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57096      Online Users : 130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162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24


    Title: 歌聲若響:許石的文化認同與形象建立 (1946-2022)
    For Whom The Songs Tolls: Hsu Shih’s Culture Identity and Established of His Image (1946-2022)
    Authors: 黃阡瑩
    Haung, qian-yingh
    Contributors: 藍適齊
    黃阡瑩
    Haung, qian-yingh
    Keywords: 許石
    戰後臺灣
    流行音樂
    民謠音樂
    文化觀念
    文化認同
    形象建立
    Hsu Shih
    Postwar Taiwan
    Popular music
    Folksong
    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al identity
    Image building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9-02 15:01:27 (UTC+8)
    Abstract: 許石(1919-1980)出生於臺南,1936年前往日本求學,日本東京歌謠學院畢業後,擔任過紅風車劇座和東寶歌舞團歌手。1946年回到臺灣,投注音樂創作、活躍於臺灣樂壇,直到1980年去世。許石過世後鮮少被人憶起,即便被提起,也多是重現他的流行音樂家身分,或僅提及音樂作品,其個人隱身音樂中。近年,許石家屬捐出其遺物,許石的音樂再度被重新正視,許石民謠音樂的發行、對臺灣民謠音樂的付出,才又重現世人,2016年臺南市政府甚至將許石認定為臺南歷史名人,並在2018年落成許石音樂圖書館。許石境遇為何有如此大的轉變?
    許石音樂飽含濃厚的文化觀念,透露出他如何理解孕育自身的文化,也反映許石如何定義與詮釋音樂;許石文化觀念的展現源自其文化認同,生長於日治時期,大半輩子安生戰後,多舛、遷移的時代,造就其獨特的文化認同;而許石強烈的文化觀念與認同,也為他締造出鮮明的形象。文化觀念反映文化認同,文化觀念及認同又塑造形象,三者層層影響、環環相扣;三者也與時代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許石文化觀念、認同、形象的形成,不僅是個人意志的呈現,也反映著戰後臺灣的社會價值。為釐清許石更迭的生命歷程(生前與身後),本文將透過許石音樂中的文化觀念、文化認同論述,以及其形象塑造三個面向,剖析許石音樂文化論述的建立,以及其音樂中的文化意涵,如何反映、牽動著戰後臺灣社會。
    Hsu Shih(1919-1980) was born in Tainan and went to Japan to study in 1936. After graduated from Tokyo Music School, he pursued a music career in Japan. In 1946, Hsu Shih returned to Taiwan, he dedicated to music creation and was active in the Taiwanese music industry until his death in 1980. Hsu Shih is rarely remembered after his death, and even if he is mentioned, it mostly focuses on his identity as a pop musician, or only mentions musical works, and Hsu Shih’s reputation hidden behind his music. In recent years, Hsu Shih’s family donated his relics, his music was seen again, and the release of Hsu Shih’s folksong and his effort to Taiwanese folksong have reappeared in the world. In 2016, the Tainan City Government even recognized Hsu Shih as a famous historical celebrity in Tainan (臺南歷史名人), and built the Hsu Shih Music Library(許石音樂圖書館) in 2018. Why has Hsu Shih’s status changed so much?
    Hsu Shih’s music is full of strong cultural awareness, revealing how he understands the culture that nurtured him, and also reflects how Hsu Shih defines and interprets music, Hsu Shih’s cultural awareness comes from his cultural identity. Hsu Shih grew up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lived most of his life in Postwar Taiwan. The unstable times affected Hsu Shih’s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 his stro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also created a distinct image for him. Cultural awareness reflects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shape the image, the three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are interlinked, the three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lues of the times. The formation of Hsu Shih’s cultural awareness, identity, and image is not only a the 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will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values of postwar Taiwa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life course of Hsu Shih’s chang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establishment of Hsu Shih’s musical cultural discour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su Shih’s music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al identity, and his image building. How does it reflect and affect Taiwanese society after the war.
