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181/141115 (78%)
Visitors : 46612336      Online Users : 3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理學院 > 心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47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479


    Title: 比較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
    Authors: 陳虹余
    Contributors: 錢玉芬
    陳虹余
    Keywords: 海峽兩岸
    性別角色
    性別刻板印象
    電視廣告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7 13:13:14 (UTC+8)
    Abstract: 隨著兩岸的經貿關係日漸密切,兩岸的互動也愈來愈頻繁,雖然海峽兩岸共享傳統中華文化,但經過五十年的分治,文化上必然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在兩岸互動的同時,這些文化上的差異,便可能會對互動的人及組織造成衝擊甚至誤解。因此,若能對兩岸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勢必能夠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良好的溝通基礎以及行銷上的助益。廣告是傳播媒體中重要的一環,具有文化的承載性,更能與文化互動進而塑造文化,其中電視廣告因為具有兼具聲音及影像的特性,對文化有更深入的影響。而女性商品及女性消費力均是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故廣告中的性別議題更是不容忽視,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持續的對社會大眾產生影響,也有探索的必要。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進行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意涵之異同比較,並探討此差異的意義,希望能一方面提供廣告主制訂行銷策略之參考,減低因文化衝擊造成的誤解,二方面瞭解兩岸兩性在性別刻板印象上的現況。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及大陸的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由三位過錄員(包含研究者)進行內容分析。分析主體為台灣及大陸黃金時段電視各338、314支廣告,扣除無人、無明顯主角及信度使用之廣告,計有效廣告台灣223支、大陸173支,有效過錄廣告中的人次各386、311人次。
    本研究結果發現:1.以Bem的性別角色量表的架構為分析類目,兩岸電視廣告中,男性角色的男性化特質皆顯著高於女性,女性角色的女性化特質亦皆顯著高於男性,包括具有親切、對他人需要敏感、具同情心等等特質;兩岸差異部分,大陸的男性化特質高於台灣,女性化特質亦高於台灣。2.以兩性在廣告中的活動場景及旁白聲音為分析類目,發現兩岸女性出現場景絕大多數為家庭中,男性出現於職場場景比例遠高於女性。純為家庭主婦之比例雖較以往研究減少,但新出現的現象則是具有職業婦女形象的女性在家仍負擔家務重擔,男性多扮演職場上強者角色、職位高、工作繁重。旁白聲音部分,大陸男性配音約為女性的兩倍,台灣則略少於兩倍,即使男女皆有配音,多半仍為男性作為訊息的解說者,女性則為訊息之接受者。3.以研究者自行編制之性別角色量表為分析類目發現,權力角色方面,女性較為依賴、男性則多是指揮別人;情慾角色方面,女性仍多以性感形象出現,以外在吸引男性,男性則較以內涵吸引女性;兩岸差異部分,大陸廣告以內涵吸引異性的程度比台灣更盛。綜上所述,性別刻板印象仍普遍存在於兩岸的電視媒體中,繼續對文化產生影響。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兩岸文化在共通與差異性上表達出來的意涵,以利兩岸互動與相關廣告策略之參考。
    Reference: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社,台北市。
    王宜燕(1991)。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奕晴(2003)。海峽兩岸網路廣告中價值觀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玲如(1993)。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描繪的研究—台灣與美國的比較。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內政部(2003)。中華民國九十年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任金剛(1996)。組織文化、組織氣候、及員工效能:一項微觀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國勇(1996)。解讀香港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39-59。
    朱有志(1995)。大陸地區報紙廣告的文化價值分析-以南方日報與解放日報為例:1979~1993。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全球資訊網(2003)。http://www.dgbas.gov.tw/database.htm。
    江承曉、沈姍姍(2002)。你是你身體的主人嗎?----大專生性別與身體意像之相關研究。嘉南學報,28,231-244。
    沈湘湘(1998)。大陸婦女教育與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小江(1993)。走向女人—中國(大陸)婦女研究紀實。青文書屋、新婦女協進會。香港。
    李元貞(1988)。反對性別意識,國民教育兩性平等教育手冊。婦女新知叢書。台北市。
    李本華(1989)。社會變遷中女性知識份子的影響、困境與超越。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中國論壇編委會主編,台北市。
    李美枝(1987)。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聯經出版社。台北市。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新鄉(1982)。不同性質類科高職女生之性別角色與行為適應、職業成熟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銀河(2000)。女性的現狀與未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市。
    吳紹群(2002)。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0,47-61。
    吳寧遠(2000)。兩性平等由家事分工開始。無處不性別-高中職生的兩性平等教育讀本。教育部,台北市。
    何英奇(1981)。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221-230。
    何懷嵩(1996)。中國大陸廣告代理制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法務部調查局編(1989)。中共現行法律彙編。台北市。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東華出版社。台北市。
    林麗珊(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五南出版社。台北市。
    周書玄(1994)。不同文化背景非語文行為趨勢之分析 : 以台灣與美國雜誌廣告模特兒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紀文鳳(1987)。女人今時今日。遠流出版公司。台北市。
    胡光夏(1999)。廣告文化理論學派之探討—三種解讀廣告文本的取徑分析。廣告學研究,13,93-111。
    胡光夏(2002)。國際廣告產業研究—國際廣告公司的全球化、區域化、本土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席汝楫(1989)。台灣的社會發展。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孫秀蕙、馮建三(1995)。廣告文化。揚智文化。台北市。
    孫秀蕙(1996)。解讀美容瘦身廣告—以閱聽人分析為主的個案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3,219-253。
    馬庚存(1991)。民國初年新舊勢力較量中的婦女運動。青島大學學報,3,44-49。
    徐美惠(1982)。社會變遷中女性角色期望研究。輔導學報,5期,53-77。
