    沈明室。〈評中共「超限戰」〉。《共黨問研究》,26卷3期。民國89年3月,頁52-61。
    岩華。〈共軍派系異動與戰略轉變〉。《中國大陸》。民國84年12月,頁85-88。
    岳瑞麒。〈兩岸建構「信心建立措施」之省思〉。《共黨問研究》,26卷8期。民國89年8月,頁50-75。
    林宗達。〈中共因應美國亞太戰區飛彈防禦之策略分析〉。《中共研究》,34卷6期。民國89年6月,頁86-98。
    ---。〈台灣「戰區飛彈防禦」與中共可能因應策略之分析〉。《中共研究》,34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106-143。
    ---。〈美國亞太「戰區飛彈防禦」評述〉。《共黨問研究》,26卷6期。民國89年6月,頁54-75。
    林長盛。〈中共坦克的現狀與發展〉。《中國大陸》。民國85年10月,頁70-74。
    林長盛。〈中共導彈部隊的現況與發展〉。《中國大陸》。民國85年5月,頁67-73。
    林敏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對亞太區域之衝擊〉。《國防譯粹》,24卷7期。民國86年7月,頁41-50。
    林敏譯。〈中共對二十一世紀對亞太安全情勢之觀點〉。《國防譯粹》,25卷2期。民國87年2月,頁100-101。
    林雲熙。〈現代國軍在二十一世紀中應扮之角色與責任〉。《國防雜誌》,10卷7期。民國83年1月,頁25-31。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研究》,26卷4期。民國89年4月,頁73-83。
    施子中。〈中共建構「抗美打(奪)台」戰略之理論與實際〉。《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4期。民國89年10月,頁15-70。
    唐仁俊。〈中共對領土主權處理模式之分析-以韓戰、中共、印、蘇、越戰為例〉。《國防雜誌》,16卷6期。民國89年12月,頁53-65。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之分析〉。《共黨問研究》,26卷7期。民國89年7月,頁54-61。
    唐明輝。〈近期中共挑起台海危之背景及目的的探析〉。《國防雜誌》,13卷1期。民國86年7月,頁90-97。
    徐博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理論與政策》。民國84年冬季號,頁3-25。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研究》,25卷3期。民國88年3月,頁82-93。
    秦俊。〈中亞在中共石油戰略中之地位〉。《共黨問研究》,26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35-39。
    高一中譯。〈中共達成「軍事事務革」的能力〉。《國防譯粹》,25卷6期。民國87年6月,頁44-56。
    張文島。〈跨世紀共軍現代化建設發展研究〉。《國防雜誌》,15卷8期。民國89年2月,頁94-109。
    張旭成。〈有關台灣國家安全的優先順序〉。《國防政策評論》,3期。民國89年1月,頁42-48。
    張登及。〈1979年中共「懲越戰爭」的歷史結構分析-武力使用的解釋〉。《東亞季刊》,31卷1期。民國89年冬季,頁91-114。
    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民國88年3月,頁25-43。
    梅林。〈中共空降兵力的發展〉。《中共研究》,32卷7期。民國87年7月,頁56-68。
    --。〈中共軍隊研練新戰法研析〉。《中共研究》,31卷11期。民國86年11月,頁50-60。
    --。〈中共軍隊渡海登陸軍力建設〉。《中共研究》,33卷7期。民國88年7月,頁78-90。
    --。〈中共軍隊登陸戰役先期作戰之研究〉。《中共研究》,33卷8期。民國88年8月,頁76-94。
    --。〈中共軍隊對高技術戰爭的認識〉。《中共研究》,31卷7期。民國86年7月,頁58-68。
    --。〈中共裁軍五十萬的動因及內容〉。《中共研究》,33卷1期。民國88年1月,頁96-112。
    莫大華。〈中共「積極防禦」戰略與軍備擴張之探討〉。《共黨問研究》,22卷3期。民國85年3月,頁51-57。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戰略演進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40卷9期。民國86年9月,頁7-20。
    陳梓龍。(中共「十五」期間國防政策與軍隊建設之探討)。《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2期。2001年4月,頁21。
    陳勁甫。(軍事事務革命的啟示-軟體發展的重要性)。《政策月刊》,49期。民88年8月,頁15-17。
    曾祥穎。〈從中共如何打下一場戰爭-試評其飛彈威脅〉。《國防雜誌》,12卷11期。民國86年5月,頁11-21。
    曾復生。〈台灣海峽潛在軍事危機的根源〉。《國防政策評論》,3期。民國89年1月,頁91-109。
    鈕先鐘。〈二十一世戰略前瞻〉。《國防雜誌》,13卷9期。民國87年3月,頁10-32。
    黃石。〈改革開放年的中共軍事-共軍的建設與發展〉。《中共研究》,33卷5期。民國88年5月,頁55-67。
    ---。〈聯合戰役作戰指揮〉。《中共研究》,34卷4期。民國89年4月,頁113-123。
    黃朝茂譯。〈公元2010年之中共軍力〉。《國防譯粹》,24卷11期。民國87年5月,頁35-45。
    楊志恆。〈中共發表「國防白皮書」之評析〉。《共黨問研究》,24卷8期。民國87年8月,頁1-3。
    楊念祖。〈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之趨〉。《中國大陸研究》,42卷10期。民國88年10月,頁83-92。
