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23448      Online Users : 7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729


    Title: 漢語子音近似度---以失語症及一般口語語誤為例證
    Other Titles: Featural Similarity of Consonants in Mandarin---Evidence from Paraphasia and Speech Errors
    Authors: 萬依萍
    Contributors: 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Keywords: 語文;台灣漢語語言使用者;自然口語語誤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2-11-21
    Abstract: 本人過去的研究計畫中最主要的主題就是收集台灣漢語語言使用者所產生的自然口語語誤。利用口語語誤的類型來檢視許多音韻理論或心理語言學相關的研究主題。在過去的文獻中,大部分與失語症有關的語誤語料都是與英語有關,其中不外乎是透過心理實驗來檢驗正常語言使用者與失語症患者的語言比較,進而推論出一些音韻、語意或心理語言模型等理論。而在過去與漢語或台語的失語症有關的研究報告,也是如同國外般的研究方式,以多項實驗設計或配合聲學儀器來導出失語症患者的語音現象。然而目前漢語文獻中並沒有以兩大語料庫為比較的相關研究,尤其是,是否失語症所產生的語料現象會與一般口語語誤的分佈情形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兩者之間有相關連,關連性又是從何而來?本計畫主題為探測此兩大語料庫之子音代換或互換現象。傳統的音韻學內把音段解析成是由一群不需靠順序的語音成分所組成並結構在矩陣方塊中,而在矩陣方塊中的每個成分都必須依附於音段之下。而當今音韻理論卻提出這些語音成分並非就這樣毫無順序的依附於各個音段之下,而是,它們應該是以一種有階級性、有組織性的排列組合方式來被表述的,另外,辨音成分與音段的運作功能是獨立分開作業的。由於先前的自然口語語誤語料庫已收集到超過五千多筆語料,數量大致足夠,本計畫擬採收集左腦腦部有病變的失語症病人(布洛卡、威尼基、傳導功能異常)的語料來探測以下問題。 1.由此兩大語料庫來看,是否有足夠證據證明辨音成分及音段在音韻傳導上是獨立運作且分開作業?此外,失語症患者比較容易製造出何種類型的錯誤? 2.在子音代換及互換的兩大語料庫內,是否能展現出只要目標音(target)及來源音(source)所呈現的語音近似度越高越能夠產生代換或互換,而在所有的子音代換或互換的語料中,目標音與來源音之間只違反一個辨音成分的出現比率有多高?失語症患者是否會產生同樣的類型? 3.而在目標音與來源音之間,不論是違反多少個辨音成分,何種辨音成分出現的比率最高?何種次高?何種最低?這樣的階級順序是否在兩大語料庫之間的排列會出現同樣的結構?當代的優選理論是否能對這樣的階級結構提出理論的輔佐? 4. 從語言傳導功能看來,在心理語言學上的認知,是否能從音段與辨音成分的獨立作業而導出何者才為傳導功能上最基本的音韻元素?當代的心理語言模型,像是聯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s)是否能對此現象提供有力的證據?本計畫研究主要是要探討在漢語中代換或互換的子音之間,所產生的細節問題,包括何者出現較多,語音近似度多高,辨音成分的分佈,以及音段與辨音成分間的分佈關係。研究目標在於觀察失語症病人產生的子音代換或互換現象,並加以分析辨音成分之類別,比較自然口語語誤與失語症語誤間的相同與相異處, 以所得之結果來探測音韻理論模型,特別是優選理論,尤其是為何某些子音比較容易取代他音,而為何某些子音卻輕易的被取代,這些子音在語言使用者的表現中,推理而言,不太可能是隨機被取代或自動取代,因此在優選理論中的Markedness及Faithfulness兩大條件之下,可以探測是否能由這些研究數據結果得到證明。最後,並可透過些研究成果對於西方學說所提出不同版本的心理語言學模型理論提出驗證並加以解釋。
    Relation: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608~ 9707
    研究經費:859仟元
    Data Type: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SC Project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report2.pdf127KbAdobe PDF28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