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90272      Online Users : 6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967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9671


    Title: 戰後臺灣的政治本土化
    The political localization of post-war Taiwan
    Authors: 陳佳德
    TAN, KA-TIK
    Contributors: 薛化元
    HSUEH,HAU-YUAN
    陳佳德
    TAN,KA-TIK
    Keywords: 本土化
    民主化
    省籍
    國民黨
    黨外
    Localization
    Democratization
    Ethnic in Taiwan
    KMT
    DPP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4-02-01 11:48:19 (UTC+8)
    Abstract: 本文探討1969年至2000年間,臺灣政治轉型的過程。有別於過去研究多以民主化的視角討論臺灣政治轉型,並強調美國壓力或蔣經國個人意志的作用,本文則以本土化切入,並指出影響臺灣政治轉型的主要力量,實為臺灣本土政治力量,也就是黨外和國民黨臺籍地方菁英,外部因素只是發揮輔助作用。
    本文以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重建為起點,指出戰後臺灣遷佔者國家造成的內部矛盾。繼而指出國民黨政府在1969年和1972年推動的本土化改革,同時存在內部矛盾激化與外交危機兩個因素。
    隨著黨外在1977年中壢事件後興起,並衝擊強人威權體制和法統體制,迫使蔣經國在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同步啟動更大規模的有限本土化改革。1980年以後,隨著黨外的政治基礎持續擴大,以及國民黨臺籍地方菁英崛起,自1950年開始長期存在的族群二重結構開始鬆動,迫使蔣經國持續深化本土化改革,以鞏固國民黨政府在臺灣社會的基礎。
    1985年以後,國民黨政府陷入政治危機,省籍矛盾也終於全面爆發,進一步衝擊強人威權體制和法統體制。1986年,黨外重新發動群眾運動,並突破黨禁組織民進黨,形成更強大的內部壓力。1987年,以法統體制延續問題為中心,臺灣內部出現更激烈的省籍對立,並造成國民黨內部出現省籍分裂,蔣經國強人權威則迅速衰落,國民黨外省菁英的少數統治也逐漸難以維持。
    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國民黨內出現以省籍為界線的權力鬥爭,國民黨臺籍菁英在1990年以後逐漸取得國民黨主導權,加速政治權力結構的本土化。1991年,長達41年的法統體制走入歷史,中華民國國家體制的本土化轉型則同步展開。國家體制的本土化在1998年臺灣省虛級化後完成,政治權力結構的本土化則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完成。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rom 1969 to 2000. Diverging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at often discuss Taiwan'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emocratization,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American pressure or the personal will of Chiang Ching-kuo, this thesis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ization. The paper asserts that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Opposition and KMT Taiwanese local elites, was the primary element driving Taiwan's political reform, with American pressure serving as a secondary one. The thesis further highlights that the KMT's limited localization reforms in 1969 and 1972 were accompanied by both intensifie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nd diplomatic setbacks.
    Following the rise of Opposition in the 1977 Zhongli incident, Chiang Ching-kuo was compelled to initiate a more extensive limited localization reform after the 1979 Kaohsiung Incident. After 1980, as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Opposition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the rise of KMT Taiwanese local elites, Chiang Ching-kuo was forced to continue deepening the localization reform to consolidate the KMT government's foundation in Taiwanese society.
    After 1985, the KMT government faced a political crisis, and ethnic conflict erupted. In 1986, the Opposition formed the DPP, putting greater internal pressure on the KMT. In 1987,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settler states at the center, more severe ethnic conflict emerged internally in Taiwan, causing a split within the KMT along ethnic lines. Chiang Ching-kuo's authoritarian authority rapidly declined and the minority rule of KMT Chinese elites became increasingly unsustainable.
    After the death of Chiang Ching-kuo in 1988, power struggles along ethnic lines emerged within the KMT. After 1990, KMT Taiwanese elites gradually gained dominance. In 1991, the 41-year-old settler states came to an end, marking the simultaneous beginning of the loc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olitical localization was completed in 2000.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一、 檔案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三七三冊一二四八至一二四九〉,《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 000205-00400-002。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五八七冊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四〉,《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614-002。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檔號:AA25020000E/0071/0636/R00010/001/008。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檔號:AA25020000E/0071/0636/R00010/001/002。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檔號:AA25020000E/0071/0636/R00010/001/003。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檔號:AA25020000E/0071/0636/R00010/001/006。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檔號:AA25020000E/0071/0636/R00010/001/007。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外交部》檔案,檔號:A303000000B/0039/412.4/1。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外交部》檔案,檔號:AA03000000B/0073/407.1/USA001。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民國七十五年蔣經國言論選輯》,典藏號:005-010503-00046-037。臺北:國史館藏。
    《行政院》檔案,典藏號:014-000205-00028-001。臺北:國史館藏。
    《國民政府》檔案,數位典藏號:001-012071-00242-011。臺北:國史館藏。
    《國民政府》檔案,數位典藏號:001-012071-00242-012。臺北:國史館藏。
    《國家安全會議》,檔號:A800000001A/0061/09000117/1/1/5。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典藏號:0031120555001。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典藏號:003311007301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20400-00035-044。臺北:國史館藏。
    《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60100-00259-008。臺北:國史館藏。
    《蔣經國總統文物》,典藏號:005-010201-00041-005。臺北:國史館藏。
    《總統府》檔案,典藏號:011-030800-0021。臺北:國史館藏。
    1969 〈總裁批簽58/0099〉,《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2 〈總裁批簽61/0017〉,《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2 《總統令》第2436號。臺北:總統府。
    1975 〈蔣批簽64/116〉,《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8 〈蔣批簽67/085〉,《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8 〈蔣批簽67/244〉,《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9 〈蔣批簽68/024〉,《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79 〈蔣批簽68/243〉,《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0 〈蔣批簽69/277〉,《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0 〈蔣批簽69/285〉,《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0 〈蔣批簽69/503〉,《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0 〈蔣批簽69/542〉,《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0 《總統令》第3680號。臺北:總統府。
    1981 〈蔣批簽70/164〉,《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1 〈蔣批簽70/175〉,《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1 〈蔣批簽70/197〉,《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1 〈蔣批簽70/203〉,《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2 〈蔣批簽71/058〉,《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3 〈蔣批簽72/215〉,《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4 〈蔣批簽73/043〉,《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5 〈蔣批簽74/251〉,《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7 〈蔣批簽76/078〉,《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7 〈蔣批簽76/179〉,《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7 〈蔣批簽76/293〉,《蔣經國主席批簽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7 《總統令》第4794號。臺北:總統府。
    1988 〈11屆中常會第82次會議紀錄〉,《會議記錄》,檔號:會11.3/140。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88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50次會議提案報告〉,《會議記錄》,檔號:會12.3/747.6。臺北:中國國民黨藏。
    1994 《褒揚令—沈之岳》。臺北:總統府。




