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66730      Online Users : 71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2420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4200


    Title: 醉態抗辯與原因自由行為- 借鏡美國法觀點
    A Study on Intoxication Defense and actio libera in causa– A Less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uthors: 林家伃
    Lin, Chia-Yu
    Contributors: 許恒達
    Hsu, Heng-Da
    林家伃
    Lin, Chia-Yu
    Keywords: 醉態
    原因自由行為
    自願醉態抗辯
    非自願醉態抗辯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7-01 11:00:16 (UTC+8)
    Abstract: 我國對於醉態下犯罪行為之研究已累積豐厚成果,然而向來之研究雖嘗試從不同思考角度切入,惟皆係援引原因自由行為理論,探討之面向亦不脫罪責能力之範疇,且在比較法上亦多聚焦在歐陸法相關研究結果之比較、分析。惟鑒於美國社會飲酒風氣之盛行,美國法對於醉態下犯罪行為之議題,理應累積相當之研究結果,然而關於美國法在此議題之研究,在我國向來研究中卻付之闕如。究竟美國法是如何處理此一議題?是否有不同於我國向來之思考方向?是否能提供我國更多元之研究視角?是以本文將先從我國立法、實務見解及學理見解出發,在回顧、綜整我國歷來研究結果後,本文將借鏡美國法對於醉態下犯罪行為之處理模式,並嘗試分析、比較我國法及美國法之異同,並借鏡美國法觀點,提出醉態下犯罪行為之五階段處理原則,期能為我國在醉態下犯罪行為之研究議題,提供更多元、全面之思考空間,以期完滿我國對此議題之研究面向。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依著者之姓名筆劃排列)
    1. 王皇玉,刑法總則,2017年9月版次3。
    2. 司法院,新修正刑法論文集(民國95年7月1日施行),2006年12月。
    3. 何家弘,當代美國法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版次1。
    4. 余振華.林東茂.柯耀程.張麗卿.陳子平.曾淑瑜.靳宗立.劉秉鈞.蔡碧玉.蔡蕙芳.鄭善印,二00五年刑法總則修正之介紹與評析, 2005年4月版次1。
    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 2008年1月增訂第10版。
    6. 林東茂,刑法綜覽, 2016年3月1日版次8。
    7.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2016年9月第5版。
    8. 林書楷,刑法總則, 105年9月版次3。
    9. 柯耀程,刑法總則, 2014年8月版次1。
    10.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應用,2018年9月版次7。
    11. 張明偉,學習刑法:總則編,105年9月版次4。
    12. 陳子平,刑法總論,2017年9月版次4。
    13. 黃仲夫,刑法精義, 2006年9月版次31。
    14.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2012年3月版次4。
    15.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2003年10月版次3。
    16. 楊崇森, 遨遊美國法I:美國法之源流與民刑法之運作, 2014年7月。
    17. 蔡墩銘,刑法總論,2013年8月版次10。
    18. 蔡墩銘,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 1988年版次1。
    19. 蔡碧玉、林東茂、靳宗立、甘添貴、柯耀程、曾淑瑜、鄭善印、余振華、黃榮堅、劉秉鈞、張麗卿、余麗貞,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2005年9月版次1。
    20. 劉士心,美國刑法中的犯罪論原理,2010年6月版次1。
    (二) 期刊文獻
    1. Ulfrid Neumann著、王效文譯,犯罪行為人的罪責-心理的事實還是規範的罪責?,成大法學第32期,2015年12月。
    2. Wolfgang Mitsch著、古承宗、許絲捷譯,原因自由行為與間接正犯,輔仁法學第39期,頁141-204,2010年6月。
    3. 林志潔,復仇的女王蜂?精神異常的弱女子?-由女性主義法學方法評析最高法院相關裁判-,台灣法學雜誌第126期,頁33-49,2009年4月。
    4. 林志潔,論美國法上犯罪主觀要件與精神障礙心智缺陷抗辯:Clark v. Arizona案之判決評析,歐美研究第39卷第四期,頁615-670,2009年12月。
    5. 林山田,二○○五年新刑法總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頁73-102,2005年2月。
    6. 李佳玟發言,「從家暴受虐婦女正當防衛殺人案探討受虐婦女經驗及女性主義法學於司法實踐之可能性」座談會紀錄,全國律師雜誌2月號,頁55-81,2008年2月。
    7. 靳宗立,原因自由行為理論之內涵及適用範圍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37卷第5期,頁38-84,1993年10月。
    8. 郭棋湧,原因自由行為之理論,刑事法雜誌第32卷4期,頁15-51,1986年4月。
    9. 郭棋湧,有關原因自由行為之立法例,法律評論第54卷第7期,頁33-43,1988年7月。
    10. 張麗卿,刑事責任相關之最新立法修正,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3期,頁33-82,2005年12月。
    11. 張麗卿,原因自由行為明文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頁 136 -140,2005年3月。
    12. 高金桂,論意圖犯,刑事法學雜誌第52卷第2期,頁1-32,2008年4月。
    13. 許恒達,析論原因自由行為明文規範十年來的實務暨學理發展,收錄於:刑法總則修正十年之回顧與前瞻,吳俊毅、薛智仁主編,新學林出版,2019年4月版次1。
    14. 許恒達,酒後犯罪歸責模式之比較法研究,收錄於: 謝如媛, 陳志輝, 許恒達, 李聖傑, 何賴傑, 楊雲驊編,刑事法學的回顧與展望,元照出版,2015年1月版次1。