    ---。〈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34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70-86。
    楊紫函譯。〈中共軍事現代化之探討〉。《國防譯粹》,25卷5期。頁12-17。
    楊開銘。〈共中共國防費估測模式之研究〉。《中共研究》,34卷7期。民國89年7月,頁100-106。
    溫哈溢紀錄。〈關於兩岸軍事衝突之可能性-「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座談紀要」〉。《中國大陸》。民國84年1月,頁33-36。
    萬仞。〈2001-2005中共軍方未來世局觀〉。《國防雜誌》,16卷6期。民國89年12月,頁43-52。
    葉自成、王文英。〈冷戰後世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地緣戰略選擇〉。《中國軍事科學》。2000年4期,頁41-61。
    賈鳳山。〈話說點穴戰〉。《現代軍事論壇》。2000年1月,頁61-64。
    廖文中。〈中共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34卷6期。民國89年6月,頁66-76。
    ---。〈中共軍隊建設對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國大陸研究》,42卷10期。民國88年10月,頁69-80。
    ---。〈共軍加強快速反應部隊戰力對台海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32卷8期。民國87年8月,頁82-102。
    ---。〈共軍現代化建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34卷1期。民國89年1月,頁57-72。
    ---。〈論當前中共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戰略」〉。《中共研究》,32卷9期。民國87年9月,頁78-83。
    廖日昇。〈論「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思想的發展〉。《東亞季刊》,27卷5期。民國85年夏季,頁80-89。
    趙國材。<從現行海洋法分析南沙群島的主權爭端>。《亞洲評論》,總第9期。1999年,頁17-48。
    ---。〈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中國南海歷史性水域的法律制度〉。《問題與研究》,42卷8期。民國82年8月,頁13-15。
    趙國材。〈論南中國海政策及南沙群島問題〉。《海峽評論》,71期。民國85年11月,頁62-65。
    ---。〈論亞洲開發銀行之中國會籍〉。《問題與研究》,25卷9期。民國75年6月,頁1-17。
    趙雲山。〈中共的軍事戰略目標〉。《中國大陸》。民國84年8月,頁75-76。
    ---。〈中共核導彈戰略思想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共研究》,31卷5期。民國86年5月,頁82-98。
    劉文彬。〈中共研究方法之反思〉。《共黨問研究》,26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11-20。
    劉承宗、李正平。〈當前東亞情勢下中共犯台的軍事戰略-一個理性分析的觀點〉。《共黨問研究》,26卷12期。民國89年12月,頁67-77。
    劉嘉平、李克。〈二十一世紀世軍事發展趨勢〉。《現代軍事論壇》。2000年2月,頁21。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國之影響〉。《國防雜誌》,13卷9期。民國87年7月,頁23-32。
    蔡志昇。〈中共快速反應部隊研究〉。《中共研究》,34卷4期。民國89年4月,頁98-112。
    蔡政修。〈美國台海安全政策的演變:以三次台海危機為例〉。《東亞季刊》,30卷1期。民國88年冬季,頁83-110。
    蕭朝琴。〈中共發展高技術「信息戰爭」對台海安全之威脅〉。《共黨問研究》,25卷6期。民國88年6月,頁56-62。
    ---。〈中共發展戰術導彈對台安全之威脅〉。《共黨問研究》,26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68-75。
    ---。〈中共導彈攻台之可行性評估〉。《中國大陸研究》,42卷12期。民國88年12月,頁57-71。
    蕭曙。〈中共地區新三角習題-兼評江澤民中亞之行〉。《中共研究》,34卷8期。民國89年8月,頁36-47。
    謝台喜。〈中共軍力未來發展與動向〉。《陸軍學術月刊》,34卷397期。民國87年9月,頁16-27。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及影響〉。《共黨問研究》,26卷3期。民國89年3月,頁3-5。
    嚴家祺。〈二十一世紀戰爭勝負三因素-再論「核」「導」分離〉。《爭鳴月報》。民國89年9月,頁42-44。
    蘇恆宗。〈析評共軍「軍事事務革命」發展概況與能力〉。《共黨問研究》,26卷12期。民國89年12月,頁56-66。
    鍾堅。〈共軍高技術犯台戰爭如何以戰逼降〉。《國防政策評論》,3期。民國89年1月,頁140-147。
    (二)英文部分
    Allen, Kenneth W. ‘PRC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Taiwan’s Secur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 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December 2000.)