    二、 史料彙編

    〈行政院核准高雄市國語推行委員會設置要點〉,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為恢復省及各縣市國語推行委員會實質編制何副主任委員容等給林廳長清江信〉,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為教育部公布國語推行辦法,令希知照〉,《臺灣省政府令》,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為該會歸併本廳原有職員之安置…〉,《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令》,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案據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訂定臺灣省各縣市國語推行委員會組織規程…〉,《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代電》,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茲制定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組織規程公布之〉,《臺灣省政府公布令》,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國安局第三處簡便行文萬弘毅函告安和計畫偵辦對象請卓辦〉,收於何鳳嬌編 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五)》。臺北:國史館。
    〈國語推行委員會併入教育科原有人員如何處理〉,《臺灣省民政廳代電》,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教育部函恢復臺灣省及各縣市國語推行委員會〉,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教育部國語文教育促進委員會組織簡則〉,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下)》。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北市七十二學年度國語文推行工作報告〉,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灣省各縣市國語推行所組織規程〉,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組織章程〉,收於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調查局函警總等檢送安和計畫執行要點請查照辦理〉,收於何鳳嬌編 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五)》。臺北:國史館。
    〈警總令調查局等為一二一0及一二一六專案綱要計畫…〉,收於何鳳嬌編 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五)》。臺北:國史館。
    李翼中,(帽簷述事),收入 1992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頁40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博宇主編、何容校訂 1987 《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下)》。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郭惠娜、許芳庭 2008 《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臺北:國史館。
    陳富辛,〈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記實〉,收於周琇環、陳世宏 2000 《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頁368-377。臺北:國史館。
    蔣渭川 〈二二八事件報告書〉,收入陳芳明編 1996 《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頁150。臺北:前衛出版社。

