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282
|
題名: | 玄奘傳記資料中的夢與靈獸敘事 The Narrative on Dreams and Spiritual Creatures in the Biographical Data of Ven. Xuanzang |
作者: | 練慧君 Lian, Hui-Jun |
貢獻者: | 李玉珍 Li, Yu-Chen 練慧君 Lian, Hui-Jun |
關鍵詞: | 玄奘 夢 靈禽異獸 譯經 外道 XuanZang Dreams spiritual birds and beasts translation heretics |
日期: | 2025 |
上傳時間: | 2025-09-01 16:15:07 (UTC+8) |
摘要: | 本文將以討論《西域記》和《三藏法師傳》所記的降伏外道事蹟、夢應敘事、靈禽異獸故事,各別加以分析來探究玄奘想證明自己西行取經是正確的,是人天支持、理所應當而不是偷渡。藉由降服外道的環節介紹出佛教的理論、中觀派大乘思想,以智慧答辯與反駁外道。來證明大乘思想更為優越。 並且其歷經九死一生取經天竺之時,也有借重為夢與占卜度過困境之舉,玄奘在《法師傳》中夢境共有行前三夢、天竺四夢,以及回國後的譯經三夢,與示寂三夢。而於《西域記》則有七夢故事。由夢而占卜、而前進其譯經事業,從一個宗教修行的角度,顯示一個高僧的猶豫與抉擇。另外傳記中諸多靈獸故事帶出的佛教真理,以佛教智慧與神通力顯示出虔誠的信仰,呈現佛教的慈悲濟眾與護國祐民。 再則玄奘的譯經被取經的壯行所掩蓋,忽略他回國到圓寂之間,備受皇室冷落的結局。其實,更重要的,玄奘在世所受待遇,顯然不及他後世的聲名。玄奘一生的經歷也經由:發心(取經)、磨難(歷劫)、破敵(伏外道)、利他(譯經)、成聖(成功往生兜率),而完成他永垂不朽的功績。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accounts of subduing heretics, dream narratives, and stories of spiritual birds and beasts in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 Tripitaka Master Biography Materials ", to explore how XuanZang sought to demonstrate the righteousness and divine support for his Western pilgrimage to obtain scriptures, rather than portraying it as a clandestine journey.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subduing heretics, he introduces Buddhist theories and the Mahayana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Way school, using wisdom to debate and refute heretics, thereby highlighting the superiority of Mahayana thought. Furthermore, during his perilous nine-death journey to India, he utilized dreams and divination to navigate difficulties. The " Tripitaka Master Biography Materials ", records three pre-departure dreams, four dreams in India, and five dreams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while the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 contains seven dream stories. Dreams, divination, and subsequent actions, including translation, are presented from a religious perspective to show the hesitation and choices of a high monk. The numerous stories of spiritual creatures in the biographies reveal Buddhist truths, demonstrating the practitioner’s devout faith through Buddhist wisdom and supernatural powers. They showcase Buddhist compass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 However, XuanZang translation work is overshadowed by his journey to obtain scripture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often-ignored reality that, upon his return, he faced neglect from the imperial court until his passing. In fact, the treatment he received during his lifetime pales in comparison to his posthumous fame. XuanZang life, like a Buddhist birth story, is presented as a journey of: vowing to embark on the pilgrimage (seeking scriptures), enduring trials (multiple rebirths), defeating enemies (subduing heretics), benefiting others (translating scriptures), and attaining enlightenment (a successful and heavenly rebirth), completing his enduring legacy. |