    Butler, Robert. Charles Hawkins and Timothy Thomas, West Meets East: Chinese and Western Researchers Exchange Views on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The Historical Evaluation & Research Organization Library, 8(February 1999).
    Christensen, Thomas J. ‘Posing Problems without Catching up: China’s Rise and the Challenge for Americ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4(Spring 2001), pp.5-40.
    Christopher, Warren “America’s Leadership,America’s Opportunity,”Foreign Policy,No 98 (Spring1995),p.12.
    Cordner, Lee G. “The Spartly Islands Dispute and the Law”,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25(1994),pp.61-74.
    Gill, Bates and Taeho Kim, China’s Arms Acquisitions from Abroad, SIPRI Research Report No.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95). Chapter 5.
    Gao, Zhiguo “The South China Sea : From Conflict to Cooperation”,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 25(1994),pp.345-59.
    Green, Michael J. and Dalton F Toby. Asian Reactions to U.S. Missile Defense, NBR Analysis, Vol. 11, No.3,(1999).
    Herrman, Wilfried A. “Conflict Potentials in Northeast Asia” Military Technology, Vol..XIX.., Issue 8(1995),p.8.
    Hua, Di ‘Threat Perception and Military Planning in China: Domestic Instabi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estige, in Eric Arnett (ed.), Military Capacity and the Risk of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97), pp.25-36.
    Hyer, Eric “Dangerous Syoal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12,No.4(Winter, 1994),pp.7-22.
    Jordan, John “The Japanese Maritime Self-Defesen Forces,”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February 1992),p.62.
    Krepinevich, Andrew F. “Cavalry to Computer: The Pattern of Military Revolu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37(Fall 1994), p.30
    Larson, Charles R“America’s Pacific Challeenge,1993 and Beyond, ”Vital Speech of Day,(December1 1993),p.123.
    Lind, Jennifer M. and Thomas J Christensen, “Spiral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4, No.4(2000), pp.190—200.
    Li, Nan “The PLA’s Evolving Warfighting Doctrine, Strategy and Tactics, 1985-95: AChinese Perspective,” The China Quarterly, No.146(June 1996), pp.443-63.
    Nye, Joseph S. and William A. Owens,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irs, Vol.75, No.2(March/April 1996), pp.20-36.
    O`Hanlon, Michael.Why China Cannot Conquer Taiwa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2,(2001), pp.51—86.
    Perry, William United States Security for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 C:Department of Denfens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1995).pp.3-5.
    Pollack, Jonathan D. Chinese Military Power and American Security Interests, SAIS Policy Forum Series 11,(May 2000).