    Reference: 參考資料
    一、檔案
    〈大王唱片社出版業登記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1-0001。
    〈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致許石音樂研究社信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3-0005。
    〈中國國民黨黨員證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04。
    〈公務員任用審查證明文件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01。
    〈公務員證件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02。
    〈太王唱片創作出版社出版業登記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1-0003。
    〈日本演出企劃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04。
    〈民國53年至58年節目單集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06。
    〈民國56至68年節目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T1072-03-02-0008。
    〈民國70年以後節目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09。
    〈白玉致許石信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2-0001。
    〈何義雄致許石信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2-0002。
    〈其他信件底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1-0007。
    〈林石村致許石信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2-0005。
    〈長田暁二致許石信件與賀年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2-0033。
    〈致民防電臺信件底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1-0001。
    〈致黃榮業信件底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1-0004。
    〈致顏華信件底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4-01-0006。
    〈剪報集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5-04-0004。
    〈唱片出版目錄打字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16。
    〈唱片出版計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01。
    〈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育樂事業團體登記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1-0006。
    〈許氏民謠合唱團與臺灣鄉土民謠發表會相關企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03。
    〈許石作曲十週年音樂會特刊歌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04。
    〈許石個人名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7。
    〈最新流行歌集──許石作曲集第一冊歌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03。
    〈鄉土民謠全集歌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01。
    〈零散剪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5-04-0005。
    〈電視周刊地890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5-04-0002。
    〈綠珊盦吟稿 臺南三景 喜映帥雲風先生遇訪 贈帥詞丈並乞斧正 臺南市國民學校校歌 螢窗 留春臺南三景〉,臺灣文學館藏,《許丙丁》,檔號NMTL20060310032。
    〈臺北市人民團體職員當選證明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05。
    〈臺北市地方戲劇協會職員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1-01-0009。
    〈臺北市教育局舉辦的「遊藝場所歌唱人員講習班」,在兒童戲院舉行結業典禮,歌星敏華代表全體參加講習人員宣誓,作曲家許石代表領取講習班所發的演員證〉,國史館藏,《臺灣新生報底片》,檔號150-030700-0019-010。
    〈臺灣民謠選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11。
    〈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唱片解說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3-0014。
    〈臺灣鄉土民謠電視歌舞節目計畫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2。
    〈臺灣演出文宣海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10。
    〈廣播事業相關文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1-0018。
    〈獎牌與紀念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院檔案館藏,《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檔號T1072-03-02-0012。