    三、 日記、文集、回憶錄、訪談錄

    2002 《地方派系的政黨支持變遷模式之研究---以基隆市個案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力行、汪士淳 1997 《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臺北:天下文化。
    王金平口述,陳儀深、歐素瑛訪談,羅國儲紀錄 2023 〈王金平先生訪問紀錄〉,收於《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II,頁45-94。臺北:國史館。
    王靜儀,黃秀政,陳鴻圖,李力庸,陳文松,劉明憲,鄭政誠 2015 《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上冊)。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王靜儀,黃秀政,陳鴻圖,李力庸,陳文松,劉明憲,鄭政誠 2016 《臺灣省參議會議員小傳》。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王靜儀,黃秀政,陳鴻圖,李力庸,陳文松,劉明憲,鄭政誠 2016 《臺灣省臨時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安嘉芳 2005 〈許金花女士訪談紀錄〉,收於《基隆市議會口述歷史》,頁39-41。基隆:基隆市議會。
    吳水雲口述,鄭烈、李宜憲訪談 2004 《吳水雲先生訪談錄》。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李宗仁口述,許雪姬訪談,鄭麗榕、曾彥晏紀錄 2010 《李宗仁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李雅樵,2009 《零的人生-李雅樵的政治傳奇》。臺南:李雅樵出版。
    李雅樵口述,張炳文、黃惠君訪談 2004 《李雅樵先生訪談錄》。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沈世雄口述,黃富三訪談,賴昱錡紀錄 2010 《沈世雄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周天瑞口述,陳儀深、許瑞浩、羅國儲、陳昶安訪問,陳昶安、葉惠芬紀錄 2021 〈周天瑞先生訪談錄〉,收於陳儀深主編,《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頁277-318。臺北:國史館。
    林鈺祥口述,陳儀深、林秋敏訪談,羅國儲紀錄 2023 〈林鈺祥先生訪問紀錄〉,收於《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II ,頁209-230。臺北:國史館。
    林蔭庭,2010 《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
    邱連輝口述,曾彩金主訪,張春菊、溫蘭英、黃瑞芳紀錄整理 2006 《邱連輝老縣長口述歷史訪談紀錄》。屏東: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
    姚嘉文 2019 《姚嘉文追夢記》。臺北:關懷文教基金會。
    姚嘉文口述,陳儀深、許瑞浩、羅國儲訪問,羅國儲、葉惠芬記錄 2021 〈姚嘉文先生訪談錄〉,收於陳儀深主編,《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頁201-229。臺北:國史館。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 1999 《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臺北市:時報文化。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 1999《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臺北市:時報文化。
    秦孝儀主編 1984 〈為撤退舟山、海南國軍告大陸同胞書〉,《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翁章梁 1999 《蕃薯不驚落土爛 : 謝三升省議員紀念文集》。臺南新營:民主進步黨臺南縣黨部。
    郝柏村 2000 《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下)。臺北:天下文化。
    郝柏村著、王力行採編 1995 《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臺北:天下文化。
    國史館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 2004 《見證臺灣:蔣經國總統與我》。臺北:允晨文化。
    康寧祥口述,陳翠蓮訪談,羅宜芬、張世賢紀錄 2010 《康寧祥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康寧祥論述、陳政農編撰 2013 《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
    張炎憲主編 2008 《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二)》。臺北:國史館。
    張炎憲主編 2008 《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四)》。臺北:國史館。
    梁肅戎口述,劉鳳翰、何智霖訪問,何智霖紀錄 1995 《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盛竹如 1995 《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臺北:新新聞。
    許信良口述,何智霖、許瑞浩、羅國儲訪問,羅國儲、陳世局、葉惠芬、林秋敏記錄 2021 〈許信良先生訪談錄〉,收於陳儀深主編,《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頁1-79。臺北:國史館。
    許張愛簾口述,薛化元訪談,郭迪凱、雷思庭紀錄 2010 《許張愛簾女士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陳新發口述,林敏霖計畫主持、張建隆協同主持 2001 《陳新發先生訪談錄》。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陳增芝 2017 《鹽水大飯店:戴振耀的革命青春》。臺北市:玉山社。
    黃主文口述,陳儀深、歐素瑛訪談,林秋敏紀錄 2023 《黃主文先生訪問紀錄〉,收於《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I ,頁237-290。臺北:國史館。
    楊志強口述,何智霖、許瑞浩、羅國儲訪問,陳頌閔、羅國儲紀錄 2021 〈楊志強先生訪談錄〉,收於陳儀深主編,《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頁373-389。臺北:國史館。
    蔣孝嚴 2006 《蔣家門外的孩子—蔣孝嚴逆流而上》。臺北:天下文化。
    鄭水枝口述,陳翠蓮訪談、羅宜芬紀錄 2010 《鄭水枝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蕭天讚口述、吳文星訪談、蔡秀美紀錄 2010 《蕭天讚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錢復 2005 《錢復回憶錄》卷二。臺北:天下文化。
    謝深山口述,陳翠蓮訪談,羅宜芬、雷思庭紀錄 2010 《謝深山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羅傳進口述,薛化元訪談,郭迪凱、雷思庭紀錄 2010 《羅傳進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關中口述,張景為著 2020 《明天會更好:關中傳奇》。臺北:時報文化。
    饒穎奇口述,吳文星訪談,蔡秀美紀錄 2010 〈饒穎奇先生訪談錄〉。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四、 雜誌、報紙、公報