    Roy, Denny ‘Ten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Survival, Vol.42, No.1(Spring 2000), pp.76-96.
    Schulz, John J. “China As a Strategic Threat: Myths and Verities,” Strategic Review,(Winter 1998), pp.5-20.
    Shambaugh, David “China’s Military ︰Real or Paper Tiger?”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 Vol.5, No.2,(Spring 1996), pp.24.
    Shambaugh, David ‘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4, No.3,(Winter 1999 / 2000), pp.52-79.
    Shlapak, David A., David T. Orletsky and Barry A. Wilson,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China-Taiwan Confrontation and Options for U.S. Policy, RAND, Santa Monica, (2000), Chapter 2.
    Smith, M. B. “A Map for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24, No 3 ,(1968).pp15-28.
    Starr, Barbara “Han Incident Proof of China’s Naval Ambition,”Janes Defence Weekly,7(January 1995),p.5.
    Tong, Yan Xue “ In Search of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 World Affairs, Vol. 1, No. 4 (October-December 1997), p. 51.
    Wanandi, Jusuf ASEAN``s China Strategy: Towards Deeper Engagement,Survival,Vol. 38,No. 3 (Autumn 1996),pp. 117-128.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與研討會論文
    (一)中文部分
    朱建和。〈中共國防現代化政策之研究-1975-1983〉。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
    卓榮貴。〈中共陸軍改革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段復初。〈中共新時軍事政策1978-1997-形成因素、內涵與影響〉。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洪廷舉。〈八0年代中共陸軍戰力評估〉。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
    傅仁坤。〈中共軍隊發展及建軍路線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6月。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丁樹範。〈中共軍方的軍事事務革命觀與其軍力發展〉,陸軍八十九年軍事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部主辦,桃園:民國88年11月2日。
    ---。〈中共對台政策對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影響〉,第一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台北:民國89年11月30日。
    ---。〈中共對軍事事務革命的認識與國防科技的發展〉,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王高成。〈美國對中共的軍事安全戰略〉,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研討會。國防政策評論主辦,台北:民國90年1月18日。
    宋燕輝。(南海地區安全),2000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研究會。台灣綜合研究院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90年3月。
    周煦,<科索沃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科索沃戰爭對世局之影響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8年7月。
    吳建德、李明正。〈中共推動軍事事務革命對我國防衛作戰之影響〉,陸軍八十九年軍事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部主辦,桃園:民國88年11月2日。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軍事交流對東亞安全之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吳斯懷。(民國一百年敵情威脅評估綜合報告),陸軍八十九年度軍事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部主辦,桃園:民國88年12月。