    〈轉發中國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登記執照通知查收〉,檔案管理局藏,《公司登記案(0043/481/1/73)》,檔號0044820026472006。
    二、專書
    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C.S. Stone Shih(石計生), Entangled Identities: The Mus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Hsu Shih, a Vanguard Composer of Taiyu Ballads, Tsai, Eva,Ho, Tung-Hung,Jian, Miaoju, 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 London: Routledge, 2019, pp. 75-89。
    Dr. Friedrich Waidacher,曾于珍、林資傑、吳介祥、林潔盈、桂雅文譯,《博物館學──德語系世界觀點》,中和: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2005。Evan Dawley,堯家寧譯,《成為台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
    Hugh M. Miller、Paul Taylor、Edgar Williams,桂冠學術編輯室翻譯,《音樂概論》,臺北:桂冠學術編輯室,1999。
    Kathyn Woodward編,林文淇譯,《認同與差異》,永和: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84-87。
    Pierre Nora編,戴麗娟譯,《記憶所繫之處I》,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2。
    Tim Cresswell,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
    王櫻芬,《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臺北:臺大圖書館,2008。
    王甫昌,《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
    石計生,《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臺北:唐山出版社,2013。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江昺崙、林運鴻、張怡寧編撰,《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蔚藍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1。
    吳三連口述,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9。
    沈冬主編,《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臺北:臺大圖書館,2013。
    所澤潤、林初梅主編,林初梅監譯,《戰後臺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松田京子,周俊宇譯,《帝國的思考:日本帝國對臺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新北:衛城出版,2019。
    林玉如、李毓中編著,《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板橋:稻鄉出版社,2005。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徐玫玲等,《許石百歲冥誕紀念專刊》,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9。
    荊子馨,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滾石文化,2003。
    許朝欽,《五線譜上的許石》,新北: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郭麗娟,《南方尋樂記1:臺語流行音樂工作者訪談錄》,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5。
    郭麗娟,《南方尋樂記2:臺語流行音樂工作者訪談錄》,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5。
    郭麗娟,《南方尋樂記3:臺語流行音樂工作者訪談錄》,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6。
    陳郁秀、孫之君,《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陳郁秀、孫芝君,《張福興──近代臺灣第一位音樂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陳偉智,《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至的展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陳培豐,《想像和界線:臺灣語言體的混生》,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6。
    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新北:衛城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陳培豐,王興安、鳳氣至純平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黃裕元,《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4。
    黃裕元、朱英韶,《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臺北:蔚藍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
    黃裕元編著《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臺北:蔚藍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
