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60/140895 (78%)
Visitors : 46379643      Online Users : 5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718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186


    Title: 十九世紀末朝鮮文獻中新詞研究—從語言接觸視角出發
    Neologisms in Late 19th-Century Chosun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ontact
    Authors: 金琪源
    Kim, Ki-Won
    Contributors: 張郇慧
    金琪源
    Kim, Ki-Won
    Keywords: 語言接觸
    地名詞素
    外國地名
    音譯詞
    意譯詞
    Language contact
    Toponymic morphemes
    Foreign place names
    Phonetic loanwords
    Semantic loanwords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9-01 16:00:01 (UTC+8)
    Abstract: 本文以語言接觸為基礎,研究了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詞彙交流。19世紀是東亞受到西方影響的劇變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和日本分別產生的詞彙對韓國產生了影響。然而,目前韓國語學界傾向於研究日語的影響,而韓國的中國語學界則缺乏對新生漢字詞彙的研究。本研究將新生漢字詞彙分為音譯詞和意譯詞,揭示其起源和接受過程。區分中日韓三國的新生漢字詞彙對於以韓國人為對象的華語教學研究來說是基礎性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中日韓新生漢字詞彙區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語言接觸理論最初是由拜恩里希(Uriel Weinreich)在1953年首次提及的,它是研究文化傳播和借詞的重要理論之一。美國語言學家布魯姆菲爾德和薩皮爾在拜恩里希提及語言接觸之前就已經提到了文化傳播和借詞,而拜恩里希在他們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語言接觸理論。湯姆森(Sarah G. Thomason)是拜恩里希之後的一位重要學者,他使語言接觸理論更系統化。他將聽、說、 讀、寫這四個功能中任何一個優越的雙語使用者分類為功能性雙語使用者。如果將這一理論應用到朝鮮,可以將其分類為功能性雙語使用國家。
    本文從研究新生漢字詞和日語借詞的關係出發,探討了傳統研究中對於新生漢字詞確定的問題,同時根據型態和發生地將日本新生漢字詞分為四類。
      本文主要以借詞分為音譯詞和意譯詞兩大類進行研究。透過俞吉濬的《西遊見聞》和李漢燮的《開化期外國地名表記辭典》,探討了受到中國影響的音譯詞。《西遊見聞》中的傳統的亞洲地名和北美和歐洲的強大國家地名與魏源的《海國圖志》的外國地名一致。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外國地名則是基於韓國漢字音基礎,參考了中國的外國地名詞素。為了確認外國地名詞素的使用情況,使用了李漢燮的《開化期外國地名表記辭典》。該辭典收錄了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韓國文獻中出現的漢字外國地名。對這些漢字外國地名進行研究的結果與《西遊見聞》研究結果類似,亞洲、歐洲、北美等強大國家翻譯時,借用了中國的外國地名。然而,非洲、南美洲、美國的州、山、河流名等中國影響較少的外國地名翻譯時,考慮了韓國漢字音的陽聲韻和入聲韻等。
      本文將意譯詞分為地理、宗教、政治、經濟等。新生漢字詞中地理詞彙16世紀末開始,由天主教傳教士傳入。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艾儒略的《職方外記》、南懷仁的《坤輿圖說》等天主教傳教士的書籍裡介紹世界地理與地理學術語及天文術語等。這些天主教書籍與詞彙影響到朝鮮。19世紀對朝鮮影響比較大的中國書籍是魏源的《海國圖志》與徐繼畬《瀛寰志略》等書。羅存德的《英華字典》中的45個有關地理學的詞彙與Gale的《韓英字典》中的相同的地理學詞彙有26個。《英華字典》中的45個有關地理學的詞彙與現代韓國漢字語中的相同的地理學詞彙有34個。
    新生漢字詞中宗教詞彙,透過利瑪竇的《天主實義》等天主教的宗教書籍傳入朝鮮。《英華字典》的71個詞條中,《韓英字典》的30個宗教詞彙是同型的詞彙。在《英華字典》中登載的宗教詞彙92個詞彙,在現代韓國漢字詞中可以發現72個宗教詞彙。
    中國的政治詞彙透過黃遵憲的《朝鮮策略》、亨利·惠頓(Henry Wheaton)《萬國公法》、 鄭觀應的《易言》、《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啟蒙書籍傳入朝鮮,或者是通過《漢城旬報》中的中國來源的報社的文章傳入。15種政治詞彙中,有7種被認為是從中國借用的詞彙。
    本文經濟詞彙也是基於馬西尼的《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中經濟詞彙整理而來。韓國的《朝鮮王朝實錄》、《西遊見聞》、《漢城旬報》以及李漢燮的《來自日本語的韓國語辭典》等文獻用來判斷經濟詞彙。經濟詞彙19種21個詞彙中,「保險」、「國債」、「交易」、「會計」、「進口」、「公司」是中國詞彙。
    Based on language contact, this study examines lexical exchanges among China, Japan, and Korea. The 19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in East Asia due to Western influences. During this time, China and Japan each had an impact on the vocabulary of Korea. However, the current Korean linguistic community tends to focus o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while research on newly created Chinese words in Korea remains limited. This study categorizes the newly created Chinese words into phonetically borrowed words and semantically borrowed words, revealing their origins and adoption processes. Distinguishing the newly created Chinese words among China, Japan, and Korea is fundamental to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Koreans. In this regard, the differentiation study of newly created Chinese word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he theory of language contact was first mentioned by Uriel Weinreich in 1953 and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heories for study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oanwords. American linguists Bloomfield and Sapir had already discusse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oanwords before Weinreich mentioned language contact, and he further developed the theory based on their foundation. Sarah G. Thomason, following Weinreich,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ystematizing the theory of language contact. She classified bilingual speakers who excel in any of the four functions -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 as functional bilinguals. Applying this theory to Korea, it can be classified as a country of functional bilingualism.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phonetic loanwords and semantic loanwords. Under phonetic loanwords, an analysis of foreign place names was conducted, suggesting that Chinese morphemes had influenced Korean.
    Semantic loanwords were analyzed, encompassing geographical and religious vocabulary,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erms. Geographical and religious terms were introduced by Christian missionaries in the 16th centu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erms, on the other hand, were imported to Korea through China and Japan during the mid-19th century. During this period,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vocabulary coexisted and influenced the Korean language.
    Reference: 一、中國論著