    林勤經。〈兩岸資訊戰戰力比較〉,台海兩岸軍力評估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
    施子中。〈中共跨世紀對台作戰預案之研究〉,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中共跨世紀對台作戰預案之研究〉,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段復初。〈中共軍政關係與台海安全:文武關的觀察〉,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張大順。〈資訊作戰之研析:論網路攻防〉,第一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台北:民國89年11月30日。
    張中勇。〈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台海安全〉,軍事事務革命與國防研究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8年3月。
    張五岳、阮銘。〈兩岸關係與台海安全〉,新世紀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4月1日。
    莫大華。〈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高科技戰爭:理論與實際〉,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許如亨。〈中共對台信息戰中的心理戰略〉,新世紀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4月1日。
    陳必照。〈台海兩岸軍力整體之評估〉,台海兩岸軍力評估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
    陳國雄。〈我國如何建立嚇阻性兵力〉,新世紀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4月1日。
    華中興。〈軍事事務革命與我國國防建設〉,軍事事務革命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8年3月。
    楊志恆、郭臨伍。〈軍事事務革命與未來戰爭〉,軍事事務革命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8年3月。
    ---。〈中共對外軍事交流對台海安全之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民國89年1月14日。
    楊志恆。〈台灣軍事戰略的調整與發展〉,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研討會。國防政策評論主辦,台北:民國90年1月18日。
    楊念祖。〈我國的國防環境與建軍方向〉,新世紀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4月1日。
    ---。〈資訊環境下共軍動態與對我心戰效應之分析〉,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楊開煌。〈共軍在對台政策中角色變遷初探〉,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廖文中。〈共軍現代化建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1月14日。
    趙穗生,(中國周政策及亞太地區安全環境變遷),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財團法人遠景基會主辦,台北:民國90年9月25日。
    劉承宗,<美軍在科索沃實施高科技作戰的檢討與教訓>,跨世紀歐洲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主辦,台北:民國88年12月。
    劉榮傳。〈研析地緣戰略對國家安全之影響〉,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三軍大學主辦,台北:民國88年12月8日。
    ---。〈擘劃我國陸軍之現代化〉,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研討會。國防政策評論主辦,台北:民國90年1月18日。
    龍倪村。〈戰略對峙下的南海變局與因應〉,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三軍大學主辦,台北:民國88年12月8日。
    謝清志。〈中共飛彈研發進展與台灣防禦能力之探討〉,台海兩岸軍力評估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9年1月。
    ---。〈我們如何面對中共的導彈威脅〉,新世紀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教基金會主辦,台北:民國89年4月1日。
    鞠德風。〈從中共超限戰理論論我國複合式軍事戰略運用〉,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三軍大學主辦,台北:民國88年12月8日。
    鍾堅。〈共軍犯台能力與作戰方式之研究〉,陸軍八十九年軍事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部主辦,桃園:民國88年11月2日。
    (二)英文部分
    Bristow, Damon“Taiwan’s Defence Modernisation: Facing the Challenge Ahead.”Paper presented at the Future Vision of Taiwan’s Defense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uary 18th, 2001.