    15. 許恒達,「原因自由行為」的刑事責任,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2期,頁351-431,2010年6月。
    16. 許恒達,殺人未遂與原因自由行為-評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6368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頁74-82,2011年12月。
    17. 許澤天,酒駕、肇事與棄逃的刑法三部曲,月旦法學雜誌第193期,頁20-39期,2011年6月。
    18. 許澤天,對二○○五年一月刑法總則篇「刑事責任」、「未遂犯」及「正犯與共犯」章修改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67期,頁103-120,2005年2月。
    19. 許澤天,原因自由行為理論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5期,頁46-81,1995年10月。
    20. 黃惠婷,原因自由行為之「著手」,台灣本土法學第53期,頁203-206,2003年12月。
    21. 黃榮堅,兇殘?異常?突發性失能之規範性判斷問題-評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6233號判決,法令月刊第60卷第9期,頁1337-1353,2009年9月。
    22. 陳慈幸,從社區治療者檢視性侵犯矯正政策之實證探測,月旦法學雜誌第230期,頁173-194,2014年7月。
    23. 陳志輝,原因自由行為原理之適用限制,月旦法學教室第145期,頁30-32,2014年11月。
    24. 楊崇森,美國刑法之原理與運用,軍法專刊第59卷第3期,頁39-89,2012年。
    25. 蔡聖偉,「醉」無可赦-原因自由行為案例的審查模式,月旦法學教室第139期,頁27-29,2014年5月。
    26. 蔡孟兼,過失原因自由行為之研究,世新法學第一卷第二號,頁447-466,2008年6月。
    27. 蔡蕙芳,責任能力與原因自由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頁77-87,2005年11月。
    28. 鄭逸哲,基於同一事實的「醉態駕車行為」和「原因自由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111期,頁39-41,2012年1月。
    29. 鄭逸哲,先確定具有「違法的構成要件該當行為」,再問是否「原因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頁223-231,2011年3月。
    30. 薛智仁,論原因自由行為之處罰基礎,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1期,頁1-80,2017年9月。
    31. 刘仁文、王礻韦,美國模範刑法典導論,時代法學第4卷第2期,頁107-116,2006年4月。
    (三) 學位論文
    1. 許絲捷,論原因自由行為,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2. 林俊宏,刑事舉證責任論-以美國法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 盧軍傑,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基礎與適用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2001年。
    4. 陳首翰,原因自由行為理論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四) 網路資訊
    1.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發行之「酒精對人體及駕駛行為之影響」。網址: http://168.motc.gov.tw/News_Content.aspx?n=ykP$IV7RO12xKedv!WxbWQ@@&s=FNLaNyluD7fG0uQ0MhkBPQ@@。最後閱覽日: 2019/5/11。
    2. 交通安全入口網。網址:http://168s.motc.gov.tw/News_Content.aspx?n=ykP$IV7RO12xKedv!WxbWQ@@&sms=QIUXRVgeii6lTfvdBg21tA@@&s=a4y!RMMPJxuk41zczeWXMQ@@。最後閱覽日:2019/5/9。
    3. 蔡中志、馬士軒,駕駛人酒精濃度與肇事嚴重度關聯性之探討-以桃園縣為例,103 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頁543-556,2014年。網址: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E9%A7%95%E9%A7%9B%E4%BA%BA%E9%85%92%E7%B2%BE%E6%BF%83%E5%BA%A6%E8%88%87%E8%82%87%E4%BA%8B%E5%9A%B4%E9%87%8D%E5%BA%A6%E9%97%9C%E8%81%AF%E6%80%A7%E4%B9%8B%E6%8E%A2%E8%A8%8E%EF%BC%8D%E4%BB%A5%E6%A1%83.pdf。最後閱覽日:2019/5/11。
    4. 康健雜誌。網址: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8651。最後閱覽日:2019/5/12。
    5. 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GW1JgaxFwb22%2FEJmHuebGg%3D%3D。最後閱覽日:2019/5/13。
    6. 凱旋醫院物質濫用---酒精篇,網址https://ksph.kcg.gov.tw/12/file/n1-4.pdf。最後閱覽日2019/5/12。
    7. 國家網路醫藥,網址: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brary/diagnose.html?lid=7949。最後閱覽日:2016/11/28。
    8. 衛生福利部揭示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第五章精神[心智]與行為疾患(F00-F99)。網址:https://www.mohw.gov.tw/dl-22781-bd87e778-76d7-4bf7-b129-b28c2481d989.html。最後閱覽日:2017/5/5。
