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24299      Online Users : 9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Category

    Loading community tree, please wait....

    Year

    Loading year class tree, please wait....

    Items for Type "conferenceconference and workshop papers"

    Return toBrowse by Content Type

    Showing 25 items.

    Showing items 2701-2725 of 2963. (119 Page(s) Totally)
    <<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 >>
    View [10|25|50] records per page
    Collection Date Title Authors Bitstream
    [中國文學系] 會議論文 2022-09 敦煌本維摩手記研究 楊明璋
    [哲學系] 會議論文 2023-02 陳那《觀所緣論》前二頌之詮釋與因明問題:從護法到漢傳的傳承與演變 胡志強
    [宗教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2-10 The Art of Being Illogical: Discovering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China,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林敬智; Lin, Ching-Chih
    [宗教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2-11 一貫道開荒人才現代性職業的宗教傳播模式:以安東道場高金澄老前人為中心 林敬智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3-02 1930年代台灣文壇的民間文學收集、整理及其意義 崔末順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1-11 「郭柏川」的三重對話:論郭柏川系列傳記的社會建構與敘事記憶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9-09 回歸與挫敗:戰後初期《新臺灣》的文化位置與身分論述 羅詩雲; Lo, Shi-Yun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9-07 Disorder and Deficiency: Discussion on the Proletariat Images of Ong Nao and Mu Shiying’s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羅詩雲; Lo, Shi-Yun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4-06 Imagining China and Discovering Taiwan: A Discussion on Chun-Mu Hsieh’s Travels of Emerging China 羅詩雲; Lo, Shi-Yun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5-03 日治時期台人的中國認識:以臺灣民報系列之社論為場域(1920-1935)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1-11 以青春之名見證: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7-12 召喚臺灣老靈魂──論決戰時期呂赫若《清秋》小說集的家與老者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2-05 向生態懺情:論李喬《草木恩情》與《游行飛三友記》的生態政治與懷舊意識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9-10 身體的言說與再現:論戰後鍾理和的療病日記與文學重述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0-06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8-05 從左翼到派遣:論戰時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日人書寫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3-03 創傷與創生:論戰爭期臺人少年世代的歷史記憶和創傷書寫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3-10 臺灣近代知識建構的起點:1920年代《臺灣青年》的翻譯篇章與思想轉譯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2-11 戰爭、成長與創傷:論旅日臺人陳舜臣與王育德的傳記書寫和主體敘事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3-10 戰時文學的偏移:以日治時期筆部隊的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呂赫若《風頭水尾》二作為例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0-09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0-09 閾境性(liminality)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8-09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22-06 離散的中國風景:以旅京音樂家柯政和(1890-1979)的日治時期文化活動為考察 羅詩雲
    [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2011-09 戀愛自由的可能——論徐坤泉《可愛的仇人》中的戀愛概念及日譯再版問題 羅詩雲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