    Desmon, Ball J.“Solving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Can Preventive Diplomacy Work?”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ace Forum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December 15, 2000.
    Hidenori, I Jiri“New Prespectives on Japan-Taiwan-China Relation and Preventive Diplomacy.”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ace Forum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December 15, 2000.
    Kenneth, Allen “PRC’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Taiwan’s Secur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ace Forum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December 15, 2000.
    Kenneth, Boutin “Taiwan’s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ace Forum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December 15, 2000.
    Mason, Tony“Air Power Taiwan Security:Adapting the Revolu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Future Vision of Taiwan’s Defense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uary 18th, 2001.
    Roy, Denny“PLA’s Capabilities in the Next Decade:The Crucial Influence of Politics.”Paper presented at the Future Vision of Taiwan’s Defense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uary 18th, 2001.
    Torkel, Patterson “Taiwan’s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An American Perspective.”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ace Forum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December 15, 2000.
    五、雜誌、報刊
    (一)雜誌
    天易。〈中國構築導彈防禦網〉。《廣角鏡月刊》。2000年1月,頁51-54。
    牛寶成。〈論現代邊防的戰略地位〉。《現代軍事論壇》。2000年8月,頁30-31。
    王洪民、劉志斌。〈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現代軍事論壇》。2000年2月,頁20。
    伊然。〈中國軍事戰略調整內情〉。《爭鳴月報》。民國89年8月,頁40-41。
    ---。〈北京應反擊「中國導彈威脅論」〉。《爭鳴月報》。民國89年2月,頁46-47。
    ---。〈江澤民要軍隊發揮人民戰爭威力〉。《爭鳴月報》。民國89年1月,頁36-37。
    伍凡。〈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現狀及展望〉。《中國之春》。1999年總184期,頁37-44。
    成今。〈中國崛起須過「週邊環境」關〉。《廣角鏡月刊》。2000年7月,頁32-35。
    易宇。〈從進期軍事演習看中國軍隊走向〉。《廣角鏡月刊》。2000年9月,頁48-50。
    高岩。〈中國何時建造行空母艦〉。《廣角鏡月刊》。2000年8月,頁15-17。
    郭浩。〈中共全軍準備打數字化戰爭〉。《廣角鏡月刊》。2000年3月,頁19-21。
    曾復生。〈台灣海峽潛在軍事危機的根源〉。《盟訊》,3期。民國89年9月,頁10-12。
    黃連城。〈解放軍全力準對台作戰〉。《爭鳴月報》。民國89年5月,頁20-21。
    (二)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林皎明,<中越聯合公報>,1994年7月3日,版1。
    -李景衛、徐平,<江主席與夏爾馬總統會面,雙方表示中印願建立建社性的合作伙伴關係>,1996年11月29日,版1。
    -<中俄聯聲明>,1994年4月26日,版1。
    大公報(香港)
    -<中國發表軍備控制與裁軍白皮書-駁斥中國威脅論,強調不謀求世界霸權>,1995年11月17日,版2。
    中央日報(台北)
    -鄧繡玉、朱駿剛,<中共對台戰略的風險與難題>,民國89年5月12日,版8。
    -<傳中共私自劃定第一列島線>,民國89年10月4日,版8。
    -伊銘,<俄中軍事結盟,國際安全堪虞>,民國90年4月2日,版8。
    -王炯華,<遠洋作戰,凸顯中共霸權心態>,民國89年4月24日,版8。
    -轉香港太陽報,<共軍加強南方戰區部署>,民國89年4月4日,版8。
