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58/141571 (78%)
Visitors : 47227290      Online Users : 8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633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37


    Title: <<韓非子>>有關「重人」事誼及君主如何統御之研究
    Authors: 黃麗琴
    Huang, Li-Gin
    Contributors: 朱守亮
    Zhu, Shou-Liang
    黃麗琴
    Huang, Li-Gin
    Date: 1994
    Issue Date: 2016-05-10 18:59:06 (UTC+8)
    Abstract:   先秦時代各個思想學家,對權貴「重人」惡勢力殘暴的醜行載於書中者,以法家為甚。如管仲、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但不甚深刻。直到戰國末年的韓非子出現,在集先秦法家思想大成的《韓非子》中,才明顯而大膽的揭櫫這批權貴「重人」所引發的醜行。然「重人」究何所指?韓非為何特別提出「重人」的問題?「重人」到底扮演著何種角色?其地位如何?「重人」與法術智士的關係?權貴「重人」在當時的社會造成了甚麼不良的影響?君主如何來統御這些「重人」?問題都值得作抽絲繭的探究。
    Reference: 除古籍依徑、史、子排列外,其它先依性質分類,每類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姓氏筆畫相同者,則依出版年份先後順序排列。

    一 古籍
    (一)經
    《左傳》 (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6年
    《論語》 (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6年
    《孟子》 (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6年
    (二)史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 七咯出版社1985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 藝文印書館1959年
    (三)子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王先謙《苟子集解》臺北 世界書局1987年
    〔漢〕控寬《鹽鐵論》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漢〕高誘注《堆南子注》臺北 世界書局1958年
    〔周〕商棋《商君書》臺北 世界書局1955年
    楊家路主編《呂氏春秋集釋》臺北 世界書局1962年
    〔周〕管仲《管子》臺北 世界書局1955年
    〔用〕中不害《慎子》臺北 世界書局1955年

    二 有關韓非子者
    (一) 對韓非子作注解者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 (無求備齋韓非子集成二二、二三)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
    〔日〕太田方《韓非子翼在) (無求備齋韓非子業成四入、四九)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
    尹桐陽《韓子新釋) (無求備齊韓非子集成二六)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
    求守亮《韓非子釋評》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明〕門無子、凌贏初《韓非子集評) (無求備齋韓非子集成一九、二o )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
    邵增樺《韓非子今註今譯》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徐漢品《韓非子釋要》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梁啟雄《韓非子淺解) (無求備齋韓非子集成三一)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
    陳奇敢《韓非子集釋》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江蘇 產主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 對韓非子思想作研究者
    1專書論著
    王子正《韓非子用人術析論》臺北 東興文化出版社1989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
    王靜芝《韓非思想體系》臺北 輔大文學院叢書1988年
    王讚源《韓非與馬基維利比較研究》臺北 幼獅文化公司1972年
    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臺北 東大圖書立:司1989年
    朱瑞祥《韓非政治思想之剖析》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吳秀英《韓非子研議》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胡拙甫《韓非子評論》香港人文出版社1950年
    封思毅《韓非子思想散論》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徐漢昌《韓非的法學與文學》臺北 史夫哲出版社1984年
    張純、王曉波《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 聯經出版事黨公司1984年
    張素貞《轉非子思想體系》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法司1985年
    張素貞《韓非子難篇研究》臺北 學生書局1987年
    張素貞《韓非子的實用哲學》臺北 中央日報出版1989年
    陳大絡《韓非思想》臺北 正中書局1988年