    黃應貴、陳文德主編,《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6。
    劉國煒,〈關於許石故事〉,2019,未刊稿。
    蔡棟雄,《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三重:臺北縣三重市公所,2010。
    蔡瑞月口述,蕭渥廷、謝韻雅、龐振愛訪談紀錄,《臺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駒込武,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譯,《殖民地第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政治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
    蕭阿勤,《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
    蕭阿勤、汪宏倫主編,《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6。
    錢亦平,《德弗札克:民族樂派的傑出代表》,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
    三、論文
    (一)((學位論文
    朱英韶,〈禁淨出出:戰後查禁與淨化下流行歌曲的崎路〉,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班,2019。
    吳嘉瑜,〈史惟亮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1990。
    張怡仙,〈民國五十六年民歌採集運動始末及成果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1988。
    許文玲,〈現代劇場歌仔戲創意元素探析──以秀琴歌劇團之安平追想曲一劇為例〉,高雄: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
    黃裕元,〈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0。
    廖珮如,〈「民歌採集」運動的再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4。
    (二)期刊論文
    王雲峰,〈電影、唱片、民間音樂〉,《臺北文物》,第4卷第2期(臺北:1955.08),77-79。
    本社同人,〈臺灣歌謠的整理〉,《臺灣風物》,第2卷第7期(中和:1952.10),4。
    石計生,〈許石與郭一男──淺談「日本歌謠學院」對臺灣的影響〉,《臺灣文學館通訊》,第47期(臺南:2015.06),63-65。
    何鳳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的糾紛──以更改日式姓名的臺人遭遇爲例〉,《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3期(新店:2007.09),133-138。
    吳國禎,〈臺灣歌謠〈安平追想曲〉的流步與根源初考〉,收入於《古典、現代與庶民重層景觀:2007臺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科技大學,2007),111-125。
    呂鈺秀、孫俊彥,〈北里闌與淺井惠倫的達悟及馬蘭阿美錄音聲響研究〉,《臺灣音樂研究》,第6期(臺北:2008.04),01-30。
    周婉窈,〈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臺大歷史學報》,第35期(臺北:2005.06),127-180。
    林元輝,〈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1期(臺北:1998.09),1-56。
    林永昌,〈臺灣白字戲初探〉,《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第4期(臺北:2008.09),197-218。
    林清財,〈淺井惠倫的臺灣音樂史料〉,《臺灣音樂研究》,第17期(臺北:2013.12),01-38
    徐玫玲,〈從《臺灣鄉土交響曲》論許石民歌採集與音樂記錄脈絡〉,《民俗曲藝》,第201期(臺北:2018.09),169-225。
    浦忠成〈吳鳳傳說及其形象發展〉,《嘉義研究》,第16期(嘉義:2017.12),107-134。
    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2期(臺北:2006.11),33-58。
    張錫輝,〈反抗與收編:從大眾文化屬性論臺灣歌謠的論述實踐〉,《文學新鑰》,第9期(嘉義:2009.06),133-172。
    許常惠,〈本省民謠工作的歷史與現階段的總報告〉,《幼獅文藝》,第28卷4期(臺北:1968.04),47-50。
    許馨文,〈戰後臺灣客家音樂的建制化歷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62-1981)的再現爲例〉,《民俗曲藝》,第171期(臺北:2011.03),166-170。
    連憲升,〈「文明之音」的變奏:明治晚期到昭和初期臺灣的近代化音樂論述〉,《臺灣史研究》,第16卷第3期(臺北:2008.09),39-85。
    陳俊斌,〈「唱片時代」的阿美族歌聲:以黃貴潮「臺灣山地民謠」為例〉,《臺灣音樂研究》,第8期(臺北:2009.04),01-30。
    陳俊斌,〈山海之間:馬水龍教授的音樂之旅〉,《關渡音樂學刊》,第23期(臺北:2016.01),1-34。
    陳玲玉,〈馬水龍《臺灣組曲》創作風格詮釋〉,《藝術學報》,第88期(臺北:2011.04)242-253。
    陳培豐,〈鄉土文學、歷史與歌謠:重層殖民統治下臺灣文學詮釋共同體的建構〉,《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4期(臺北:2011.12),154-156。
    陳惠齡,〈地景、歷史與敘事:竹塹文學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化情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8期(臺南:2014.04),77-119。
    陳慧玲,〈禁錮的時期──臺灣查禁歌曲之文化霸權論述〉,收入《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臺北:2002年),1-29。