    -<共軍培養幹部進行重大改革>,民國89年6月24日,版8。
    -華志豪,<共軍接班布局攸關兩岸情勢>,民國89年6月25日,版8。
    中國時報(台北)
    -陳子帛,<中共對台決策,軍方舉足輕重?>,民國90年7月1日,版15。
    -徐尚禮,<中共增加軍費,考慮統一需要>,民國90年3月7日,版11。
    -劉屏,<美國專家:中共大舉軍購,意在取得台海優勢>,民國90年3月7日,版11。
    -施鈺文,<未來五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訂為7﹪>,民國90年3月6日,版11。
    -梁東屏,<大陸軍經濟實力增強,華府關注>,民國89年9月25日,版13。
    -呂召隆,<國防部:中共軍費遽增,用於軍購>,民國89年10月17日,版2。
    -劉屏,<美國資深軍事專家:對付台美,中共加強資訊戰力>,民國89年5月18日,版13。
    -劉屏,<中共成立資訊戰專責單位>,民國89年11月22日,版13。
    -兀樂義,<中共青壯派解放軍,不主張四年內和台灣決裂>,民國89年5月16日,版13。
    -郭崇倫,<擬訂對台新政策,中共內部待整合>,民國89年5月18日,版13。
    -兀樂義,<解放軍研究施琅攻台戰略>,民國89年5月18日,版13。
    -俞雨霖,<中共對台政策,跨入務實階段>,民國89年8月29日,版13。
    -俞雨霖,<中共以靜制動,調整對台基調>,民國89年4月4日,版2。
    -王綽中,<大陸學者:兩岸民族主義對抗,將釀悲劇>,民國89年9月12日,版13。
    -兀樂義,<中共軍購,傾向攻擊戰略>,民國89年11月10日,版13。
    -呂召隆,<蘇愷三十部署蕪湖,戰區涵蓋台澎>,民國89年11月6日,版13。
    -兀樂義,<俄將售中共A-50空中預警機>,民國89年11月2日,版13。
    -兀樂義,<中共向俄租賃預警機與蘇愷戰機>,民國89年6月9日,版13。
    -劉屏,<美情報首長:中共與俄正發展太空武器>,民國90年2月9日,版11。
    -徐尚禮,<大陸拉俄制美,遏阻對台軍售>,民國89年11月8日,版13。
    -<中共自評國力,七強中最弱>,民國89年9月8日,版13。
    -包理述,<中俄將合作研發新武器系統>,民國89年4月28日,版11。
    -王綽中、謝孟儒,<對亢美國獨霸,中俄政治結盟成形>,民國89年7月19日,版11。
    -徐尚禮,<俄國專家:中俄既是伙伴也是潛在敵人>,民國89年8月11日,版11。
    -兀樂義,<中俄聯合軍演,對共軍具重要意義>,民國89年8月8日,版13。
    -宋秉忠、施鈺文摘譯,<中俄關係雖熱絡,雙方仍爾虞我詐>,民國89年8月11日,版11。
    -兀樂義,<美太空戰演習,以中共為假想敵>,民國90年1月30日,版11。
    -王綽中,<對台決策共軍影響力增強>,民國89年7月29日,版13。
    -王銘義,<密件案曝光餘波盪漾,北戴河會議重新部局>,民國89年7月29日,版13。
    -平可夫,<印度、中共購買俄航母,誰聰明?>,民國89年10月8日,版15。
    -平可夫,<擴張海軍實力,中共正造兩種核潛艇>,民國89年10月2日,版13。
    -劉屏,<中共全球戰略重心仍在台灣議題>,民國89年4月9日,版13。
    -轉中文亞洲週刊,<加強閩粵戰備,中共增調快速反應部隊>,民國89年4月25日,版13。
    -兀樂義,<解放軍對美航母戰鬥群束手無策?>,民國89年5月1日,版13。
    -轉引解放軍報,<廈門成立軍事運輸辦公室>,民國89年4月29日,版13。
    -兀樂義,<中共空軍戰略從固土防禦轉向攻防兼備>,民國89年4月20日,版13。
    -劉屏,<中共2010年將取得台海優勢>,民國89年6月24日,版2。
    -<美國學者:中共解放軍已不是『雜牌軍』>,民國89年6月27日,版13。
    -江靜玲,<國際戰略研究所:中共面臨內外焦灼情勢>,民國89年5月4日,版11。
    -兀樂義,<三十八集團軍加入對台演習行列>,民國89年6月8日,版13。
    -<共軍舉行台海戰爭研討會
    -南京軍區提出『36小時攻台』報告>,民國89年6月6日,版13。
    -兀樂義,<解放軍勤練反空襲作戰>,民國89年6月13日,版13。
    -賴錦宏,<共軍研擬新世紀軍事建設綱領>,民國89年8月4日,版13。
    -兀樂義,<濟南軍區進行強擊機師長程演練>,民國89年8月17日,版13。
    -徐尚禮,<解放軍戰力提昇衝擊亞太均勢>,民國89年10月20日,版13。
    -兀樂義,<中共組建十個獨立防空旅>,民國89年11月24日,版13。
    -兀樂義,<對付美艦中共海陸空聯合戰力將提昇>,民國89年12月30日,版13。
    -王崑義,<中共新世紀全球戰略部局>,民國90年3月15日,版15。
    -劉黎兒,<「尼克森中心公布東亞安保報告:台海緊張列東亞不安定首因>,民國90年2月6日,版11。
    -劉黎兒,<東亞戰略概觀2001:日提昇戰力,中共視為統一威脅>,民國90年3月9日,版10。
    -兀樂義,<俄製武器當家共軍消化不良>,民國90年5月18日,版11。
    -施鈺文,<中共擬在永興島舉行軍演>,民國90年5月18日,版13。
    -施鈺文,<巴基斯坦擬購30架殲7戰機>,民國90年5月13日,版11。
    自由時報(台北)
    -張旭成,<美國調整亞太大戰略>,民國90年5月18日,版15。
    -吳明杰,<裁減陸軍-傳參謀本部與高層意見相左>,民國90年5月19日,版4。
    -<飛彈防禦藍圖,再啟美俄中三角外交>,民國90年5月7日,版8。
    青年日報(台北)
    -<傳中共積極發展『網路武力』>,民國89年11月23日,版3。
    -<中共擴編軍費,一石二鳥>,民國90年3月7日,版3。
    -翁明賢,<縮短差距,中共意圖追俄趕美>,民國89年11月7日,版3。
    -宋兆文,<軍機大展,另一種形式的武嚇>,民國89年11月7日,版3。
    -鄭德麟,<中共密集舉行防空演習>,民國89年11月14日,版3。
