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48/140897 (78%)
Visitors : 46077972      Online Users : 9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457


    Title: 新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團隊合作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Quo of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Team-based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uthors: 馬蘭英
    Ma, Lan Ying
    Contributors: 張奕華
    Chang, I Hua
    馬蘭英
    Ma, Lan Ying
    Keywords: 科技領導
    團隊合作學習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7-21 10:45:23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隊合作學習(TBL)教學模式應用成效的現況及差異。另以科技領導實施現況探討科技應用於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以研究者自編「團隊學習合作」調查問卷,以新北市某私立中學八年級全體學生為調查對象。計回收有效問卷157份,並採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處理;在訪談方面,以新北市某私立中學的校長、主任、組長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了解科技領導實施現況。
    根據研究結果,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一、學習者性別、操作科技器材的熟悉度在團隊合作學習效能上具有顯著差異。
    二、團隊合作學習整體效能及其各層面均達到「中高表現」。
    三、學校的「科技願景與發展目標結合」、「科技的落實」、「軟硬體導入教學現場」、
    「企業式分層管理」是實現學校科技願景的最佳模式。
    四、「使組織成員之學習目標與科技訓練結合」、「科技導入課程的實用性」是組
    織成員所期盼的。
    五、「科技設施採購與借用須按教學需要彈性規定」是學校科技設施支持的關鍵
    要素。
    六、「課堂觀察」、「教學分享」、「追蹤組織成員使用科技成效」是學校科技評鑑的方式。
    七、「取得組織成員信任」、「定時接受科技訓練」、「推動科技之人員具有高專業」是實施科技人際關係與溝通最佳模式。
    八、「領域科技人員不足」、「人員異動頻繁」等因素是學校科技領導的阻力。
    九、學校行政人員經由科技領導,在學生思考、科技輔助、團隊分組、主動學習、 社會學習各層面學習成效均有所提升。
    關鍵詞: 科技領導、團隊合作學習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TBL, Team-based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current technology leadership strategies are also applied to teach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assisted with interviews. Based on a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TBL adapted by researcher along with subjects of all grade eight students from a private middle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 total of 157 valid samples, filled with an analysis of data of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one-way analysis variance. The interview is semi-constructed and the subjects are the principal, directors, and section chiefs so as to understand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ech-led status quo.
    Accorind to the study result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As to the efficacy of TBL,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learners’ sex and his or her familiarity to operate technological devices.
    2. The efficay of TBL and its related aspect reach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mediate”.
    3.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cal vision and its developmental goal”, “The practice of technology”, “Softwares and hardwares introduced to education situations”, and “Enterprise hierarchical supervision” are the best model of implementing school vision of technology
    4. A combination of staff’s learning goals and the purpose of its technology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practicability of courses introduced with technology is what the staff members look forward to.
    5. The key element to support school’s technology facilities is flexible rules based on teaching when it comes to purchasing and borrowing the technological facilities.
    6. How school technology evaluation works is based on class observation, teaching sharing, and follow-ups of staff members’ use of technology.
    7 The best model to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is to “access the staff’s trust”, “receive technological training regularly”, and “encourage technology-promoters to receive advanced technology”.
    8. The obstacles school technology may encounter are the lack of the techological staff of a specific field and the frequent personnel changes.
    9. School administrators will, in students’ thought,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team grouping, active learning, and social learning, get promot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logy.
    Keyword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m-based learning
    Reference: 壹、中文文獻
    于述偉、張小英(2011)。LBL PBL 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5, 100-102。
    于第(2011)。運用教育部「圖書資訊應用」通識課程數位學習教材於非同步遠距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成效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79,12-30。
    王以莊(2002)。合作學習策略在創思教育中之實施成效研究。中州學報,15, 297-304。
    史美瑤(2012)。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月刊,43,42-44。
    田芳華(2007)。學習風格淺介。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15。
    吳金盛、李柏圍(2012)。臺北市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教師天地,178,62-69。
    吳俊賢(2000)。國小學童應用偕同創作平台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吳權威、張奕華(2015)。智慧教師的專業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及其成效。網奕電子報(發行編號:HB20150601C)。
    汪慧玲、沈佳生(201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大專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兒童發展評量與輔導課程某單元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7(1),57-76。
    林勳、劉雋、虎力、王琳、王毅敏、胡聃(2012)。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的現狀調查分析。中醫教育,32(5),1-12。