    孔秀祥,〈十九世紀漢語世界地名系統的建立〉,《修辭學習》115期,2003年9~12頁。
    郭世榮,〈「數學」一詞的歷史演進〉,《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43卷第6期,2014年,781~786頁。
    郭秋雯,《韓國同素逆順漢字語通時的研究》,台北:天空數位圖書,2011年。
    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敎硏室,《五四以來漢語書面語言的變遷和發展》,商務印書館,1959年。
    謝貴安,〈從固守天朝立場到融入世界文明秩序-從西方漢譯國名演變看中國人
    對西方列强的認知過程〉,《學習與探索》174期,2008年,225~231頁。
    單體瑞,〈韓國語新漢字詞産生的背景〉,《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4,2002年, 35~37頁。
    沈國威,〈西方新槪念的容受與造新字爲譯詞-以日本蘭學家與來華傳敎士爲 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0期,2009年,80~92頁。
    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彙交流硏究》,中華書局,2010年。
    沈國威,〈理論與實踐: 近代漢外辭典的誕生〉,《學術月刊》43,2011年,121~130 頁。
    王 力,《漢語史稿》,北京: 中華書局,1980年。
    王立達,〈現代漢語中從日語借來的詞〉,《中國語文》68,1958年,73~96頁。
    餘冬林、林巖,〈1883-1895年主要漢文西學書中議會文化的變遷〉,《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卷第3期,2012年,59~63頁。
    劉正埮、高名凱,《漢語外來詞詞典》,中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
    李玉麟,〈回歸中國的和製漢語詞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75期,1997年,33~37頁。
    李運博,〈近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及其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影響-以「法律」一詞的形成過程爲例〉,《日語學習與硏究》138期,2008年,54~58頁。
    李運博,〈《英華和譯字典》中出現的日語新詞〉,《日語學習與硏究》160期,2012年,48~55頁。
    鄒振環,《晩淸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爲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近現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
    馬西尼著、黃河清譯,《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7年。
    薩丕爾,陆卓元譯,《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