    游彌堅,〈臺灣省文化協進會十年來社會音樂教育活動紀要〉,《臺北文物》,第4卷第2期(臺北:1955.08),17-21。
    黃裕元,〈人生如歌:安平金小姐身世解謎〉,《觀.臺灣》,第37期(臺南:2018.04),37-40。
    黃裕元,〈許石的「民歌行動」──兼談民間音樂史料的研究與展望〉,收入於《2017重建臺灣音樂史研討會論文集:臺灣音樂史現況與展望》,顏綠芬主編,宜蘭:傳藝中心,2018,47-71。
    楊肇嘉,〈漫談臺灣音樂運動〉,《臺北文物》,第2卷第4期(臺北:1954.01),10-12。
    董怡,〈復興中華文化與本省文獻工作〉,《臺灣風物》,第17卷第4期(中和:1967.08),59-62。
    歐陽荊,〈臺灣歌謠〉,《臺灣文獻》,第21卷第2期(臺北:1970.06),43-61。
    蔡欣欣,〈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柏華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考索〉,《戲劇學刊》,第21期(臺北:2015.01),97-133。
    蔡懋棠,〈近卅五年來的臺灣流行歌〉,《臺灣風物》,第11卷第5期(中和:1961.05),06-18。
    蕭義玲,〈重建或發明?臺灣歌謠傳統的建立與形象再現〉,《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7期(民雄:2005.12),81-116。
    簡上仁,〈臺灣歌謠的生命力──以南臺灣三個民謠系列歌曲為例〉,《文化生活》,第69期(屏東:2012.09),30-35。
    顏綠芬,〈郭芝苑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意識與人文關懷〉,《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臺北:2011.09),69-90。
    四、報紙
    〈〈想要彈同調〉風雨飄搖的那一年〉,《聯合報》,1992年07月03日,23版。
    〈《文化特餐》 世紀之歌之3並不蕭條的40年代臺灣歌謠〉,《民生報》,1992年08月04日,18版。
    〈《我如何完成這本書》 小野"想要彈同調" 以音樂家的故事來尋找這一世紀的共同記憶〉,《民生報》,1992年09月26日,29版。
    〈「消失的文化資產」展覽 許添財:府城古蹟 中央不重視〉,《聯合報》,2008年11月03日,C1版。
    〈「舊情綿綿」演唱會 下月初全省巡迴演出〉,《民生報》,1987年08月27日,11版。
    〈CD賞新 臺灣民謠的舊愁與新情 太笙8805〉,《聯合晚報》,1990年02月25日,06版。
    〈一曲鑼聲 追想安平多少事〉,《聯合報》,2000年10月11日,29版。
    〈大眾文化系列.臺語流行歌曲篇 翻開臺語歌曲的悲情史〉,《聯合晚報》,1994年03月22日,15版。
    〈中國民謠欣賞會 徵求東北民謠〉,《聯合報》,1966年01月15日,07版。
    〈中國民謠演奏曲奏〉,《自立晚報》,1969年12月13日,07版。
    〈中榮歌唱比賽 歌王歌后產生〉,《聯合報》,1964年08月06日,08版。
    〈北市地方戲劇賽 昨全部結束 五劇團獲勝 教局今召各劇團座談〉,《聯合報》,1959年11月20日,02版。
    〈北市歌舞支藝團體 下月將舉行表演會 改進表演節目 發掘優秀人才 市教育局昨與各遊藝團體座談〉,《聯合報》,1967年04月25日,06版。
    〈臺語影圈 「安平相思曲」殺青 「女人的一生」開鏡 數家公司攝製新片 楊麗花周遊拍戲忙〉,《聯合報》,1968年11月11日,06版。
    〈民謠與歌舞 昨演出兩場〉,《聯合報》,1966年10月11日,08版。
    〈各省民謠演唱 十月十一舉行 由許石音樂研究社演出〉,《聯合報》,1968年09月30日,08版。
    〈安平音樂節 豐富府城愛樂心 室內樂團認養德記洋行 周日固定表演 吸引民眾聆賞〉,《聯合報》,2005年11月17日,C5版。
    〈安平追想曲、南都之夜…… 作曲家許石展 看臺灣歌謠史〉,聯合報,2016年05月03日,B2版。
    〈安平追想曲女模 驚豔郭綜合〉,《聯合報》,2010年02月28日,B1版。
    〈安平追想曲正傳 為女主角平反 「金小姐」為臺南真人真事 新書作者指部分歌詞與事實不符 因此透過歷史考證 重寫兩代異國戀小說〉,《聯合報》,2012年01月18日,A9版。
    〈安平追想曲紀錄片 金小姐現身 北區扶輪社贊助 將做鄉土教材 安平歷史風景區重塑雕像 盼成觀光特色〉,《聯合報》,2009年04月14日,C2版。
    〈我民謠合唱團 昨天應邀訪日〉,《聯合報》,1973年08月23日,09版。
    〈秀琴歌劇團 周末臺南首演 歌仔戲首次入選 獲國藝會贊助 要演安平追想曲 施振榮等人將南下看戲〉,《聯合報》,2011年12月22日,B2版。
    〈洋洋得意去走春系列{1} 雲嘉南活動多元 充滿驚喜 府城行春濃濃古意 雲林劍湖山世界魔術表演 嘉義童年度假村沙灘飆車〉,《民生報》,2003年01月28日,CR2版。
    〈徒具閩南歌詞.實係東西洋歌 閩南語歌曲江河日下!〉,《民生報》,1980年10月18日,10版。
    〈旅日華僑聲樂家 吳晉淮應邀返國 日內將在南市演唱〉,《聯合報》,1957年04月16日,05版。
    〈訪許石 談臺灣鄉土民謠〉,《聯合報》,1964年10月10日,08版。
    〈設烏特勒支公園 辦遷墓公聽〉,《聯合報》,2009年07月29日,B1版。
    〈許氏四姊妹合唱團 演奏中國樂器和演唱中國民謠〉,《聯合報》,1970年10月02日,05版。
    〈許氏民謠 團環島演出〉,《聯合報》,1971年07月24日,09版。
    〈許氏民謠團 自日本返國〉,《聯合報》,1974年02月19日,09版。
    〈許氏民謠團在日受歡迎〉,《聯合報》,1973年10月09日,09版。
    〈許石的鄉土交響曲〉,《自立晚報》,1967年01月15日,07版。
    〈許石悲調‧膾炙人口 「三聲無奈」一病不起〉,《聯合報》,1980年09月12日,03版。
    〈許石葬禮今舉行 門生出懷念唱片〉,《聯合報》,1980年10月06日。
    〈許石舉辦作曲二十週年音樂會〉,《自立晚報》,1969年12月20日,07版。
    〈許家五朵姊妹花 中國樂器搖滾化〉,《聯合報》,1979年08月04日,09版。
    〈部分地區 暫停話〉,《聯合報》,2007年07月04日,C2版。
    〈鄉土風味純度和藝術表演形式──從許石音樂會想起的〉,《聯合報》,1964年10月13日,08版。
    〈新唱片〉,《經濟日報》,1969年02月25日,08版。
    〈會「真」記 訪臺灣之鶯 識廬山真面〉,《聯合報》,1961年09月02日,03版。
    〈當代憶舊 和鳴綠音室 臺灣唱片業的最後見證人〉,《聯合報》,1991年02月28日,15版。