參考文獻: | (一)藏經 劉宋.求那拔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東晉.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東晉.竺曇無蘭譯:《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大正藏》第2冊。 東晉.佛陀跋陀羅語法顯共譯《摩訶僧祇律》,《大正藏》第22冊。 東晉沙門釋法顯自記遊天竺事《高僧法顯傳》,《大正藏》第51冊。 馬鳴菩薩造.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佛所行讚》,《大正藏》第4冊。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乘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19冊。 隋.智者大師說,灌頂記:《方等三昧行法》,《大正藏》第46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大正藏》第3冊。 遼.釋道㲀集:《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大正藏》第46冊。 唐.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大正藏》第18冊。 唐.窺基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大正藏》第33冊。 唐.玄奘述,辯機撰《大唐西域記》,《大正藏》第51冊。 唐.澄觀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35冊。 唐.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大正藏》第18冊。 唐.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藏》第27冊。 唐.慧立本,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三藏法師傳》,《大正藏》第50冊。 唐.道宣撰:《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唐.道宣撰:《大唐內典錄》,《大正藏》第55冊。 唐.道宣撰:《關中創立戒壇圖經》,《大正藏》第51冊。 唐.道宣撰《集古今佛道論衡》,《大正藏》第52冊。 唐.冥祥撰:《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大正藏》第50冊。 唐.劉軻撰:《大唐故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卍新續藏》第88冊。 唐.靖邁撰:《古今譯經圖紀》,《大正藏》第55冊。 宋.釋法雲編《翻譯名義集》,《大正藏》第54冊。 宋.釋非濁集:《三寶感應要略錄》,《大正藏》第51冊。 宋.元曉編:《四明尊者教行錄》,《大正藏》第46冊。 明.釋弘贊集:《四分律名義標釋》,《卍新續藏》第44冊。 清.釋弘贊編:《觀音慈林集》,《卍新續藏》第88冊。
(二)古籍 後晉.張昭、賈緯撰,劉昫監修:《舊唐書》(台北:出版社,年)月。 清·俞樾撰,貞凡、顧馨、徐敏霞點校:《茶香室叢鈔》(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006重印))6月。
(三)專書著作 E.H.Gombrich著,云雨譯《藝術的故事》,頁42,台北:聯經出版社,2018年6月六版二刷。 古正美:《佛教建國信仰與佛教造像》上下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23年)12月。 T.理查.布朗頓著,洪世民譯:《大英博物館裡的印度史》(新北市:聯經出版社,2023年)9月。 于君方:《觀音—菩薩中國畫的演變》,(新北市:法鼓文化,2009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書局,2003年)。 白照杰:《聖僧的多元創造:菩提達摩傳說及其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 朱一玄,劉毓忱編:《西遊記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2002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籓西遊記論集》,(台北市:聯經,1989)。 竺洪波:《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上海:上海復旦大學,2006)。 張曼濤:《玄奘大師研究》(上、下冊),(台北市:大乘文化,1977年)8月。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全集》(台北市:九思出版社,1975年)12月。 陳懷宇:《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5月。 尚永琪:《蓮花上的獅子─圖說歐亞獅子文化》(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3月。 河合隼雄:《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4年)。 梁麗玲:《漢譯佛典動物故事之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10年)3月。 梁麗玲:《《賢愚經》研究》(台北市:法鼓文化,2002年)10月。 梁麗玲:《《雜寶藏經》及其故事研究》(台北市:法鼓文化,1998年)1月。 黃國清《漢傳佛教經典一本通》,台北:法鼓文化,2004年5月。 余德慧:《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14年)9月。 余德慧:《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14年)9月。 