    二、韓國論著

    閔賢植,〈漢字語的翻譯收容與翻譯狀況-以開化期韓文本《易言》的翻譯語為中心〉,《先清語文》33,2005年,51~103頁。
    閔賢植,《韓文本《易言》研究》,首爾:首爾大學出版部,2008年。
    朴英燮,《國語漢字語的起源的系譜硏究》,成均館大學博士論文,1987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1(獨立新聞編)》,首爾:博而精出版社,1994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2(新小說編)》,首爾:博而精出版社,1994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3(教科書.新聞編)》,首爾:博而精出版社,1996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4(雜誌編)》,首爾:博而精出版社,1997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5(外來語編)》,首爾:博而精出版社,1997年。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研究〉,《韓國語意義學》11,2002年,161~176頁。
    白 鷺,《近代移行期東亞的新生漢字詞研究》,首爾:太學社,2012年。
    裴賢淑,〈朝鮮傳入的天主教書籍〉,《韓國教會史論文集Ⅰ韓國天主教創立200周年紀念》,1984年,1~30頁。
    徐在克,〈開化期外來語與新用語〉,《東西文化》4,1970年,73~119頁。
    宋 敏,〈關於語言的接觸與干涉類型〉,《論文集》10,聖心女子大學,1979年。
    宋 敏,〈朝鮮通信使的日本語接觸〉,《語文學論叢》5,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86年。
    宋 敏,〈朝鮮通信使的母語體驗〉,《語文學論叢》6,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87年。
    宋 敏,〈對於國語日本語的干涉〉,《國語生活》14,國語研究所,1988年。
    宋 敏,〈日本修信使的新生漢字詞彙接觸〉,《語文學論叢》7,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88年。
    宋 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詞彙成立過程〉,《語文學論叢》8,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89年。
    宋 敏,〈詞彙變化的情況與其背景〉,《國語生活》22,1990年。
    宋 敏,〈關於開化期的詞彙改新〉,《語文學論叢》11,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92年。
    宋 敏,〈甲午更張期的詞彙〉,《新國語生活》4,國立國語研究院,1994年。
    宋 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語彙的系譜〉,《語文學論叢》17,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98年。
    宋 敏,〈開化期初期新生漢字詞的收容〉,《語文學論叢》18,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1999年。
    宋 敏,〈新生漢字詞的成立背景〉,《新國語生活》9-2,國立國語研究院,1999年。
    宋 敏,〈漢字詞「汽船」、「汽車」的淵源〉,《新國語生活》9-3,國立國語研究院,1999年。
    宋 敏,〈從器械到機械〉,《新國語生活》9-4,國立國語研究院,1999年。
    宋 敏,〈「經濟」的意義改新〉,《新國語生活》10-1,國立國語研究院,2000年。
    宋 敏,〈「時計」的借用〉,《新國語生活》10-2,國立國語研究院,2000年。
    宋 敏,〈「生存」、「競爭」的周邊〉,《新國語生活》10-3,國立國語研究院,2000年。
    宋 敏,〈「大統領」的出現〉,《新國語生活》10-4,國立國語研究院,2000年。
    宋 敏,〈「自由」的意義擴大〉,《新國語生活》11-1,國立國語研究院,2001年。
    宋 敏,〈「寫真」與「活動寫真」、「映畫」〉,《新國語生活》11-2,國立國語研究院,2001年。
    宋 敏,〈「合眾國」與「共和國」〉,《新國語生活》11-3,國立國語研究院,2001年。
