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58/141571 (78%)
Visitors : 47297301      Online Users : 6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462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4629


    Title: 規範視角下的清代漕運法制研究--以乾隆四十一年《欽定戶部則例》為中心
    The logic under Grain Tribute Law System in Qing Dynasty: Focus on Qianlong’s regulation of Ministry of Revenue.
    Authors: 唐湘筌
    Tang, Hsiang Chuan
    Contributors: 陳惠馨
    陳惠馨

    唐湘筌
    Tang, Hsiang Chuan
    Keywords: 漕運
    清代法制
    法制史
    規範分析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12-07 10:47:05 (UTC+8)
    Abstract: 清代漕運的研究,向來不乏其人,研究素材也不難取得,但筆者發現,學界對於清代漕運的描述,多以《大清會典》與《漕運全書》的記述做為主要素材,甚少有人引用《戶部則例》做為研究題材,有趣的是,《戶部則例》〈漕運門〉對於漕運的規定明明相當豐富,卻未見系統性的整理和介紹。
    《戶部則例》做為六部則例之一,如果單就漕運事務而論,《戶部則例》漕運一門在清代法制中具有甚麼樣的角色?《大清會典》、《漕運全書》和《戶部則例》之間的連動性如何?或如果以法規範體系的觀點來檢視《戶部則例》,該如何定位它?此為本文所好奇者。而從過往研究的內容可以觀察到,雖然近年對清代漕運的研究方興未艾,但仍然不容易看到對「法制面」的關注,即便有少數以「漕運法制」作為研究對象,惟此類研究文獻或僅羅列漕運法制史料之條目,或僅針對單一條例進行探究,未能建構清代漕運法制之全貌。
    就此,筆者認為,此或為本文所能夠加以著力的突破點,故而本文乃致力在發掘清代漕運法制的「規範分析」視角,希望能夠在本研究中,呈現出筆者所發現的清代漕運法規範閱讀、書寫邏輯,乃至清代法規範的編排、立法範式。
    Reference: 一、期刊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1.山口迪子〈清代的漕運和船商〉,《東洋史研究》,1958,17;2。
    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四十一年回空漕船劫案檔案〉,《歷史檔案》,2015;3,頁31-44。
    3.王英華、譚徐明,〈清代江南河道總督與相關官員間的關係演變〉《淮陰工學院學報》,2006,vol.15.n.6,頁10-26。
    4.王娜、李雪紅,〈元明清運河演變與城市發展互動關係研究——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淮陰工學院學報》,2009;4
    5.王雲,〈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變遷的歷史趨勢及特點〉,《東嶽論叢》,2008;3。
    6.王曉丹,〈規範交織下的法意識〉,2014法律與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
    7.王聰明,〈漕官為善:豐濟倉的運作實態與晚清清江荒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4;4,頁77-85。
    8.安部健夫,〈清代米穀供需研究〉,收於《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明清卷,頁420-448。
    9.吳士賢〈清代以前的漕運概況〉《食貨周刊》(天津益世報副刊),24期,1937。
    10.吳欣,〈通漕與變漕-明清漕運法規變革研究〉《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9.9;54;3,頁64-68。
    11.吳琦,〈國家事務與地方社會秩序-以清代漕糧征運為基點的考察〉,收於《區域、跨區域與文化整合,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頁3-16。
    12.吳琦,〈清代漕運行程中重大問題:漕限、江程、土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3,vol.52.n.5,頁117-124。
    13.吳琦,〈漕運與社會制衡〉,《華中師範大學學報》,38:1,頁63-69。
    14.吳琦、肖麗紅,〈制度缺陷與漕政危機-對清代廢漕督呼聲的深層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6;4,頁39-50。
    15.吳琦、肖麗紅,〈清代漕糧征派中的官府、紳衿、民眾及其利益糾葛——以清代抗糧事件為中心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2。
    16.呂麗,〈《清會典》辨析〉,《法制与社會發展》,2001;7(6),頁50-61。
    17.呂麗、劉楊,〈是官修史書,還是行政法典-“清會典”性質論〉,《法理學法史學》,1998;6,頁68-72。
    18.李文治,〈歷代水利之發展和漕運的關係〉《學原》,1949,2;8,62-83。
    19.李永貞,〈芻議清代則例的性質和分類〉,《法學雜誌》2010;10,頁73-76。
    20.李俊麗,〈明清漕運對運河沿岸城市的影響——以天津地區為例〉,《中州學刊》,2011;3
    21.李俊麗,〈清代轉運天津截漕述論-以雍正二年轉運製通州為例〉《許昌學院學報》,2010;3,vol.29.n.3,頁82-85。
    22.李泉,〈中國運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進〉,《東嶽論叢》,2008;3。
    23.李留文,〈清代則例初探〉,《廣西社會科學》,2005;9,頁118-120
    24.李留文,〈清代則例的特點及其利用〉,《貴州社會科學》, 2006年05期,頁160-165。
    25.李貴連、王志強,〈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反思與法律多元的視角〉,收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教授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頁366-370。
    26.谷井俊人,沈玉慧譯,〈明清兩朝財政法規之特徵:以民欠和虧空為中心〉《明代研究》,2009 ;12,頁1-39。
    27.季桂起,〈運河及運河文化開發與德州城市發展〉《德州學院學報》,2008;1。
    28.岸本美緒,〈關於清代前期定例集的利用〉,收於《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八輯,2014,頁375-397。
    29.邱澎生,〈司法檔案以及清代中國的法律、經濟與社會研究〉,收於黃源盛主編,《法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頁435-436。
    30.俞江,〈近代中國法學語詞的形成與發展〉,范忠信、陳景良主編,《中西法律傳統》(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第一卷,頁24-66。
    31.范忠信,〈明清律結構及私法在其中的地位〉,《現代法學》,2000,Vol.22.n.4,頁133-136
    32.孫偉平,〈清代漕運管理及其立法研究〉,《蘭台世界》,2014.03,頁101-102。
    33.晏愛紅,〈漕項考釋〉《中國史研究》,2014;1,頁149-176。
    34.袁飛、馬彩霞,〈清嘉慶朝漕督富岡貪汙案探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35.張小也〈史料、方法、理論: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鐘九鬧漕」〉《河北學刊》2004;6。