    《八十年代》
    《大時代》
    《大學雜誌》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論壇》
    《中華雜誌》
    《今周刊》
    《天下雜誌》
    《臺灣人權促進會會訊》
    《司法院公報》
    《民主人》
    《民主天地》
    《民主平等》
    《民主政治》
    《民主時代》
    《民進週刊》
    《民進廣場》
    《生根》
    《立法院公報》
    《向前看週刊》
    《宇宙》
    《自由中國》
    《自由時代》
    《自由臺灣》
    《伸根》
    《亞洲人》
    《青雲雜誌》
    《前進周刊》
    《前進廣場》
    《前瞻月刊》
    《政治家》
    《美國月刊》
    《美麗島週報》
    《海潮》
    《財訊》
    《教育部公報》
    《深耕》
    《第一線》
    《這一代雜誌》
    《集思月刊》
    《集思會訊》
    《黃河雜誌》
    《新生代》
    《新路線週刊》
    《新潮流》
    《新觀點週刊》
    《暖流》
    《經濟日報》
    《雷聲》
    《臺北市政府公報》
    《臺灣年代》
    《臺灣政論》
    《臺灣省政府公報》
    《臺灣省議會公報》
    《臺灣省議會議事錄》
    《遠見》
    《廣東文獻季刊》
    《噶瑪蘭》
    《縱橫月刊》
    《總統府公報》
    《聯合月刊》
    《聯合晚報》
    《聯合報》
    《關懷》
    《鐘鼓鑼》
    《觀察周刊》