    9. 衛生福利部。網址:www.mohw.gov.tw/cht/DOS/DisplayStatisticFile.aspx?d=3923,最後閱覽日:2017/5/9。
    10. MODEL PENAL CODE ARTICLE 213 SECTION 213.0. DEFINITIONS (5) 。網址:http://www.icla.up.ac.za/images/un/use-of-force/western-europe-others/UnitedStatesofAmerica/Model%20Penal%20Code%20United%20States%20of%20America%201962.pdf。最後閱覽日2018/1/24。
    11. Lawrence A. Greenfeld, An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on the Prevalence of Alcohol Involvement in Crime,NCJ-168632,網址:https://www.bjs.gov/content/pub/pdf/ac.pdf。最後閱覽日2018/3/8。
    (五) 其他
    1. 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5期(3387)中冊公報。
    2. 最高法院26年2月23日刑庭會議。
    3. 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3816號判例。
    4. 民國4年大理院上字第三五一號判例。
    5.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538號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3833號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789號刑事判決。
    8.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交上訴字第81號刑事判決。
    9.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5年度重上更(五)字第55號刑事判決。
    10.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2291號刑事判決
    11.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106 年度簡字第 1832 號刑事判決。
    12.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104 年度易字第 968 號刑事判決。
    13.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4年度原交訴字第3號刑事判決。
    14.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3年度易字第189號刑事判決。
    15.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1年度交簡上字第11號刑事判決。
    16.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1年度審交易字第154號刑事判決。
    17.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0年度易字第752號刑事判決。
    18.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交訴字第17號刑事判決。
    19.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第1074號刑事判決
    20.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97 年度易字第257號刑事判決。
    2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250號刑事判決。
    二、 英文文獻
    (一) 英文專書
    1. David Ormerod QC, Blackstone`s Criminal Practice 2018(27th,2017).
    2. Joshua Dressler,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6th ed,2012).
    3. Joshua Dressler, Stephen Garvey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riminal Law, (7th ed,2015).
    4. Janet Dine, James Gobert,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riminal Law, (5th ed,2006).
    5. Jerome Hall, General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2nd ed., 1960).
    6. Paul H. Robinson, Criminal Law Defenses (1st ed., 1984).
    7. Robinson, Paul H. and Darley, John M., Justice, Liability, and Blame: Community Views and the Criminal Law (1995).
    8. Wi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4th ed. 1938)
    (二) 英文期刊
    1. Carter-Yamauchi, Charlotte,Drugs, alcohol and the insanity defense: the debate over “settled” insanity, Honolulu, HI:Legislative Reference Bureau Report No. 7(1998).
    2. Chad J. Layton,No More Excuses- Closing the Door on the Voluntary Intoxication Defense, 30 J. Marshall L. Rev. 535(1996-1997).
    3. Captain Stephen J. Kaczynski, "I Did What?" The Defense of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1983 Army Law. 1(1983).