    黃秀琴《韓非學術思想》臺北 華橋出版社1962年
    黃瑞雲《韓非法政思想批判》作者自印1989年
    趙海金《韓非子研究》臺北 正中書局1982年
    熊十力《韓非子評論》臺北 學生書局1978年
    蔡英文《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 史文哲出版社 1986年
    蔡榮桐《韓非子思想管窺》臺北 臺灣書店1988年
    盧瑞鍾《韓非子政治思想新探》臺北 三民書局1989年
    謝雲飛《韓非子析論》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
    2期刊論文
    子占魁〈韓非子研議〉《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 1973年
    王大千〈韓非子思想體系之分析〉《文風》第16期1970年
    王讚源〈韓非的法治思想〉《政治評論》第3卷第4期1959年
    王酬卉〈論轉非的法治主義〉《法學叢刊》第38期1964年
    王德昭〈馬基作弗里與韓非思想的異同〉《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9期1967年
    孔繁〈關於韓非法治思想的評價問題一與袁偉時同志商榷〉《學術研究》1979年4期1979年
    王超〈專制象權和政治權術的鼓吹者〉《江海學刊》1983年1期1983年
    王曉波 〈「法」在韓非思想的意義>〈儒法思想論采》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王曉波 〈韓非的哲學思想>〈儒法思想論無》壹北時報 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王曉波
    〈先秦法家發展及韓非的政治哲學>〈儒法思想論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王宗非〈韓非子〉的道德之意與法術之治〉《四川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1991年
    王武治 〈韓非法治思想之研究)1991年《黃埔學報》第23期
    北京市第二汽車公司工人理論組、政治系大批判組〈憤慨的揭露猛烈的抨擊一介紹韓非〈孤憤篇))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4年第2期1974年
    玄默(從儒法思想封立說到中共的r (轉非子﹒瓜憤〉譯注」事件) (中共研究》第8卷第12期1974年
    史必清〈韓非封古代專制主義理論的總結與發展〉學學報) (人文科學版) 1987年第1期1987年
    任繼念〈法家的創始者韓非子的學說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歷史教學) 1956年第10期1956年
    朱守亮〈以茍卿性惡論觀韓非的學說〉《中華學苑》第3期1969年
    朱貽庭、趙修義(評韓非的非道德主義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第4期1982年
    汝信〈韓非評傳〉《中國哲學史研究》1981年第1期1981年
    向潔〈韓非的刑賞思想試說〉《吉首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1987年
    刑濟眾〈韓非之學說淵源) (上)《民主憲政》第11卷第10期1957年
    刑濟眾〈韓非之學說淵源) (下)《民主憲政》第11卷第11期1957年
    李伯鳴〈韓非及其學術思想〉《香港聯合書院學報》第2期1963年
    吳茹寒〈韓非法治論〉《臺北商專學報》第4期1974年
    吳啟文(評韓非的功利主義) (中山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
    科學版) 第2期1975年
    吳怡(轉非思想的精神) (幼獅學誌》第14卷第l期1977年
    兵秀英〈韓非政治哲學根基研說) (暢流》第59卷第l期1979年
    吳亞泉( 「 努治」是轉非政治思想的發端和歸旨) (華南師
    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84年第1期1984年
    沈成添(韓非思想述評) (史學彙刊》第8期1977年
    宋淑萍〈韓非子思想中的名實問題) (書目季刊》第14卷第l期1980年
    李光燦、楊恩翰〈論韓非) (上)- {江漢論壇} 1980年第1期1980年
    李光燦、楊恩翰〈論韓非) (下) (江漢論壇) 1980年第2期1980年
    肖月賢(試論韓非的愛國思想) (鄭州大學學報) 1984年第3期1984年
    李澤厚(孫、老、持合說) (哲學研究) 1984年第4期1984年
    李存山(馬基丹拉維旦與韓非子〉《請書》1987年第4期1987年
    李元〈韓非子與中國傳統文化〉《孔子研究》1991年第1期1991年
    何保中(韓非思想綱領淺探〉《臺大哲學評論》第11期1988年
    何包鋼(韓非權力理論探微〉《哲學與文化》第17卷第3期1990年
    汪奠基〈韓非的形名辯說形成〉《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2期1981年
    谷方〈韓非法治思想研究) (晉陽學刊) 1981年第3期的81年
    呂凱〈韓非融儒道法三家成學考) <求方雜誌》第23卷第3期1989年
    周道濟〈道、儒、法三家之君主無為思想) (大陸雜誌》第30卷第7期1968年
    周兆茂〈試論韓非封老子的茅盾學說的批判改造) ( 齊魯學刊) 1981年第4期的81年
    周兆茂〈試論韓非關於變的思想) (天津師大學報) 1983年第2期1983年
    林貞羊〈韓非學說之淵源及其評價) (中國國學》第7期1979年
    林晨峰〈韓非對老子樸索辯證法思想的發展)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 1985年第3期1985年
    韋日春〈韓非學說評述) (中華學苑》第5期1970年
    韋政通〈韓非及其哲學) (現代學苑》第8卷第11期1971年
    段熙仲〈轉非子札記述評) (南京大學學報) 1982年第3期1982年
    姚寶元、王錫三 <淺析韓非的極端專制獨裁論) (天津師大學報) 1982年第6期1982年
    翁之鏞(論拳法家大成的韓非) <法令月刊》第7卷第11期1956年
