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57374      Online Users : 13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386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861


    Title: 日治時期臺南裁縫業的發展
    The Tailoring Industry In Tain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d Period
    Authors: 江瑜庭
    Chiang, Yu-Ting
    Contributors: 黃仁姿
    Huang, Jen-Tzu
    江瑜庭
    Chiang, Yu-Ting
    Keywords: 裁縫教育
    臺南裁縫業
    布業
    裁縫機業
    Tailoring education
    Tainan’s tailoring industry
    Fabric industry
    Sewing machine industry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3-09 18:43:1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探討日治時期台南裁縫業的發展,從裁縫人才培育的角度切入,再觀察裁縫業的營運情形,接著討論裁縫業與布業、裁縫機業的關聯性,藉由上述三個面向呈現台南裁縫業之面貌。日治時期的台南被塑造成近代都市,人口眾多、教育資源豐富且具備基礎交通建設,為南部台灣的經濟中心之一,台南裁縫業即在此環境下蓬勃發展。本研究將藉由《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台南市商工案內》呈現各類裁縫店之店家資訊,並以《臺灣日日新報》和《臺南新報》的報導和廣告內容,剖析各項裁縫教育管道,以及裁縫店家的營運方式,揭示裁縫業中的弊病等。再者,本研究不僅呈現裁縫業的多元族群,還會藉由裁縫師施傳月、鄭瑞俊;布商吳修齊、張相和侯雨利;裁縫機代理商郭金湖等之人生經歷,分析裁縫業、布業和裁縫機市場的實際工作情形,並加入蘇賜川和陳惠美日治時期的購衣經驗,顯現民眾與裁縫業的交易互動。本研究亦描述裁縫業的不同階段,像是戰爭階段下裁縫業的經營也備受影響,例如布料缺乏、顧客減少,以及需要面臨空襲危險等,均重創台南裁縫業發展。
    綜上所述,本研究闡述日治時期台南裁縫業的各個面向與階段,並分析其中的文明意涵。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ailoring in Tain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 research star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lor cultivation and later observe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ailor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ustry of tailoring, fabric, and sewing machine were subsequently discussed. The thre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outlined the tailoring industry in Tainan.

    Tainan was shaped into a metropolis under the rule of Japan. As one of the economic centers in southern Taiwan, Tainan had a large population with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raffic infrastructure. It was the environment that made tailoring in Tainan thrive.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formation of various tailoring shops according to Kaisha Ginkō Shōkōgyōsha Meikan (Lis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ainan City`s Commerce and Industry. The research also analyzed channels of tailor education and the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tailoring shops based on the coverage and advertisements of Taiwan Daily News and Tainan News to disclose the maladies and other affairs in the field. Furthermore, it not only demonstrated the diverse groups of the tailoring industry, but also analyzed the real working condition in the industry of tailoring and fabric, and sewing machine market through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ailors Chuan-Yue Shih and Ruei-Jyun Jheng; fabric suppliers Siou-Ci Wu, Siang Jhang and, Yu-Li Hou; machine dealer Jin-Hu Guo. The experience of purchasing clothing by Sih-Chuan Su and Huei-Mei Chen was also included to s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idents and shop owners the industry in deals. The objective also analyzed the stage of Tainan’s tailoring, for example, in wartime the operation of tailoring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including the lack of fabric, the decline of customers, and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air raids, which wreaked havoc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loring industry.

    In summary, the research stated every aspect and stage of Tainan’s tailoring under Japanese rule and analyzed the civilization in it.