    宋 敏,〈「熱帶」、「溫帶」、「冷帶」的出現〉,《新國語生活》11-4,國立國語研究院,2001年。
    宋 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詞研究(1)〉,《語文學論叢》20,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2001年。
    宋 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詞研究(2)〉,《語文學論叢》21,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2002年。
    宋 敏,〈「病院」的成立與固定〉,《新國語生活》12-1,國立國語研究院,2002年。
    宋 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詞研究(3)〉,《語文學論叢》22,國民大學語文學研究所,2003年。
    沈國威、李漢燮等譯,《近代中日詞彙交流史》,首爾:高麗大學出版部,2012年。
    李光麟,〈《海國圖志》的韓國傳播與其影響〉,《韓國開化史硏究》,首爾: 一潮閣,1999年。
    李光麟,〈《易言》與韓國的開化思想〉,《韓國開化史硏究》,首爾:一潮閣, 1999年。
    李光麟,〈關於《漢城旬報》與《漢城周報》的考察〉,《韓國開化史硏究》,首爾:一潮閣,1999年。
    李光麟,〈韓國的《萬國公法》的收容與其影響〉,《東亞研究》1,1982年。
    李元淳,〈天主實義解題〉,《教會史研究資料》4·5,韓國教會史研究所,1972年。
    李元淳,〈朝鮮實學知識人的漢譯西學地理書理解〉, 《韓國的傳統地理思想》, 首爾:民音社,1991年,11~43頁。
    李元淳,〈《職方外紀》與愼後聃的西洋敎育論〉,《朝鮮西學史硏究》,首爾: 一志社,1986年,280~311頁。
    李漢燮,〈關於《西遊見聞》中收容的日本的漢字詞〉,《日本學》6,1987年85~107頁。
    李漢燮,〈關於開化期日本新生漢字詞彙的引進-以《漢城旬報》為中心〉,《日    本學硏究》30,2010年,23~47頁。
    李漢燮,〈透過《漢城旬報》與《漢城周報》來看19世紀末中日韓三國的詞彙交流〉,《近代期東亞的語言交涉》,2015年,18~35頁。
    林 麗,〈近代時期中國漢字新詞的收容情況與固定過程再考-以近代雙重辭典為中心〉,《口譯翻譯教育研究》13,2015年,139~161頁。
    林 麗,〈關於韓國近代新生漢字詞的考察-以與日本語借用詞的關係為中心〉, 《韓國語學》72,2016年,165~198頁。
    林 麗,〈「化學」用語的韓國語傳入與收容〉,《韓國辭典學》30,2017年,190~221頁。
    林 麗,《近代期中國起源新生漢字詞傳入於韓國語與固定-以羅存德的《英華字典》為中心》,圓光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鄭英淑,《開化期資料中出現的外國地名的漢字表記研究》,中央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趙 珖,〈朝鮮後期西學書的受容與普及〉,《民族文化研究》44,2006年,199~235頁。
    천기철(Chun ki-chul),〈《職方外紀》的著述意圖與朝鮮知識階層的反應〉,《歷史與境界》47,2003年,97~122頁。
    崔瓊玉,〈開化期翻譯漢字詞的收容與傳入〉,《日本語學硏究》2,2000年,293~309頁。
    崔瓊玉,《近代外來漢字詞的收容研究》,漢陽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崔瓊玉,〈韓國開化期時日本翻譯漢字詞的收容與傳入-以《血的淚》(1906)為中心〉,《日本學報》51,2002年,139~155頁。
    崔瓊玉,〈開化期外來翻譯漢字詞的收容-以《雉岳山》(1908)為中心〉,《日本學報》51,2003年,101~113頁。
    崔瓊玉,〈日本近代翻譯漢字詞的成立與韓國收容-以「Right」的翻譯詞「權利」為中心〉,《翻譯學研究》8,2007年,283~299頁。
    崔韶子,《明清時代西學收容研究》,梨花女子大學博士論文,1982年。
    황호덕(Huang ho-deok)、이상현(Lee sang-hyun),《概念與歷史,近代韓國雙重語辭典》,首爾:博文社,2012年。
    朴秉彩,〈韓國漢字音的母胎與變遷〉,《國語生活》,第8號,1987,13頁。
    姜信沆,〈韓國漢字音的昨天與今天〉,《國語生活》,第17號,1989年,41頁。
    伊藤智ゆき(Ito jiyuki)著、Lee Jinho譯,《韓國漢字音研究》,首爾:亦樂出版社,2011年。