    五、 專書

    1959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戶口普查處。
    1966 《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第五編。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197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輔選工作紀實》。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
    1972 《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院。
    1972 《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第六編)》。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編。
    1973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總事務所。
    1973 《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續編》。臺北:立法院。
    1976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臺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1976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總事務所。
    1977 《臺北市議會第三屆議員選舉實錄》。臺北:臺北市民政局。
    1981 《高雄市議員第一屆議員選舉選舉實錄》。高雄:高雄市選舉委員會。
    1981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2 《國語推行政策及措施之檢討與改進》。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82 《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院。
    1982 《臺灣省第七屆省議員、第十屆縣市議員、第九屆縣市長、第九屆鄉鎮縣轄市長選舉選務實錄》。臺北: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1984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臺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1984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6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臺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1986 《臺灣省第八屆省議員、第十屆縣市長、第十一屆縣市議員、第十屆鄉鎮縣轄市長選舉選務實錄》。臺中: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1987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8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臺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1989 《中華民國77年銓敘統計》。臺北:銓敘部。
    1991 《中華民國八十年度財政年報》。臺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1991 《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臺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
    1991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1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實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1991 《第一屆國民大會會第八次會議實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1992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 《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實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1994 《第二屆國民大會第四次臨時會實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1994 中央選舉委員會,《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5 《1995世界年鑑》。臺北:中央通訊社。
    1995 《臺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998 《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臺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
    2000 《中華民國名人錄》。臺北:中央通訊社。
    2010 桃園縣政府,〈地方自治志〉,《新修桃園縣志》。桃園:桃園縣政府。
    2022 行政院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 年-115 年)》。臺北:行政院。
    何來美 2017 《臺灣客家政治風雲錄》。臺北:聯經。
    吳乃德 2020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臺北:春山出版。
    宋楚瑜口述歷史、方鵬程採訪整理 2019 《從威權邁向開放民主:臺灣民主化關鍵歷程(1988-1993)》。臺北:商周。
    林孝庭 2021 《蔣經國的臺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臺灣》。臺北:遠足文化。
    林義雄、姚嘉文 1977 《虎落平陽?選戰!官司!郭雨新》。臺北:高山彩色印書有限公司。
    林德政 2014 《客籍大老丘念台與戰後臺灣歷史之研究》。臺北: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法律白話文運動著,蕭仁豪主編 2019 《中華民國斷交史》。臺北:聯合文學。
    施敏輝 1988 《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胡慧玲 2020 《臺灣之春:解嚴前的臺灣民主運動》。臺北:春山。
    若林正丈 2014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許國泰 1986 《民主進步黨成立許信良闖關回臺專輯》。桃園:許國泰。
    陳明通 1995 《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
    陳翠蓮 2008 《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臺北:遠流。
    陳翠蓮 2023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臺北:春山出版。
    陳儀深 202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史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
    楊國樞、翟海源主編 1993 《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董翔飛 1984 《中華民國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廖忠俊 2000 《臺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臺北:允晨文化。
    劉維開 1994 《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鄭俊彬 2001 〈人物志列傳篇〉,《基隆市志》。基隆:基隆市政府。
    蕭阿勤 2012 《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
    總編輯羅烈師,彙編周政男 2017 《新竹地區煤礦史》(下)。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薛化元 2020 《浪漫的民主之路:雷震傳》。臺北:遠流。
    龔宜君 1998 《「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府的社會基礎與形成(1950-1969)》。臺北:稻鄉。