馬佩著:《玄奘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趙毓龍:《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9月。 劉文英著:《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台北:曉園出版社,1993年)7月。 劉苑如主編:《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 鄭明娳:《西遊記探源》,(台北:里仁書局,2003)。 河合隼雄:《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13年)2月。 陳飛、凡評註譯,黃俊郎校閱:《新譯大唐西域記》(台北:三民出版社,2024年)5月。 [日]中野美代子,王秀文等譯:《西遊記的秘密(外兩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 [美]浦安迪著,劉倩等譯,《浦安迪自選集》,北京:三聯,2011。 [美]梅維恒(Victor H.Mair):《《心經》與《西遊記》的關係》,《唐研究》第10眷(北京:2004)。 釋光中:《大唐玄奘三藏傳史彙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7年12月。 釋果鏡、冲本克己編輯,釋果鏡譯:《興盛開展的佛教―中國Ⅱ隋唐》,臺北市:法鼓文化,2016年3月。 釋印順:《佛教史地考論》(臺北市:正聞出版社,1982年)12月。〈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357-376 釋慈光主編:《從長安到那爛陀:玄奘(602?-664)的生平與遺產》,(2025年5月)。
(四)學位論文 劉子平撰,《動物形象的再現與詮釋:論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權力與支配」和「情感與依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博士論文,2018年2月) 蘇佩瑛撰:《玄奘三藏法師政教分際之探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張景翔碩論《《大堂西域記》之傳說與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1月)。 劉冠宏著《玄奘史傳中之釋迦牟尼佛傳記》(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1月)。
(五)期刊論文 王雪梅:〈中古西行求法僧與彌勒信仰的傳播─以法顯、玄奘為中心的考察〉,《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一期,2019年。 呂澂:〈玄奘法師略傳─一生重要行事-著述-所傳主要學說〉,《玄奘大師研究(上)》,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月。 冉雲華:〈玄奘大師與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華岡佛學學報》第8期,1985年。 宋道發〈玄奘法師與唐太宗、高宗──初唐政教關係的個案研究〉,《普門學報》第17期,2003年9月。 余淑慧:〈中古譯場的翻譯與政治──以道安譯論之轉變為例〉,《編譯論叢》第1期,2010年3月。 劉淑芬:〈玄奘最後的十年(655-664)-兼論總章二年(669)改葬事〉,《中華文史論叢》總第95期,2009年3月。 劉淑芬:〈宋代玄奘的聖化:圖像、文物和遺跡〉,《中華文史論叢》總第133期,2019年1月。 張文玲:〈中亞西半部七世紀前後佛教藝術風貌─以《大唐西域記》與近代考古為依據〉,《法鼓佛學學報》第三期,2008年10月。 陳懷宇:〈獅子與佛陀:早期漢譯佛教文獻中的動物裝飾與象徵〉,《政大中文學報》第十四期,2010年12月。 梁麗玲:〈歷代僧傳「感通夢」的書寫與特色〉,《台大佛學研究》第30期,2015年12月。 梁麗玲:〈佛經「雁銜龜」故事在中國的流傳與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5期,2009年1月。 曹仕邦:〈中國佛教的譯場組織與沙門的外學修養─大乘佛教奠基於東亞的兩大要素〉,《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1999年。 侯坤宏:〈玄奘法師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影響〉,《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第7期。 劉瓊云:〈搬演神聖:以玄奘取經行故事為中心〉,《戲劇研究》,第4期,2009。 劉瓊云:〈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6期,2010。 魏嚴堅:〈唐代長安寺院的壁畫與畫家〉,《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 樊錦詩:〈玄奘譯經和敦煌壁畫〉,《敦煌研究》總第84期,2004年2月。 黃運喜:〈玄奘的四川之行〉,《玄奘佛學研究》第四期,2007年1月。 黃運喜:〈玄奘三藏法師傳記中的數術紀載〉,《問哲》,第12期,頁1-11。 蕭麗華:〈《大唐西域記》的觀音文學〉,《佛光人文學報》第五期,2022年1月。 唐鵬琪:〈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6年,。 陳引馳、陳特:〈《大唐西域記》所載佛教口傳故事考述〉,《嶺南學報》復刊號第一、二期合刊,2015年3月。 春日井真也:〈玄奘三藏のアビグルマ學の特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64卷第2號,1953年。 |
描述: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11156001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156001 |
資料類型: | thesis |
顯示於類別: | [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600101.pdf | | 3477Kb | Adobe PDF | 0 | 檢視/開啟 |
|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