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50860      Online Users : 8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920


    Title: 教師性侵害懲處修法過程及影響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and influence of amending the law about punishing sexual abuse of teachers
    Authors: 黃淑婷
    Contributors: 莊國榮
    Chuang, Kuo Jung
    黃淑婷
    Keywords: 政策窗
    校園性侵害
    教師懲處
    教師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9 13:47:31 (UTC+8)
    Abstract: 教師性侵害學生問題存在已久,2009年起人本教育基金會開始倡議修正教師法第14條,同年11月6日三讀通過,然而早在2002年教育部提出教師法全文修正版至行政院審查,2008年排入立法院議程審議,其中即針對舊教師法所產生之問題擬定完整法令,惟何以未能通過?兩者版本孰優孰劣?本研究分別透過Kingdon的政策窗概念及法令於實務之可行性,分析教育部與人本倡議修法之過程始末與兩者版本於懲處性侵教師規定之內容,以瞭解影響兩者修法結果之原因,及兩者版本進行懲處性侵教師時可能產生之效益與爭議。
    研究結果發現:人本排入立法院審議的時間避免了新舊政府輪替的前後時期,為順利通過的最重要因素,加上教師法第14條修法草案牽涉相關議題的較少,人本成功遊說獲得多數立委的支持,黨團協商取得共識,因此,縱使教育部之版本中對懲處性侵教師有較完整機制,然而教育部修正教師法全文時未具備以上關鍵因素,故最後仍未能修正通過。比較教育部與人本之版本內容,發現教育部之版本考量較人本仔細且解決更多問題,惟兩者仍皆有所不足之處,可相互借鏡,以制定出更完善之法令,將性侵教師徹底趕出校園。
    雖教師法全文修正涉及之議題較為廣泛,惟人本2009年倡議修正通過教師法第14條的成功經驗,仍可供教育部日後修正教師法全文之參考,即針對每一議題依序研商,抓住立法院關注教師法修法之時機,並爭取立委支持,集中審議,最後教育部應能如願修正通過教師法。
    Reference: 王麗容(2002)。校園性騷擾防治機制建立之研究。性別平等教育學術研討
    會,主辦單位:杏陵基金會
    王雅玲(2002)。我國行政中立法制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高雄:復文。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
    學報,4,153-192。
    刑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台北:教育部。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合著(2008)。公共政策。台北:智勝。
    李宛蓉(2007)。非營利組織立法遊說之策略聯盟硏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
    理硏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秀娟(2004)。我國中小學不適任教師處理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志光(2005)。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結果之執行:以教師法之相關
    規定為核心。全國律師,9(9),76-86。
    吳志光(2006)。校園性侵害暨性騷擾事件之法律規範及處理程序。載於靜宜
    大學主編,2006年靜宜大學第一屆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6-74)。
    台中:靜宜大學。
    吳宗憲(2002)。政策合法化理論之研究,研習論壇月刊,20,20-32。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何文馨(2009)。台東縣教師對「不適任教師」意見調查之初探。學校行政雙
    月刊,63,192。
    何慧卿(2008)。性別平等教育法下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調查之後續懲處、處
    理與追蹤之探討。玄奘社會科學學報,6,133-165。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
    林水波、張世賢(2007)。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林翠香(2001)。不適任教師的個案輔導與行政處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松敏麗(2006)。文教類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政策過程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范熾文(2001)。教師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分析。中等教育,52(4),56-
    68。
    施純在(2005)。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評定標準之建構及相關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柯昕儀(2003)。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胡文棟(2006)。我國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14,111-137。
    紀惠容、鄭怡世(1998)。社會福利機構從事社會立法公益遊說策略剖析─以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立法過程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4,164-
    176。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臺北:學富文
    化。
    莊國榮(2010)。教師性侵害行為的懲處,未刊稿。
    馬小萍、雷庚玲(2005),我國性侵害性騷擾事件處理困境——事件調查部分
    與法律效果部分之研究報告:大學師生性騷擾事件調查與懲處的法律困
    境,教育部2004年委託計畫。
    連偉志(2007),教師法規對「有損師道」規範與處理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金燕(2009)。實地訪視中所看到的性平會:以大學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
    刊,44,12-18。
    陳銘祥(2002)。立法政策-將政策轉化為法律之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
    86,73-81。
    陳順和(1992)。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權利與義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加再(2000)。教師法的問題探討與改進建議。學校行政雙月刊,6,107-
    118。
    許禎元(2005)。學校處理教師性騷擾案的程序檢討: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2)年度訴更一字第104號的個案。學校行政,36,123。
    許育典(2009)。教師性侵害作為當然解聘事由的憲法正當性。月旦法學雜
    誌, 174,12-13。
    許慶雄(1999)。憲法入門。台北:元照。
    黃囇莉、畢恆達(2002)。「當西方菁英碰上本土原生:校園中性騷擾的定義
    與申訴案件處理之社會文化脈絡」。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3,
    91-139。
    黃秀端、何嵩婷(2007)。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
    科學論叢,34,1-44。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蓋浙生(1999)。教師法研訂始末。師說,129,8-9。
    趙弘章(2005)。我國立法院委員會專業化與黨團協商透明化之分析。中山人
    文社會科學期刊,28,37-54。
    管倖生(2008)。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科技。
    鄭文嵐(1997)。不適任教師的處理。師友,355,52-54。
    楊可耘(1999)。教師,不適任;辦法,不適任?--不適任教師問題面面
    觀。師說,128,18-19。
    楊智傑(2009)。教師行為不檢有損師道及其懲處效果之檢討。國會月刊,
    37(11),42-63。
    楊心蕙(2009)。如何依法處理係校園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性別平等教育季
    刊,47,52-63。
    蕭昭君(2004)。學校,你怎麼可以一再縱容性騷擾:有關校園性別正義的反
    省與思考,教育研究月刊,117,5-13。
    盧映潔(2009)。校園性侵害暨性騷擾之法律規範及處理程序,未刊稿。
    魏英珠(1999)。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之辨識及處理。兩性平等教育季
    刊,9,51。
    羅燦煐(2006)。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政策與實務: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
    例。全國律師,10(5),18-34。
    羅燦煐(2005)。政策面vs.執行面: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政策分析、
    現況檢視及實務芻議。國家政策季刊,1(4),101-140。
    羅燦煐(2003)。大專院校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處置之反思與前瞻。婦研縱
    橫,66,6-15。
    鍾宛蓉(2006)。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性別
    平等教育法為核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蘇俊雄(1993)。教師工作特性與教師法律地位。教育資料文摘,31(3),
    103-112。
    龔憶琳、呂明蓁(2009)。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與輔導實務手冊─身體活
    動指導篇。台北:教育部。
    Cobb, Roger, and Charles D. Elder. (1972)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Dynamics of Agenda-Build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John W. Kingdon (2003) Agenda,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Little,Brown.
    Koenig, Louis W. (1986)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ester, James & Joseph Stewart (1996) Public Polic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Minneapolis: West Publishing Co.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Newbury Park: Sage.
    人本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hef.yam.org.tw/index.html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全國疑似不適任教師網站http://unfitinfo.moe.gov.tw/ill_content.php?seq=19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asp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網站http://www.gender.edu.tw/gender/index.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7256031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60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3101.pdf2250KbAdobe PDF2177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