    -孫立方,<共軍摩步旅新戰法,虛多實少>,民國89年11月14日,版3。
    -張原萱,<中共鑽研美陸軍作戰系統>,民國89年12月5日,版3。
    -<張萬年提共軍演習七原則>,民國90年3月28日,版3。
    聯合報(台北)
    -賴錦宏,<人大揭幕,朱鎔基報告十五計畫>,民國90年3月5日,版13。
    -李春,<軍費預算報告,明言作戰需要>,民國90年3月6日,版13。
    -文現深,<中共今年軍費大增17.7﹪>,民國90年3月5日,版13。
    -徐尚禮,<中共增加軍費,考慮統一需要>,民國90年3月7日,版11。
    -<東南亞國家爭相添購軍備>,民國89年10月17日,版11。
    -曹國雄,<台海風雲,中共動武的戰略和時機>,民國89年5月2日,版13。
    -李英明,<兩岸關係徘徊在現代化主權訴求後現代三維戰爭>,民國89年4月10日,版15。
    -<中共對台動武,五大問題恐併發>,民國89年4月14日,版13。
    -平可夫,<台海緊張,威脅到日本安全>,民國89年4月9日,版13。
    -張聖岱,<兩岸半年內復談否,要看台灣領導人>,民國89年8月20日,版13。
    -霍達文,<南海領土糾紛,可分六階段解決>,民國89年9月6日,版13。
    -美國安會顧問桑托里,<中共飛彈、電子戰威脅台灣>,民國90年9月8日,版11。
    -林寶慶,<防止台獨-中共最高安全議題>,民國89年10月13日,版13。
    -轉香港太陽報,<江澤民:兩岸對峙不能長期持續>,民國89年10月10日,版13。
    -<美國會報告:台海若衝突,俄保證援中抗美>,民國89年9月26日,版11。
    -盧德允,<中共殲十原機,網路上曝光>,民國90年1月19日,版13。
    -轉引華盛頓郵報,<中俄可能簽約加強戰略關係>,民國90年1月14日,版13。
    -轉引華盛頓郵報,<中俄核生化武器,威脅美國>,民國90年1月12日,版11。
    -霍達文譯孟捷慕專欄,<俄對中共親密中有矛盾>,民國89年7月28日,版11。
    -王景弘,<美與中共關係面臨新的轉折點>,民國89年3月31日,版11。
    -朱邦賢、曹國雄、董更生,<中共自信50年內成為『中型』強權>,民國89年7月4日,版13。
    -平可夫,<義烏地下空軍基地一箭三雕>,民國89年6月1日,版3。
    -<中共面臨V型包圍>,民國89年6月1日,版13。
    -平可夫,<中共完成東南軍事指揮機構改革>,民國89年7月31日,版13。
    -轉引香港明報,<中新社使用『福州戰區』一詞>,民國89年7月21日,版13。
    -轉引國際前鋒論壇報,<中共擴軍東亞各國租購潛艦>,民國90年1月16日,版11。
    -周煦,<從轟炸伊拉克想到台海>,民國90年2月18日,版15。
    -轉引香港太陽報,<中共完成科技強軍戰略部署>,民國90年2月26日,版13。
    -鍾玉玨,<印度國防預算激增達133億美元>,民國90年4月29日,版11。
    -盧德允,<美國襲擊伊拉克,中共怕不怕?>,民國90年2月19日,版13。
    -楊清順,<印度大規模軍演向中巴示警>,民國90年5月7日,版11。
    -曹國維,<反制中共,美擬在亞太部署長程武器>,民國90年5月8日,版11。
    六、網路資源
    人民日報 http://www.peopledaily.com
    中時電子報 http://www.news.chinatimes..com
    中國軍事 http://www.plapage.com
    海峽快訊 http://www.taiwan-strait.com
    遠拾 http://www.future-china.org
    聯合電子報 http://www.fel.udnnews.com
    未來中國研究 http://www.future-ching.org
    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http://www.dsis.org.tw
    中央日報 http://www.cdn.com.tw
    遠望 http://www.strait-bridge.net
    軍事家 http://www.diic.com.tw
    戰略與國際 http://strategy.idv.tw
    Chinese Military Power http://www.comw.org
    RAND http://www.rand.org
    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 http://www.cdi.org
    The Bookings Institute http://www.bookings.edu
    Chinese Military Power http://www.comw.org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ies http://www.csis.org
    America Foreign Policy Council http://www.afpc.org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www.defense link.htm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US Army War College http://carlisle-www.army.htm
    U.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http://www.ndu.edu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http://www.china center/china frame.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4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