    〈撤軍阿富汗 重彈對臺關愛 癡望美國眷戀 想起安平追想曲〉,《聯合報》,2021年09月日02,A13版。
    〈歌星講習百種嬌態〉,《經濟日報》,1968年12月20日,08版。
    〈歌唱人員講習 明起舉行十天〉,《聯合報》,1968年12月18日,05版。
    〈臺北最需要一座音樂廳〉,《聯合報》,1965年12月8日,08版。
    〈臺鄉土藝術 將赴菲演出〉,《聯合報》,1960年09月14日,06版。
    〈臺灣流行歌應該改進嗎﹖〉,《聯合報》,1954年05月28日,06版。
    〈臺灣鄉土交響曲演奏會今晚舉行兩場〉,《聯合報》,1964年10月10日,08版。
    〈臺灣歌謠的再建設〉,《聯合報》,1958年07月05日,06版。
    〈閩南語民謠作曲家 加入著作權人協會〉,《聯合報》,1977年09月20日,09版。
    〈慶祝兒童節 許石唱童謠〉,《聯合報》,1964年4月4日,02版。
    〈樂府春秋 臺灣鄉土交響曲演奏會 訂國慶日舉行兩場〉,《聯合報》,1964年10月6日,08版。
    〈請再聽我說幾句──給臺灣民俗歌謠作曲家許石先生〉,《自立晚報》,1980年09月15日,10版。
    〈學校推行社教 臺北市府研訂計劃 促民間辦社教機構〉,《聯合報》,1960年07月06日,02版。
    〈豐富的臺灣鄉土音樂──聽臺灣鄉土交響曲發表演奏會〉,《聯合報》,1964年10月11日,08版。
    〈聽許石的歌──談臺灣通俗歌謠(上)〉,《自立晚報》,1978年08月26日,10版。
    〈聽聽民族藝師的樂音 暫忘凋零〉,《民生報》,1992年06月20日,14版。
    〈電影求免防衛捐 立院未成立議案〉,《聯合報》,1960年05月12日,03版
    五、網路資料
    〈【人物】蕭而化〉,《臺灣音樂館》:https://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9ba06994f8ec4252bf18515875958b6,檢索日期:2022.05.30。
    〈【人物】蕭泰然〉,《臺灣音樂館》:https://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69a599f76ac1ec8386bf2982d320bfe,檢索日期:2022.06.11。
    〈100-0730安平在地的傳說──安平金小姐〉《臺南社區大學》:http://tncomu.tw/modules/tad_player/play.php?psn=540,檢索日期:2022.04.28。
    〈五更鼓〉,《臺灣音聲100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Item/Detail/b3e5a4dc-c426-436c-89e5-9cde7c70e03c,檢索日期:2022.02.23。
    〈公園綠地〉,《臺南市安平區公所網站》:https://web.tainan.gov.tw/tnanping/News_Content.aspx?n=20693&s=4305693,檢索日期:2022.04.19。
    〈文化啟蒙.百年追求 文協百年紀念活動主視覺亮相〉,《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36917.html,檢索日期:2022.06.05。
    〈市圖總館(新總館)〉,《臺南市立圖書館》:https://www.tnpl.tn.edu.tw/u5418428796382949586/a1,檢索日期:2022.06.07。
    〈回來安平港〉,《臺灣影視廳數位博物館》:https://tfa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a18a6cc3b5df1043f2f13998e2d5b3b,檢索日期:2022.06.02。
    〈安平各社區齊聚東興洋行喝下午茶耍浪漫,今年七夕要為安平金小姐圓夢!〉,《臺南市政府》:http://www2.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B9B854BB-4AE8-4F31-94BE-C789F2802CE2},檢索日期:2022.05.03。
    〈安平金小姐雕像揭牌〉,《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https://info.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25742&s=165521,檢索日期:2022.4.27。
    〈安平追想曲〉,《臺灣影視廳數位博物館》:https://tfa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d62500b42649989f4b2e0191bb8a303檢索日期:2022.06.02。
    〈余天臺語名歌第三集 安平追想曲〉,《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https://www.pmdb.org.taipei/album?uid=25&pid=55030,檢索日期:2022.05.31。
    〈車鼓陣源流〉,《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acrobatic/25277,檢索日期:2021.10.01。
    〈重建臺灣藝術史執行情形〉,《行政院》: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32e97757-eb5a-432e-abe6-aa95d28630e3,檢索日期:2022.06.04。
    〈馬水龍〉,《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做曲專題》:https://archive.ncafroc.org.tw/composer/composer_file?id=4028888d66ba9e070166ba9e5c7509e3,檢索日期:2022.06.11。
    〈國際獅子會300-D1區第八專區主席胡炳昆等獅友公益捐贈「安平金小姐藝術公園」正式啟用,「定情之牆」、「希望湧泉」、「幸福鐘聲」代表戀愛三部曲,將成為情侶必遊浪漫景點!〉,《臺南市政府》:http://www2.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2C7B51AB-F57D-490A-B86D-3FDB6F3BDD20},檢索日期:2022.05.03。
    〈許石〉,《臺灣音聲100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Item/Search,檢索日期:2022.06.13。