    三、中國近代文獻

    艾儒略,《職方外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623年。
    南懷仁,《坤與圖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674年。
    魏 源,《海國圖志》,湖南 : 嶽麓書社出版 ,1998年。
    魏 源,《海國圖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843年。
    徐繼畲,《瀛環志略10卷》,北京市 : 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0年。
    徐繼畲,《瀛環志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848年。
    丁韙良,《萬國公法》,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863年。

    四、韓國近代文獻

    李王職編纂,《朝鮮王朝實錄.高宗實錄》,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王朝實錄(http://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do),1863~1907年。
    崔漢綺,《地球典要》,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1857年。
    博文局,《漢城旬報》,韓國新聞資料庫(https://nl.go.kr/newspaper/),1883~1884年。
    博文局,《漢城周報》,韓國新聞資料庫(https://nl.go.kr/newspaper/),1886~1888年。
    俞吉濬著、蔡熏譯註,《西遊見聞》(影印本),明文堂,2003年。

    五、中國近代詞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英華字典》https://mhdb.mh.sinica.edu.tw/dictionary/index.php
    馬禮遜(Morrison, Robert),《英華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ree Parts. Part The Third, English and Chinese)》,英國東印度公司澳門印刷廠,1822年。
    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英華韻府歷階(A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in the Court Dialect)》,澳門:香山書院,1844年。
    麥都思(Medhurst, Walter Henry),《英華字典(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Shanghae: Printed at the Mission Press,1847-1848年。
    羅存德(Lobscheid, Wilhelm),《英華字典(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the Punti and Mandarin Pronunciation)》,Hong Kong: The Daily press office,1866-1869年。
    顏惠慶,《英華大辭典(An English and Chinese Standard Dictionary)》,上海商務印書館,1908年。

    六、韓國近代詞典

    Gale, James Scarth ,《韓英字典 (A Korean-English Dictionary)》,Yokohama: Kelly & Walsh,1897年。
    Gale, James Scarth,《韓英字典 (A Korean-English Dictionary)》,Yokohama: The Fukuin printing co. LTD,1911年。
    Gale, James Scarth,《韓英大字典(The Unabridged Korean-English Dictionary)》, 京城: 朝鮮耶蘇敎書會,1931年。
    Jones, George Heber,《英韓字典 (An English-Korean Dictionary)》,Tokyo:Kyo Bun Kwan,1914年。
    Ridel, Félix Clair,《韓佛字典(Dictionnaire Coréen-Français)》,Yokohama: C. Lévy Imprimeur-Libraire,1880年。
    Underwood, Horace Grant,《韓英字典 (A Concise Dictionary of the Korean Language)》, Yokohama: Kelly & Walsh,1890年。

    七、韓國現代詞典

    國立國語院,《標準國語大辭典》,https://stdict.korean.go.kr/main/main.do。
    李漢燮,《來自日本語的韓國語辭典》,首爾:高麗大學出版部,2014年。
    李漢燮、朴省姬,《開化期外國地名表記辭典》,首爾:高麗大學出版部,2017年。

    八、西方論著

    Bloomfield, Leonard著.Kim Jungwoo譯, Language(韓文版), 首爾:Nanam出版社, 2015年.
    Sapir, Edward著.Kim Jungwoo譯,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韓文版), 昌原:慶南大學出版部, 2015年.
    Thomason, Sarah G. Language Contact,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1.
    Weinreich, Uriel. 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 New York: Mouton publishers, The hague. 1953original, 1979 ninth printing.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21515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15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1301.pdf11272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