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38/141561 (78%)
Visitors : 47144488      Online Users : 7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12566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68


    Title: 派遣勞工之平等地位保障—德國與我國法制發展之比較
    The equal status protection of dispatched labor—The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legal with German legal
    Authors: 李秉恒
    LI, Ping-Heng
    Contributors: 黃程貫
    Hwang, Cheng-Guan
    李秉恒
    LI, Ping-Heng
    Keywords: 平等地位
    勞動派遣
    平等對待
    派遣勞工
    旋轉門條款
    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第16條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9-05 16:22:06 (UTC+8)
    Abstract: 我國雖在民國103年2月由勞動部提出「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但至今仍未有進入立法程序之消息。可是,正所謂未雨綢繆,在草案仍未正式立法之前,對於草案中的條文先行預想其在施行後實際上可能遇到之問題,並進行適用上的解釋並非毫無意義。除此之外,也可針對草案之條文有何不足之處進行探討,而讓有關部門或立法院可資參考並修改,而有藉此以求法律能夠更為完善之意義存在。為了達成以上目的,參考外國已行之有年的勞動派遣相關法令之運作狀態與學術上的討論,而將這些資料作為我國之借鏡是十分重要的途徑。而本文將重點放在我國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第16條,也就是對應德國勞動派遣法第8條之平等地位命令之立法。
    平等地位要求是帶有對於派遣勞工之保護以及勞動市場政策目的之規定。而這規定簡單來說就是讓派遣勞工應該如同被要派人直接僱用而被安排在相同工作位置一樣,所以即是規範派遣勞工應與要派人廠場中的可對比勞工擁有相同的包含工資等重要勞動條件。必須注意的是這些勞動條件仍是基於勞動契約而由派遣人所給予,亦即係以法律規定而取代私法契約上所約定之勞動條件。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平等地位命令在我國實務運作上應要有充足的討論而且在學術研究上也十分具有探討價值。
    而會選擇德國法之原因,主要是基於我國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第16條之條文說明,該說明清楚指出該條之訂立係參考歐盟派遣工作指令以及德國等已經實施勞動派遣相關法令多年經驗之國家的立法例,而且德國平等地位要求在本文後續的討論中,可以發現其深受歐盟派遣指令之影響,也因此在我國法上相當具有參考價值。此外,我國民法與勞動法也受德國法深遠的影響,而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第16條既然是規範勞動派遣關係中的私法契約上的勞動條件,則在進行相關解釋時必定會牽涉到民法與勞動法之問題,所以德國法之相關討論亦能顧及到對於我國相對應法制的討論。
    本文希望藉由介紹德國勞動派遣法第8條之討論,以架構出德國平等地位要求的全貌,以及藉由在德國法中的相關討論而獲得參考資料。再藉由這些參考資料預見我國平等地位要求在正式施行時可能會有哪些實務上的問題,以及法條還有哪些欠缺之處需要修改或增補。因此本文除了我國平等地位要求之文義解釋以及應如何應用的討論之外,也會試擬出建議條文以供參考。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書籍
    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2月,增訂新版。

    王澤鑑,民法總則,2000年10月,增訂版。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德國民法(上),2016年10月,二版。

    莊國榮,行政法,2013年9月。

    黃程貫,勞動法,2001年6月,修訂再版。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2015年9月,5版。

    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2002年8月。

    (二)期刊論文
    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四)---最高法院九0及九一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6期,2004年3月。

    李建良,法學方法與基本權解釋方法導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30卷第2期,2018年6月。

    邱駿彥,一顆看得到卻永遠吃不到的毒蘋果—草案第8條要派單位直接雇用之規定,台灣法學雜誌,第243期,2014年3月。

    林誠二,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之合理性判斷---簡評最高法院九五年台上字第一六0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2007年5月。

    林更盛,論契約控制的相關理論-從John Rawls的正義理論談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0期,2009年6月。

    林更盛,論勞動派遣的幾個問題,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4期,2011年12月。

    侯岳宏,有關性平、就歧、女性夜間工作等之要派機構視同雇主之責任,台灣法學雜誌,243期,2014年3月。

    侯瑞瑗,由德國經驗看消滅時效起算點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第28卷第2期,2016年10月。