    六、 期刊論文、專論文集

    王甫昌 2008 〈族群政治議題在臺灣民主化轉型中的角色〉,《臺灣民主季刊》(臺北)5(2):89-140。
    王甫昌 2016 〈由「地域意識」到「族群意識」: 論臺灣外省人族群意識之內涵與緣起,1970~1989〉,收於蕭阿勤、汪宏倫編,《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省》,頁181-256。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王振寰 1989 〈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2(1):71-116。
    王靜儀 2014 〈從為民喉舌到探求民瘼--臺灣省議員與省諮議員的重要提案與議題淺析(1959~2010)〉,《弘光人文社會學報》(臺中)17:85。
    何義麟 2014 〈戰後在日臺灣人的國籍轉換與居留問題〉,《師大臺灣史學報》(臺北)7:47-75。
    李福鐘 2021 〈蔣經國晚年接班危機與威權體制鬆動〉,《臺灣風物》(臺北)71(3):55-109。
    沈松僑 1997 〈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28:1-77。
    林正義 2016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其對蔣介石總統反攻大陸政策的限制〉,《國史館館刊》(臺北)47:119-166。
    林清芬 2005 〈一九八○年代初期臺灣黨外政論雜誌查禁之探究〉,《國史館學術集刊》(臺北)5: 253-325。
    高永光 2002 〈二十一世紀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中國地方自治》(臺北) 55(6): 4-17。
    張茂桂 1993 〈羅那.維惹著《遷佔者國家的轉型》評介:〉,《國家政策雙週刊》(臺北) 63:14-15。
    莊天賜 2004 〈黨外選舉傳單之政治訴求--以1980~1986年三次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臺灣文獻》(南投) 55(1):32-64。
    許志雄 2000 〈「分裂國家」—修憲的解讀〉,收於黃昭元主編,《兩國論與臺灣國家定位》,頁161-162。臺北:學林文化。
    許宗力 2000 〈兩岸關係的法律定位—臺灣的角度出發〉,收於黃昭元主編,《兩國論與臺灣國家定位》,頁147-157。臺北:學林文化。
    許雪姬 2015 〈另一類臺灣人才的選拔: 1952-1968 年臺灣省的高等考試〉,《臺灣史研究》(臺北) 22(1):113-152。
    陳佳德 2020 〈臺灣官方黨禁論述的歷史演變(1947~1986)〉,《臺灣風物》(臺北) 70(3): 107-148。
    陳佳德 2022 〈臺語電視節目的起落—電視語言政策的轉變(1959-1976)〉,《臺灣文獻》(南投) 73(2):181-236。
    陳佳德 2023 〈1970年代國民黨派系替代政策重探:兼論1977年黨外崛起的因素〉,《選舉研究》(臺北) 30(1):87-142。
    陳佳德 2023 〈1970年代黨外本土意識與族群動員訴求的形成:以臺語問題為中心(1972-1978)〉,《臺灣史研究》(臺北) 30(3):141-178。
    陳儀深 2019 〈 1979 年高雄事件透露民主曙光 ——從相關檔案解讀當局心態、 海外救援與後續影響〉,《高雄文獻》(高雄) 9 (2):7-31。
    曾立維 2013 〈戰後臺灣國小場域內的方言禁止之界限及擴張(1951~1987)〉,《臺灣風物》(臺北)63(1):頁107-109。
    曾咨翔 2014 〈劉自然事件再探〉,《臺灣文獻》(南投) 65 (2):295-329。
    湯志傑 2006 〈重探臺灣的政體轉型:如何看待1970年代國民黨政權「正當化」〉,《臺灣社會學》(臺北) 12:141-190。
    黃智慧 2014 〈中華民國在臺灣(1945-1987)──「殖民統治」與「遷佔者國家」說之探討〉,收於臺灣教授協會編,《中華民國流亡臺灣60年暨戰後臺灣國際處境》,頁161-192。臺北:前衛出版社。
    黃順星 2022 〈進行一場游擊戰:政治檔案中的黨外雜誌〉,《新聞學研究》(臺北)151:43-110。
    葉高華 2018 〈臺灣歷次語言普查回顧〉,《臺灣語文研究》(臺北)13(2): 247-274。
    葉高華 2021 〈從解密檔案重估二戰後移入臺灣的外省籍人數〉,《臺灣史研究》(臺北) 28 (3):211-229。
    薛化元 2010 〈蔣經國與臺灣政治發展的歷史再評價:以解除戒嚴為中心的探討〉,《臺灣風物》(臺北) 60 (4):195-226。
    薛化元 2013 〈國家定位與政治改革:李登輝與蔣經國執政時期的比較〉,《臺灣風物》(臺北) 63 (3):71-94。
    蘇彥圖 2021 〈民主運動的策略政治與憲政思辯:80年代臺灣反對運動路線辯論的意義與影響〉,《威權鬆動-解嚴前臺灣重大政治案件與政治變遷(1977-1987)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191-228。臺北:國史館。\

