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8575/149625 (79%)
造访人次 : 79334330
在线人数 : 90
|
|
|
数据加载中.....
|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8312
|
题名: | 人壽保險業務員勞務契約類型之探討-從釋字第740號解釋前後之觀察 The Exploration of Labor Contract Types for Life Insurance Agents: Obser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Interpretation No. 740 |
作者: | 郭志剛 Kuo, Chih-Kang |
贡献者: | 張士傑 Chang, Shih-Chieh 郭志剛 Kuo, Chih-Kang |
关键词: | 釋字第740號 人壽保險 保險業務員 勞動契約 僱傭 承攬 Interpretation No. 740 Life Insurance Insurance Solicitor Labor Contract Employment Contract for Services |
日期: | 2025 |
上传时间: | 2025-08-04 12:59:30 (UTC+8) |
摘要: | 根據《保險法》第8條之1的規定,保險業務員的職責是代表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以及特定銀行從事保險招攬業務。然而,在台灣的保險實務中,對於業務員與保險公司之間法律關係的定性,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民事與行政法院對此常有分歧見解,尤其在南○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多起法律爭議中更是明顯,最終該公司向司法院聲請釋字第740號解釋,以求統一法律見解。 本研究探討人壽保險業務員與其所屬機構之間的法律關係,聚焦於其契約性質究竟屬於勞動契約或承攬契約,以及《勞動基準法》是否適用。研究的核心為釋字第740號解釋的內容及其法律效果,並分析該解釋對理論與司法實務的影響。 本文首先概述台灣民法下的相關契約類型,並說明勞動法中勞動契約的主要特徵。接著比較釋字第740號解釋前後的司法判決,分析業務員法律地位的演變,評估如從屬性、報酬計算、工作自主性與風險承擔等判斷標準。 最後,本研究納入學術界的評論,並討論勞動部所頒佈的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以及《保險法》修正草案的相關內容,期望建立更清晰的法律框架,以紓解契約爭議,並促進人壽保險業勞資關係的穩定發展。 According to Article 8-1 of the Insurance Act, insurance solici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soliciting insurance on behalf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gencies, brokers, and certain banks. However, in Taiwan’s insurance practice, there has been longstanding controversy over how to legally define the serv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citors and insurers. The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courts have often taken diverging position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repeated legal disputes involving Nan○ Life Insurance Co., Ltd., which eventually led the company to petition for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No. 740 to unify the standar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insurance solicitors and their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whether their contracts fall under employment or contract-for-services models and whether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applies. The core analysis centers on the content and implications of Interpretation No. 740 and how it has shaped both legal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paper first outlines relevant contract types under Taiwan’s Civil Code and the defining traits of labor contracts under labor law. It then compares pre- and post-interpretation court decisions to reveal how the solicitor’s legal status has evolved, examining criteria such as subordination, compensation, autonomy, and risk. Finally, this study incorporates academic opinions and discusses the Ministry of Labor’s guidelines and 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e Insurance Act, aiming to provide a clearer legal framework to ease contractual disputes and support stable labor relations in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
參考文獻: | 書籍: 1.張士傑,經營策略與風險管理,滄海書局,2019年。 2.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圖書,2002年。 3.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二),五南圖書,2009年。 4.劉志鵬,勞動法解讀,元照出版,2002年。 5.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瑞興圖書,2007年。 6.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體系化解說(中),瑞興圖書,2015年。 7.黃茂榮,債法各論(第一冊),作者發行,2003年。 8.黃越欽,勞動法新論(修訂三版),翰蘆圖書,2006年。 9.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作者出版,2008年。 10.郭玲惠,勞動契約法論,三民書局,2011年。 11.劉春堂,民法債篇各論(中),三民書局,2014年。 12.楊通軒,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四版),五南出版,2015年。 13.丁嘉惠著,個別的勞動關係法-民法僱傭契約與勞動基準法勞動契約基礎篇,元照出版,2020年。 14.吳志正,債法各論逐條釋義(八版),元照出版,2021年。 15.李淑明,債法各論(11版),元照出版,2022年。 16.葉啟洲,保險法(八版),元照出版,2023年。