    陳聰富,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0期,2002年1月。

    黃程貫,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中關於同工同酬原則之規定,台灣法學雜誌,243期,2014年3月。

    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1998年12月。

    黃程貫,德國關於團體協約餘後效力之理論發展與爭論,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

    黃立,契約自由的限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詹森林,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與卡債風暴,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鄭津津,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2003年1月。

    Rolf Birk口述;劉士豪彙整,德國團體協約的制度,台灣勞工季刊,第42期,2015年6月。

    劉昭辰,侵權行為法體系上的「保護他人之法律」---最高法院九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四0六號判決的震撼性,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7月。

    駱永家,推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卷第1期,1971年10月。

    (三)專書論文
    王澤鑑,比較法與法律之解釋適用兼論最高法院五九年臺上字第一00五號判決,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2004年10月。

    王澤鑑,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責任---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二項規範功能之研究,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2004年10月。

    林佳和,社會保護、契約自由與經營權-司法對勞動契約的衡平性控制,勞動與法論文集Ⅲ,2014年10月。

    林佳和,各國同值同酬規定之比較分析---以歐洲法暨德國法為中心,勞動與法論文集Ⅲ,2014年10月。

    孫森焱,公序良俗與誠信原則,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1999年9月。

    黃程貫,團體協約,台灣法學新課題(四),2006年8月。

    (四)學位論文

    黃榆絜,平等待遇原則適用於勞動派遣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7月)

    許進福,我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以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1月)

    二.德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Brox/Rüthers/Henssler, Arbeitsrecht, 17. Auflage, Stuttgart, 2007

    Bayreuther, Frank, Vergütungsstrukturen und Equal-pay in de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 nach der AÜG-Reform, NZA 2017, S. 18-22

    Berg/Dierßen/Heilmann/Kocher/Schumann/Wankel, Tarifvertragsgesetz Basiskommentar zum TVG, Frankfurt am Main, 2017

    Dütz/Thüsing, Arbeitsrecht, 21. Auflage, München, 2016

    Deinert, in:Kittner/Zwanziger/Deinert(Hrsg.), Arbeitsrecht---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8. Auflage, Frankfurt am Main, 2015

    Greiner, in:Thüsing, Grego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4. Auflage, München, 2018

    Greiner, Stefan, Kernfragen des novellierten Gleichstellungsgrundsatzes im Recht de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8 AÜG), RdA 2017, S. 153-161

    Junker, Abbo, Grundkurs Arbeitsrecht, 15. Auflage, München, 2016

    Jacobs, in:JKOS/Krause, Tarifvertragsrecht, 2. Auflage, München, 2013

    Kock/Greiner, in:Thüsing, Grego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4. Auflage, München, 2018

    Kock, in:Thüsing, Grego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4. Auflage, München, 2018

    Mengel, in:Thüsing, Grego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4. Auflage, München, 2018

    Olbertz/Groth,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Neue gesetzliche Spielregeln ab dem 1.1.2017, GWR 2016, S. 371-374

    Pelzner, in:Thüsing, Grego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2. Auflage, München, 2008

    Römer, Stefanie, Gleichbehandlung von Leiharbeitnehmern---Die europarechtlichen Vorgaben und deren Umsetzung in Deutschland, Hamburg, 2014

    Schüren, in:Schüren/Hamann,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sgesetz, 5. Auflage, München, 2018

    Sansone, Piero, Gleichstellung von Leiharbeitnehmern nach deutschem und Unionsrecht, Köln, 2011

    Schubert, in:JKOS/Krause, Tarifvertragsrecht, 2. Auflage, München, 2013

    Ulrici, Bernhard, HK-AÜG, Baden-Baden, 2017

    Ulber, Jürgen, Das neue Recht der Arbeitnehmerüberlassung-Die deutsche Variante des Ausstiegs aus dem Gemeinschaftsrecht, RdA 2018, S. 50-57

    Wank, Rolf, Änderungen im Leiharbeitsrecht, RdA 2017, S. 100-115

    Zöllner/Loritz/Hergenröder, Arbeitsrecht, 6.Auflage, München, 2008

    Zwanziger, in:Kittner/Zwanziger/Deinert(Hrsg.), Arbeitsrecht---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8. Auflage, Frankfurt am Main, 201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265105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651057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1078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57101.pdf3938KbAdobe PDF232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