    〈許石音樂手稿與文書〉,《中央研究院 臺灣歷史研究所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browsingLevel1.jsp?xmlId=0000353855,檢索日期:2022.06.03。
    〈許石音樂圖書館〉:https://www.facebook.com/%E8%A8%B1%E7%9F%B3%E9%9F%B3%E6%A8%82%E5%9C%96%E6%9B%B8%E9%A4%A8-164419087674413,檢索日期:2022.06.03。
    〈臺北市地方戲劇協會〉,《布袋戲主題知識網》:https://glovepuppetry.ncfta.gov.tw/home/zh-tw/TaipeiTheaterAssociation/20119,檢索日期:2021.12.15。
    〈臺南市立圖書館(公園總館)〉,《公共圖書館資源網》: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329,檢索日期:2022.05.03。
    〈臺南市議會第3屆第3次定期會臺南市政府工作報告〉,《臺南市政府》:https://w3fs.tainan.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S9yZWxmaWxlLzEzNzA3Lzc2NjY1NjkvOTAyNzQ5MDAtNGQ1NC00Mjk2LTg3YjQtMjEzYTNhOGIxODQwLnBkZg%3d%3d&n=6Ie65Y2X5biC6K2w5pyD56ysM%2bWxhuesrDPmrKHlrprmnJ%2fmnIPoh7rljZfluILmlL%2flupzlt6XkvZzloLHlkYoucGRm&icon=.pdf,檢索日期:2022.06.03。
    〈臺南名人堂〉,《臺南市立圖書館》:,檢索日期:2022.06.07。
    〈臺南首座書香典範館開幕 育樂堂變身「許石音樂圖書館」〉,《臺南市政府》:http://www2.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D16A3E6-2A84-47F0-9BE3-AB4020C9FBF6},檢索日期:2022.05.03。
    〈臺南歷史名人──許石故居掛牌〉,《臺南市中西區公所》:https://web.tainan.gov.tw/tnwcdo/News_Content.aspx?n=26184&s=7726493,檢索日期:2022.05.02。
    〈臺灣民謠2〉,《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https://www.pmdb.org.taipei/album?uid=25&pid=60110,檢索日期:2022.05.31。
    〈臺灣客籍作曲家──楊兆禎小傳(1929-2004)〉,《客家雲》: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11121,檢索日期:2022.05.13。
    〈鳳飛飛臺灣民謠,歌謠專集 鑼聲諾響/望郎早歸/一個紅蛋/補破網〉,《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https://www.pmdb.org.taipei/album?uid=25&pid=55199,檢索日期:2022.05.31。
    〈歷史沿革〉,《臺北廣播電臺》:https://www.radio.gov.taipei/cp.aspx?n=7A8CAFFB4F65164B,檢索日期:2022.05.10。
    〈獨家/你一定不知道!《南都之夜》暗藏音樂家許石對新臺灣期許〉,《自由娛樂》: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683326,2016/05/02,檢索日期:2021.12.10。
    《「民歌與流行的追想──夜半歌聲聽許石」許石百歲冥誕紀念特展》線上特展:https://live.tourdash.com/embed/8e027baa384447e9a7b715cfcd2f2a88。檢索日期:2021.01.28。
    《金小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X_tS96cpI,檢索日期:2022.04.27。
    《金小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r96NNhl6Q&list=RDl9r96NNhl6Q&start_radio=1,檢索日期:2022.04.27。
    《許石臺灣鄉土交響曲第一樂章臺灣鄉土風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QIYEUCgmg,檢索日期:2021.11.24。
    《傳統藝術口述歷史資料庫》: https://oralhistory.ncfta.gov.tw/。檢索日期:2021.01.28。
    《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https://www.pmdb.org.taipei/。 檢索日期:2021.01.28。
    《臺灣音樂家 許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Lm0hMYcfs&t=175s,檢索日期:2022.05.20。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http://musiciantw.ncfta.gov.tw/index.aspx。檢索日期:2021.01.28。
    《臺灣音樂資訊交流平臺》:http://music.ncfta.gov.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573708306085,檢索日期:2021.01.28。
    《臺灣音樂館》:https://tmi.openmuseum.tw/,檢索日期:2021.01.28。
    《臺灣聲音100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Item/SearchClass?type=Title,檢索日期:2021.01.2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71530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3004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1369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0401.pdf4696KbAdobe PDF21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