學位論文: 1.廖健宏,人身保險業納入勞基法後外勤人員角色定位勞動條件之研究,2006年,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2.羅硯文,勞工從屬性之探討-兼論我國壽險業務員勞務供給契約,2010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3.陳慧明,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勞動權益暨勞資爭議之研究,2010年,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4.余定澤,南山人壽壽險業務員與公司間關係之探討,2011年,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5.黃杉睿,壽險公司業務員勞務供給契約法律性質之研究,2012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在職專班。 6.陳家明,論保險業務員之法律地位與法律責任,2012年,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7.吳海燕,保險從業人員契約關係爭議之研究,2014年,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8.林志成,壽險公司業務員之勞工屬性爭議與其工作權保障之探討,2014年,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 9.張秀芬,人壽保險業務員勞務契約之研究,2016年,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 10.茆昔文,保險業務員勞務契約之定性及法律適用爭議,2018年,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11.黃韋翔,勞工圖像之研究-由大法官釋字第740號解釋檢討勞動從屬性理論,2020年,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12.黃勝勇,論保險業務員與保險公司間之勞務契約類型-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40號解釋出發,2022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在職專班。
期刊: 1.林炫秋,保險業務員部分工時勞動契約之探討-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5年度勞簡上字第17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7期,2008年6月,第1-22頁。 2.鄭津津,勞動契約、僱傭契約、承攬契約與委任契約之區別,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2010年6月,第22-23頁。 3.林更盛,勞動契約與委任契約之區別-最高法院八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O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教室,第131期,2013年8月,第9-11頁。 4.許慧如,保險業務員之定位,萬國法律,第201期,2015年6月,第2-8頁。 5.林更盛,再論保險業務員從屬性的認定,法令月刊,第67卷第5期,2016年5月,第28-50頁。 6.葉啟洲,保險業務員勞務契約之特徵與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2117號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67卷第5期,2016年5月,第51-66頁。 7.陳清秀,論公法上義務與民事法律關係之融合-釋字第740號解釋之評析,植根雜誌,第32卷第7期,2016年7月,第265-292頁。 8.陳豐年,保險業務員招攬保險之勞務契約性質再探:以大法官第740號解釋為核心,全國律師,第22卷6期,2018年6月,第41-51頁。 9.林更盛,論南山人壽保險公司及其保險業務員間之法律關係的從屬性認定,作者自刊,2018年11月。 10.林更盛,勞動契約性質認定之理論與實務-以保險業務員之法律定性與工資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359期,2019年1月,第29-41頁。 11.邱羽凡,保險業務員法律地位之再檢討-以釋字第740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85期,2019年1月,第125-143頁。 12.林更盛,保險業務員從屬性認定的具體化-兼評勞動部2019.11.29之「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作者自刊,2020年4月。 13.吳哲毅,司法院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考察-從司法院釋字第740號解釋出發,軍法專刊,第66卷第4期,2020年9月,第145-165頁。 14.陳業鑫,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及勞動契約從屬性判斷檢核表之商榷,月旦法學雜誌,第308期,2021年1月,第118-136頁。 15.吳哲毅,勞工概念之從屬性判斷標準-以我國實務見解形成、演變及現狀之考察為中心,警大法學論集,第40期,2021年4月,253-326頁。 16.吳哲毅,契約一造兼具行政監理身分之法律關係探討-從釋字第740號解釋保險業務員之勞務契約談起,軍法專刊,第67卷第2期,2021年4月,第116-143頁。 17.吳哲毅,勞務提供之受指揮監督在勞工(勞動契約)認定上之定位-兼評近來之二則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律師法學期刊,第6期,2021年6月,43-63頁。 18.張譯文,勞務供給契約之類型與區分標準-以定性的困境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14期,2021年7月,第47-62頁。 19.吳哲毅,勞工契約之從屬性判斷基準-評最高法院109年台上字第1000號判決,萬國法律,第239期,2021年10月,91-101頁。 20.陳俊元,談保險業務員之勞務契約、新近判決與保險法第177條修正草案,台灣法律人,第12期,2022年6月,第38-50頁。 21.林更盛,勞動契約的類型、管制法規與整體評價(上)、(下)-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926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8、129期,2023年2、3月,第64-80頁。 22.邱羽凡,何謂勞務承攬?從承攬契約之要素檢討勞務契約類型區別標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84期,2024年1月,第187-242頁。
網站資料: 1.潘千詩,釋字第740號解釋:保險業務員不一定受勞基法保障,三立新聞網,2016年10月。 2.【釋字第740號解釋】老闆需不需要為員工負責?僱傭關係怎麼認定?,法操觀點,2019年10月。 3.宋琳,從釋字740號看僱傭、承攬契約之認定,司法趨勢,2019年11月。 4.【搞懂承攬僱傭】寧願每月被罰50萬,這家保險公司就是不幫員工提勞退, Ettoday,2019年11月。 5.南山人壽提「法律解釋」處理勞資爭議,反遭工會嗆超多錯誤!律師也傻眼:這是自我腦補,Ettoday,2020年6月。 6.項家麟,保險業承攬與僱傭的叉路口研討-專家學者獻策提解方,2024年12月,經濟日報。 7.陳美君,南山人壽與臺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完成協議書簽署,2025年6月5日,經濟日報。 8.陳怡慈,南山人壽勞資簽署協議、公司不得片面改約、和諧邁步,2025年6月5日,風傳媒。 9.高嘉和,勞資和諧邁步、南山人壽與工會完成協議書簽署,2025年6月5日,自由時報。 |
描述: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11932108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932108 |
数据类型: | thesis |
显示于类别: |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浏览次数 |
210801.pdf | | 2104Kb | Adobe PDF | 1 | 检视/开启 |
|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
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
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