    施宏杰(200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武雄、廖世傑、張文正、沈戊忠(2005)。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經驗分享--以中國醫藥大學「台灣醫療史」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季刊,12(3), 17-40。
    洪駿命(2014)。推動資訊教育二十年之歷程回顧與省思-以臺南市安南區海東國小為例。新北市教育季刊,13,26-30。
    涂佳豪,歐陽閻(2013)。動機理論融入悅趣化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生防災教育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學誌,30,85-136。
    高長瑞(2000)。團隊創新階段能耐因素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高誌忠、陳秋蓉、陳智賢(2010)。國小體育班與普通班實施合作學習成效之探討。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第六屆:國小組)。
    夏明義(2011)。公立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宇樑(2011)。國小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宇樑(2012)。國小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99, 19-39。
    張奕華(2008)。校長科技領導:角色責任、模式與案例分析。教師天地:專業領導,152,26-35。
    張奕華、張瑞倫(2010)。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20。
    張奕華、許正妹(2009)。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影響路徑之研究:以都會型國民小學為例。初等教育學刊,33,1-32。
    張茂源、吳金香、王昇泰(2009)。從網路學習社群談e世代校長領導新思維。學校行政雙月刊,62 ,189-201。
    張雯惠(2011)。高職餐飲科學生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中區明台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梁仁楷、張奕華、吳權威(2015)。「TEAM Model TBL團隊合作學習模式」之理念與實踐案例。網奕電子報(發行編號:HB20150115C)。
    陳尹瑩(2013)。見樹又見林-系統思考教學與未來人才培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欣汝(2009)。應用google docs 於網路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陳惠華(2010)。情境學習理論在傳統武術教學上之應用—以合作學習模式為中心。臺灣體育學術研究總刊期,49, 95-114。
    陳嘉珮(2015)。國小校長科技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釋嫻(2015)。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策略之差異研究。雙溪教育論壇,3, 1-19。
    黃秋鑾(2009)。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培文、許馨方(2009)。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與親師滿意度之影響──以 H 國民小學數學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黃淑玲 張簡坤明(2008)。合作學習與傳統學習對排球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運動與休憩研究,3(1),153-168。
    黃淑玲(2013)。知識到可觀察的能力:評估學習成效的策略與建議。評鑑雙月刊,44,16-23。
    黃詠仁、王美芬(2002)。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8,1-20。
    黃新福、林孟錡(2013)。轉型領導、資訊交換與團隊認同對於團隊績效的影響。管理資訊計算,2,168-192。
    傅斌暉(2014)。高中藝術教師跨領域協同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中等教育,65,95-111。
    戴建耘、陳宛非、韓長澤、賴慕回、高曼婷(2013)。臺北市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創新關切與科技接受度研究。科學教育月刊,21,97-133。
    邱郁文、林益民、施東河(2007)。系統特性、任務特性與電腦自我效能對個人線上學習行為傾向影響。電子商務學報,9,235-266。
    楊維珍、林佳駿(2015)。以RD System 整合運作跨領域團隊之成效―以同科系 團隊培訓背景差異對競賽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1),285-293。
    劉興郁、蔡瑞敏(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商管評論,5,63-88。
    劉均娥、黃金月(2015)。PBL教學中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性學習能力的研究。中國護理管理,11,1356-1359。
    蔡淑芳、洪麗琴、林文綾(2015)。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訓練教案執行成效之評價。中榮醫教,18,3-11。
    蔡振坤(2000)。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珮夙(2010)。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師說,208,15-20。
    蔡華華,張雅萍(2007)。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領導行為為干擾干擾變數。中華管理學報,8(4),1-18。
    謝傳崇、蕭文智(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以學校ICT運用為中介變項。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 291-324。
    藍家祺(2012)。E訓練課程設計與學習動機對訓練成效之影響-以I 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顏佩如、林曉薇、陳螢萱(2007)。台灣地區國小國語文領域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以1997年至2007年博碩士論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錦麗、黃曙東(2010)。學生學習成果評估機制—原則指標與規範。評鑑雙月刊,26,52-55。
    羅彣玢(2009)。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羅希哲、蔡慧音、曾國鴻(2011)。高中生STEM網路專題式合作學習之研究。
    高雄師大學報,30,41-61。
    鐘澤華(2000)。數位合作學習之自動化人格辨識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龔聰莉(2012)。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以餐管科中式點心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貳、英文文獻
    Christiane, J., Paula, A. T., & Nathalie, K. Z. (2015). 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teach grade 7 biology: Student satisfaction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49(4), 401-419.
    Jeanne, W., Shawn, C. K., Sharon, V., Elizabeth, A. S., Greg, R., & Martha, H. (2015). Implementing team-based learning in middleSchool social studies class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08(4), 331-344.
    Kearsley, G., & Lynch, W. (1992).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The new skill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5(1), 50-60.
    McInerney, M. J., & Fink, L. D. (2003). Team-based learning enhances long-term reten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an undergraduate microbial physiology course. Microbiology Education, 4, 3–12.
    Michaelsen, L. K., Knight, A. B., & Fink, L. D. (Eds.). (2002).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New York, NY:Praeger.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0291101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110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901.pdf1307KbAdobe PDF280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