    4. Douglas Husak, Intoxication and Culpability, 6 Crim. L. & Philos. 363,(2012).
    5. Daniel R. Coburnt, Driver TO Easter TO Powell: Recognition of the Defense of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22 Rutgers L. Rev. 103(1967-1968).
    6. Derrick Augustus Carter,Bifurations of Consciousness:The Elimination of the Self-Induced Intoxication Excuse,64 MO. L. Rev. 383 (1999).
    7. Donald N. Synowicki, A Review of the Defense of Drunkenness in the Criminal Law,2 Osgoode Hall Law Journal 231(1961).
    8. Erin Price, The Model Penal Code’s New Approach to Rape and Intoxication, 48 U. PAC. L. REV. 423 (2017)。
    9. Gideon Yaffe, Intoxication, Recklessness and Negligence, 9 Ohio Stat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545(2012).
    10. Howard J. Brookman, To Drink or Not to Drink: The Supreme Court Delivers a Sobering Blow to the Intoxication Defense by Placing Due Process on the Rocks, 28 Seton Hall L. Rev. 515( 1997-1998).
    11. Jennifer Piel, The Defense of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by Prescribed Medications: An Appellate Case Review,43 J. Am. Acad. PSY. & L.321(2015).
    12. Jeff Feix、Greg Wolber, Intoxication and Settled Insanity: A Findinf of Not Guilty by Reason of Insanity, J Am Acad Psychiatry Law 35(2007).
    13. Joshua Dressler, Reflecting on Excusing Wrongdoners: Moral Theory New Excuses and the Model Penal Code, 19 Rutgers L.J.671 (1988).
    14. Jack Wagoner III, Criminal Law—Defense of Voluntary Intoxication No Longer Available to Disprove Intent, 9 U. Ark. Little Rock L.Rev. 657 (1987).
    15. Jerome Hall, Intoxication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57 Harv. L. Rev. 1045 (1944).
    16. J. Clay Smith,Criminal Law - Chronic Alcoholism - Lack of Mens Rea a Defense to Public Intoxication,3 How. L.J.203(1967).
    17. Loewy,Cupability, Dangerousness, and Harm: Balancing the Factors on Which Our Criminal Law Is Predicated,” 66 N.C. L. Rev. 283 (1988)
    18. Lewis Bittles,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Is a Defense in Texas, 12 ST. MARY`S L. J. 232(1980).
    19. Meghan Paulk Ingle,Law on the Rocks:The Intoxication Defenses are Being Eighy-Sixed, 55 Vand. L. Rev.607(2002).
    20. Martin J. Bidwill and David L. Katz, Injecting New Life into an Old Defense- Anabolic Steroid-Induced Psychosis as a Paradigm of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7 U. Miami Ent. & Sports L. Rev. 1,(1989-1990).
    21. Mitchell Keiter ,Just Say No Excuse:The Rise and Fail of The Intoxication Defense, 87 J. CRIM. L. & Crim.482 (1997).
    22. Monrad G.Paulsen, Intoxication as a Defense to Crime, 1961 U. Ill. L.F. 1 (1961).
    23. Paul H. Robinson,Criminal Law Defens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 82 Colum. L. Rev. 199(1982).
    24. Susan Dimock, What are Intoxicated Offenders Responsible for? The ‘‘Intoxication Defense’’ Re-examined, 5 Crim. L. & Philos. 1(2011).
    25. Shawn Marie Boyne& Gary C. Mitchell,Death in the Desert:A New Look at the Involuntary Intoxication Defense in New Mexico, 32 N.M. L. Rev. 243(2002).
    26. Scott A. Anderegg ,The Voluntary Intoxication Defense in Iowa, 73 Iowa L. Rev. 935 (1987-1988).
    27. Tim Feulner, TheE Minotaur Defense: The Myth of the Pathological Intoxication Defense, 49 Am. Crim. L. Rev. 1969,(2012).
    28. Timothy P. O`Neill, Illinois` Latest Version of the Defense of Voluntary Intoxication: Is It Wise? Is It Constitutional? , 39 DePaul L. Rev. 15(1989).
    29. Quratulain Jahangir, J.J. Child, and Hans S Crombag, Prior fault and contrived criminal defences: Coming to the law with clean hands, Jersey and Guernsey Law Review 28(201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265104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49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0094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4901.pdf2871KbAdobe PDF295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