    教育部統計處(2004)。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莊耀嘉(1979)。性別角色的刻板化與變遷過程。時報週刊,103期。台北市。
    張欣戊(1998)。發展心理學。空中大學。台北縣。
    張春興(1995)。心理學辭典。東寶書局。台北市。
    陳正男、譚大純(1995)。廣告女性角色之衡量—量表建構與實證研究。廣告學研究,6,163-180。
    陳正男、譚大純(1999)。行銷研究中廣告女性角色的分類與衡量:模式建構與臺日實證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3),474-493。
    陳玉峰、賴青松、劉麗豬、孫幸娟、梅秀芳、何美蓉、邱雅芳、楊琬菁(1996)。中部地區報紙廣告文化之探討。靜宜人文學報,8,43-54。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1996)。兩性關係。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陳銘慧(1991)。中美兩國印刷廣告訴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少儀(1999年四月)。解構戰後報紙廣告文化。香港電台:傳媒透視。取自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904/apr_front.html。
    黃慧真(譯)(1990)。廣告學。桂冠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市。
    葉郁菁(2001)。從兒童畫中分析國小學童性別角色之認同。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4,259-292。
    楊中芳(1990)。廣告的心理原理-探討廣告背後的心理歷程。遠流出版社。台北市。
    楊開煌(1988)。中共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及其爭議與反省。東亞季刊,20(2),27-44。
    楊照(1996)。媚登峰挑釁女性主義?廣告雜誌,62,108-109。
    詹升興(2000)。報禁解除前後五年報紙廣告之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金玲(1996)。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電視產業發展。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趙瑞雯(1996)。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黎曼妮(1990)。報紙廣告中女性角色的研究—以一九六0年至一九八九年聯合報廣告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樊志育(1990)。廣播電視廣告學。三民書局。台北市。
    劉宗輝(1998)。國內電視廣告性別角色描繪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揚智文化。台北市。
    閻沁□(1972)。大眾傳播研究法。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台北市。
    錢玉芬(1998)。新聞專業性-概念、指標與理論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錢玉芬(2002)。兩岸三地廣告訴求中的文化價值觀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26-H-004-020),未出版。
    錢存棠(1967)。報紙廣告。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台北市。
    賴沼妹(1983)。電視廣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台北市。
    賴東明(1994)。30年廣告情:賴東明談廣告、行銷、傳播。台英雜誌。台北市。
    賴孟寬、劉淑凰(2001)。台灣近代廣告文化訴求趨勢與不同文化訴求對情感激起度、廣告態度之影響。管理學報,18(3),377-394。
    鍾嘉琳(1997)。大陸婦女的社會地位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謝臥龍(2000)。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教育部。臺北市。
    謝鵬雄(1991)。漫談世紀的媒體文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市。
    蕭芳惠、林薇(1998)。台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及飲食異常傾向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1,107-126。
    羅瑞玉、徐西森、連廷嘉(2002)。台灣地區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之探討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2,685-723。
    顧玉珍(1991)。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燕翎(1989)。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中國論壇編委會主編,台北市。
    Ballard-Reisch, D., & Elton, M. (1992). Gender orientation and the Bem Sex Role Inventory : A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revisited. Sex Role, 27, 291-306.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i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rber, N.(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effects of mood on body image. Sex Role ,44 ,99-108.
    Basow, S. A. (1992). Gender : stereotypes and roles. Pacific Grove, Calif. : Brooks/Cole Pub.3rd ed.
    Belk, R. W., & Pollay, R. W. (1985). Materialism and status appeals in Japanese and U.S. print advertis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12), 38-47.
    Bem, S. 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162.
    Bem, S. L. (1977). On the utility of alternative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5, 196-205.
    Campbell, T., Gillaspy, J. A., Jr., & Thompson, B. (1997).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em Sex Role Inventory (BSRI) :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long and short form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7, 118-124.
    Cheng, H., & Schweitzer, J. C. (1996).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U.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6(1), 27-44.
    Fagot, B. I. (1978). The influence of sex of child on parental reactions to toddler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46, 459-465.
    Fallon, A.(1990). Culture in the mirror : Socio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body image. In Cash T. F. & Pruzinsky T. (Eds.), Body images : Development, deviance, and chang(pp.80-109). New York : Guiford Press.