    七、 學位論文

    周馥儀 2018 《戒嚴時期黨國控制下臺灣民營廣播之興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林志誠 2004 《宜蘭縣政黨政治版圖分析-從1981-2001歷次選舉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金惠 2013 《邱連輝與屏東客家族群政治發展之探究(1959~1995)》。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兆霖 2011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公瑜 2002 《國民黨文工會職能轉變之研究》。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政煌 2015 《地方派系存續與變遷的比較分析-以原臺中縣及彰化縣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璿仁 2002 《民進黨與地方派系勢力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適卓 1992 《立法院次級問政團體集思會之質的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美週 2012 《客家民間藝師徐木珍的多元音樂世界》。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葉集凱 2007 《蔣經國晚年政治改革的背景(1975-1988)》。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聖恩 1986 《無黨籍人士所辦政論雜誌在我國政治環境中角色功能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晉源 2004 《臺南縣政治派系變遷之研究─以1945∼2000年縣長選舉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俊豪 2004 《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及選舉關係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 資料庫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庫》: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蔣經國日記〉,《蔣經國總統資料庫》:https://presidentialcck.drnh.gov.tw/。
    《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https://drtpa.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https://twtjcdb.nhrm.gov.tw/。
    《憲法法庭》: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212 。

    九、 網站

    《大成報》:https://n.yam.com/Article/20151122406613。
    《施明德文教基金會》:http://www.nori.org.tw/story/%E9%BB%A8%E5%A4%96%E4%BA%BA%E5%A3%AB%E5%9C%8B%E6%98%AF%E8%81%B2%E6%98%8E/。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https://www.lienfoundation.org.tw/。
    《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6742 。

    日文部分

    一、 專書

    中川仁 2009 《戦後臺湾の言語政策–北京語同化政策と多言語主義》。東京:東方書店。
    井尻秀憲 1993 《臺湾経験と冷戦後のアジア》。東京:勁草書房。
    松田康博 2006 《臺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若林正丈 1991 《臺湾海峡の政治―民主化と「国体」の相剋》。東京:田畑書店。
    若林正丈 1992 《臺湾―分裂国家と民主化》。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若林正丈 2008 《臺湾の政治―中華民国臺湾化の戦後史》。臺北:東京大学出版会。
    菅野敦志 2011 《臺湾の国家と文化―「脱日本化」・「中国化」・「本土化」》。東京:勁草書房。
    菅野敦志 2012 《臺湾の言語と文字―「国語」・「方言」・「文字改革」》。東京:勁草書房。

    英文部分

    一、 法律文件

    “ARMS EXPORT CONTROL ACT.”(Washington, D.C:U.S.A, January 1, 1976)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22/chapter-39 .
    “General Assembly 26th Session”(New York:U.N.,1971),P2. United Nations.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735611 .
    “Taiwan Relations Act”(Washington, D.C:U.S.A, January 1, 1979).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https://www.ait.org.tw/taiwan-relations-act-public-law-96-8-22-u-s-c-3301-et-seq/.

    二、 學位論文

    Wu, Nai-The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Doctorate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三、 專書及專書之一篇

    Cheng, Tun-jen; Stephan Haggard 1992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Gold Thomas B. 1986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Huntington Samuel Phillips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acobs effrey Bruce 2012 “Democratizing Taiwan” .Leiden Netherlands : ‎ Brill Academic Pub.
    Lin, Hsiao-ting 2016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inz, Juan J. 1975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Fred I. Greenstein and Nelson W. Polsby eds., Macropolitical Theory.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Pye Lucian Wilmo 1985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ai Hung chao 1970 “The Kuomingtang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in Samuel Huntington and Clement H. Moore, ed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the Dynamics of One-Party System .New York: Basic Books.
    Weitzer Ronald John 1990 “Transforming settler states”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Yang Dominic Meng-Hsuan 2020 “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四、 期刊論文

    Cheng Tun-jen, 1989 “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U.K.) 41:4:471-499.
    Winckler Edwin A. 2000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a Quarterly(London, U.K.)99:481-499.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71585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85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850101.pdf3680KbAdobe PDF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