    Reference: 一、史料
    (一) 官方檔案和調查資料
    1. 《公學校第六學年 學級經營》(臺南: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1932)。
    2. 《國民學校 教科實踐 (藝能科)》(臺南:臺南師範學校國民學校研究部,1942)。
    3. 《臺南州要覽》,臺南,1928。
    4. 《臺南州統計要覽》,臺南市,1933。
    5. 《臺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南,1935。
    6. 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公學校第五學年 學級經營》(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32)。
    7. 臺灣教育會編著,《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1995)。
    8. 臺灣教育會編著,《公學校教授要目第二篇 農業科 裁縫及家事科》(臺北:臺灣教育會,1913)。
    9. 臺灣總督府編著,《公學校敎授要目 : 日本歷史、地理、理科、農業商業、裁縫及家事》(臺北:臺灣總督府,1922)。
    (二) 報紙雜誌
    1. 《詩報》1936年。
    2. 《臺灣日日新報》,1905-1940年。
    3.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938年。
    4. 《臺南新報》1921、1927、1932、1934、1937、1941年。
    5. 《臺灣民報》1926-1928年。
    6. 《臺灣新民報》1932、1933、1927年。
    7. 《臺灣日報》1941、1942年。
    8. 《臺灣愛國婦人會》1936年。
    9. 《臺灣教育》1928年、1933年、1934年。
    10. 《臺灣婦人界》1934年。
    11. 《臺灣通信協會雜誌》1919年。
    (三) 文獻書籍
    1. 丁紹儀,《東瀛識略》,臺灣文獻叢刊第二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
    2. 千草默仙編纂,《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高砂改進社,1928-1943)。
    3. 小山權太郎,《屏東旗山潮州恆春東港五郡大觀》(臺北:南國寫真大觀社,1933)。
    4. 木下竹次,《裁縫教授法》(東京:目黑書店,1929)。
    5.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6. 杉浦和作,《第十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29)。
    7. 杉浦和作,《第十二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0)。
    8. 杉浦和作,《第十三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1)。
    9. 杉浦和作,《第十四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2)。
    10. 杉浦和作,《第十五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3)。
    11. 杉浦和作,《第十六版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4)。
    12. 周鍾瑄主修,陳夢林、李欽文編纂,《諸羅縣誌》,1717。
    13. 陳石煌,《樂園臺灣の姿》(臺北:麗島出版社,1936)。
    14. 新臺灣社,《新臺灣(御大典奉祝號)》(臺北:新臺灣社,1915)。
    15. 臺南新報社,《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臺南新報社,1907)。
    16.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1910。
    17. 《台南市商工案內》(臺南:臺南市勸業協會,1934)。
    18. 《本島婦人服の改善》,(臺北:國民精神總動員臺北州支部,1940)。
    19. 《臺南州概況》(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1923)。
    20. 《臺南州名士錄》(臺南:臺南州名士錄編纂局,1931)。
    21. 《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12)。
    (四) 日記
    1. 林獻堂著,許雪姬編,《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7)。
    2.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著,《黃旺成先生日記(一):一九一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國立中正大學,2008)。
    3.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著,《黃旺成先生日記(三):一九一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9)。
    4.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七):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
    (五) 回憶錄及口述訪談
    1. 林玉茹訪問,林建廷記錄,《雙城舊事 : 近代府城與臺北城市生活記憶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8)。
    2. 莊健隆,《臺南莊黃兩個家族:莊維藩與黃京華的故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21)。
    3. 鄭鴻生,《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臺北:INK印刻文學出版,2010)。
    4. 謝國興,《吳修齊先生口述歷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5. 《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1)。
    6. 江瑜庭訪問,〈杜勝君訪談紀錄〉,訪問時間:2022年10月31日、11月9日。
    7. 江瑜庭訪問,〈陳惠美訪談紀錄〉,訪問時間:2022年11月3日。
    8. 江瑜庭訪問,〈張唐女士訪談紀錄〉,訪問時間:2022年11月25日。
    9. 江瑜庭訪問,〈鄭道瑩訪談紀錄〉,訪問時間:2022年11月20日。
    10. 江瑜庭訪問,〈蘇賜川訪談紀錄〉,訪問時間:2022年11月3日。
    二、專著
    (一) 專書
    中文專書:
    1. 王世宗,《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臺北:三民,2008)。
    2.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3. 白馥蘭著;江湄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4. 竹中信子著,曾淑卿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昭和篇(1926-1945)上冊》(臺北:時報出版,2007)。
    5. 林國璋,《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
    6.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市:五南,2008)。
    7. 周一川,《1872~1945近代中國女性日本留學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 洪郁如著,吳佩珍譯,《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9. 茂呂美耶,《大正日本:百花盛放的新思維、奇女子》(臺北:遠流,2015)。
    10.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 落土不凋雨夜花》(臺北:麥田,1994)。
    11. 陳秀琍,《臺南西市場》(臺南:聚珍臺灣,2021)。
    12. 陳秀俐,姚嵐齡著,《林百貨:臺南銀座五棧樓》(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
    13. 許雪姬訪問;吳美慧紀錄,《一輩子針線,一甲子教學:施素筠女士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14. 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7)。
    15. 陳惠雯,《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文化,1999)。