    36.張田田,〈《大清律例》條文標題的功能考察〉,收於《法律文化論叢》(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頁80-104。
    37.張晉藩、林乾,〈《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探源〉,《比較法研究》2001,;1,頁4-13。
    38.張慶正,〈明清之際的運河與濟寧〉,《西安社會科學》,2010;3。
    39.清水泰次〈明代的漕運〉《禹貢半月刊》(北平:禹貢學會,1936),5;5,頁35-50。(原文載日本昭和三年三月出版之《史學雜誌》,第39編第3號,王崇武譯後刊登於《禹貢半月刊》)
    40.莊吉發,〈故宮檔案與清朝法制史研究〉,收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教授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頁225。
    41.郭成康,〈18世紀後期中國貪污問題研究〉,《清史研究》,1995;1。
    42.陳利,〈清代中國的法律專家與地方司法運作(1651-1912)〉,《法制史研究》,2016;28,頁1-
    43.陳利〈知識的力量:清代幕友秘本和公開出版的律學著作對清代司法場域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2015,Vol.45.N.1,頁13-32
    44.陳惠馨,〈《唐律》與《大清律例》法典形式規範體系〉,收於朱勇主編,《中華法系》,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頁1-36。
    45.陳惠馨,〈1532年《卡洛林那法典》與德國近代刑法史〉,《比較法研究》,2010;4(110),頁17-19。
    46.陳惠馨,〈清代法制史研究的幾點省思—從規範的角度出發〉,《法制史研究》,2010,第17期,頁174-218。
    47.陳煜,〈回到規範與追問意義-中國法律史研究對象之我見〉,收於《中西法律傳統》,第十卷,頁29-48。
    48.陶安,〈法典與法律之間〉,收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教授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頁474-475。
    49.黃源盛,〈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蛻變〉,收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政治大學法學叢書55,2007)。
    50.黃源盛,〈法律繼受與法律語言的轉換〉,《政大法學評論》,2016;145。
    51.楊杭軍,〈略論清朝嘉道時期漕運之弊及其影響〉,《中州學刊》,1998年第1期。
    52.蔡獅,〈清代漕運之組織及其運輸方法〉《交通雜誌》第五卷第八期(出版年月不詳)。
    53.鄭民德,〈明清德州商品經濟的發展及其歷史變遷〉《聊城大學學報(社科學版)》,2011;05。
    54.鄭民德,〈明清德州運河文化與區域交通變遷〉《德州學院學報》,2011;5,頁1-39。
    55.鄭民德,〈清代河政官員的沿革、職能、權力博弈與河弊—以江南河道總督為視角的歷史考察〉《宜賓學院學報》,2012,vol.12.n.2,頁32-37。
    56.鄭民德,〈清代漕運官員的沿革、職能、權力博弈與漕弊-以漕運總督為視角的歷史考察〉,《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vol.29.n.1,頁30-35。
    57.鄭秦,《康熙現行則例考-律例之外的條例》,《歷史檔案》,2000;3,頁87-92。
    58.戴鞍鋼,〈清代漕運興廢與山東運河沿線社會經濟的變化〉《齊魯學刊》,1988;4。
    59.蘇亦工,〈論清代律例的地位及其相互關係〉(上)、(下),分載於《中國法學》,1998;5、6,頁102-109、111-119。

    二、專書
    1.于德源,《北京漕運和倉場》(北京:同心出版,2004)。
    2.于耀文,《漕運史話》(北京:中華書局,1962)。
    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民俗博物館編,《漕運文化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4.王瑾,《互文性 = Intertextuality 》(廣西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5.古鴻廷,《清代官制研究》(台北:五南,2005)。
    6.江太新、蘇金玉,《漕運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設,2011)。
    7.艾永明,《保守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台北:元照出版,2012)。
    8.吳琦,《漕運、群體、社會:明清史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9.吳琦,《漕運與中國社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0.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運》,(北京:中華書局,1995)。
    11.李伯重《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台北:聯經出版,2002)
    12.李治亭,《中國漕運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13.李俊麗,《天津漕運研究(1368-1840)》(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14.李群,《清代漕運法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15.周良、谷建華,《漂來的北京》(北京:中國書店,2012)。
    16.林文雄校訂,《法理學》(台北:五南出版,1999)。
    17.倪玉平,《海上生命線-晚清漕糧海運之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18.倪玉平,《清代漕糧海運與社會變遷》,(上海:上海書店,2005)。
    19.秦寶琦,《清代如何治理幫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0.康有為,《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1.張研,《清代經濟簡史》(台北:雲龍出版,2002)。
    22.張哲郎,《清代的漕運》(台北:嘉新水泥,1969)。
    23.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台北:五南出版,2014)。
    24.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台北:文物出版社,1985)。
    25.陳惠馨,《多元觀點下的清代法制》(台北:五南,2015)。
    26.陳惠馨,《清代法制新探》(台北:五南,2012)。
    27.陳惠馨,《德國近代刑法史》(台北:元照出版,2014)。
    28.陳鋒,《漕運與古代社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9.傅柯(Foucault)《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出版,1992)。
    30.博登海默,《法理學》(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1.彭雲鶴,《明清漕運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32.黃仁宇,《明代的漕運》,(台北:聯經出版,2013)。
    33.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台北:犁齋社,2016)。