    徐文珊〈韓非子評介) (圖書館學報》第4期1962年
    唐端正(韓非子思想述評〉《錢穆先生入十成紀念論文集》1974年
    院務組工人理論組(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綱領一讀〈韓非子﹒五金篇))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1974年第2期1974年
    孫國弟、孫友信、過文珠(評韓非的〈定法篇)) (學習與批判) 1974年第10期1974年
    袁偉時〈試評韓非的法、術、勢〉《學術研究》1979年第1期1979年
    袁偉時(再評韓非的法、術、努〉《學術研究》1980年第1期1980年
    唐澤玉(韓非思想再認識〉《北方論叢》1981年第6期1981年
    孫實明〈韓非術論述評〉《求是學刊》1983年第5期1983年
    孫實明(韓非的法治三論〉《求是學刊》1984年第4期1984年
    孫實明〈韓非自然觀淺採〉《中國哲學史研究》1985年第2期1985年
    孫實明〈韓非認識論探微〉《求是學刊》1986年第1期1986年
    高柏園(韓非子難勢篇析論〉《中國文化月刊》第83期1986年
    馬序(韓非之貴一賤多的世界觀〉《哲學與文化》第18卷第7期1991年
    陳漢欽〈韓非的社會思想〉《新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第2期1934年
    陳干鈞(韓非之時代背景及其學說淵源> {學術世界》第l卷第3期1935年
    陳津泉(韓非及其法治思想> {自由青年》第39卷第5期1968年
    陳森甫〈韓非之政治思想淺釋>〈固立編譯館館刊》第l卷第1期1971年
    陳伯駒〈韓非性惡思想之研究>〈嘉義師專學報》第3期1972年
    陳哲夫(評韓非的君主獨裁思想> (北京大學學報) 1984年第3期1984年
    陳慶煌(韓非子政治學說的理論基礎及其體系) (法苑》第16期1985年
    陳問梅〈說難、孤憤、身世、國情之志一論韓非的遭遇) (東海中文學報》第7期1987年
    陳拱〈論韓非之心態> (求海學報》第29卷1988年
    郭沫若〈韓非子的批判> (十書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曾因霖〈韓非法治觀念的要點思想> (建設雜誌》第9卷第3 、4期合刊1960年
    陸樹槐〈韓非論法及其教育觀> (法律評論》第2卷第3期1962年
    張瑞釗〈(韓非的法律思想) (中國一周》第737期1964年
    張素貞〈韓非子術治說典國防論) (幼獅學誌》第9卷第3期1970年
    張柳雲〈韓非子的治道與治術)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3卷第8期1970年
    張素負(韓非子難勢篇的幾個論點)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7卷第8期1974年
    許老雍(韓非法治思想中之勢論) (高雄師院學報》第12期1984年
    許老雍(韓非的歷史論) (孔孟月刊》第27卷第9期1989年
    康韻梅(韓非形名觀念之深析) (中國文學研究》第5期1991年
    董南雅(韓非一反對奴隸主貴族復辟的思想家) (中心大學學報) 1974年第1期1974年
    葉祖灝穎(韓非政治思想發微) (三民主義學報》第3期1979年
    溫公頤(韓非的歷史邏輯) (南開學報) 1982年第3期1982年
    靳南(言談者必執於法一韓非關於在意識形態領域裏的法治思想) (歷史研究) 1975年第2期1975年
    楊向奎(法家與韓非) {文史哲} 1957年第11期1957年
    楊樹藩〈集法家大成的韓非)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3卷第10期1980年
    楊俊光〈韓非政治思想略論) (汞岳論叢》第5期1983年
    楊慶豐〈韓非哲學的探討) (中國文化月刊》第103期1988年
    雷渝齊〈韓非論法) ( 人文學報》第3期1978年
    廑鵝(韓非子法學思想探微) (自由青年) 1968年
    趙海金〈論韓非之理想國) (民主憲政》第13卷第7期1985
    趙海金(論韓非思想之基本觀點> (民主憲政》第16卷第6期1959年
    趙曆颺〈韓非思想之淵源及其影響> (上) (實踐學報》第6期1975年
    趙膺颺〈韓非思想之淵源及其影響) (下) ( 實踐學報》第7期1976年
    熊公哲(韓非法理之探討) (陳百年先生執教五十週年暨入秩大壽紀念論文集) 1965年
    劉照昌〈韓非「術的哲學」淺說> ( 文風》第29期1976年
    劉立:木(韓非子的法律思想) ( 中國國學》第5期1977年
    劉培育〈論韓非的「矛盾之說J) (江漢論壇) 1979年第4期1979年
    劉如瑛〈略論韓非的先玉觀) (江滄論壇) 1982年第l期1982年
    劉蔚華(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文史哲) 1983年第2期1983年
    劉培育〈韓非的形名邏輯思想) (寧夏大學學報> 1984年第l期1984年
    劉如瑛(韓非思想淵源辯正) (齊魯學刊) 1985年第5期1985年
    劉坤生(老韓辨>- (安徽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4期1987年
    熊琬( r 茍子所謂禮與韓非所謂法J 之探討〉輔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蔡英文(韓非思想中的政治價值一元論) { 求海學報》第25卷1984年
    蔡英文(刑的傳統與韓非的「法J) (求海學報》第26卷1985年
    潘富恩、施昌東(論韓非的辯證法宇宙觀) (復旦學報》1980年第2期1980年
    鄭力為〈韓非治道論評析) (鵝湖月刊》第9期1983年
    鄭良樹(讀韓非子孤憤篇札記) (故宮學術季刊》第6卷第3期1989年
    鄭良樹(論韓非子(主道) (揚權〉二篇之淵源及其著成時代) (書目季刊》第22卷第4期1989年
    劍華( r 治史不治民」淺論) (貴州大學學報) 1987年第2期1987年
    蕭璠〈持非政治思想試探一請轉非子之一) (臺大歷史學報》第8卷1988年
    蕭振邦(韓非的哲學人性觀探論) (鵝湖月刊》第155期1988年
    龍棫林(韓非子法術榷評) (人事行政》第3期1953年
    謝祥皓(韓非的道和法) (江;在論壇) 1981年第6期198]年