    16. 葉石濤,《舊城瑣記》(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17.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18. 駒込武著,蘇碩斌,許佩賢,林詩庭譯,《「臺灣人的學校」之夢 : 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19. 趙祐志著,林滿紅主編,翁佳音副主編,《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
    20. 蔣闊宇,《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臺北:前衛出版社,2020)。
    21. 謝玲玉,《典藏月津: 鹽水街百年印象》(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1)。
    22. 蔡錦堂,《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2006)。
    23. 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24. 薛化元,《臺灣貿易史》(臺北:外貿協會,2008)。
    25. 鹽水鎮編纂委員會,《鹽水鎮志》(臺南:臺南縣鹽水鎮公所,1998)。
    26. 《土匪婆v.s.模範母親:楊逵的牽手葉陶》(臺南:楊逵文學紀念館,2007)。
    27.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三)》(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9)。
    28. 《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中學八十週年校慶特刊》(臺南,1968)。
    29.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50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30. 《阿媽的故事》(臺北:玉山社,1995)。
    31. 《華女80校慶紀念特刊》(臺南:光華高中校史室,2010)。
    32. 《新竹市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7)。
    日文專書:
    1. 中山千代,《日本婦人洋裝史》(東京:吉川弘文館,1987)。
    2. 能澤慧子,《モードの社会史: 西洋近代服の誕生と展開》(東京:有斐閣,1991)。

    (二)期刊論文
    期刊:
    1. 林玉茹,〈殖民地邊區的企業——日治時期東臺灣的會社及其企業家〉,《臺大歷史學報》,第33期(臺北,2004)。
    2. 林滿紅,〈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食貨月刊》,第9期(1979)。
    3. 竺小恩,〈中國近代服飾變革與古代服飾變革之比较〉,《寧波大學學報》,第23期(寧波,2010)。
    4. 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臺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7期(臺北,2009.12)。
    5. 許佩賢,〈日治時期臺灣家政女學校〉,《臺灣學通訊》,第94期(臺北,2016)。
    6. 許佩賢,〈日治時期臺灣的實業補習學校〉,《師大臺灣史學報》,第6期(臺北,2013)。
    7. 陳虹彣,〈淺談臺灣省教育會之前身-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第674期(臺北:2012),頁85。
    8. 張家銘,葉秋玲著,〈臺北大稻埕布業之發展:1860-1980〉,《東吳社會學報》,第7期(臺北,1988)。
    9. 許雪姬,〈臺灣中華總會館成立前的「臺灣華僑」,1895-192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0期(臺北,1991)。
    10. 葉立誠,〈日治時期顏、施兩家服飾特徵及其意涵:以施素筠的生命史為例〉,《臺灣文獻》,第62期(2011.12)。
    11. 鄭涵云,〈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女學校的制服〉,《臺灣學通訊》,第94期(臺北,2016.07)。
    12. 蔡淵洯,〈合股經營與清代台灣的土地開發〉,《師大歷史學報》,第13期(臺北,1985)。
    13. 瞿宛文,〈重看臺灣棉紡織業早期的發展〉,《新史學》,第19期(臺北:2008)。
    論文集:
    1. 王泰升,〈台灣企業組織法之初探與省思—以合股之變遷為中心〉,收錄於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2. 吳文星,〈日據時期來臺華工之探討〉,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3輯(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3. 李衣雲,〈日治時期視覺式消費與展示概念的出現:臺灣百貨公司的初步發展〉,收錄於許雪姬編,《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4. 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收入許佩賢編,《台灣史論叢 教育篇: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5. 許佩賢,〈從學籍簿看日治末期公學校女生的學習狀況:以新竹公學校1942年學籍簿為中心〉,收入韋煙灶主編,《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年文獻特輯》,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18。
    6. 蘇碩斌,〈空間治理與地方夾縫:日本近代帝國統治下的臺北社會演變〉,收錄於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
    學位論文:
    1. 大木言葉,〈日治時期臺灣洋裁的移入和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2.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0)。
    3. 吳奇浩,〈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
    4. 李勁樺,〈土洋大戰:清代開港後臺灣的紡織品貿易〉(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5. 高淑媛,〈台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台灣工業與政策分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班,2002)。
    6. 陳曉華,〈縫出一片天: 近代台灣女性的縫紉機使用經驗〉(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4)。
    7. 黃怡玲,〈日治時期臺灣女性身體國家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8. 蔡雅薇,〈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女學校的制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9. 蘇碩斌,〈臺北近代都市空間之出現:清代至日治時期權力運作模式的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三、網際網路資料
    1. 中央研究院台灣歷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吳新榮日記》,1959年2月20日。查詢日期:2022年11月10日。
    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查詢日期:2022年12月10日。
    3.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台灣舊照片資料庫」,查詢日期:2022年10月10日。
    4.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查詢日期:2022年9月10日。
    5. 勝家公司官方網站,查詢日期:2022年10月2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81530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153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1001.pdf21959KbAdobe PDF28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