    34.鄭民德,《明清京杭運河沿線漕運倉儲系統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35.盧曼,《法律社會學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36.蘇亦工《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7.顧廷龍、戴逸主編,《李鴻章全集》(長春市: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

    三、史籍資料
    1.(光緒朝)《欽定戶部漕運全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同治朝)《欽定戶部則例》(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書)
    3.(乾隆朝)故宮博物院編,《欽定戶部則例》(海南:故宮博物院,2000)
    4.(乾隆朝)故宮博物院編,《欽定吏部則例》(海南:故宮博物院,2000)
    5.(清)允祹,《欽定大清會典》。
    6.(清)順治三年(1646),《御制大清律序》。
    7.(清)楊錫紱,《漕運則例纂》。
    8.(清)薛允升,黃靜嘉點校,《讀例存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9.(清刻本)《欽定大清會典》(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10.(道光朝)《欽定六部處分則例》(光緒朝刊本)
    11.(道光朝)《增纂戶部則例》(美國哈佛大學藏本)
    12.(道光朝)故宮博物院編,《欽定戶部漕運全書》(海南:故宮博物院,2000)
    13.(雍正朝)《漕運全書(北京圖書館館藏珍本叢刊055)》(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2004)
    14.(雍正朝)故宮博物院編,《欽定吏部處分則例》(海南:故宮博物院,2000)
    15.(嘉慶朝)《欽定戶部漕運全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16.《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17.《皇朝經世文編續編》,〈戶政十九〉‧〈漕運〉卷四十七,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四輯,(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18.《清仁宗實錄》,嘉慶四年,卷44、49。
    19.《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二‧志九十七,〈食貨三‧漕運〉
    20.《欽定工部則例》(海南:故宮博物院,2000)
    21.《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冊4,(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
    22.《漕運議單》(中國大陸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中心,1993年)
    23.王雲、李泉,《中國運河文獻書目提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4.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055漕運全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25.佚名,《六部成語》,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小酉堂刻本。
    26.吳壇;馬建石、楊育裳編,《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27.李鈞,《轉漕日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第559冊,卷4。
    28.杜佑,《通典‧食貨典》,曾儀芬校箋,《通典食貨典校箋》(成都:巴蜀書社,2013)。
    29.故宮博物院編,《欽定戶部漕運全書》(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
    30.故宮博物院編,《欽定吏部則例處分則例》(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
    31.席裕福、沈師徐輯,《皇朝政典類纂》〈戶政‧漕運〉,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八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東吳大學館藏影印本。
    32.祝慶祺、鮑書芸,《刑案匯覽》(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33.國立故宮博物院,《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六十輯,(台北:故宮博物院,1982)。
    34.賀長齡、魏源等編,《清經世文編》,卷四十六,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三輯,(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碩博士論文
    1.李亮瑩,《從法規範論清代開墾之程序與官員責任─以乾隆朝《欽定戶部則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與科技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2.李順民,《清代漕運「制度變遷」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3.李萬晉《清朝官吏的銓選與品級考 —以〈吏部則例〉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與科技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4.莊博智,《天庾重地-明清時期漕運制度下的通州》,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5.陳一銘,《晚清漕運變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6.陳佶廷,《明清時期臨清城市經濟的發展》,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7.劉芸芳,清代糧船水手行幫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資料庫與網路資源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資料庫」。
    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查詢」。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
    4.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
    5.寺田浩明の中国法制史研究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terada.law.kyoto-u.ac.jp/dlcy/index.htm
    6.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265106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6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6001.pdf14803KbAdobe PDF216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