    謝雲飛(韓非子的科學思想) (中華學苑》第37期1988年
    謝雲飛〈韓非子的教育思想) (乏民教育論文集) 1990年
    蘇顯信、羊華榮(韓非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他) (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 1979年第4期1979年
    羅宗濤(韓非學術源於老子說) (師大國研所幸刊》第8號1964年
    羅熾(韓非的「矛盾之說」是對立統一思想) <齊魯學刊} 1981年第2期1981年
    譚承耕〈韓非方法論的再評價) ( 湖南師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年第3期1984年
    譚承耕(胡於韓非的街) (中國文化月刊》第116期、1989年
    嚴正(韓非哲學思想剖析) (南開學報) 1985年第6期1985年

    三、有關法學者
    (一)專書論著
    丘漢平《先秦法律思想史》臺北 三民書局1965年
    陳啟天《中國法家概論》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
    焦拉渴《中國法理學》臺北 三民書局1967年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戴求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臺北 三氏
    書局1973年
    薩孟武《中國法家思想》臺北 彥博出版社1978年
    (二)期刊論文
    王曉波(法家的前驅一管仲與子產》《大陸雜誌》第49卷第4期1974年
    朱守亮(法治主義者之崇法論》《中華學苑》第15期1975年
    朱守亮《法治主義者之尚術論) (上) 《中華學苑》第16期1975年
    朱守亮(法治主義者之尚術論) (下) 《中華學苑》第17-期1976年
    朱守亮(法治主義者之仕勢論) ( 中華學苑》第18期1976年
    牟宗三(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中華文化月刊》第11期1980年
    牟宗三(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中華文化月刊》第12期1980年
    汪大華(法家論賞罰之研究) (復興同學報》第4期1964年
    兵康(戰國法家思想概述) (大陸雜誌》第38 卷第11期1969年
    李克世《三晉法家思想淵源的剖析) (歷史學報》第7 號1970年
    沈剛伯《從中國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歷)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一總論篇》臺北 牧童出版社1977年
    谷方(關於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基礎問題一與袁偉時同志商榷) <學術研究》第2期1982年
    谷方《論主去、術、勢的歷史地位) (求索) 1982年第3期1982年
    林耀增《論法家思想的派別與慎到之重勢) (國文學報》第3期1974年
    幸政通《法家反人文思想的歷史觀) (民主潮》第7 卷第3期1957年
    侯立朝(論法家思想的源流與統治階層之闕係) (國魂》第352期1975年
    黃光亮《先秦法家思想之研究) (一) (中國憲政》第4卷第7期1969年
    黃光亮《先秦法家思想之研究) (二) (中國憲政》第4卷第8期1969年
    黃光亮《先秦法家思想之研究) (三) 《中國憲政》第4卷第10期1969年
    黃光亮《先秦法家思想之研究) (四) 《中國憲政》第4卷第11期1969年
    黃公偉(法家哲學系統的旨歸) (一) ( 中華易學》第5期1984年
    黃公偉(法家哲學系統的旨歸) (二) ( 中華易學》第6期1984年
    黃公偉(法家哲學系統的旨歸) (三) ( 中華易學》第7期1984年
    張其昀《致富圖強的法家) (莘學月刊》第87期1979年
    陳啟天(法家述要)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40 本下冊1969年
    詹斌《論法家思想的時代精神) (中興評論》第19 卷第4期1972年
    詹斌《發揚傳統文化聲中闡述法家法治精神) <中興評論》 第19卷第6期1972年
    褚伯恩(法家的政治哲學) (民主憲政》第43 卷第78期1973年
    戴求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一)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拳第3期1971年
    戴泉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二)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4期19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三)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5期19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四)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6期19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五)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7期19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六)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8期間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七)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9期的71年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 (入)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 卷第10期1971年