    First, A. (1998).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 comparison of images of women in Israeli advertisements in 1979 and 1994. Sex Roles, 38, 1065-1077.
    Gong, W.(2003).Chinese consumer behavior: A cultural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3, 373-380.
    Gudykunst, W. B. (1997). Cultural variability i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4(4), 327-348.
    Hetsroni, A.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appeals in Israeli advertising: a smallest space analysi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9(3),55-68.
    Hofestede, G.(1980).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 in work-related value.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Hofestede, G. (1993). Culture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7, p.91.
    Holt, C. L., & Ellis, J. B. (1998). Assessing the current validity of the Bem sex-role inventory. Sex Roles, 39, 929-941.
    Kim, K. K., & Frith, K. T. (1993). An analysis of the growth of transnational advertising in five Asian countries: 1970-1990. Media Asia, 20(1), 45-53.
    Kohlberg, L. (1966). Cognitive stages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9, 5-17.
    Kuhn, D., Nash, S. C., & Brcuken, L. (1978). Sex-role concepts of two- and three-year-olds. Child Development, 49, 445-451.
    Lee, J. (1996). Global and multinational advertising.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0, 292-296.
    Levitt, T. (1983).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92-102.
    Lin, C. A. (1998). Uses of sex appeals in prime-time television commercials. Sex Roles, 38, 461-475.
    Lundstrom, W. J., & Sciglimpaglia D.(1977). Sex role portrayals i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1(July), 72-79.
    Massey, B. L., & Chang, L. A. (2002). Locating Asian values in Asian journalism: a content analysis of web newspaper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52(4),987-1003.
    McArthur, L. Z., & Resko, B. G. (1975). The portrayal of men and women in American TV commercial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7, December, 218-220.
    McLuhan,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New York: McGraw-Hill.
    Mead, M. (1975). Male and female.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Neelankavil, J. P., Venkatapparao, M., & David, S. (1995).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models in print advertisements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 logit modeling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9(4), 24-38.
    Nelson, D. L., & Burke, R. J. (2002). A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gender, work stress, and health. In D.L. Nelson & R.J. Burke (Ed.), Gender work stress and health.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ollay, R. W.(1983). “Measuring the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 in advertising” in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James H. Leigh and Claude R. Martin, eds.,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71-92.
    Pollay, R. W.(1986). The distorted mirror: reflections on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50(2), 18-36.
    Pollay, R. W. (1987). On the value of reflections on the values of distorted mi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51(3), 104-109.
    Pollay, R. W., & Katherine, G. (1990). Advertising and culture values: reflections in the distorted mirr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9, 359-372.
    Rokeach, M. J.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Rubin, A. (2001). 研究方法 : 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趙碧華、朱美珍(譯),學富文化出版社,臺北市。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199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7th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Schein, E. H.(1985/1992).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陳千玉(譯)(1996)組織文化與領導。五南出版社,台北市。
    Shao, A. T., Taylor, C., & Raymond, M. A.(1999).Shifting Advertising Appeals in Taiwa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61-69.
    Tse, D. K., Belk, R. W. & Zhoc, N. (1989).Becoming a consumer society: A longitudinal and cross-cultural content analysis of print ads from Hong Ko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4), 457-472.
    Wang ,Y. Y., Jaw J. J., Pinkleton, B. E., & Morton, C.(1997).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advertising appeals in Taiwanese magazine ads and its implications. Competitiveness Review. 7(1),46-57.
    Whipple, T. W., & Courtney, A. E.(1985). Female role portrayals in advertising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 review.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4(3), 4-8.
    Williams, J. E., & Best, D. L. (1982). Measuring sex stereotypes: A thirty nation study. Beverly Hills, CA: Sage.
    Williams, J. E., Satterwhite, R. C., & Best, D. L. (1999). Pancultural gender stereotypes revisited: The five factor model. Sex Roles, 40, 513-525.
    Wrightsman, L.S. (1977). Social Psychology. Monterey, Calif.: Brooks/Cole.
    Zhang, J., Norvilitis, J. M., & Jin, S. (2001). Measuring gender orientation with the Bem Sex Role Inventory in Chinese culture. Sex Roles, 44, 237-251.
    Zhang, Y., & Gelb, B. D. (1996). Matching advertising appeals to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products’ use condi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3), 29-4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90752014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752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心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5201401.pdf38KbAdobe PDF21204View/Open
    75201402.pdf40KbAdobe PDF21451View/Open
    75201403.pdf42KbAdobe PDF21340View/Open
    75201404.pdf183KbAdobe PDF21358View/Open
    75201405.pdf148KbAdobe PDF21784View/Open
    75201406.pdf1473KbAdobe PDF25686View/Open
    75201407.pdf257KbAdobe PDF240627View/Open
    75201408.pdf1076KbAdobe PDF21558View/Open
    75201409.pdf644KbAdobe PDF21999View/Open
    75201410.pdf148KbAdobe PDF23207View/Open
    75201411.pdf294KbAdobe PDF22675View/Open
    75201412.pdf331KbAdobe PDF2176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