    薩孟武《吾國古代的法家思想)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7 卷第9期1974年

    四、有關政治思想、哲學理論者
    王雲五《先秦政治思想》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王壽南《中國歷代思想家) (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不著出版年月
    石峻、楊憲邦等《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任繼念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汪大華《中國政治思想史論叢》臺北 帕米爾書店1969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 谷風出版社1987年
    肖是父、李錦全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林尹《中國學術思想大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范壽康《中國哲學史通論》北京三聯書店1983年
    胡適- (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1年
    韋政通《中國哲學思想批判》臺北 水牛出版社1961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 大林出版社1980年
    陳啟天《中國政治哲學概論》臺北 華岡出版社1951年
    陳安仁《中國政治思想史》壹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
    陳元德《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郭沫若- {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陶希聖《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 食貨出版社1972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 東大圖書父司1987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友聯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 藍燈出版社1989年
    楊幼炯《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2年
    鍾泰《中國哲學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 三民書局1969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 聯經出版社1982年
    謝旡量《中國哲學史》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
    謝旡量《古代政治思想研究》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1974年

    五、對子書作總研究者
    (一)專書論著
    王曉波《儒法思想論集》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田鳳台《先秦八家學述》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吳康《諸子學概要》臺北 正中書局1969年
    李九端《先秦十子思想概述》臺北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臺北 牧童出版社1977年
    高維昌《周秦諸子概論》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梁啟超《中國學街思想變遷之大勢} (收在《梁啟超學街論叢》一第二冊通論類二)臺北 南嶽出版社1978年
    郭志坤《先秦諸子宣傳思想論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嵇哲《先秦諸子學》臺北 樂天出版社1971年
    蔣伯潛《諸子與理學》臺北 世界書局1956年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壹北求大圖書公司1986年
    (二)期刊論文
    王邦雄《先秦儒道墨名四家轉向法家的思想演變) (華學月刊》第60期1976年
    王曉波(先秦思想與文化變遷) (儒法思想論集》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F民主J 司1986年
    金景芳《戰囡四家五子思想論略)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80年第1期1980年
    楊慶豐《法家與儒家的政治態度) (中國文化月刊》第102期1988年
    盧元駿(諸于學淺說) (暢流》第51 卷第4期1975年

    六、其它
    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俠書》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 臺;弩商務印書館1990年
    張蔭麟《中國上古史網》臺)r. 華同出版社1975年
    傅隸樸《國學概論》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0年
    錢穆《國史大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58年
    〔清〕顧炎武《日知錄》去北明伶出版社1970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5142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9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